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必學:以寫作外顯化思考,讓卡片成為你的學術腳手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真正的思考並非僅僅存在於腦海中,而需要經過某種形式的「外顯化」。對於碩博士生而言,寫作是外顯化思考的最佳方式,它能幫助你釐清思路、建立邏輯,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學術論述。


在盧曼的卡片盒(Zettelkasten)系統中,思考的外顯化尤其重要。 他通過將「外部記憶」存儲在卡片盒中,再用清晰的連結構建出一個可以支撐創造性工作的「腳手架」。這種方法不僅是整理知識,更是深度思考的工具。


以下是如何運用卡片盒系統,將思考以寫作形式外顯化的3個步驟:


▋1. 收集與整理:讓知識成為「外部記憶」


當我們閱讀文獻、整理數據或記錄靈感時,不要僅僅將信息塞進腦中,而是用簡潔的方式將其記錄在卡片上。每張卡片代表一個小的知識單元。


卡片內容包括:

• 概念:用自己的話總結某個觀點。

• 數據:實驗結果、數據分析的摘要。

• 問題:一個值得深挖的研究問題。


範例:

如果你研究電池技術,可以寫下這樣的卡片:

• 概念:鋰電池效率主要受正極材料影響。

• 數據:某文獻中提到,特定材料效率提高20%。

• 問題:為什麼某些正極材料的循環壽命更長?


▋2. 建立連結:讓卡片之間對話


單獨的卡片只是信息片段,真正的思考在於如何將它們連結起來。這正是卡片盒的核心。每張卡片可以連結到其他相關卡片,形成一個知識網絡,為你的研究提供新的視角。


連結方式:

• 用箭頭或代碼標記,將相關卡片關聯起來。

• 將一張卡片的內容拓展成另一張更詳細的卡片。


範例:

如果某張卡片記錄了「鋰電池效率」,你可以連結到另一張關於「正極材料性質」的卡片,形成更深入的研究方向。


▋3. 寫作與提煉:從卡片中構建論述框架


當你積累了一定數量的卡片後,就可以將它們作為寫作的基礎。寫作不僅是結果,也是進一步外顯化思考的過程。


步驟:

1. 瀏覽卡片,找到主題相關的內容,組織成一個初步框架。

2. 將卡片中的內容轉化為連貫的段落,補充細節與論據。

3. 在寫作過程中發現新的問題,回到卡片盒進行記錄與補充。


範例:

以「鋰電池效率」為核心主題,你可以從卡片中提取相關數據與理論,逐步構建出一個清晰的論文章節。


總結:用卡片盒外顯化思考的3大步驟

1. 收集與整理:記錄單一概念或靈感,構建外部記憶。

2. 建立連結:用卡片之間的關聯搭建知識網絡。

3. 寫作與提煉:將卡片內容轉化為連貫的學術論述。


學術研究是一場持久的思考過程,而卡片盒系統則是讓你將思考具體化的強大工具。學會這種方法,讓你的研究更有條理、更有深度!

