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性的游離、游離的性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那天晚上文以載沒去找她,倒進了醫院。這事的原委要從他剛到澳洲開始說起。

文以載是個平凡的留學生,在澳洲一所大學主修生物技術。他長相普通,身材中等,是那種走在人群中很容易被忽視的類型。家境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成績也沒有特別突出。來澳洲留學,除了自己的想法外,更多是為了圓父母當年的夢。

剛到澳洲時,文以載就發現自己不善於打交道。課堂上的小組討論總是讓他感到焦慮,他害怕自己蹩腳的英語會引來同學的嘲笑。即便是和其他中國留學生在一起,文以載也常常感到格格不入。他不懂得如何主動與人交往,總是站在社交圈的邊緣,默默地看著別人有說有笑。

大二上學期,文以載遇到了一個同樣來自中國的女孩小雯。小雯和文以載一樣,各方面都很普通。

兩個人都因為離開家鄉而孤單,於是他們展開了一段關係。這段戀愛更像是一種相互慰藉,而非真正的喜歡。他們偶爾一起吃飯,看電影,聊聊各自的生活。文以載第一次體驗到了親密關係,卻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種親密。

性對文以載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他從未經歷過,也不知道該如何開口討論。小雯似乎也對這個話題感到尷尬。他們的關係維持在一個曖昧不清的狀態,既不是純粹的友誼,也談不上熱戀。不到一個學期,這段關係就無疾而終。分手後,文以載並沒有感到特別難過,但內心的空虛感卻更加強烈了。

這段短暫的戀愛經歷喚醒了文以載內心潛藏的慾望。他開始注意到街上形形色色的女孩,想像與她們發生關係的場景。

然而,現實中的文以載依舊是那個不善交際的宅男。他不知道如何吸引異性的注意,也不敢主動搭訕。幾次鼓起勇氣想要約女孩子出去,都以失敗告終。

有時,文以載會想到那些風月場所。他知道只要花錢就能得到肉體的慰藉。但每次走到那些霓虹閃爍的街區,他總是在最後一刻退縮了。一方面是對未知的恐懼,另一方面則是內心的道德枷鎖。他的父母總是教導他要做一個正直的人,他不願讓他們失望。

在社交媒體上,文以載塑造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形象。他精心挑選照片,只展示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他會發一些勵志的句子,偶爾曬曬學習的成果。在家人和朋友眼中,他是一個積極向上、認真學習的好學生。沒有人知道他內心的孤獨和掙扎。

時間一天天過去,文以載的大學生涯即將結束。面對即將到來的畢業季,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

是該留在澳洲找工作,還是回國考研?如果留下,他能否適應這裡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如果回國,四年的留學經歷又意味著什麼?他知道,如果只讀個本科回國,很難證明自己的實力。可是繼續讀研究生,他又該如何選擇?

更讓文以載困擾的是,他依然無法擺脫內心的空虛感。

他渴望愛情,渴望親密關係,但卻不知道如何去尋找和維繫。他看著周圍的同學們成雙成對,參加各種派對,享受青春的美好時光,而他卻只能一個人坐在宿舍里,盯著電腦屏幕發呆。有時候,他腦子里就只剩下一個念頭:「想談戀愛。」這種強烈的慾望幾乎要把他逼瘋了。

就在這種迷茫和孤獨中,文以載決定去打工。他在一家越南餐廳找到了一份兼職工作。在那裡,他認識了餐廳的女經理,一位曾與澳洲本地人結婚但後來離婚,現在獨自帶著孩子的越南女性。

那天早上,文以載到越南餐廳打工時,老闆正在訓斥一個越南服務生。文以載走過去,告訴老闆,這個服務生昨天加了夜班,今天該休息。

老闆似乎沒聽見。文以載劈手把服務生拉到一邊,老闆就朝他揮了一巴掌。虧他當胸推了老闆一把,推得老闆一個屁股墩。然後很多人擁了上來,把他們擠在中間要打架。中國留學生一伙,本地人一伙,抄起了掃把和圍裙。

吵了一會兒,又說不打架,讓文以載和老闆摔交。老闆摔不過文以載,就動了拳頭。文以載一腳把老闆踢進了廚房的垃圾桶,讓他沾了一身醬汁。老闆爬起來,搶了一把菜刀要砍文以載,別人勸開了。

晚上文以載下班回來,餐廳經理說他毆打澳洲公民,要開除他。文以載憋了幾年的火氣,這時全爆發出來了,他想:「大不了就回家,我還缺個回家的理由呢!」

於是文以載對經理咆哮,表示老闆有種族歧視,就是想借機整華人,還說要找使館投訴。

老闆有點怕了,說自己沒想整他,是老婆鬧得她沒辦法。那婆娘是個潑婦,厲害得很。還說此地的規矩就是這樣。後來便說不開除他,改為停職反省,讓他寫檢討。要是他還不肯,就讓老闆娘來找他。

