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社區大學的課程名稱取為「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感覺就是一個不負責任、不打算開成的一門沒有誠意的課程。
事實上,當我決定在北投社大開課時,課程內容及名稱確實讓我燒了很多腦,我最早的教書經驗是大學當數學家教,研究所畢業後到大學教微積分、線性代數、代數、資料庫、資料結構、程式語言等,即便後來在大學兼課,也是以電腦學科為主,後來在基隆社大順理成章的開設電腦課,但當了十幾年社大校長後,突然發現我的那些技能,不是早已完全消失,就是已經落伍,在這樣的狀況下還想要社大開課,突然腦袋一片空白。
但轉念一想,我在社大二十幾年時光,對社大還有許多想法,以及二十幾年的社大現場歷程,看到許多令我印象深刻的人事物,何不藉開課的機會,把這些想法與故事做個整理,讓更多人有共鳴,也鼓勵大家繼續為社大的理想努力,有了這個轉念後,課程內容大致有了方向,但課程名稱要如何取呢?
以我的個性,絕對不會取一個譁眾取寵的名稱,於是最後就取了一個看似沒誠意的名稱,幸好在北投社大經營十幾年,有一些老朋友捧場,以及幾位好奇寶寶從其他地方來到北投選課,加上我特地選擇交通地理相對方便的北投國小開課,讓這門課沒有胎死腹中。
不過,這門課的名稱看似「沒誠意」,但卻是很有道理喔!
首先,當我把「社大」跟「大學」同等對待時,發現很多人不習慣,這真是一件很矛盾的現象,「社區大學」不就包含「大學」兩個字嗎?但當我真的把「大學」拿來當課程名稱時,明顯感受到有人覺得怪怪的,此外,我也刻意把現在很流行的「大學社會責任」放進課程名稱中,來挑戰大家的視野。
這幾年我剛好有機會參與教育部針對體制大學,積極推動的「大學社會責任」計畫,教育部希望透過這個計畫,鼓勵大學進行「在地連結」及「人才培育」兩項工作,其中,「人才培育」原本就是大學的使命,而「在地連結」主要是希望大學生在這個計畫的洗禮下,所學習的專業技能在畢業後,可以解決社區的真實問題;由於這項計畫所具備的龐大經費,致使這幾年許多大學教授帶領學生進入社區的狀況非常蓬勃,甚至許多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的教授,會尋求與社大或社區組織合作,而我則認為這個計畫最重要的精神其實是「在地連結」,它應該是要透過「在地連結」,「培養大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不過,當談到「在地連結」時,不論從社大每年的評鑑指標,或是民國107年總統頒布的「社區大學發展條例」第三條內容來看,「在地連結」可以說是社區大學的DNA,至於「人才培育」自然也潛藏於社大辦學中,然而,絕大多數的社大人,包括社大工作者、講師及學員,恐怕都沒意識到這個情況;因此,根據我所觀察到的現象是,當大學社會責任找到社大合作時,許多社大沒意識到自己的主體性,反而被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當成工具使用;這種現象不論是對社區大學或對大學社會責任計畫都極端可惜,如果雙方能對等合作,社大可以藉由大學的學術及學生資源,更深化社區經營,並解決社大長期無法突破的困境,而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的老師,則可以在充分理解社大長期社區經營的內容後,規劃出更扎實的「在地連結」計畫,對學生也會更有幫助。
對長期深耕社區的社區大學而言,每年所能獲取的資源,遠遠不及一個大學社會責任的計畫,我也深為社區大學抱屈,因此,也想透過門課程,讓參與的社大工作者、講師及學員,在對社大運動有所了解後,能有更多的信心一起參與社大運動,並共同為社區大學爭取應有的權益。
另外,除了枯燥無聊的社大來龍去脈課堂外,我還整理一些小故事想說給大家聽,一方面增加課程的有趣度,一方面也想引出大家所曾經歷的更多小故事;這些精彩的小故事,絕大多數沒能被看見,尤其是每年社區大學總要花很多時間因應評鑑,由於評鑑指標的緣故,社區大學總是把眼光放在「大處」而忽略「小事」,因此,評鑑所呈現的內容,跟社大辦學現場、師生的日常是有相當大的差距,殊為可惜。但我認為這些精彩小故事,如果能成為學者研究社大的素材,或是能夠被有條理的整理出來,應該可以成為社大二十幾年來,透過「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所編織出來的美麗畫面,因此課程名稱中的「細說社大」,目的就是讓大家可以一起細細地敘說社大小故事。
而除了室內課外,我還安排了6堂戶外課程,因為既然是「在地連結」,自然應該有一些社大故事是發生在社區中,這6堂課我也試著開放給學員討論及安排,但我的原則是戶外課程的內容,一定要跟社區大學有關係,這也是我正式開課後,偶爾跟學員有不同觀點之所在,但戶外課程的實施,總是一種「寓教於樂」的形式,所以多數學員還是很期待走出課室外的課堂。
原本認為只有一學期壽命的課程,沒想到無意間促成學員間深度的交流,而決定第二學期讓資深學員上台講自己的故事,這些精彩的小故事,讓許多較資淺的社大學員大開眼界,當然讓學員講自已的故事,遠比我講他人的故事,還要精彩萬分,因此,過程中我也試著幫每一位講故事的學員,簡單整理他可以把自己的故事轉換為文字的架構,如果可以整理書寫,甚至集結成書,應該可以成為一本精彩且參考性高的「社大故事書」。
如果未來有更多社區大學可以開一門課,除了讓參與的社大人,更深度理解社大辦學理念,又能讓大家講自己在社大的故事,也許就能如同我前面所講的,可以慢慢編織出社區大學「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的美麗畫面,社區大學對社會的影響力應該也會變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