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研究生到現役學術工作者如何勇敢步出象牙塔,追尋更寬闊的職涯天空?

更新於 2024/04/1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條件超標」陷阱 

  找工作就是自我推銷。若想成功,你必須呈現出一個符合資格、條件亮眼的自己,向對方表明你是誰、你能帶來什麼,以及你和其他應徵者有何不同。在面試時,「做初階工作的話條件太超標、做高階工作又不夠資格」的觀念,可能會是你遭遇的最大挑戰。這把雙面刃深深威脅著大多數脫離學界的人。若不想踩雷,你需要知識和靈活變通:一旦理解這種觀念如何產生的,以及為何如此普遍,你就能巧妙閃避雷區。

 

  研究所將學者訓練成「專才」(subject matter experts,縮寫為SMEs)──在特定領域擁有深厚知識的人。專才通常負責處理特別需要關注、或超出初階工作者知識範圍的問題,並為公司或計畫團隊提供建議。例如,一家軟體公司打算為某國際銀行設計財務系統,他們需要將銀行的內部流程數位化,以遵守銀行營運地區的監管要求。因為軟體開發工程師對銀行法規不熟,他們便會尋求專才協助編寫程式,以便符合法規。

 

  如果你頂著博士學位畢業,大多數人會視你為你主修領域的專家。你面臨的挑戰是:不論是維吉爾(Vergil)之後的羅馬詩歌知識,或十八世紀法國小說中的性別建構,學院之外沒人知道該怎麼將這些知識變現。連科學家也不能安然豁免:雖然名義上而言,你的技能可以運用在業界,但由於研究所將專業過度分化,許多人在應徵時仍面臨偏見。

 

  試圖說服學術圈外的人重視你的研究成果,可能是一場注定失敗的戰鬥。回到上述例子,一間軟體公司不會雇用熟知國際銀行法的專家來寫程式。就算寫得了程式,她也不太可能是最恰當人選──至少站在人資的立場看是如此。很顯然,去反駁這種立場沒什麼意義。

 

  要擺脫這種簡化的思路,有個方法是說服大家你不是專家。我在下文會詳細討論如何轉化你的學術經驗,但現在你只需知道一句簡單的箴言:強調你如何研究,而不是你研究什麼。

 

  專注在方法論上的話可以輕鬆達到目標。每個學術領域都有其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式──身為一名擁有高等學位的人,你能純熟地使用自身領域的工具來理解、分析和統整原始資料。你可以強調你用什麼統計理論來處理歷史數據,或採用什麼策略來檢驗科學假設──比起你的研究主題,一般人對這些會更容易理解(也通常更感興趣)。

 

  你也可以談論各種與學術工作有關的活動。你可能主持過計畫、主辦過會議或帶領過委員會──這些都涉及在截止期限內有效地分配並完成工作。學者通常將這些技能視為理所當然,因為它們是通往教職的必備條件。要是沒在求職環節裡提及這些事,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些才能很有價值,但你若沒說,潛在雇主不會知道你擁有這些能力。

 

  同樣地,多年來在年輕學子、同儕和行政單位之間打交道,你幾乎肯定也擁有一系列的「軟實力」,能在各方利益中周旋,把眾人安撫穩妥。向學術圈外人展現自己時,你可能不會優先強調這些特質,但你必須讓對方知道你擁有豐富經驗,能和相關產業中地位低於你、與你同等位階,或高於你的人合作。

 

  有些人天生擅長將他們的學術經歷歸結而論,還能充滿熱情和信念地傳達自身長處。例如,麥可.齊姆就有能耐走進一間辦公室、要求見執行長,然後說服他給自己一份工作。無可否認的是,這種方法很特殊──而且仰賴某些人格特質。麥可的成功靠的是他說服新老闆相信,他能為公司日益擴張的團隊帶來獨特視角,因此能幫助他們以不同於競爭對手的方式解決問題。他百科全書式的歷史知識和迅速讀懂場面的能力,也讓老闆更加下定決心:雖然尚不清楚麥可究竟能為公司做什麼,他還是毫不猶豫邀請麥可加入團隊。

 

  其他人在試圖放大學術經驗的吸引力時,會選擇更熟悉的路。如今有許多專業的協會、企業和社會企業出資成立「銜接獎助金」(bridge fellowships),幫助學術人才轉換到其他跑道。這些計畫的好處之一是申請過程和學術圈內各種申請手續幾乎一樣。另一個好處是遴選委員通常包含有學界經驗的人士,因此當你在解釋自己的學術技能如何轉移到新產業時,他們能理解你。

 