事情鬧得很大。留學生們七嘴八舌,說澳洲人太不像話,欺負外國人還打人。本地人說放狗屁,誰欺負人,你們當場拿住了嗎?我們是來這裡賺錢的,又不是來當你們的奴隸,哪能容你們亂栽贓。

文以載在前面也不檢討,只是罵。不提防老闆娘從後面摸上來,抄起一個沈甸甸的鍋蓋,給了他後腰一下,正砸在他的舊傷上,頓時他就痛暈過去了。

文以載醒過來時,一個叫小王的中國留學生領了一伙人吶喊著要放火燒餐廳,還說要老闆娘抵命。經理領了一幫人去制止,副經理叫人抬文以載上車去醫院。服務生說抬不得,腰骨斷了,一抬就死。

文以載說腰骨好像沒斷,你們快把我弄走。可是誰也不敢肯定他的腰骨是斷了還是沒斷。所以也不敢肯定他會不會一抬就死。他就一直躺著。

老闆見狀,趕緊說:「快打電話把那個越南女經理叫來,讓她看看腰斷了沒有。」

不一會兒,那個女經理披頭散髮眼皮紅腫地跑來,劈頭第一句話就是:你別怕。要是你癱了,我照顧你一輩子。

那晚上女經理把文以載送到醫院,一直等到腰部X光片子出來,看過認為沒問題後才走。她說過一兩天就來看他,可是一直沒來。文以載住了一個星期,可以走動了,就奔回去找她。他走進餐廳時,身上背了很多東西,裝得背包里冒了尖。除了衣物日用品,還有一些中國特產。

女經理見他進來,淡淡地一笑,說你好了嗎?帶這些東西上哪兒?文以載看著她,突然覺得一切都變得可笑起來。他來澳洲是為了追求知識,結果卻在這裡經歷了一場荒唐的鬧劇。他想起自己那個曾經驕傲的微信名「文以載道」,覺得更加可笑。

徹底嘲笑自己後,文以載倒是放下了心中的重擔。女經理似乎也因此見到他純真可愛的一面,他們越走越近,發生了關係。

在這個越南餐廳,文以載不僅經歷了一場鬧劇,還遇到了這個成為他性啓蒙導師的女經理。她的成熟魅力和開放態度,讓文以載第一次真正體驗到了性的快感和親密。在她的引導下,文以載開始探索自己的身體和慾望,逐漸擺脫了對性的恐懼和羞恥感。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文以載發現自己對女經理產生了超越性的情感。他開始幻想與她建立一段真正的戀愛關係。但現在,面對著女經理,他突然意識到這一切有多麼可笑。

他對女經理說:「我要回國了。這些東西,就當是給你的禮物吧。」

女經理愣了一下,然後笑了:「你這個傻小子,我們之間只是玩玩而已,你當真了?」

文以載也笑了:「我知道。我只是覺得,我們都不過是在這個陌生的地方,互相取暖罷了。」

他轉身離開餐廳,覺得身上的重擔一下子輕了。確實是輕了,他從廁所的鏡子中發現,自己折騰這幾個月,整個人瘦了一大圈。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文以載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他知道,無論如何,生活總會繼續。而他,只是在這複雜的世界中浮沈的一個普通人罷了。

在這個陌生的國度,他經歷了性與愛的啓蒙,卻也體會到了兩者之間的巨大鴻溝。他不再是那個天真地相信「文以載道」的少年了,但或許,這正是成長的意義所在。

 

 

#後記:

如果你是長期關注我部落格的讀者,你可能已經注意到最近我連續三天寫了關於「孤獨」的文章。這些文章大多采用小說的形式來探討孤獨的本質。

孤獨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課題,這來自於我近幾年在生活經驗、諮商工作及教育現場中的觀察。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我決定深入探討這個主題。

對某些老朋友來說,這種敘事風格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但無論是新友或舊友,我誠摯地邀請你走進我的文章,透過我的視角和筆觸,一同去感受孤獨是什麼,以及孤獨對我們每個人的意義。

 


作者:高浩容。哲學博士,道禾實驗教育基金會兒童青少年哲學發展中心主任研究員、台灣哲學諮商學會(TPCA)監事。著有《小腦袋裝的大哲學》、《心靈馴獸師》、等書。

 

