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閱讀這本原子習慣,書中親身實踐的經驗與簡單易懂的行為改變法則,對現在在醫院實習而時間總是不夠用的我受益良多。我記錄了書中我認為的重點,以及透過自身思考,把作者提到的實例或法則如何運用在我身上,也希望分享自己的心得讓大家都可以更進一步~
在學習如何改變習慣的過程中,上一章提及藉由「好習慣帶來立即的滿足感」讓我們重複這個習慣。然而,這章將上述的法則反轉過來,強調讓不良後果立即變得令人不滿,以促進改變壞習慣。
失敗若能迅速帶來痛苦,我們就更容易修正行為 (對物理治療實習生最好的例子我想就是如果你讓病人跌到你之後會超級無敵謹慎甚至可能都有陰影😆);反之,若後果不夠嚴重,可能會被忽視。為了提高生產力和克服拖延症,我們應讓拖延的代價大於行動的代價,減重時讓懶散的代價大於運動的代價。
法律就是改變我們習慣很好的例子,其運用社會契約悄悄地改變我們的行為(酒後不開車、禁止在餐廳吸菸等),因後果會不堪設想、罰的金額足夠讓人痛苦且立即因此我們也會乖乖約束自己的行為。透過法律和規範的啟發,我們可以效仿法律的概念: 創造個人的習慣契約,訂立明確的目標和失敗懲罰機制,並找幾位「問責夥伴」共同簽署。這樣的契約和夥伴不僅能加強我們的動力,也能讓我們在面對目標時更有責任感。具體方法為:
要讓壞習慣令人不滿,最好的選擇就是讓它們在當下令人痛苦
如果不想擬定契約也無妨,具體方法包括:
簡而言之,有個人在看你或管你,會是個較強的動力,相對較不可能拖延或放棄。假如沒有貫徹行為,對方也許會認為你無法信守承諾或懶散
我們總是試圖對這個世界展現最好的自己 (Ex: 想要有好成績or名校畢業,好讓朋友、家人留下好的印象)。得到他人稱讚或喜歡很有助益,因此我們會在乎周遭的人的意見,這也是為何找個問責夥伴或簽署一份習慣契約如此有效。
另外,我覺得nike把問責夥伴的意義描述得很詳細也能讓人感同身受,像是我在今年4月完成人生第一個鐵人三項以及現在健身房一周五練,都是有夥伴的督促與一同努力,進而讓自己不能因懶惰而缺席訓練。況且,與其只有自己變好,我認為與朋友在一同努力的道路前進是件更開心的事情。
無論哪種習慣契約,只要對自己不會造成過多負擔以及很好執行那就是有效的習慣契約,大家不妨再思考自己適合甚麼方法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