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文章中,你會讀到:
好不容易走到這,我終於慢慢看得比較清晰,自己是誰、想要追求的是什麼,我也相信自己是一些能力與願意行動的,可是為什麼心還是有點浮躁,我知道這個方向或許是我想要的,但我不確定到底自己能否做到?怎麼做到?做到之後又會是我想像中那樣美好的人生嗎?
或許別人走的路看起來光鮮亮麗、令你羨慕不已,但這條路上你其實也知道蠻多人走得很辛苦。而我們都怕自己未來會是辛苦的那一個。
你內心渴望的那種篤定感,需要自己給。方法不是持續自我喊話鼓勵,或趕緊找有相同夢想的人一起走,也別急著繳高昂學費找老師,而是需要先「為夢想打造原型」,用這樣原型來跟自己內在對話與確認心意。
「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我有想去的地方, 但...要重新開始嗎?還是將就現況就好?」
「親愛的,坦白說,你恨不得現在就改變、重新開始對吧?」
「是沒錯啦,但是......」
在職涯諮詢的過程中,有一群來訪者,並不缺乏自我探索,也不是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但是他們就是覺得卡關、迷惘,想去又不太敢去。
他們有些人渴望在工作中能發揮天賦,對教育有興趣的,想考教育大學或進修教育學程,好喜歡藝文創作的,想去試鏡當演員、想寫書成為作家或寫歌成為音樂創作人。有些人希望自己能夠開始創業,開咖啡廳、特色民宿、充滿自己風格的小店,還有些人很渴望系統性學習後,轉到前景較好的工作,譬如軟體工程師、數據分析師、獵頭、PM、UX等。當然也有另一群追求穩定安全的人們,想投入考公職、考國營事業的行列,這些方向的共同點,都是有一定的入行門檻與專業,但並非高到跨不進去。
這樣的一群有想法的可愛人兒,通常並非完全迷惘沒方向、也有許多現實面的考量,或許會讓人覺得,你決定了就去做就好、不需要再花錢諮詢吧,但他們心底總有一塊的焦慮不安,來的時候總是說著差不多的這些話:「我沒有相關的背景,我真的可以嗎?」、「投入要花一筆錢、要花很多時間,我存款是夠,可是我真的要去做嗎?」
其實,他們真正想說的是:「你快點告訴我我超適合,跟我保證我去做了,不會後悔、不會失敗,而我就會幸福快樂。」
我不會這樣承諾,因為人生本來就充滿各種辛苦與轉彎可能,真正的意義感與篤定感,只能嘗試與行動後,自己給自己。朝夢想前進的燃料是過去小小的成功累積來的,而自信就在反覆嘗試中增長,也將轉化成你前進的動能。
「這麼做,值得嗎?」
這是個不好回答的問題,裡頭藏了許多焦慮與害怕,一種要踏出舒適圈、為生涯做大轉彎的恐懼,對過往累積要放棄的不甘心,對投入陌生領域回歸新手村感到專業焦慮、對要付出的代價感到焦慮。研究了很多、想了更多,卻可能遲遲拖著下不了決定,或者一股腦就花大錢大把時間投入,三分鐘熱度覺得懊悔,浪費錢又浪費生命,害怕下次又是這樣。
這時候,想再多、看再多搜尋結果,都不如起身去行動試水溫來的有效。是否該轉職、值不值得投入,要試了才會知道,但這個「試」別花個一年半載、幾千幾萬元,它要又快又便宜、越簡單越好,這才是聰明的行動策略。
原型 (Prototype) 是源自於新產品開發,在投入量產前先做出小量的模型,來跟使用者溝通,測試關鍵功能、驗證使用性需求。這麼做的好處是,可以大大降低風險,試想若沒做出原型與測試,就冒然投入大錢生產,很可能推出一個不好用、失敗的產品,浪費許多錢與研發資源。因此,快速的原型打造 (Rapid Prototype) 是創造成功產品的必經路徑,也是每個設計師需要學習與實作的最重要技能之一。
同樣的道理,用在人生設計上,我們最重要的產品就是自己未來的人生。當你渴望走出一條新的人生方向,概念其實跟研發新產品很像,也需要為渴望夢想先打造各式原型,用來跟自己內心溝通,看看自己是否會喜歡、會買單這樣的生活,確認後再往下投入更多的資源,不斷小步快跑來取得生涯上的成功。
我們很常在還沒看得夠透徹時,就急著全心投入,一筆錢砸下去、一兩年花下去,然後才發現「哎呀,當初沒想到會這樣,這似乎不是我要的」。人總以為自己很了解自己,但其實不然。透過人生原型打造方法,你可以知道哪些事對你來說願意做長久深入,哪些事又只是喜歡興趣而已。
有許多受傷,就來自於不經測試、太直接跳入夢想。
一位喜歡咖啡的暖男,終於努力開了間老宅咖啡廳,不到三年卻創業失敗賠了上百萬,他說:「我沒想到,開店那些財務營運的事,我一點都不喜歡也沒輒。」讓他信心全失,拿掉老闆的頭銜後感覺自己豪無價值,原來我什麼都不是。