73會員
70內容數
哲學博士。結合哲學諮商與教育的實務經驗,以存在心理學視角,提供對於:自由、責任、命運、孤獨、存在感、價值感等人生課題的分析與覺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容我說 的其他內容
孤獨不一定是負面的,它可以是一種自我反省和成長的機會。梭羅在《湖濱散記》中強調,通過孤獨,人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並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你嘗試將孤獨視為一種自我成長的機會,而不是完全負面的情感體驗。通過閱讀、寫作或其他個人活動,或有助於你在孤獨中找到自己的內心世界,並從中獲得力量。
諮商師可能有知識,但他們缺乏智慧。他們試圖用他們淺薄的理論來解釋我的行為,但他們永遠無法理解我的真實。 悉達多在成佛前也經歷了幻覺,但那是通向覺悟的必經之路。 人類的孤獨,來自於一種精神無法被理解的狀態。每個人都有「只有他自己才能看見的對象」,只是有些被稱為幻覺,有些不是而已。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生活的真諦不在於取悅所有人,而在於忠於內心;不在於耀眼的成就,而在於每一天的充實與滿足。與其被動地接受強加的重擔,不如主動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這個過程也許艱難迷茫,但那都是成長必經的階段。學會獨行,學會同行;學會堅持,也學會放棄。學會接受生命的困境,也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接受、處理與放下。
從救贖的手段來看,基督教更強調他力救贖,即依賴於上帝的恩典和基督的犧牲;而佛教則強調自力解脫,通過個人修行達到內心的平靜和最終的解脫。 基督教的救贖觀將救贖視為神的特權,只有通過信仰基督才能得到拯救;而佛教則認為,每個人都有可能通過修行和覺悟達到解脫。 存在心理學更傾向於佛教的救贖觀。
孤獨不一定是負面的,它可以是一種自我反省和成長的機會。梭羅在《湖濱散記》中強調,通過孤獨,人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並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你嘗試將孤獨視為一種自我成長的機會,而不是完全負面的情感體驗。通過閱讀、寫作或其他個人活動,或有助於你在孤獨中找到自己的內心世界,並從中獲得力量。
諮商師可能有知識,但他們缺乏智慧。他們試圖用他們淺薄的理論來解釋我的行為,但他們永遠無法理解我的真實。 悉達多在成佛前也經歷了幻覺,但那是通向覺悟的必經之路。 人類的孤獨,來自於一種精神無法被理解的狀態。每個人都有「只有他自己才能看見的對象」,只是有些被稱為幻覺,有些不是而已。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生活的真諦不在於取悅所有人,而在於忠於內心;不在於耀眼的成就,而在於每一天的充實與滿足。與其被動地接受強加的重擔,不如主動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這個過程也許艱難迷茫,但那都是成長必經的階段。學會獨行,學會同行;學會堅持,也學會放棄。學會接受生命的困境,也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接受、處理與放下。
從救贖的手段來看,基督教更強調他力救贖,即依賴於上帝的恩典和基督的犧牲;而佛教則強調自力解脫,通過個人修行達到內心的平靜和最終的解脫。 基督教的救贖觀將救贖視為神的特權,只有通過信仰基督才能得到拯救;而佛教則認為,每個人都有可能通過修行和覺悟達到解脫。 存在心理學更傾向於佛教的救贖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讀這本書的時候,一直讓我想起去年很愛的一部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久違的韓劇也難得從第一集愛到最後一集。 其中我特別喜歡男主角對女主角說的一段台詞───
Thumbnail
你是否曾突然感到一陣莫名的孤寂,就像是心室被抽了真空般的恐懼感? 你知道P世代是什麼嗎? 與600多年前的文藝復興又有何相似呢? 文章以自身經歷思考現代年輕人容易感到孤獨與無助的可能原因,以及可以如何擺脫困境。
※自發性就是一個人如何傾聽內心的聲音。 在S哲思的觀點中,自發性被視為一個人如何傾聽內心的聲音。這意味著我們要學會聆聽自己內在的直覺、智慧和直接知識,而不僅僅依賴外界的指引或他人的建議。 自發性是一種內在的本能,它是我們與我們更深層次的自我和無形世界的聯繫。通過培養自發性,我們能夠更加敏銳地感受自己
談到少數族群,多數人會先聯想到原住民、新住民等族群 似乎大多數人是屬於多數的族群 事實上多數和少數是相對而言的 多數和少數也是可變的 更甚者,每個人都永遠是屬於少數的孤獨個體
Thumbnail