avatar-img
536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寫作和研究並不是單純的數據堆疊,而是用一個清晰、有吸引力的故事來表達你的想法。特別是對理工科碩博士生來說,學會將研究轉化為「故事」,能讓你的論文、簡報和答辯更具說服力。 以下是根據 National Geographic 的「故事元素」,分解出的 5 個步驟,幫助你將研究內容打造成有力的故事。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無數的新聞、頭條充斥我們的生活。但對於碩博士生來說,過多的新聞只會分散注意力,讓人感到焦慮和疲憊。與其浪費時間刷新聞,不如把注意力放在更深度、更有價值的事情上——讀書。 記住這條法則:多讀書,少看新聞。以下是3個理由,告訴你為什麼這麼做會讓你更專注、更高效。 ▋
在學術生涯中,我們常常會給自己過高的期望,追求每件事都做到完美。然而,完美主義不僅會讓你壓力倍增,還可能讓你止步不前,無法真正完成重要的工作。 真正的關鍵是:專注於「進步」而非「完美」。 以下是3個建議,幫助你在學術道路上放下完美主義,專注於穩步進步。 ▋1. 接受不完美的草稿 (
寫論文聽起來壓力山大,但其實這件事可以拆解成幾個簡單的步驟。只要把目標一步步拆小,就能讓看似困難的論文工作變得可行。 以下是寫好論文的 3 個關鍵步驟,幫助你從零到完成! ▋1. 要想寫好論文,只需要對一篇好的草稿加以修改 論文的最終版本從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反覆修改的結果。所以
論文中最關鍵的部分之一,就是實驗流程。但很多人寫起來不是太簡單,就是太複雜,讀起來像加了糖又灑了一堆碎冰,喝完只想翻桌。 其實,寫實驗流程的秘訣很簡單——要像奶蓋綠茶一樣,層次分明,剛剛好! ▋1. 奶蓋層:概述你的實驗流程大方向 • 核心心法: 開頭簡單描述實驗的整體設計,讓讀者快速理
攻讀研究所學位,很多人一開始總是希望做到**「完美無瑕」**,不交初稿就覺得自己對不起導師,不交實驗報告就覺得辜負自己。 但其實,研究所的成功並不來自於追求完美,而是來自於每天穩定的行動。 ▋1. 完美無瑕,往往是最大的拖延藉口 • 很多碩博士生因為害怕做不好,甚至不敢開始,總覺得*
寫作和研究並不是單純的數據堆疊,而是用一個清晰、有吸引力的故事來表達你的想法。特別是對理工科碩博士生來說,學會將研究轉化為「故事」,能讓你的論文、簡報和答辯更具說服力。 以下是根據 National Geographic 的「故事元素」,分解出的 5 個步驟,幫助你將研究內容打造成有力的故事。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無數的新聞、頭條充斥我們的生活。但對於碩博士生來說,過多的新聞只會分散注意力,讓人感到焦慮和疲憊。與其浪費時間刷新聞,不如把注意力放在更深度、更有價值的事情上——讀書。 記住這條法則:多讀書,少看新聞。以下是3個理由,告訴你為什麼這麼做會讓你更專注、更高效。 ▋
在學術生涯中,我們常常會給自己過高的期望,追求每件事都做到完美。然而,完美主義不僅會讓你壓力倍增,還可能讓你止步不前,無法真正完成重要的工作。 真正的關鍵是:專注於「進步」而非「完美」。 以下是3個建議,幫助你在學術道路上放下完美主義,專注於穩步進步。 ▋1. 接受不完美的草稿 (
寫論文聽起來壓力山大,但其實這件事可以拆解成幾個簡單的步驟。只要把目標一步步拆小,就能讓看似困難的論文工作變得可行。 以下是寫好論文的 3 個關鍵步驟,幫助你從零到完成! ▋1. 要想寫好論文,只需要對一篇好的草稿加以修改 論文的最終版本從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反覆修改的結果。所以
論文中最關鍵的部分之一,就是實驗流程。但很多人寫起來不是太簡單,就是太複雜,讀起來像加了糖又灑了一堆碎冰,喝完只想翻桌。 其實,寫實驗流程的秘訣很簡單——要像奶蓋綠茶一樣,層次分明,剛剛好! ▋1. 奶蓋層:概述你的實驗流程大方向 • 核心心法: 開頭簡單描述實驗的整體設計,讓讀者快速理
攻讀研究所學位,很多人一開始總是希望做到**「完美無瑕」**,不交初稿就覺得自己對不起導師,不交實驗報告就覺得辜負自己。 但其實,研究所的成功並不來自於追求完美,而是來自於每天穩定的行動。 ▋1. 完美無瑕,往往是最大的拖延藉口 • 很多碩博士生因為害怕做不好,甚至不敢開始,總覺得*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針對114學測國寫情意題「52赫茲鯨魚」,本文提供題型分析、取材策略及立意思考,幫助考生掌握寫作方向。文章點出審題關鍵在於理解表層訊息及深層意涵,避免僅聚焦表層或脫離題旨。文章也分析如何將想像與自身經驗連結,從經典選文中找到相同處境,藉此深化思考。最後,透過河道式作文的立意技巧,提升文章的思辨深度。
問題在於,公司是否會重視人類勞動的無形資產 — 創造力、同理心、理解深度,或是將人類輸入,純粹視為機器產生文字的最後清潔人員?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針對114學測國寫情意題「52赫茲鯨魚」,本文提供題型分析、取材策略及立意思考,幫助考生掌握寫作方向。文章點出審題關鍵在於理解表層訊息及深層意涵,避免僅聚焦表層或脫離題旨。文章也分析如何將想像與自身經驗連結,從經典選文中找到相同處境,藉此深化思考。最後,透過河道式作文的立意技巧,提升文章的思辨深度。
問題在於,公司是否會重視人類勞動的無形資產 — 創造力、同理心、理解深度,或是將人類輸入,純粹視為機器產生文字的最後清潔人員?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Thumbnail
看到任何的新事物時,心裡所升起的感觸或想法,其實會藏在心底或腦海裡,平常時因為用不到,所以就被放到大腦的抽屜,而且藏得很深。但如果在寫文章,需要它的時候,那個抽屜就會打開,想法就會浮出……
