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溝通:如何與你的主管相處

2022/11/07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許願系列》- 篇章三
上次寫完關於如何讓人聽懂說話的內容後,有粉絲想知道關於職場上與主管同事交流的相關內容,所以今天來寫這一塊 (延伸閱讀:《萬字珠璣》篇章四:如何讓人聽懂你說的話?)
內文摘要
社團就是小型的社會縮影,組長就是主管,老闆就是社長,專案就是成發
很多人畢業後腦袋轉不過來,不知道怎麼與主管溝通,原因是職場與學校不一樣
先想好自己碰到問題後會怎麼解決、為什麼要這樣解決,想好後再去問問題
這個練習方式,可以做到的效果是"讓雙方的邏輯與情感,盡可能連通在一起"

【定義】

首先,什麼是主管?簡單來說就是公司裡負責"管理"某項任務(專案)的人員
老闆知道任務 (專案) 無法靠一個人高效完成,所以會派這個人與一群人共事。也因為這個人能力好 + 經驗充足,所以當了這群人的領頭羊。也由於老闆會盯每項的任務 (專案) 的績效成果,所以主管也要觀察、考核自己組的人做得怎麼樣。
舉個例來說,我以前是熱舞社的,所以每學期都要成發(成果發表會)。但辦成發要錢,所以要去周邊商家,或是去夜市拉贊助(除非社費有幾百萬餘額);成發要有圖文設計,所以要做DM、做海報;為了讓更多人知道成發,就需要有人去外面宣傳,例如教室、體育館廣場或學生餐廳;活動當天要有器材,會需要有人去借器材,還要熟悉怎麼用;表演要有舞碼內容,所以要分不同組別去練習排舞。
分下來至少就有贊助組、美宣組、活動組、器材組,每個組都有個組長。跳舞要有人教、有人帶,所以每個舞風也有教學負責人,叫教學長
社團就是小型的社會縮影組長就是主管,老闆就是社長,專案就是成發
如果沒有社團經驗的人,就想想以前上課時的做分組報告,分組報告一定有一個組長。
分組組長就是主管老闆就是老師專案就是學期報告
因此,大家可以回想以前在學校社團的經驗,不管你是組員還是組長。沒有當過的人,可以回想自己修課做分組報告的時候。如果都沒有,那就看你現在的工作跟到誰吧。

【關於當責與溝通】

這裡我想講一下當責這件事。很多人畢業後腦袋轉不過來,不知道怎麼與主管溝通,原因是職場與學校不一樣
在學校做不好、不負責任,最慘就是社團名聲臭掉,或是課程學分被當。想想以前社團學長姐,或分組的組長,是不是好幾次一臉愁容、臉臭到不行、脾氣差。因為他們可能是被Boss(社長、老師)說績效不好、可能是組員有夠難帶又雷包,不停拖後腿。但在學校,不負責任的人通常拍拍屁股就跑了,因為大家都是學生,還真的不能怎麼樣。如果你曾經是當事人(組長),應該很懂這段在說什麼
但職場不一樣,公司給錢 (薪水) 就是希望我們幫它賺更多錢。進這個組,就是跟著主管一起幫公司賺錢。同樣的,老闆會給每個組制定績效,這個責任也是主管扛的。
我們出包先不說會不會被釘 (有些好主管會幫忙擋槍),但主管肯定第一個被老闆釘在牆上,因為我們是他 (主管) 底下的人,出包代表沒教好。而且出包會產生額外的營運成本 (ex:客訴),甚至影響公司信譽或賠錢(ex:公關危機)。
如果還是跟在學校一樣的心態,隨便拍拍屁股就跑,主管、合約與公司法務也不是吃素的。這也是為什麼在職場工作,比在學校還要強調當責這件事。很多人轉不過來的原因,是因為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進入商業社會的現實。很多人被主管釘在牆上,或是無法適應對方怎麼這麼難溝通,很大原因就是在學校沒練好,所以出來才會被社會的法槌打趴在地上。
加上主管與一般職員差最多的地方,就是績效壓力更大、手邊有更多重要任務、腦袋有更多事要思考,所以時間很珍貴。脾氣不好或是講求做事高效率的主管,真的不會跟我們客氣。
所以我們重點應該放在「怎麼跟壓力更大、行程很忙、時間寶貴的主管溝通」

