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晤談室中的「他」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隨著近年來媒體與諮商心理師公會的宣導,有部分民眾越來越有機會聽聞「諮商師」這個角色,但礙於「向別人談我們的家務事不太好」、「家醜不外揚」、「會去諮商的人就是有問題」、「尋求幫忙很丟臉」這些代代相傳的觀念,不少民眾在來晤談時,都會提到身邊親友對於諮商的顧慮甚至反對,甚至因為自費諮商的費用通常都不便宜,所以「別人幫我出這筆錢,我會覺得不太好,但我自己又出不起」、「我沒賺什麼錢,可以來諮商嗎?」、「某某某幫我出錢,他問我們說還要談幾次?」這些都常會變成晤談室中討論的議題。
  因考量諮商倫理的保密原則,本文不會提及我在諮商室中會如何與個案討論以上議題,只會粗略反映我在晤談室中廣泛觀察到的現象。我想透過本文去論述我怎麼看待「不在晤談室中的親友們」對個案與諮商晤談關係的影響,也間接映照出台灣整體社會文化對諮商的觀感,作為我個人接案心得的整理。
  多數民眾會前來求助,常常都是出於狀況已經火燒屁股、自己已經感到一定程度的「嚴重」或「無力」才會來晤談,或者是透過精神科轉介,或者自己明顯感覺到自己想死,才覺得應該要來找諮商師處理一下,很少有民眾會在「心情不好」或「覺得有煩惱」或「感到困擾」的時候就來尋求諮商的協助,以上的現象往往跟我們習慣「靠自己」有關,遇到事情覺得要「靠自己處理」好像才代表自己「夠有能力」,甚至自己才感覺自己是「夠好的」。
  有些民眾身邊會有善良的親友「提醒」或「建議」他:「你要不要找諮商師聊一下?」然後因為以上的「提醒」或「建議」而預約諮商。一方面我覺得很好,感謝這些親友知道諮商的管道,讓「有煩惱可以來諮商」的概念可以傳播給更多人知道;但另一方面,我也會覺得有點小尷尬,有些民眾在聽到親友們這樣說之後,會因為「別人覺得我有問題,我應該要來處理一下」因而來談,那麼,究竟他來諮商的動機是什麼?他是否想要來晤談?他怎麼看待他現在人生的處境?這些都是很值得思索的問題。
  還有部分民眾是來晤談之後,會很擔心「如果我家人知道我來諮商,他們會怎麼想?」通常這一類民眾,在諮商的關係上面,可能就很難穩定維持,除非在晤談中,有充分針對「家庭關係」這個主題討論。要充分討論的方向包括:家人怎麼看待諮商?家人的意見對你的影響是什麼?不然,通常在民眾一面接受諮商,一面向家人隱瞞自己接受諮商的情境下,晤談往往較難走深,也較容易中斷、無疾而終。
  我也遇過不少民眾談一談,談一段時間之後,表示他身邊親友明示、暗示希望他不要再繼續談下去,或者一直好奇詢問他:「你都談了那麼久,阿還要談多久啊?」然後民眾就會來詢問我說:「老師,我們還要談多久?」我覺得諮商是不斷自我探索、釐清自己是誰、自己想要什麼並從中修練、成長的過程,坦白說,自我探索與成長本就是沒有期限的,端看你想處理自己的議題到什麼程度,你希望你對自己的了解可以深到多深,甚至是你有多大的勇氣要去認識真實的自己。當我進一步開始探討民眾何以這樣問,大致發現可能有以下幾種因素:很可能出於他無法回應身邊親友的焦慮;也可能來自於他本來就不太能分清楚人我界線,分不太清楚自己的需求跟身邊親友的需求分別是什麼,所以把自己想問的跟別人想問都混在同個問句裡問出來;或者是他即便清楚自己想問什麼,但又不太想承認是「我」想問,怕這樣好像在質疑諮商師晤談沒效果,或是有其他的擔憂,所以問了一個他自己想問、卻包裝成別人想問的問題,說「是我家人問的」,這是種煙霧彈。又或者還有更多其他考量讓個案晤談動機下降,使晤談難以繼續進行下去。這些都是諮商師需要一一與個案釐清、討論的。通常釐清、討論之後,就會更清楚個案如何處理自己與親友之間的關係,也更清楚浮現個案習慣的人際相處方式。