三年前,我開始鑽研卡片盒筆記法,逐漸體會到做筆記最困難的部分,其實是看見資訊的內部連結。這種筆記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資料,還能提升研究的效率和質量。 ▋理解資訊連結 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在於理解和整理資訊之間的關聯性。這並非僅僅是將資訊羅列起來,而是需要將零散的資訊點連結成一個有機
盧曼的社會理論在我看來, 比較像是卡片盒筆記法的「結果」,而不是「目的」。 盧曼也是從一篇篇討論範圍窄, 討論議題很特定的文章開始, 一篇篇累積出他的社會理論。 從我實際寫論文的經驗來看, 當你在寫你前5篇的論文時, 看到的的確是一個具體的議題, 幾種
Thumbnail
教育哲學講師 Sönke Ahrens 參考德國社會學家 Niklas Luhmann 的筆記方式,總結出「卡片盒筆記」,卡片盒筆記方法旨在解決閱讀後沒有正確輸入,事後無法使用或活用,以及輸入後無法產出,對生活沒有實質影響的問題。本書適合有在進行內容創作的朋友,幫你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
Thumbnail
01 卡片盒筆記法是一種對自己的想法存檔和構建研究結果的技術。 02 卡片盒筆記法將檔案作為科學工作與創意寫作的記憶輔助和創意生成器。 03 學生常見的三種輸入輸出工作:考試準備,文獻研究,參考文獻管理。 04 學期開始時,教授總是會提供一份多頁的閱讀清單,但準備考試時,你的注意力只會集中在講
01 所有的學術寫作專案都有一個共同點:在文獻研究的背景下,積累了大量需要組織的資訊。 02 數位卡片盒筆記法提供了在早期階段擺脫混亂的機會,適用於有效的科學工作。 03 盧曼不僅將卡片盒當作存放筆記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將卡片盒視為思想生成器。 04 盧曼每次輸入自己的內容,就能不斷在筆記之間的
Thumbnail
寫下來是唯一重要的事 專注在寫作上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區別看似不錯以及真正優質的論點 卡片盒筆記讓人可以專注在思考上,而不是記憶 關於寫作,你需要知道這些 處理複雜度的最好方式,就是盡量讓事情愈簡單愈好,只遵守幾個基本原則 改變工作習慣,會經歷一段一直回想到舊有模式的時期 成功並不是靠著強大
Thumbnail
"康德:要有勇氣運用自己的理解力" ◾寫下來是最重要的事 →必須理解後闡述 →閱讀時,手拿著筆或用電腦記錄下來筆記! ◾培養成長型心態 自己願意做得更好而改變,從中獲得快樂(內在的反饋獎勵機制) *用自己的話寫出理解的內容,是寫作者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Thumbnail
看到任何的新事物時,心裡所升起的感觸或想法,其實會藏在心底或腦海裡,平常時因為用不到,所以就被放到大腦的抽屜,而且藏得很深。但如果在寫文章,需要它的時候,那個抽屜就會打開,想法就會浮出……
三年前,我開始鑽研卡片盒筆記法,逐漸體會到做筆記最困難的部分,其實是看見資訊的內部連結。這種筆記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資料,還能提升研究的效率和質量。 ▋理解資訊連結 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在於理解和整理資訊之間的關聯性。這並非僅僅是將資訊羅列起來,而是需要將零散的資訊點連結成一個有機
盧曼的社會理論在我看來, 比較像是卡片盒筆記法的「結果」,而不是「目的」。 盧曼也是從一篇篇討論範圍窄, 討論議題很特定的文章開始, 一篇篇累積出他的社會理論。 從我實際寫論文的經驗來看, 當你在寫你前5篇的論文時, 看到的的確是一個具體的議題, 幾種
Thumbnail
教育哲學講師 Sönke Ahrens 參考德國社會學家 Niklas Luhmann 的筆記方式,總結出「卡片盒筆記」,卡片盒筆記方法旨在解決閱讀後沒有正確輸入,事後無法使用或活用,以及輸入後無法產出,對生活沒有實質影響的問題。本書適合有在進行內容創作的朋友,幫你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
Thumbnail
01 卡片盒筆記法是一種對自己的想法存檔和構建研究結果的技術。 02 卡片盒筆記法將檔案作為科學工作與創意寫作的記憶輔助和創意生成器。 03 學生常見的三種輸入輸出工作:考試準備,文獻研究,參考文獻管理。 04 學期開始時,教授總是會提供一份多頁的閱讀清單,但準備考試時,你的注意力只會集中在講
01 所有的學術寫作專案都有一個共同點:在文獻研究的背景下,積累了大量需要組織的資訊。 02 數位卡片盒筆記法提供了在早期階段擺脫混亂的機會,適用於有效的科學工作。 03 盧曼不僅將卡片盒當作存放筆記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將卡片盒視為思想生成器。 04 盧曼每次輸入自己的內容,就能不斷在筆記之間的
Thumbnail
寫下來是唯一重要的事 專注在寫作上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區別看似不錯以及真正優質的論點 卡片盒筆記讓人可以專注在思考上,而不是記憶 關於寫作,你需要知道這些 處理複雜度的最好方式,就是盡量讓事情愈簡單愈好,只遵守幾個基本原則 改變工作習慣,會經歷一段一直回想到舊有模式的時期 成功並不是靠著強大
Thumbnail
"康德:要有勇氣運用自己的理解力" ◾寫下來是最重要的事 →必須理解後闡述 →閱讀時,手拿著筆或用電腦記錄下來筆記! ◾培養成長型心態 自己願意做得更好而改變,從中獲得快樂(內在的反饋獎勵機制) *用自己的話寫出理解的內容,是寫作者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