帶著解答去問問題

以前的我跟很多人一樣,在職場碰到問題會說「這個怎麼辦?」、「這該怎麼做?」、「所以我現在要做什麼?」
初期,主管和前輩會覺得你剛進來嘛,會這樣問很正常,所以會耐心教。但幾個月以後,人家就覺得「你這個人怎麼還這樣問問題,都不會想一下嗎?」
甚至有些比較沒耐心的主管就會說:「你覺得勒?」、「為什麼這還要問我?」、「我之前有沒有講過?」、「所以呢?」、「那你要我怎麼做?」
因為我們這個行為說好聽點是勇於發問,說難聽點就是伸手牌。問句背後代表的意思是想都沒想、查都沒查,沒有經過思考,然後就丟出來了,這並不討喜。
主管可以接受一開始的解法沒那麼精準正確,因為我們試著動腦、試著找方法解決問題,只是經驗不足,所以給出的解法沒那麼精準。因此他們會願意教,也相信經驗累積久了,我們就能處理更多事 (但一樣的問題不能重複問超過2~3次,除非主管人很nice)。
大家可以想像一個情境:
你現在手邊很多事情要處理,等等還要跟老闆開績效會議,正準備待會兒開會要用的東西。旁邊過來突然丟一句:「學長/學姐/主管,這個客戶該怎麼辦?我現在要做什麼?」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回答?
我以前的主管給我一個很好的方法,他讓我們每個員工都練習一件事,那就是碰到問題時,先思考「所以我現在可以做什麼?這麼做的理由是什麼?這個做法可以解決哪些問題?」
先想好自己碰到問題後會怎麼解決、為什麼要這樣解決,想好後再去問問題
伸手牌拔高到到帶著解法去問問題,所以會從「這個該怎麼辦?」變成「剛剛有發生這個狀況,我可能會先XXX處理,原因是XXXX。你覺得這方法怎麼樣?我想確認沒有更好的做法」、「換做是你的話,你覺得怎麼做,效果會更好?」
至少主管聽到後會想的是:「哎唷不錯哦,有在動腦筋,我聽聽看你會怎麼做」
因為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要尊重大家的時間成本。今天帶著解法問問題,表示我們已經有自己的腹案。即便腹案有問題,頂多講幾句做微調,這可以省下彼此的時間,同時也讓對方覺得我們對人有基本的尊重。也能顯示自己的用心,代表會試著去解決問題,並在執行之前先確認風險,希望把這件事做得更完美。
這裡先不說我們給出的解法是不是精準的,起碼主管對我們的印象,不會停留在伸手牌。也比較會願意聽我們講話,甚至有時間的話,會親自下來指點一二。

積極聆聽,嘗試站在主管的立場思考

積極聆聽是我在做諮詢時很常使用到的技巧,它指的不單單是傾聽,而是"聽完內容後,確認他的意向(意思),並在這個基礎上延伸出自己的想法"。
這裡提供大家一個簡單的練習方式:
找一個有在聊天的朋友,聽他講話,聽的過程要忍住回話的慾望,好好聽他把話講完。可能會花1分鐘~5分鐘,這中間你只能點頭,或是發出"嗯、嗯"的聲音。直到他把話說完,再換自己講話。但換自己的時候,不能直接講自己的意見,而是把朋友這1分鐘~5分鐘說的話,用自己的方式重述一遍,甚至針對內容做一些延伸。並在結尾時補一句:「我剛剛接收到的是這樣,你說的是這個意思嗎?」

