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紙片與卡片筆記法」打造深度思考流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許多人在學術研究或專題創作中,都在尋求一種能幫助自己聚焦與深入思考的工具。而「紙片與卡片筆記法」是一個既簡單又強大的方法,特別適合那些希望在整理資訊時能夠激發更多靈感的人。以下是一個完整的操作流程與心得分享:

raw-image


▋ 1. 紙片是核心,手寫更能觸發深度思考


在這個方法中,每一張卡片的「材質」其實是紙片,而非數位工具。手寫的過程能讓我們更加專注,並深入內化自己的思考。


操作方法:

• 準備一張白紙,將其對折成 8 個小區塊。每個區塊就是一張小卡片,作為一個想法的承載單位。

• 在每張紙片上,手寫一個核心想法,並利用簡單的編碼系統(例如標號、關鍵字或分類)將它們串聯起來。


優點:

手寫不僅是一種更「原始」的思考方式,還能幫助我們避免數位工具帶來的分心,比如過度複製與粘貼,讓思考變得淺薄。


▋ 2. 一次聚焦於 8 張紙片,提升專注效率


每次操作時,只需要專注於 8 張紙片的內容書寫,這能讓你更高效地進行思考和記錄。


實操體驗:

• 花 50 分鐘完成這 8 張卡片的書寫,這段時間內專注於清晰表達每個想法,並延伸關聯。

• 透過這樣的操作,可以完成一個簡單但完整的思考流程,這套卡片也可以成為未來研究或創作的基礎材料。


關鍵點:

這種「小批量生產」的方式,能避免思考過於發散,幫助你聚焦在每次書寫的內容上,從而讓思路更加條理化。


▋ 3. 數位工具作為備份,而非替代


「紙片」的第一步是手寫,而數位工具的角色則是用來存儲與備份,讓想法不會因遺失紙張而丟失。


建議步驟:

• 在完成手寫紙片後,將內容整理輸入數位工具(如 Notion、Obsidian 等)。

• 數位版作為備份,同時方便未來快速檢索和進一步拓展思路。


優勢:

紙本手寫更能觸發深度思考,而數位工具則是輔助整理與管理,兩者結合能實現更高效的知識積累與應用。


▋ 4. 為什麼手寫特別適合深度思考?


對於許多習慣手寫的學術工作者來說,紙筆能帶來一種特殊的「思考韌性」。


觀察到的現象:

• 手寫的過程中,腦中會自然進行過濾與加工,避免想法過於散亂。

• 與此同時,避免了數位工具的多任務干擾,專注於內容本身。


雖然下一代人可能更適應打字,但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手寫依然是進行深度思考與記錄的最佳方式之一。


▋ 5. 打通流程,專注於內容輸出


當這套紙片與卡片的流程被完全打通後,你會發現它能幫助你更加聚焦於內容的產出,而不是陷入工具或形式的糾結。


成果:

• 手寫流程讓你避免數位工具可能帶來的碎片化思考。

• 清晰的卡片架構能快速建立專題內容的脈絡,為後續深入研究或寫作鋪平道路。


結論:


「紙片與卡片筆記法」是一種結合手寫與數位的混合模式,能幫助我們在專題創作或學術思考中聚焦內容,避免分心。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思考更深刻、架構更清晰,不妨試試這個方法,讓紙與筆再次成為你的創造力夥伴。