  走筆至此,我想說的是,不在晤談室中的「他」雖然沒有跟諮商師有面對面的接觸,但其實如影隨形,在晤談中常會被個案提及。所以個案可能會用各種方式描述「他」,或者傳達「他」對自己說了什麼話。我們可以透過晤談,去了解、攤開個案的生活如何受到「他」的影響,但更深一層的意義是:每個人的言行舉止,都反映了他內在的心理狀態,包括:他如何看待別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與人相處。所以,即便千千萬萬個「他」,對千千萬萬個個案的所思所想所為有影響,但我們都別忽略了個案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不論「他」說了什麼,我更在乎的是坐在晤談室中的「你」怎麼感受、怎麼想,甚至,「你」轉述了「他」說的話的方式、「你」對「他」的評價,也反映出你這個人的特質,與你跟他之間的關係。
  所以親愛的,晤談室裡沒有「他」,其實只有「你」跟「我」而已。「你」所說的「他」,其實某種程度就是「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因應最近藝人艾成墜樓身亡的消息,身為諮商師,也想要做點什麼,所以就把這篇早在事件發生前就已寫好的自殺防治相關文章貼在這裡分享,希望可以盡點社會責任,協助全體國民都可以擔任自殺防治守門人,一起陪伴想死的人走過低潮,避免憾事發生。
承接上篇文章,這篇文章要來書寫壯年生活的「樂」了。 當我試圖回想自己或我所認識的所有壯年朋友們在生活中有哪些快樂時,大部分想到的事件大致可以歸類為兩極,其中一極就是「人生大事」,另一極就是「小確幸」......
因應先生最近看了一本書叫做「悲欣交集-人生溫柔安靜的力量」(遠流出版),我把本篇文章下標題為「哀樂壯年」。既是哀樂壯年,就代表有哀有樂,以下這篇先記錄一下壯年生活的「哀」,下篇再來記錄壯年生活的「樂」,也不失為開展往後人生的沉澱、反思與指引。
老實說,本來結婚前其實沒有很能體悟結婚的意義。 反而是因為結婚後自己摔傷、行動不便之後,才漸漸體會到那可能是什麼......
雖然就醫過程中,有看到人性的黑暗,但也同時在復健、坐輪椅的過程中,感受到不少路人甲乙丙、工作同仁以及親友、醫療人員的真誠關懷與溫暖。種種經驗加總起來,心情複雜,彙整成幾則心得,略記一二如下。 最後,由衷地希望自己可以深深記得這些體悟,即便傷好後,也別忘了以上這些重要的領悟。
最關鍵也最重要的是,follow our heart,找個時間讓自己沉澱下來,問問自己未來一年、三到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輩子最想要專心投入或鑽研的領域是什麼,只要夠勇敢地去問自己,真誠地面對自己,傾聽我們內在的聲音,我確信我們一定能得到回應,就更能確立我們的calling!
因應最近藝人艾成墜樓身亡的消息,身為諮商師,也想要做點什麼,所以就把這篇早在事件發生前就已寫好的自殺防治相關文章貼在這裡分享,希望可以盡點社會責任,協助全體國民都可以擔任自殺防治守門人,一起陪伴想死的人走過低潮,避免憾事發生。
承接上篇文章,這篇文章要來書寫壯年生活的「樂」了。 當我試圖回想自己或我所認識的所有壯年朋友們在生活中有哪些快樂時,大部分想到的事件大致可以歸類為兩極,其中一極就是「人生大事」,另一極就是「小確幸」......
因應先生最近看了一本書叫做「悲欣交集-人生溫柔安靜的力量」(遠流出版),我把本篇文章下標題為「哀樂壯年」。既是哀樂壯年,就代表有哀有樂,以下這篇先記錄一下壯年生活的「哀」,下篇再來記錄壯年生活的「樂」,也不失為開展往後人生的沉澱、反思與指引。
老實說,本來結婚前其實沒有很能體悟結婚的意義。 反而是因為結婚後自己摔傷、行動不便之後,才漸漸體會到那可能是什麼......
