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為什麼我們總是會忍不住發脾氣?種市勝覺《可以生氣,但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當你選擇不生氣時,生活會發生不可思議的巨大變化。


推薦指數:★★★★☆

易讀指數:★★★★★

趣味指數:★★★★★

新鮮指數:★★★★★ 


作者:種市勝覺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日期:2024/05/29


前言

這本書是來自我合作的平台「耳邊說書」所推薦,雖然我平常是沒有在關注情緒管理相關的書籍,但這本書因為有著直白的書名,反倒容易讓人好奇它裡面所闡述的內容。


關於發脾氣、生氣以及管理情緒,市面上有很多類似的書籍,但這本書特別的是,它並不是告訴你不能有任何脾氣,因為該生氣、想生氣還是可以生氣。但重點是不要讓「生氣」變成你的習慣。更精準的來說,是了解怎麼主動地選擇不生氣。


raw-image


你為什麼會生氣?

作者根據觀察,認為容易造成我們生氣的原因主要有四種類型:

1.每個人看待事物的習慣

2.不留餘裕,把自己逼得太緊

3.把自己的規則強加在他人身上

4.自卑


接著我們來一一解析這裡面的內容。


首先是「每個人看待事物的習慣」。說白一點就是心態的不同。比如有的人工作上遇到困難,可能就會感到焦躁易怒,但同樣的問題放在其他人身上,可能就覺得沒什麼好生氣的,就當作是挑戰解決就好。所以這裡有個重點就是:事情本身並不是造成挫折感或是生氣的主要原因,而是你看待事情的方式會影響你對整件事情的想法與評價。


我還記得著名主持人何炅曾說過:「通常事情都呀不垮人,會壓垮人的往往是情緒。」

所以每當我覺得焦慮、生氣煩躁的時候,我都會提醒自己,事情沒那麼嚴重,平復好情緒好,就能一一化解。


再來容易引起我們生氣的原因還有「不留餘裕,把自己逼得太緊」。這很顯然就是在講有完美主義的人,容易感到易怒。精神過度緊繃恐怕就是現代人生活的常態,長期處在高壓的競爭環境中,沒有多留空白與間隙給自己喘口氣,那當然容易會產生負面情緒。


接著就是「把自己的規則強加在他人身上」。這是職場中最常見的引起紛爭的問題。簡單來講,就是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看待事物的標準,或稱為「價值觀」。而每個人因為不同的成長背景與經歷就會有著不同的價值觀。但如果你太習慣將你以為的「應該」視作「必須」,那就容易會與他人產生摩擦,進而影響自己的情緒。


最後關於我們易怒的原因還有「自卑」。自卑感往往是與他人比較之後產生出來的情緒反應。當你越自卑就越容易感到焦慮、沮喪甚至是憤怒。你會嫉妒他人的好,然後處處與他人比較。當事情不如意的時候,就容易大發雷霆。


好,以上就是關於我們容易生氣的四種原因。緊接著我們就來談談如何才能養成不生氣的習慣。


raw-image


區分自力和他力之間的差異

書中特別提到我們之所以容易發脾氣、感到焦慮有很大部份原因是因為我們無法區分「自力」和「他力」之間的差異。自力指的是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參與在其中的事情。你也可以把它當成自己的「影響圈」,而相反的就叫做「他力」,也就是靠他人的力量才能完成、自己無法插手的事情,也可以當成是「關注圈」。


那為什麼區分自力和他力對維持平常心那麼重要呢?


因為我們很多焦慮的根源都是來自想要解決他力圈中的事情。也就是你老是關注著自己無法解決的事,那當然就會越來越心累,因為那不是你所能改變、所能控制的事。所以區分好自力和他力就是掌控情緒的關鍵。

學會區分它們,就能更好的穩定情緒,減少發脾氣的頻率喔。

raw-image

創造餘裕

書中還有強調,要維持穩定的情緒,除了要懂得區分自力與他力,還可以通過主動創造五種餘裕的方式來保持平常心,培養不生氣的習慣。這五種餘裕分別是金錢的餘裕、身體的餘裕、精神的餘裕、時間的餘裕和人際關係的餘裕,接下來我就來一一做介紹。