聽人說,獨個兒不一定寂寞;寂寞也不一定孤獨。就像獨個兒走在人生的長路上。縱使身邊有千百人擦身而過,仍然未能有一位能進入彼此的內心,成為彼此的依靠。
Thumbnail
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在人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希罕,尤其是對人生歷練到一定深度的人來說,稀罕的是遇到了了解,而人生最大的遺憾與痛苦,不是失敗,而是沒有去追求與經歷自己的理想 年輕時候覺得,錯過,不是錯,而是過,所以,寧願錯,不願過,但是隨著歲月的成長,知道了並不是一定這樣. 我以經獨自安靜且自
Thumbnail
當文明傳遞到每一個人身上,確實讓生活機能便利許多,這改變了人們的意識和日常習慣,和民主時代的到來一樣,我們感謝於此,但不可忽視其中危機。
Thumbnail
【過與馬拉松的耐力與孤獨】NO2 《當幸運來敲門》 作者: 亞歷士‧羅維拉, 費南多‧德里亞斯迪貝斯 譯者: 范湲 出版社: 圓神 出版日期:2004/09   ■關於故事 維克多和大衛這兩位從小就認識的摯友,同樣貧窮的兩人比鄰而居,後來大衛的父親繼承了大筆的遺產就搬離開了。在經過四十四年後兩人又重
Thumbnail
 我學醫,從學生時代就對生態及演化非常有興趣,深深了解所有生命都會在跟周遭其他生命及環境不斷互動中而不斷改變,這也是我在二十多年前跟朋友們成立荒野保護協會的起心動念─只有美好的環境才能培育美好素質的人,因此我們希望保留與恢復台灣美好的自然環境,讓在此塊土地生存的所有生命都能自在且健康地成長。  這
Thumbnail
小時候隔壁鄰居家裡開中藥行,我時不時就會跑到人家家裡,坐在富有彈性的紅色圓椅上,上半身倚靠在櫃檯,看著後方嬸婆秤著重量,抓藥打包。高中搬家後,從出門上學到上班,至今為止,與隔壁總是會趁著早晨出來散步的老先生,我們只打過一次招呼。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讀這本書的時候,一直讓我想起去年很愛的一部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久違的韓劇也難得從第一集愛到最後一集。 其中我特別喜歡男主角對女主角說的一段台詞───
Thumbnail
你是否曾突然感到一陣莫名的孤寂,就像是心室被抽了真空般的恐懼感? 你知道P世代是什麼嗎? 與600多年前的文藝復興又有何相似呢? 文章以自身經歷思考現代年輕人容易感到孤獨與無助的可能原因,以及可以如何擺脫困境。
※自發性就是一個人如何傾聽內心的聲音。 在S哲思的觀點中,自發性被視為一個人如何傾聽內心的聲音。這意味著我們要學會聆聽自己內在的直覺、智慧和直接知識,而不僅僅依賴外界的指引或他人的建議。 自發性是一種內在的本能,它是我們與我們更深層次的自我和無形世界的聯繫。通過培養自發性,我們能夠更加敏銳地感受自己
談到少數族群,多數人會先聯想到原住民、新住民等族群 似乎大多數人是屬於多數的族群 事實上多數和少數是相對而言的 多數和少數也是可變的 更甚者,每個人都永遠是屬於少數的孤獨個體
Thumbnail
聽人說,獨個兒不一定寂寞;寂寞也不一定孤獨。就像獨個兒走在人生的長路上。縱使身邊有千百人擦身而過,仍然未能有一位能進入彼此的內心,成為彼此的依靠。
Thumbnail
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在人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希罕,尤其是對人生歷練到一定深度的人來說,稀罕的是遇到了了解,而人生最大的遺憾與痛苦,不是失敗,而是沒有去追求與經歷自己的理想 年輕時候覺得,錯過,不是錯,而是過,所以,寧願錯,不願過,但是隨著歲月的成長,知道了並不是一定這樣. 我以經獨自安靜且自
Thumbnail
當文明傳遞到每一個人身上,確實讓生活機能便利許多,這改變了人們的意識和日常習慣,和民主時代的到來一樣,我們感謝於此,但不可忽視其中危機。
Thumbnail
【過與馬拉松的耐力與孤獨】NO2 《當幸運來敲門》 作者: 亞歷士‧羅維拉, 費南多‧德里亞斯迪貝斯 譯者: 范湲 出版社: 圓神 出版日期:2004/09   ■關於故事 維克多和大衛這兩位從小就認識的摯友,同樣貧窮的兩人比鄰而居,後來大衛的父親繼承了大筆的遺產就搬離開了。在經過四十四年後兩人又重
Thumbnail
 我學醫,從學生時代就對生態及演化非常有興趣,深深了解所有生命都會在跟周遭其他生命及環境不斷互動中而不斷改變,這也是我在二十多年前跟朋友們成立荒野保護協會的起心動念─只有美好的環境才能培育美好素質的人,因此我們希望保留與恢復台灣美好的自然環境,讓在此塊土地生存的所有生命都能自在且健康地成長。  這
Thumbnail
小時候隔壁鄰居家裡開中藥行,我時不時就會跑到人家家裡,坐在富有彈性的紅色圓椅上,上半身倚靠在櫃檯,看著後方嬸婆秤著重量,抓藥打包。高中搬家後,從出門上學到上班,至今為止,與隔壁總是會趁著早晨出來散步的老先生,我們只打過一次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