等他回答你之後,再繼續重複剛剛的方法。通常來回個幾遍,你就能理解他的立場與想法了。重點是整個過程,必須以他的立場為出發點。甚至整段對話,自己說話的占比,是少於對方的。
這個練習可以幫助我們慢慢理解對方的想法。因為我們接收外部訊息後,會轉譯自己聽得懂的內容感覺,卻不一定是對方想傳達的。例如今天我覺得只是稍微認真跟一個人說一件事情,但對方卻覺得我在命令他或兇他,這就是認知不對等
人是主觀動物,每個人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價值觀)認知思維(想法框架),最後演化出不同的做事邏輯決策方式所以大家想事情的方式就會不一樣。就像我們與身邊朋友,也有意見不合的時候。
主管也是"人",所以我們與他的想法一定會不一樣,但主管與我們畢竟是上下關係,總不能直接駁斥他的臉吧?( 再重申一次,除非主管脾氣很Nice )
因此有些人與主管溝通時,可能會覺得主管在駁斥自己,或是擺明跟自己想法不一樣;但主管可能覺得這個人怎麼一臉沒想法,是不是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結果雙方就帶著誤會的認知離開了。
這個練習方式,可以做到的效果是"讓雙方的邏輯與情感,盡可能連通在一起"。只要反覆做幾次,就能將主管與自己的認知連通再一起了。
所以與主管溝通時,先試著把他的意思,用我們的話重述一遍,甚至可以做一些延伸。例如可以說:
「我先確認一下,我剛剛理解到的內容是XXXX,所以我們要做的是XXX並且應該要能做到XXXX,你的意思是這樣嗎?」
「如果要達到你說的這個目標,我覺得還有一個更好的方法,你先聽聽看」
「老闆我覺得你這個方式很好,那以我對其他幾位同仁的了解,如果"我們"把這個方法可以再多加一點東西。例如XXXXX,我覺得這效果可能會更好」
這樣的延伸方法有個好處,就是我們並沒有反駁老闆的方法而是順著老闆原本的思維,去做一點額外的補充。而這個補充,恰好其實就是我們想表達的想法。
再來,這裡有個小巧思,最後一句話有特別抓出"我們"兩個字。在延伸的語句講完後,捕個"我們",可以讓主管下意識地覺得他被認同了、彼此是同一陣線的。也因為立場都一致,但我希望從這個立場提出的方法可以更加完美,所以又幫忙想了一個更加兩全其美的方式。這可以讓他覺得"這方法是有人支持的,而且有人幫他一起想,讓這個方式變得更好了"。那他就會很認真地聽你說話,甚至採納建議 (前提是我們給的建議不能是餿主意)。
是獅子就順著他的毛摸,就龍順著他的龍鱗撫
而且這麼做的最大好處是,我們會知道在這個工作崗位上,主管與自己的思考邏輯差別在哪裡、做事風格和理解問題的脈絡是怎麼建立的、原因是什麼。摸出來後,我們就知道該用什麼邏輯與主管溝通了。

【小結】

最後收個小結,所以怎麼與主管做好溝通?
要知道,主管不外乎也是"人",與人溝通就是在練習拿捏人性。當你知道怎麼給人糖吃、怎麼最大程度地尊重對方與理解對方,你就知道怎麼與人相處了。
帶著解答去問問題,就是尊重主管的時間與資源。這不但能讓主管得到被尊重的感覺,同時也讓顯得自己更加聰明、懂得做人與做事。
積極聆聽,嘗試站在主管的立場思考,就是試著與主管站在一起,了解他為什麼會這麼想。同時也在順流當中,隱晦地將自己的想法送出去。要溝通就要順著他們的毛摸,要給建議就不能太直白地做對抗。很少有一個好結果,是在對立衝突中產生的。
除非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與主管的相性真的差到不能再差,公司衍生出的文化氛圍也的確不適合自己,那尋找另一片天空或許是更好的選擇哦。當然,做下選擇前,也建議先嘗試所有可能嘗試的方法。畢竟人生最怕的後悔,就是當初沒有盡全力,以致現在給不了自己交代。但如果真的嘗試過了,也確信不後悔,那就沒有問題了。
想與我聊聊的話,可以追蹤我的 IG 私訊小盒子: @moon.writer1205
如果對這篇文章內容有其他想法的,也歡迎在下面留言給我
如果你/妳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透過拍手,讓我更有動力寫下去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9會員
22內容數
關於自由書寫,以及衍伸出的相關企劃作品 ( 文章 )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