avatar-img
536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很多碩博士生、專業工作者都有許多值得分享的專業知識,但常常不知道如何有條理地傳遞給讀者。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專題寫作更具吸引力且條理分明,**Series(系列)和 Episode(單集)**是非常實用的框架。 以下是如何運用 Series 和 Episode 來 curate(策劃)你的專題內容
在學術生涯中,稍有不慎,可能就會掉入深坑,難以翻身。以下是 5 條「反向指南」,專門揭露如何快速毀掉你的學術人生。碩博士生們務必警惕! ▋ 1. 想太多,什麼都不做 (Overthinking, No Action) 你有無數天馬行空的研究點子,卻從未真正動手去實現。 每天告訴自己
對碩博士生來說,長期深耕學術可能讓你擁有豐富的知識與技能,但如何將這些優勢轉化為長期的財富,卻是一門需要學習的功課。以下是針對碩博士生的致富策略,讓你在不依賴運氣的情況下,實現財務自由。 ▋ 1. 追求財富 (Wealth),而非金錢 (Money) 或地位 (Status) • 財富是能
1. 避開通勤人群,節省精力 • 遠離擁擠交通,減少不必要的疲勞,把精力留給重要工作。 2. 早晨規劃,掌控一天 • 到辦公室後列出當天的 3 個目標,讓工作更有方向感。 3. 專注深度工作,提升產出 • 早晨是專注力最高的時間,適合撰寫論文、分析數據等需要深度思考的任務。
1. 把閱讀當成蒐集書名的碩博士生: - 這些人彷彿書本是戰利品,讀書清單越長越有面子,卻從未停下來問自己:「這些書真的改變了我什麼?」最後腦袋像書架,裝滿書名卻空空如也。 2. 把讀書摘要當產量KPI的碩博士生: - 他們熱衷於製作千篇一律的摘
在我的經驗中,大部分的挫折,其實源於一種「心理認為適合,事實卻不適合」的錯位。這種內心期待與現實反差的矛盾,會讓人陷入迷茫甚至痛苦。但幸運的是,我在年輕時就遇到了幾位真正優秀的人,這讓我更清楚自己真正適合做什麼,也更加理解什麼是我能持續做下去的事。 ▋認識更優秀的人,幫助了解自我 我有三
很多碩博士生、專業工作者都有許多值得分享的專業知識,但常常不知道如何有條理地傳遞給讀者。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專題寫作更具吸引力且條理分明,**Series(系列)和 Episode(單集)**是非常實用的框架。 以下是如何運用 Series 和 Episode 來 curate(策劃)你的專題內容
在學術生涯中,稍有不慎,可能就會掉入深坑,難以翻身。以下是 5 條「反向指南」,專門揭露如何快速毀掉你的學術人生。碩博士生們務必警惕! ▋ 1. 想太多,什麼都不做 (Overthinking, No Action) 你有無數天馬行空的研究點子,卻從未真正動手去實現。 每天告訴自己
對碩博士生來說,長期深耕學術可能讓你擁有豐富的知識與技能,但如何將這些優勢轉化為長期的財富,卻是一門需要學習的功課。以下是針對碩博士生的致富策略,讓你在不依賴運氣的情況下,實現財務自由。 ▋ 1. 追求財富 (Wealth),而非金錢 (Money) 或地位 (Status) • 財富是能
1. 避開通勤人群,節省精力 • 遠離擁擠交通,減少不必要的疲勞,把精力留給重要工作。 2. 早晨規劃,掌控一天 • 到辦公室後列出當天的 3 個目標,讓工作更有方向感。 3. 專注深度工作,提升產出 • 早晨是專注力最高的時間,適合撰寫論文、分析數據等需要深度思考的任務。
1. 把閱讀當成蒐集書名的碩博士生: - 這些人彷彿書本是戰利品,讀書清單越長越有面子,卻從未停下來問自己:「這些書真的改變了我什麼?」最後腦袋像書架,裝滿書名卻空空如也。 2. 把讀書摘要當產量KPI的碩博士生: - 他們熱衷於製作千篇一律的摘
在我的經驗中,大部分的挫折,其實源於一種「心理認為適合,事實卻不適合」的錯位。這種內心期待與現實反差的矛盾,會讓人陷入迷茫甚至痛苦。但幸運的是,我在年輕時就遇到了幾位真正優秀的人,這讓我更清楚自己真正適合做什麼,也更加理解什麼是我能持續做下去的事。 ▋認識更優秀的人,幫助了解自我 我有三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Thumbnail
如何用自己的想法卡片,快速組合、輸出成為作品。從『筆記、與想法的不同』到『運用《卡片盒筆記法》直接輸出,寫成短文、長文』都是實用的技巧,尤其對小說創作者相當有幫助。
步驟1 - 為筆記編號,建立索引 在Obsidian中,將每個筆記編上獨立編號,使其成為易於引用的對象。無論是日常寫作還是社交媒體分享的短文,每篇都有編號,有助於重讀和迭代。這種方法讓想法得以有效組織和管理,提高了信息檢索的效率。
Thumbnail