  這些計畫看似完美的學術圈出口,但有個問題:它們通常就和終身職一樣競爭激烈──甚至更搶手。由於申請這些獎助金需與其他所有前景堪憂的學術領域(亦即絕大部分領域)人才競爭,因此你脫穎而出的難度可能高於取得終身職。

 

  我在這方面的經驗好壞參半。我的申請從未進入面試階段,但每一次申請都幫助我探索更多潛在的職涯機會,也讓我更了解有哪些組織我可能感興趣,而且我的學經歷與之相符。我會建議你抱持類似的心態。若某個獎助金與你的背景、興趣或個性十分符合,那就努力申請。但別只因為申請的格式看起來令人心安,就花很多力氣把自己塞進不適合的框架裡。因為機會成本很高,但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

 

  想將學術經驗轉譯成新的受眾理解的語言,更可靠的方式是寫一份有效的履歷(résumé)。因為履歷和你所熟悉的學術履歷(curriculum vitae,簡稱CV)不同,在解釋如何把學術履歷轉譯成履歷之前,最好先概述一下兩者的區別。

 

  在學術履歷裡,你會列出所有的專業資格和成就。它的結構很嚴謹:教育背景、工作經驗、出版品。雖然在申請特定工作時,你可能會根據需求調整學術履歷──例如,將研究和教學部分的順序對調──但它的組成基本上是固定的。因此,求職信(cover letters)在學術職申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讓你能確認收件人是誰,並且突出那些與申請目標尤其相關的學術履歷細節。

 

  根據定義,履歷會經過更多的篩選。它是一份說服用的文件,藉著強調相關技能和成就來解釋為什麼你適合某份工作。在今日,履歷通常是單獨提交的,或者在以電子郵件提交的情況下,附上一至兩段的簡短文字說明。學術履歷和履歷的差別甚大。你很少有機會帶著對方逐項閱讀履歷,因此履歷本身就要能夠指引讀者看見重要資訊,藉此說服對方願意進一步與你聊聊。

 

  本章提供了一種履歷的模版,能適用於多個領域。當然,你仍須留心。在將我提供的模板應用於特定工作之前,請先閱讀關於該行業的各項建議──並搜尋來自這些行業的真實履歷,當成你那份履歷的參考。不同行業有不同的期望,你一定要向對方提供他們所需的資訊,他們才有辦法考慮你的適才性。這方面的研究不該占去太多心力。使用領英調查別人如何塑造他們的專業形象,然後聯繫人脈裡的聯絡人,請他們針對履歷撰寫過程中的各版草稿給予建議。

 

如何寫履歷 

  先寫姓名。字級放大,放在頁面右上角,這裡是多數英文讀者第一個會看的位置。名字下方緊接著一段關於自己的簡短描述,要用非技術性語詞陳述你會為這間公司帶來的價值。最棒的摘要都很省空間──最短半行即可,最多不要超過三行。

 

  這個開頭必須抓得住讀者的注意力。要強而有力。專注於大局,而非列舉冗長的相關特質。例如,說自己「協助組織準時完成計畫」就比「身為訪問助理教授的克里斯在極短的準備時間之下進行教學、設計課程、安排計畫及進行研究」。

 

  在摘要下方或頁面右側的窄欄中列出技能「關鍵字」。這種格式很吸引目光,而且更好讀。把焦點鎖在和你申請的職位最相關的特質或知識技能上,依照職缺工作描述中提及的關鍵字來排序。若不確定對方最在意什麼,那就把你的技能從最強、最有區別性的排起,一路排到最弱、最普遍常見的(意即,將「作品獲得出版」排在「擁有基礎 Microsoft Office 知識」之前)。
——摘自臉譜出版《離開學術界》