先來講第一個餘裕叫做「金錢的餘裕」。顧名思義就是要讓自己身上保有多一點金錢,因為金錢是很多人煩惱的根源。但這裡講的金錢的餘裕可不是要你家財萬貫,而是告訴你,創造金錢的餘裕只需要注意以下三個重點就可以達到了。這三個重點分別是:明明還有錢,就不要老是說自己「沒錢」、保持收入大於支出,以及感受儲蓄多於花錢的樂趣。


其中比較特別的是「明明還有錢,就不要說自己沒錢」。這一點乍聽之下好像很奇怪,但作者的意思是只要你銀行裡的帳戶存款餘額不是零,就不要常常把沒錢掛在嘴上。因為過度省錢很有可能就是你把自己搞的「手頭很緊」的根本原因。換句話說,明明帳戶裡就還有錢,但卻老是抱持著「這個月要再更省才行」,又或是「我繳的起這個月的帳單嗎?」這樣的想法就會一直讓自己陷入缺錢的狀態中。所以要想創造金錢的餘裕,你得要先改掉說老愛說沒錢的習慣。


再來講講第二個餘裕叫做「身體的餘裕」。所謂身體的餘裕就是儲存健康的老本,也就是讓體態維持在良好的狀態。如果身體感覺疲憊就會對精神狀態造成負面影響,久了還會失去做任何事的欲望和熱情。事實上,我們其實可以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注重養生,記得把「充分休息」當作是第一要務,你就能一點一點積攢身體的餘裕。


接著來說第三個餘裕叫做「精神的餘裕」。通常來說當我們在金錢和身體都有餘裕時,就會自然擁有精神的餘裕。而作者提醒我們,精神的餘裕還有包含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因為只有內在的聲音才會告訴你自己真實的渴望,像是你想要做某些讓你真正喜歡的事,這件事可能不是你當前正在做的事。所以聆聽內在的聲音,並且遵照內在的聲音去實踐,就能創造出精神的餘裕。


作者也有提出一個簡單實踐的方法,就是當你突然有一個「想要做什麼」的念頭時,就在條件允許下趕緊去做。像是想要學會彈吉他,那就立刻報名課程去學,想要學習某個語言,那就拋下沒有時間的這個念頭,趕緊行動。這樣你就能在不知不覺中創造出可以實現自我的精神餘裕。


緊接著我們來到第四個餘裕,叫做「時間的餘裕」。現代人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時間不夠用」,感覺自己每天都很忙,總是抽不出時間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像這樣總是覺得自己時間不夠用的人,就會容易出現負面的情緒,特別容易感到沮喪提不起勁去做其他事情。而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清空你的行程」。不要再把自己的行程排得非常滿,忙碌並不是件好事,要讓生活有多點留白的時間,逃離緊繃的生活,才能創造出時間的餘裕。


最後我們就來到了第五個餘裕,叫做「人際關係的餘裕」。比起前面幾種餘裕,這應該是最少聽到的。所謂人際關係的餘裕,意味著自己是否能夠妥善處理與別人之間的關係。我們生活絕大多數時間都需要與他人互動,怎麼在人際關係中創造餘裕,同樣也是讓我們可以維持平常心的關鍵。


而要在人際關係中創造餘裕,你只需要知道三點原則就好,這三點原則分別是「不要跟自己討厭的人交往」、「明確的說No」以及「以關心和尊重的態度跟其他人互動」。


其中最後一點,「以關心和尊重的態度和其他人互動」最重要。像是很多人經常會和家人吵架,原因之一就是不想聽對方的意見,最後小事吵成了大事,你會發現自己永遠都在爭執中生氣度日。所以如果想創造人際關係中的餘裕,你就要記得無論你和對方的觀點有多不同,即使你覺得對方講的東西都是歪理,也要學會尊重,好好聽對方的意見,然後再適度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結語

我自認為是個蠻會轉換情緒的人,因為我總是習慣「先處理好事,再處理情緒。」而這樣的心態幫助我,在面對緊急時刻時,可以維持平常心。


而在閱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會更懂得運用其中區分「自力」與「他力」之間的事,也就是專注於那些你可以掌控的事,至於那些你無法掌控的,就隨緣吧。因為糾結太多你也不能改變什麼,那不如就好好做好自己能發揮影響的事就好。