拿著筆在紙上書寫的過程,不只是紀錄觀察到的事物或自己的想法,已經是創作的第零步,甚至是第一步了:透過書寫、塗鴉,就算只是鄭重地寫下關鍵字,我們已經在進行創造了。在資訊大海中篩選與汲取對我們有意義、觸動我們情感、敲打我們記憶的人事物。透過緩慢的手寫字,我們也同時思考、揀選、組織更適當的文字。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成功寫作的步驟,透過卡片盒筆記法來提高生產力與寫作力。包括多工的正確理解、為了理解而閱讀、聰明的筆記法、發展想法、分享見解以及養成習慣。文章中分享了具體步驟以及相關心得。
三年前,我開始鑽研卡片盒筆記法,逐漸體會到做筆記最困難的部分,其實是看見資訊的內部連結。這種筆記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資料,還能提升研究的效率和質量。 ▋理解資訊連結 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在於理解和整理資訊之間的關聯性。這並非僅僅是將資訊羅列起來,而是需要將零散的資訊點連結成一個有機
手寫書目卡是一種獨特而有效的預寫作技巧,專為那些希望從閱讀中提煉和聚焦精華想法的作家和讀者設計。這種方法可以幫助你更高效率地選擇和整理從閱讀獲得的靈感。但是,這個過程也伴隨著一些挑戰。讓我們探索這些挑戰,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 挑戰1 - 選擇性記錄的難度:由於書目卡的空間有限,且手寫本身就是一項
Thumbnail
關於筆記,我們以為有記有保佑,或記得越詳細越好;關於寫作,我們以為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不知如何從先前的筆記中來挖寶。許多對筆記的迷思,妨礙人們成為多產的寫作者,使生產力無法提升。看官們,請繼續跟著我的腳步,讓我來跟大家介紹卡片盒筆記法。它的精髓,不僅在於做筆記的方式,更在於做筆記的心態!
Thumbnail
介紹卡片盒筆記法系列 好,我們這個系列是嘗試去看我寫下來的實踐的卡片盒筆記法裡面的筆記。然後,藉由閱讀這些卡片,進而產生想法來製造出更多的卡片。對於對卡片盒筆記法有興趣的人,也可以透過這系列的影片來了解實際執行卡片盒筆記法大致會是怎麼樣的。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Thumbnail
如何用自己的想法卡片,快速組合、輸出成為作品。從『筆記、與想法的不同』到『運用《卡片盒筆記法》直接輸出,寫成短文、長文』都是實用的技巧,尤其對小說創作者相當有幫助。
步驟1 - 為筆記編號,建立索引 在Obsidian中,將每個筆記編上獨立編號,使其成為易於引用的對象。無論是日常寫作還是社交媒體分享的短文,每篇都有編號,有助於重讀和迭代。這種方法讓想法得以有效組織和管理,提高了信息檢索的效率。
Thumbnail
拿著筆在紙上書寫的過程,不只是紀錄觀察到的事物或自己的想法,已經是創作的第零步,甚至是第一步了:透過書寫、塗鴉,就算只是鄭重地寫下關鍵字,我們已經在進行創造了。在資訊大海中篩選與汲取對我們有意義、觸動我們情感、敲打我們記憶的人事物。透過緩慢的手寫字,我們也同時思考、揀選、組織更適當的文字。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成功寫作的步驟,透過卡片盒筆記法來提高生產力與寫作力。包括多工的正確理解、為了理解而閱讀、聰明的筆記法、發展想法、分享見解以及養成習慣。文章中分享了具體步驟以及相關心得。
三年前,我開始鑽研卡片盒筆記法,逐漸體會到做筆記最困難的部分,其實是看見資訊的內部連結。這種筆記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資料,還能提升研究的效率和質量。 ▋理解資訊連結 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在於理解和整理資訊之間的關聯性。這並非僅僅是將資訊羅列起來,而是需要將零散的資訊點連結成一個有機
手寫書目卡是一種獨特而有效的預寫作技巧,專為那些希望從閱讀中提煉和聚焦精華想法的作家和讀者設計。這種方法可以幫助你更高效率地選擇和整理從閱讀獲得的靈感。但是,這個過程也伴隨著一些挑戰。讓我們探索這些挑戰,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 挑戰1 - 選擇性記錄的難度:由於書目卡的空間有限,且手寫本身就是一項
Thumbnail
關於筆記,我們以為有記有保佑,或記得越詳細越好;關於寫作,我們以為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不知如何從先前的筆記中來挖寶。許多對筆記的迷思,妨礙人們成為多產的寫作者,使生產力無法提升。看官們,請繼續跟著我的腳步,讓我來跟大家介紹卡片盒筆記法。它的精髓,不僅在於做筆記的方式,更在於做筆記的心態!
Thumbnail
介紹卡片盒筆記法系列 好,我們這個系列是嘗試去看我寫下來的實踐的卡片盒筆記法裡面的筆記。然後,藉由閱讀這些卡片,進而產生想法來製造出更多的卡片。對於對卡片盒筆記法有興趣的人,也可以透過這系列的影片來了解實際執行卡片盒筆記法大致會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