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客家人,父母都是苗栗出身和客家人,但我從小就在新北市成長。
我從小就生長在客語家庭,父母交談都用客家話,但我的父母幾乎只跟我們孩子說國語。
關於閩南語,都是看電視節目學來的。同學雖然是以閩南人為主,但是,彼此交談之間很少會用閩南話。
因此,我的閩南語也說得非常不好。
也因此,就業後曾經服務較年長的客人,被對方教訓“怎麼不會講台語?”我都會回覆“我是客家人。”
原以為會得到體諒,但有時會得到憤怒的批評“客家人也要會台語!”
多年前,臉書曾經有一度舉辦“一句話惹怒XX人”的活動,我記得我曾在“一句話惹怒客家人”的標題下投稿“客家人也要會台語!”,竟然得到許多客家人的認同。
多年過後,發現這樣的憤怒也持續在不少客家人對於相關議題提出,甚至也有不少客家人在生活中因為坦白自己是客家人的身份,而遭受到閩南人的歧視。
很多推廣台語很激進的人士,傾向於把說台語(閩南話)的檔次提高到國家認同,這無疑是打壓了較少數民族的國家認同。
會說台語的臺灣人的確是大多數,但是,明明有許多民族也生存在這塊土地數百年,卻要被強迫吞下“臺灣人就要臺灣話(閩南話)”的綁架?
因為不會說臺灣話(閩南話),甚至連自己的母語(客家語、原住民語等)也不會說,就沒有資格當臺灣人呢?
這是我對母語推廣第一個感到反感的標語。
只要國家發給我身分證、護照,我就是臺灣人,憑什麼被母語激進推廣者定義我這種不會說母語的人,不配當臺灣人?
讓我對激進的母語推廣者更為反感的是,他們非常反對臺灣人把國語(他們更愛稱華語)當作是自己的母語,他們認為是黨國教育的遺毒,應該捨棄華語腦、華語字(中文字)。
若是堅持認為,我的母語就是中文,往往會得到激進者非常難聽的批評。(以下範例)
以我的生長歷程,我真心把中文(華語)當作是我的母語。即使出生在解嚴之後,激進母語推廣者所提的歷史(黨國教育那套)我也知悉一些,但是,激進者選擇用羞辱的言語批評把中文當成是母語的臺灣人時,此行徑就有比當年黨國教育施行者還要高尚嗎?
我就是無法認同,把中文當作是自己的母語就應該被激進者羞辱一事。
如果推廣一項對我而言不是生活必備的東西,要先打擊我的身分認同、視為骨血的一部分,我除了反感,就是反感,甚至覺得是羞辱,我唯有抱著恨不得這種羞辱的東西不應該繼續存在的情緒,才能消除我的不悅。
以前我會認同推廣母語的人,現在我不會了,同時,我也會強烈地表達,我就是不想學閩南語。
即使表達不想學的意願,但還要搬出各種言論如:歷史共業、道德勒索等,就是要說服你學閩南語的人,我對這類激進者也相當感冒。這類人很難接受別人有說不的權利。
連有拒絕的表示都不被尊重,這也引起我的強烈反感。
說穿了,我對母語推廣感到各種不悅和不滿,都來自滿滿的感受到“不尊重”。我認為,我的感受也不是特例,就算遇到了比較溫和的推廣者,也不會想改變我就是不想學閩南語的立場。
我個人認為,尊重臺灣人也有不推廣母語的權利,同時不應該受到任何上升到國家認同、身分認同相關的撻伐,人們也不應該因為認同什麼才是自己認定的母語而被人冒犯,才是良好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