淺淺談-道德經之【大成若缺】的反思與生活應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4/26紀老師的週三道德經課程中,對於講述主題:「大成若缺」很有啟發,於是就花了一個下午,再複習一遍。以下為個人從【大成若缺】所獲得的啟示:


一、不用「文字內容」(what)去塞滿對事物的定義,

而是用節奏、留白去呈現事物(how)。


西方偉大畫家的畢卡索,以立體派著名,其畫作風格結合了佛洛伊德心理學中的潛意識,並以潛意識中的不同視角的切片面向,融入畫作之中。

此種手法呈現看似多元,但也無可避免地讓人有種:「視覺上過於擁擠、過度塞滿」而造成覺得畫作似乎不夠美觀的直觀感受。這或多或少了隱含了深植於西方良久的【本體、主體】的概念。


對比東方,東方畫作較無關乎本體、主體,與其要顯現強調主體,東方畫作反而是以【留白】、【缺席】的手法去勾勒呈現。

比如:若是要描繪一輪明月,東方畫風手法並不直接畫出明月,而是透過將周圍天空的詭譎灰闇先描畫出來,最後再以留白的方式,將明月自然地展現出來。

為了要成就、展現某一種事物,屏除過度著墨、表露其物存在的手法,若是改以他物來加以反襯、烘托,更能讓人從這【缺席的存在】中,獨自心領神會其中之奧祕


二、解構主義與道德經

依據解構主義大師-德希達,所提出的【缺席的存在】,缺席不代表沒有、不存在,而是透過缺席,而有了適度的空間、餘裕、距離,因而產生、發現差異(延異)麼事物的意義將永遠道不盡、可無限補充、擁有無限的表現展示方式與多元性詮釋的可能,這將也是持續支撐我們向前的原動力。

【有是一種無、無是一種有】,這一點正與東方道家老子所提及的【無為】,有異曲同工之妙!


例如:杯子之所以為杯子,是因為它有著一個承裝液體的容器「空間」(how,表現形式)

我們並不會看到有人將杯子做成實心的,因為這樣的杯子,即失去它作為杯子最基本的條件。


例如:若是說者只講三分,留白七分,不把話說滿,讓言論變成未完成式。

那麼留白之處,則會引起聽者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去想像、自行填補。

反之,若是說者把話說滿說死,想用言語把聽者的耳朵灌爆,聽者反而會關上耳朵,拒絕聆聽。


三、現代社會的通病

現代社會中,夾雜海量訊息,以及過剩物質與過度聲光色彩的生活,這些把我們塞滿滿的,不管是上班的忙碌,還是下班後的心神內耗,都讓上下班的我們的生活節奏是雜亂又高速的。

這導致我們慢慢失去生活主動權,我們漸漸被牽著鼻子走,變得懶惰、彈性疲乏、變得愚鈍去消化各種外界刺激、感到被耗盡榨乾。


若想奪回生活主控權,那麼就要奪回我們的主動性,主動為生活清出空間時間,來重新整頓節奏,而不是追求第一時間的流行動向,導致患得患失、心神不寧的生活。


當訊息一下子席捲而來,因為自身意識的防衛機制,我們的第一反應是想抗拒它,以免心神一下子被外界刺激給灌爆,因此或許減法生活是未來的主流

我們會赫然發現,看似讓我們深陷泥沼、動彈不得的生活中的唯一解決之道,正是留白、空出、斷捨離,騰出空間,原本的事物即有了新的彈性空間、即可開始重新運轉起來。


另外在人際關係中,更可以透徹地參透這個道理,有時候過度親近的關係是很危險很窒息的,那正是把關係填了太多太滿,導致雙方已產生反射性的防衛抗拒。

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正是騰出空間、距離的意思。


即使在多重的社會角色與人際網絡上,仍要切記尊重、維護對方的空間、也要維持自己的邊界感,不過度、不氾濫去讓彼此喘不過氣。

雙方隔著一定的空間與距離,有距離才有美感,也因為有空間,才能發現彼此的差異之處,差異則新的方向才會展開,就如同他者哲學中,我們永遠無法完全了解另一個人,因此每一次的接觸、溝通,都是一次再次了解、認識彼此的新機會,因為永遠無法透徹理解,也因此「差異」變成源源不絕的原動力,去維繫這段關係的長期存在。

我想在家庭、職場、親情、愛情、友情中,不都是這樣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伊蓮的沙龍
37會員
97內容數
哈囉你好嗎 我是伊蓮👋 近期從工作的桎梏中解放開來,30歲的我矗立於第一個人生重大的十字路口,我將為人生留白一段時間,進行沉澱、行動、揭露、經歷、對話及回饋,並將身為社會局外人的生活玩味凝結成點,藉由寫作把它們刻劃下來。未來將何去何從,敬請期待。
伊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17
...但由於人不知何時會受到監控,只好假設自己每時每刻都被監視,變相迫使自己遵守規矩,最終自我囚禁,自己變成自己的監督者。 我們總會顧忌他人目光,或畏懼失敗而被批評恥笑,變得裹足不前、患得患失。 時常聽到:「大家都這樣說..」「大家都這樣做..」「大家都覺得..」。然而這裡所指的「大家」是誰?..
Thumbnail
2024/12/17
...但由於人不知何時會受到監控,只好假設自己每時每刻都被監視,變相迫使自己遵守規矩,最終自我囚禁,自己變成自己的監督者。 我們總會顧忌他人目光,或畏懼失敗而被批評恥笑,變得裹足不前、患得患失。 時常聽到:「大家都這樣說..」「大家都這樣做..」「大家都覺得..」。然而這裡所指的「大家」是誰?..
Thumbnail
2024/12/10
因此在生活上,囤積型人格可以嘗試清掉家裡不必要的東西,來個乾淨利落的斷捨離。 人際關係上,或許團體Energy是我們該效法的好榜樣, 如同他們的歌曲中說的:「就跟你說了放手!」(笑 斬斷清除不必要的垃圾關係,並重新調整打通、騰出空間,好的緣分才有機回得以進駐到我們的生命中,
Thumbnail
2024/12/10
因此在生活上,囤積型人格可以嘗試清掉家裡不必要的東西,來個乾淨利落的斷捨離。 人際關係上,或許團體Energy是我們該效法的好榜樣, 如同他們的歌曲中說的:「就跟你說了放手!」(笑 斬斷清除不必要的垃圾關係,並重新調整打通、騰出空間,好的緣分才有機回得以進駐到我們的生命中,
Thumbnail
2024/10/31
他們又帥又美,有腦袋又有才華,但他們總會有個令人意外的共同點是: 「他們老是愛上別人的男人、女人,或剽竊別人想法、將別人的作法如法炮製、佔為己有。」 剝削型人格的特徵是:【他們總覺得別人手上的東西比較好,別人手上的玩具總是比較酷;別人手上的雞腿總是比較香;別人的男友、女友總是不讓人失望】。
Thumbnail
2024/10/31
他們又帥又美,有腦袋又有才華,但他們總會有個令人意外的共同點是: 「他們老是愛上別人的男人、女人,或剽竊別人想法、將別人的作法如法炮製、佔為己有。」 剝削型人格的特徵是:【他們總覺得別人手上的東西比較好,別人手上的玩具總是比較酷;別人手上的雞腿總是比較香;別人的男友、女友總是不讓人失望】。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