avatar-img
80會員
406內容數
離開地面,是永恆的現代性,理當有文學來捕捉人類心靈最躍動的一面。 --詹偉雄×臉譜出版 山岳文學書系 meters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臉譜出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研究生到現役學術工作者都適讀的轉職寶典 勇敢步出象牙塔,追尋更寬闊的職涯天空 🎓汲取150位專業人士建議 X 12位成功轉職者經驗 讓高學歷不再成為求職包袱,找到發揮長才的真正跑道
救護車倒車進入隔間的時候發出嗶嗶的警告聲,後車門一開,跳出來的警衛多得足以控制一場小型監獄暴動。其中四人將放著朗尼.華德爾屍體的擔架拉出來,抬著走上斜坡道直接進停屍間。金屬物品喀噠作響,腳步來回移動……
 只要你在做需要專注的事情,都可以善加利用心流,包括在職場、家庭、學校,甚至是空閒時間所做的任何活動。  在職場上,無論你是農夫、醫生、水電工或建築師,進入心流都對你有所幫助。在家裡,不管是做家事、唸書或冥想,你都可以好好運用心流。當你在空閒時間種花、閱讀或烹飪,也有可能進入心流狀態。 
「心流」在今天已是耳熟能詳的概念, 不用把這件事交給命運,也不必苦苦等待繆斯女神, 只要經過練習,每個人都可掌握自主進入心流的能力, 並隨時隨地、隨心所欲享受它所帶來的眾多好處。 不只是提高生產力!實踐心流將為你帶來改變人生的益處~
黛西‧瓊斯生於一九五一年,成長於加州洛杉磯好萊塢山。她的父親法蘭克‧瓊斯(Frank Jones)是知名的英國畫家,母親珍娜‧勒菲佛(Jeanne LeFevre)則是來自法國的模特兒。一九六〇年代末期,青少女時期的黛西就已經在日落大道(Sunset Strip)一帶聲名鵲起。   伊蓮‧張
16、2005年\《繁花將盡》\All the Flowers are Dying 「夏日已遠,繁花將盡……」,這部寫於九一一後的小說,延續前一本連環殺手的故事,細心布局,縝密策畫,讓危險份子不動聲色的潛伏在史卡徳和伊蓮身邊,伺機而動。所有的恐怖都源於平靜生活,崩解的波濤始於日常。
從研究生到現役學術工作者都適讀的轉職寶典 勇敢步出象牙塔,追尋更寬闊的職涯天空 🎓汲取150位專業人士建議 X 12位成功轉職者經驗 讓高學歷不再成為求職包袱,找到發揮長才的真正跑道
救護車倒車進入隔間的時候發出嗶嗶的警告聲,後車門一開,跳出來的警衛多得足以控制一場小型監獄暴動。其中四人將放著朗尼.華德爾屍體的擔架拉出來,抬著走上斜坡道直接進停屍間。金屬物品喀噠作響,腳步來回移動……
 只要你在做需要專注的事情,都可以善加利用心流,包括在職場、家庭、學校,甚至是空閒時間所做的任何活動。  在職場上,無論你是農夫、醫生、水電工或建築師,進入心流都對你有所幫助。在家裡,不管是做家事、唸書或冥想,你都可以好好運用心流。當你在空閒時間種花、閱讀或烹飪,也有可能進入心流狀態。 
「心流」在今天已是耳熟能詳的概念, 不用把這件事交給命運,也不必苦苦等待繆斯女神, 只要經過練習,每個人都可掌握自主進入心流的能力, 並隨時隨地、隨心所欲享受它所帶來的眾多好處。 不只是提高生產力!實踐心流將為你帶來改變人生的益處~
黛西‧瓊斯生於一九五一年,成長於加州洛杉磯好萊塢山。她的父親法蘭克‧瓊斯(Frank Jones)是知名的英國畫家,母親珍娜‧勒菲佛(Jeanne LeFevre)則是來自法國的模特兒。一九六〇年代末期,青少女時期的黛西就已經在日落大道(Sunset Strip)一帶聲名鵲起。   伊蓮‧張
16、2005年\《繁花將盡》\All the Flowers are Dying 「夏日已遠,繁花將盡……」,這部寫於九一一後的小說,延續前一本連環殺手的故事,細心布局,縝密策畫,讓危險份子不動聲色的潛伏在史卡徳和伊蓮身邊,伺機而動。所有的恐怖都源於平靜生活,崩解的波濤始於日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投資新手大多從身邊市場開始著手,選擇台股市場入門,單筆投資或台股定期定額投資,隨著經驗累積,進入美股市場也是好選擇,這篇文章帶你前進美股投資,證券開戶選擇國內券商複委託,使用美股定期定額投資,並以國泰 CUBE App為例說明。 內容目錄: 1.一站式開戶:以國泰世華 CUBE App 為例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 1932—2016)。沒錯,就是寫了《玫瑰的名字》(Il nome della rosa, 1980)的那位艾可。艾可不只是義大利小說家,亦是文學評論者、哲學家、符號學家和大學教授(曾於米蘭大學擔任建築學講師)。本書(Come si fa
Thumbnail
