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玖線樂團,成團於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雖然來自於不同部落,但因共同就讀於東華大學的原住民學院而認識,台玖線一直是他們過往重要的生活記憶或地景。因此,能到十幾年的今天,樂團的成員在經歷不同事情後,還能集結。民國一百零六年(2017年)的專輯《有我陪伴》入圍了第29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和年度專輯兩個獎項。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串琉璃珠的經驗呢?剛好我曾被邀請到排灣族部落做串珠,知道每一個琉璃珠對部落人都可能有不同的意思,而不同串作人創作的原因,可能是收藏,可能是分享。
而這張專輯延續了陪伴的概念,強化了連結,並以串珠形象化整張專輯的概念與鋪陳。每一個團員各自在生活的觀察想法,都是珍貴的琉璃珠,並以聲音為線,串成一張專輯,而讓聽者能夠繼續串下去。
我覺得這是一張製作相當明確的專輯,相當重視專輯排序,以及聽感是否和諧。而整張專輯幾乎沒有負能量的歌,抒情歌曲也多次表達對部落的思念與感動,更讓人甘願成為項鍊,嚷台玖線一直串下去。
專輯同名歌曲,同時也是專輯的開場曲,選擇了鼓手古依所生長的部落:屏東泰武佳興部落,所流傳的古謠改編,而成。聆聽時,aiyaui 五個音節會讓聽者不自覺跟著哼唱,甚至烙記腦海中。
不過我沒有想到這個單字,翻成華語,居然有這麼美的意思。作為專輯裡唯一一首古謠改編,承載了傳承以及樂手們相遇這件事,也開啟了他們各自和作為樂團生活的篇章!選擇這首歌作為開場曲,相當用心。
#揹起一山又一山 是來自花蓮萬榮馬遠部落的詠恩的創作,幾乎每一位團員生命故事都無法脫離島嶼的層巒疊嶂。相當喜歡這首歌電吉他的鋪陳,不僅熱血,更有重責大任的堅定。
前端bridge電吉他的起伏,真的很像爬過一座又一座山,而中段則凸顯了鼓組,配上詠恩的吟唱,有種沿著古道,回望舊部落,登頂看遠方德遼闊,是專輯中最帶感的歌曲。
歌詞也傳達了山給予他們的力量,也描述了團員的扶持,及祖靈的照顧。我想,不過是不是部落人,作為與群山為伍的台灣人,我們都該找到自己與山相處的方式。
#彩虹拖鞋 的歌名相當可愛,把兩個看似不搭嘎的景象和物件放在一起。詠恩的創作企圖替拖鞋的不正式翻篇,有沒有可能有一天拖鞋代表的是自然、簡單,甚至像彩虹一樣正向。
很喜歡這首歌的氛圍,節奏輕快,舒服又慵懶。Bridge騷動了每一個想要搖擺的靈魂啊,讓聽者像是到了太平洋某座島嶼。就這樣穿著拖鞋,看著雨後的彩虹,而恣意奔跑。我想到自己穿著夾腳拖,在峇里島海灘調皮😝的那一天。ta ta la la ta ta ta~pa pa pa~
這是一首布農族語的歌曲,由Bass手 米鴻恩 Lukus Nuanan 創作。靈感出自於小時候,與祖母相處過程中,其中一個吉光片羽。那時祖母給的零用錢,是長大後難以忘懷的溫暖。
作為沒有鍵盤手的樂團,這首純由鋼琴伴奏的編曲相當獨特,也非常符合優美的旋律。原來是由專輯製作人子龍老師編寫、彈奏的,溫柔流瀉祖母的聲聲不息的叮嚀,以及自我成長的想念。
離開了南投部落,對祖母的想念,轉到花蓮的馬遠,詠恩則是用層層堆疊的方式,將過去長輩對他的叮嚀轉為樂曲。除了提醒自己長輩教導他們面對挫折的方式,也把思念放在裡頭。
因此,剛開始只是詠恩的吟唱,中段開始加入不同樂器,甚至其他團員的合聲加入,更彰顯了互相扶持的力量。依稀能感受,「孩子不要怕,我都在」的畫面啊!很喜歡詠恩後面的高音,我們都要Tamasaza。
突然來了一首華語歌,真的讓人措手不及,但作為專輯中場又相當合理。布農族語為主的專輯前半,與排灣族語為主的後段, #我愛的地方 作為兩族溝通的語言,也彰顯了彼此共同的信念,我們都愛部落!
因為是古伊所創作,所以後面有泰武的瓦魯斯溪出現。不過前面有趣的紅榜、選舉時的喧鬧、部落雕畫、檳榔,應該能讓不少部落人找到共感,甚至非部落人都能記得曾經到過的部落,有這些畫面。
這是由古依所創作的,表達 #可以嗎? ,這種雖然原本有意思的話,卻成為一種問候的語助詞。沒有原本正式的疑問,反而拉近彼此的距離,是否可以好像沒這麼重要了。
接在偏民謠的我愛的地方之後,手鼓的敲打,讓這首歌節奏更為突出,相當適合搖擺。男女和聲也有曖昧感,總覺得帶出了排灣和步農兩族在性格上的差異。
專輯有幾首面對挫折,該如何面對的歌曲,像是詠恩的你說的話,而下半場則是古伊以排灣族語創作的 #當你歌聲響起。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體察兩者之間有何種不同。
不過藉著長者的話語與歌謠的傳承,是部落常見的鼓舞方式。這首歌雖然沒有你說的話熱血,編曲也有些公式化,但依然能聽到歌聲的感動。
#晚安 這首歌是由古伊創作,有一種傳承的畫面感。無論是在部落,還是在城市中都會看到,在睡前,父母透過傳統歌謠安撫小寶寶睡覺,這是一種愛,也是世代間說晚安的力量。
而古伊從小時候作為被照顧者,看著周遭親人長大轉為照顧者,甚至自己也開始要照顧襁褓中的小孩,而有了這首歌的發想。我只能說Bridge很繚繞又騷動,專輯中最有迷幻色彩的地方就在這了。
很有趣,雖然前半張以布農族語為主,但開頭是排灣族古謠;後半場雖然是古伊的創作,但末曲則回到了詠恩以布農族語創作的 #輪杯 。兩族之間在專輯中交會,沒有誰佔鋒頭,我們都有輪杯般的幸運。
這似乎也體現了 「輪杯」這動作的價值,每個輪到杯的人,都是在這個時刻被認可的人。拿到杯子,代表我們是有能力和可以分享的人。而聽到這首歡樂尾曲的我們,應該也算輪到杯的人吧!這首歌現場聽,應該可以來個大合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