一個熱愛與人互動、充滿表演慾的公務員女孩,送給自己三十五歲的生日禮物是「我要辭職!」她準備國考不到兩年就上榜,公務員工作卻讓她痛苦不已,六年轉調四個單位,看透了這樣「需要高度重複、處處都要照規定走」的工作內容真的不適合自己。然而,鼓起勇氣跟家人說時,差點引起家庭革命,她自己也承受著轉職到業界,那股無比巨大的心理壓力與焦慮。她說:「我感覺已經浪費很多時間還一事無成,早知道會走到這,當初就該多慎重思考。」
我自己的人生,也曾因為沒為夢想做原型打造而受傷痛苦過。
大學唸到視覺傳達設計三年級時,就透過暑期實習,隱約感受到平面設計師不是很適合我,我喜歡充滿美與創意,但似乎沒有那個天賦細膩掌握美感與高超設計技術,也更渴望了解商業策略。上過一門行銷管理的課就以為我喜歡行銷,也沒多了解行銷的「子領域」有哪些,就單純勇敢的決定要跨考企業管理研究所,考上後如願選擇了行銷組,然而,我的教授是研究電子商務和數據分析的,我越念越痛苦、表現不佳、在研究室也沒有歸屬感。
走過這一趟,才發現原來我以為我看見與喜歡的,其實只是其中的小小一角,要畢業時我心裡這樣想:「這是少數我人生感到後悔的決定之一,如果可以重來,我會多打造原型,多請學長姐喝咖啡聊研究,或許就會打消念頭,去選擇研究品牌或消費者心理的指導教授。」
人生原型設計,是每個人最需要學習的能力之一。許多人略過這個步驟,或只憑直覺進行夢想測試,結果造成一頭熱栽入冒著極高的人生風險,或者只看見局部狀況就自己嚇自己,勸自己打消念頭造成無力感與困局。
越害怕,越需要打造人生原型!
為自己想出的未來人生點子打造原型,意味著你需要用「手」思考,透過小小而實際的行動,盡可能的幫助自己貼近真實狀況,來驗證自己的假設 (如:我覺得這種工作很閒很賺錢、我覺得我很適合、我覺得做這個人生就能幸福) 是否合理與現實相符。
打造人生原型可以幫助你:
看到這,你可能會想「我就是不想失敗,失敗讓我感覺很差嘛」。是的,大部分台灣學生都很害怕失敗,因為我們的教育裡缺少試誤、容錯的空間,也容易把事件的失敗歸因於自己。然而,你越害怕失敗,越應該打造大大小小的人生原型。害怕失敗其實挺好的,害怕,使我們會謹慎評估與確認心意。
關鍵在於,別連小失敗都害怕,反而應該盡可能創造更多可能小失敗的學習機會。
多數的人害怕的是無法承受的大失敗,時間、金錢都投入了那麼多,最後才發現這不是我要的、不適合自己。
對數據分析有興趣?先打造原型去找朋友的店家合作,從一份顧客與消費明細表中,花幾天做資料匯總、數據分析,做出一份具有商業價值的報告試試。想當業界講師?先找幾個朋友合辦好書分享會,花幾天招生了解期待、準備簡報、練順表達與準備互動,當天站在台上拿麥克風,連講二小時乾貨試試。
對,這些都比花幾個月去上門數據分析課或講師養成課,要令人緊張多了。對,你沒經驗這樣可能會失敗,但這些行動中的小失敗將給你無比難得的學習,而因為是小規模嘗試,最差的狀況你也可以忍受的。不用完美準備才上,勇敢快速的行動吧 (Bias to actions)!
擁抱小失敗、就能避免大失敗。
【步驟一】擬定測試目標
你想知道這條路的可行性有多高,設定測試目標是第一步,幫助我們確認「究竟我想搞清楚的有哪些?」寫下你想知道、想確認、會擔心的所有點,當成測試目標。
【步驟二】打造簡單人生原型,去做!
順著這份好奇,趕緊開始小小的人生原型打造吧!設計一天或一週內可做的行動,用一天或一週的時間進行實際行動,多從實際體驗中學習。小而輕快任何嘗試後,都要隨時回來看看你的測試目標,隨時記錄你的心得。
【步驟三】打造精緻人生原型,去做!
經過簡單人生原型測試後,相信你有找到部分答案了,有些想要淺嚐則止(早點放棄也很好),有些想要繼續深入測試,第二輪的原型要更精緻些,思考三個月或半年內的計劃,進一步評估是否適合,然後行動起來。
【步驟四】回頭修正,發展實踐計畫
如果你半年間,不斷透過各種人生原型來測試、與自己對話,相信你的行動已使你脫離舒適圈、生命已經有所不同。測試完後,檢視、修正,制定更長期的實踐計畫。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決定是否要繼續投入,並為未來做出承諾或調整計劃。
透過以上四個步驟,給自己半年的時間試水溫,你能有行動、有改變、有最終的決定,為自己往後好幾十年的人生規劃設計,這樣是不是很值得呢?
這些行動,都不是老闆叫你做的,而是你為自己人生出的更有意義的作業。
為自己動起來,試試人生的水溫吧。
祝福你,人生再次輕盈的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