雖然就醫過程中,有看到人性的黑暗,但也同時在復健、坐輪椅的過程中,感受到不少路人甲乙丙、工作同仁以及親友、醫療人員的真誠關懷與溫暖。種種經驗加總起來,心情複雜,彙整成幾則心得,略記一二如下。 最後,由衷地希望自己可以深深記得這些體悟,即便傷好後,也別忘了以上這些重要的領悟。
最關鍵也最重要的是,follow our heart,找個時間讓自己沉澱下來,問問自己未來一年、三到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輩子最想要專心投入或鑽研的領域是什麼,只要夠勇敢地去問自己,真誠地面對自己,傾聽我們內在的聲音,我確信我們一定能得到回應,就更能確立我們的calling!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獨處與社交之間的情感掙扎,並分享了個人在諮商過程中如何重新認識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作者意識到自己在社交互動中經常消耗大量能量,逐漸學會平衡自身需求與他人需求,從而減少疲憊感。透過深度反思及與諮商師的交流,作者獲得了更好的理解與共情,進而實現更自在的社交互動。
Thumbnail
關於心理諮商,有許多人比喻像是跟樹洞傾吐,像是定期做心靈的保養或是重訓。在成為來談者或心理師之前,每個人或許都先是個人,先有了自己,有了與他人的關係,也才有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結。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Thumbnail
關於心理諮商,網路上已經有許多文章在說明為什麼人需要諮商?諮商有什麼好處?諮商跟聊天為什麼不一樣?怎麼選擇心理師跟諮商所?但若真的進到諮商關係當中,有許多人或許對於自己跟諮商會有更多問題,包括,為什麼需要心理師這樣的角色幫忙自己梳理問題?這些事情身邊的人不能做嗎?心理師為什麼幫得上我? 在職場
諮商師希望與個案之間只有諮商關係,不是朋友,更不可能邊諮商邊談戀愛。諮商也是建立在最純粹的諮商關係上才能好好發揮效用。文章談及關於諮商關係的祕密。
諮商師在諮商過程中需要聆聽、閱讀情緒、觀察肢體語言,並運用諮商技術來幫助個案。在諮商過程中,一切談話都應以個案的福祉為主,並不是為了滿足諮商師的個人需求。
諮商師給我的感覺是 你覺得你正常就好 我們只針對你想做出改變的地方改變 我也發現 只有坦承面對自己的問題 才有機會變得不同
Thumbnail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關於我】 看似美滿的、令人羨慕的家庭,其實我覺得有許多困擾,婚姻中的,和先生、還有和他家人相處的,對於「錢」的價值觀,對於「物質」和「精神」的價值觀……,許多許多。 我自己太忙碌,做太多事,所有事情都想要做好,不會放鬆,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獨處與社交之間的情感掙扎,並分享了個人在諮商過程中如何重新認識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作者意識到自己在社交互動中經常消耗大量能量,逐漸學會平衡自身需求與他人需求,從而減少疲憊感。透過深度反思及與諮商師的交流,作者獲得了更好的理解與共情,進而實現更自在的社交互動。
Thumbnail
關於心理諮商,有許多人比喻像是跟樹洞傾吐,像是定期做心靈的保養或是重訓。在成為來談者或心理師之前,每個人或許都先是個人,先有了自己,有了與他人的關係,也才有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結。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Thumbnail
關於心理諮商,網路上已經有許多文章在說明為什麼人需要諮商?諮商有什麼好處?諮商跟聊天為什麼不一樣?怎麼選擇心理師跟諮商所?但若真的進到諮商關係當中,有許多人或許對於自己跟諮商會有更多問題,包括,為什麼需要心理師這樣的角色幫忙自己梳理問題?這些事情身邊的人不能做嗎?心理師為什麼幫得上我? 在職場
諮商師希望與個案之間只有諮商關係,不是朋友,更不可能邊諮商邊談戀愛。諮商也是建立在最純粹的諮商關係上才能好好發揮效用。文章談及關於諮商關係的祕密。
諮商師在諮商過程中需要聆聽、閱讀情緒、觀察肢體語言,並運用諮商技術來幫助個案。在諮商過程中,一切談話都應以個案的福祉為主,並不是為了滿足諮商師的個人需求。
諮商師給我的感覺是 你覺得你正常就好 我們只針對你想做出改變的地方改變 我也發現 只有坦承面對自己的問題 才有機會變得不同
Thumbnail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關於我】 看似美滿的、令人羨慕的家庭,其實我覺得有許多困擾,婚姻中的,和先生、還有和他家人相處的,對於「錢」的價值觀,對於「物質」和「精神」的價值觀……,許多許多。 我自己太忙碌,做太多事,所有事情都想要做好,不會放鬆,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