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許多學生的目標,
都是成為厲害的科學家。
但是比起成為厲害的科學家,
我認為如何成為
「一直都能堅持繼續做下去的科學家」,
會是更好的目標。
科學的事情都是長期的,
所以其實注意力要放在自己能不能持續做下去。
例如一直推動我持續堅持做數學,統計,機器學習,資料科學背後的動力,
其實,是我希望在50-60歲的時候,
能夠寫小說,
來把這些內容傳達給下一世代的小科學家小工程師們。
而我這個目標,源自年輕時的一個小故事。
我在16歲高中一年級時,
邂逅了日本作家暨程式設計師結城浩所寫的《數學少女》。
《數學少女》是以數學為題材的小說,非常好看,
開啟了當時年輕的我對高等數學的各種想像。
記得當時,
看到黎曼Zeta函數能夠透過高中的我能懂的推導,
一路推出ζ(2) = π^2/6,十分感動。
我就覺得,當我老的時候,
我也要成為閱歷豐富的科學家,
然後把這些科學之美,
以能挑動高中生荷爾蒙的方式呈現出來。
有了這個目標,念碩士,念博士,
當教授等等的路,都是為了未來的《統計少女》,《機器學習少女》,《資料科學少女》,《合成數據少女》等等小說鋪路。
所以要怎麼成為厲害的科學家呢?
就是找到自己想做的,然後堅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