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覺得我有問題是嗎?』
『所以你覺得我有病是嗎?』
『為什麼我要把自己的事說給一個不認識的人聽?』
或許你們最近剛因為這件事爭吵,而你把上面的話全說了個遍。
他卻說你不用心,這段關係只有他在付出,而你覺得心裡委屈,因為其實你覺得你也默默做了很多。
首先,我不覺得你有病。
當然,我理解你聽到伴侶的提議,為什麼那麼生氣、憤慨或許還有點羞恥感,這些我都理解。我們的社會,過去一直把去諮商視為有病的象徵,在你聽到的當下有許多情緒是萬分合理的。
如果你忍著兩、三分鐘繼續看下去,我可以給你不一樣的看法。
這世界上有許多形形色色差異很大的專業技能,比較貼近生活的有到府的鐘點清潔人員;在你上班時幫你看顧孩子的托育人員;每個月幫你的代步車維修的車行老闆,他們都有他們的專業,而你也很習慣他們對你的協助。
再往上一點還有,幫你管錢的或是教你怎麼自己管錢的理財顧問,幫你打官司的律師,甚至現在臺灣的新興行業還有整聊師到府幫人整理或斷捨理。
這些人都在用專業去為他人服務,而諮商師的專業我們可以看做是「協助他人整理記憶和過去」。你說,這種事,你不能自己來嗎?當然可以,只是有人教跟自學的速度差別是很大的。
你當然可以試著自己學習修好你拋錨的機車,但除非迫不得已或是對機車有興趣,不然我想會這麼做的人不多。
一兩個月前,我看到一部影片,主要是一個男孩在講述為什麼現在的許多孩子需要心理咨商、治療,甚至服用藥物。他認為,因為很多真正需要心理諮商的上一輩,不認為自己需要協助。所以導致現在的年輕一輩為了不把傷痛帶給下一代,要花上大量的心力,治癒自己因上一代受到的傷。
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話是『每次我坐在諮商室的椅子上,我都想著最應該坐在這裡的是我爸』。
過往的經濟條件不允許我們的上一輩關注自己的情緒、心理是否受了傷,沒有關注更不容易去治癒。那些傷可能不經意的在相處中,也傳承給了我們,現在的我們比起他們有更多的管道跟資源去做這件事,我們有機會不再把傷傳給我們的下一代。
回到主題,當伴侶提議要去諮商時,有可能是他已經試過了很多方法,但對於增進你們關係親密度、減少對立都沒有幫助之後,才提出這個建議。這也可以視為是伴侶的一種求救信號,跟覺得你有沒有病一點關係都沒有,只是你們心裡的房間需要請個人來整理。
有句話是『旁觀者清』,有時候雙方在相處上可能有盲點,但也可能不想讓身邊的人參與。若其實你也是希望彼此關係更好的一員,不妨嘗試讓專業人員協助你們,保密性也會比跟身邊的人說高。
一開始會辛苦點,但了解自己是件有付出就會有收獲的事,可能比股票的投報率還高唷!期望透過你們雙方的努力,能擁有彼此滿意度更高的伴侶關係。
Cover: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