在網路上,不時會看到由一塊塊色塊所組成的低解析度繪畫或是GIF動畫,每當我看見這些作品的時候,都會洋溢著神祕的情懷,彷彿回到小時候,晚上拿起掌機偷打電玩的時光。這些粒粒可見的色塊來傳達的視覺藝術,是從何而來?又為甚麼能帶給人們感動呢?
Thumbnail
所以也許大家也可以開始注意自己的服裝,注意那個可能被你遺忘在角落中的、那個理想的你自己。
Thumbnail
從「相信科學」「我就是科學」到「科學是灰色的,不是非黑即白」---- 以下為您帶來美國CDC主任終於坦誠新冠疫苗錯誤的論述大轉彎現場。 (本文翻譯自Kyle Becker的文章) (瓦倫斯基的片段影片)
Thumbnail
2020年2月16日日本時間晚上八點,由坂道三團隊長在SHOWROOM直播公布了15位坂道研修生的配屬。當中,松岡辭退,一共14人進入分配,5人配至乃木坂、6人配至櫸坂,3人配至日向坂。 要怎麼從坂道研修生的分配,推測坂道系列未來的發展動向呢?
Thumbnail
臺北數位藝術節在松山文創園區的數場科技藝術講座,其中一場由藝術節策展人羅禾淋擔任講者。講者從一開始便拋出了幾個關鍵字,首先是──「人的極限」,並提到以機械取代人的身體性以及人類自詡萬物之靈,最後講到了我們一直關心的──AI對於人類的威脅以及生態性的想像,接著帶入重點:「科幻世界對於人體極限的反撲」。
Thumbnail
從劇場來思考空間性,不管你從哪裡來,你的戲劇在哪邊完成,在臺灣演出就有意義。譬如我們現在演一齣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戲劇,可能是臺中、臺南或北藝大的劇團演出的,你很難講說它是英國戲劇,因為所有參與者的演出動機、經費籌措、演出影響等,完全變成在地關係,演出也成為臺灣戲劇。
Thumbnail
我想請大家用輕鬆愉快的心情看這篇文章就好。因為看完可能會有一種「我到底看了三小」的感覺,今天不廢話,僅從一張網路的梗圖「我全都要」說起。
Thumbnail
投資新手大多從身邊市場開始著手,選擇台股市場入門,單筆投資或台股定期定額投資,隨著經驗累積,進入美股市場也是好選擇,這篇文章帶你前進美股投資,證券開戶選擇國內券商複委託,使用美股定期定額投資,並以國泰 CUBE App為例說明。 內容目錄: 1.一站式開戶:以國泰世華 CUBE App 為例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 1932—2016)。沒錯,就是寫了《玫瑰的名字》(Il nome della rosa, 1980)的那位艾可。艾可不只是義大利小說家,亦是文學評論者、哲學家、符號學家和大學教授(曾於米蘭大學擔任建築學講師)。本書(Come si fa
Thumbnail
在網路上,不時會看到由一塊塊色塊所組成的低解析度繪畫或是GIF動畫,每當我看見這些作品的時候,都會洋溢著神祕的情懷,彷彿回到小時候,晚上拿起掌機偷打電玩的時光。這些粒粒可見的色塊來傳達的視覺藝術,是從何而來?又為甚麼能帶給人們感動呢?
Thumbnail
所以也許大家也可以開始注意自己的服裝,注意那個可能被你遺忘在角落中的、那個理想的你自己。
Thumbnail
從「相信科學」「我就是科學」到「科學是灰色的,不是非黑即白」---- 以下為您帶來美國CDC主任終於坦誠新冠疫苗錯誤的論述大轉彎現場。 (本文翻譯自Kyle Becker的文章) (瓦倫斯基的片段影片)
Thumbnail
2020年2月16日日本時間晚上八點,由坂道三團隊長在SHOWROOM直播公布了15位坂道研修生的配屬。當中,松岡辭退,一共14人進入分配,5人配至乃木坂、6人配至櫸坂,3人配至日向坂。 要怎麼從坂道研修生的分配,推測坂道系列未來的發展動向呢?
Thumbnail
臺北數位藝術節在松山文創園區的數場科技藝術講座,其中一場由藝術節策展人羅禾淋擔任講者。講者從一開始便拋出了幾個關鍵字,首先是──「人的極限」,並提到以機械取代人的身體性以及人類自詡萬物之靈,最後講到了我們一直關心的──AI對於人類的威脅以及生態性的想像,接著帶入重點:「科幻世界對於人體極限的反撲」。
Thumbnail
從劇場來思考空間性,不管你從哪裡來,你的戲劇在哪邊完成,在臺灣演出就有意義。譬如我們現在演一齣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戲劇,可能是臺中、臺南或北藝大的劇團演出的,你很難講說它是英國戲劇,因為所有參與者的演出動機、經費籌措、演出影響等,完全變成在地關係,演出也成為臺灣戲劇。
Thumbnail
我想請大家用輕鬆愉快的心情看這篇文章就好。因為看完可能會有一種「我到底看了三小」的感覺,今天不廢話,僅從一張網路的梗圖「我全都要」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