以上就是今天的好書分享,希望你也會喜歡我分享的書籍,覺得內容不錯也麻煩幫忙分享或是按愛心喔。


90會員
169內容數
讓閱讀與寫作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在漫長的時間裡,做個聰明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微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就像現在心無旁騖地面對面前的一盤棋那樣,奮力地將生命傾注在自己所過的每一天之中。
你的舒適圈自有獨特之處,所以你的舒適圈會是什麼樣子,全要靠你自己找出來。
你今天必須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明天才能夠擁有別人不能擁有的東西。
永遠不會改變的事物很重要,因為你可以滿懷信心地知道它們會如何形塑未來。
(自本篇開始,微讀書評全面提升文章品質,開始以深入且少有的角度探討書中精華)
就像現在心無旁騖地面對面前的一盤棋那樣,奮力地將生命傾注在自己所過的每一天之中。
你的舒適圈自有獨特之處,所以你的舒適圈會是什麼樣子,全要靠你自己找出來。
你今天必須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明天才能夠擁有別人不能擁有的東西。
永遠不會改變的事物很重要,因為你可以滿懷信心地知道它們會如何形塑未來。
(自本篇開始,微讀書評全面提升文章品質,開始以深入且少有的角度探討書中精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如果沒有特別讓人氣惱的事,一般人都能平心靜氣的待人接物,但是生活就是習氣、煩惱、貪瞋癡夾雜,所以遇到一點點不如意就會火冒三丈、埋怨東責怪西,想要安住一分鐘都是奢侈。如果我們不去降伏脾性,任由脾氣想發就發,不僅傷了和氣,也傷了自身的福緣。好來好去,就是善緣,恨來恨去,就是逆緣,因緣不可思議
Thumbnail
生氣的背後常常有很多情緒,這個我知道。 但為什麼生氣的時候,尤其是有個當事人存在時,總是讓人忍不住想破口大罵、動手動腳? 最近我才漸漸能夠看得更深,原來那些舉動,是因為想要讓對方也能夠感同身受......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Thumbnail
可以生氣,但不是隨意散播情緒, 而是令人了解你憤怒的原因。 可以堅持,但不是意氣之爭, 而是令人知曉你不變的理念。 可以強大,但不是過度表現, 而是令人感受你具備實力
Thumbnail
2024年5月共讀圖書中提到了孩子生氣時的處理方式,以及建議製作一套自己的「生氣選擇輪」來管理情緒。這本書的內容也適用於成年人,提醒人們管理情緒是與情緒好好相處的重要部分。
Thumbnail
"他有生氣的權利,你有不接受的權利" 焦點回到自己身上,自己為何生氣?自己為何在意?自己為何難過?答案或能水落石出,自我覺察,讓這些情緒和雜念通過,得到釋放的管道,不是強迫自己放下,勉強是不會幸福的。
Thumbnail
生氣的時候,雖然生氣了卻不要生氣,高興的時候,雖然高興了卻不要高興。雖然有外物的變化讓自己的情緒發生變化,但是可以在本質上不要有變化。 生氣了 雖然發生了讓自己生氣的事情,東西被弄壞了,吃到讓自己拉肚子,或是車班延誤了,錯過了某件事情,還是遊戲被重生了,應該是氣炸了,狂揍一頓才對,至少也要生了好
Thumbnail
不焦慮,不窮忙,8個習慣從小處改變,人生每個階段都零匱乏感
Thumbnail
相信每個人在跟別人互動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曾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書中說這樣的思考與念頭,引發心中不安、憤怒的情緒,交互影響下,進而形成「情緒化思考」,讓自己困在負面情緒中無法跳脫。但相對來說,只要改變思考方式,也就可以改變情緒的生成。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如果沒有特別讓人氣惱的事,一般人都能平心靜氣的待人接物,但是生活就是習氣、煩惱、貪瞋癡夾雜,所以遇到一點點不如意就會火冒三丈、埋怨東責怪西,想要安住一分鐘都是奢侈。如果我們不去降伏脾性,任由脾氣想發就發,不僅傷了和氣,也傷了自身的福緣。好來好去,就是善緣,恨來恨去,就是逆緣,因緣不可思議
Thumbnail
生氣的背後常常有很多情緒,這個我知道。 但為什麼生氣的時候,尤其是有個當事人存在時,總是讓人忍不住想破口大罵、動手動腳? 最近我才漸漸能夠看得更深,原來那些舉動,是因為想要讓對方也能夠感同身受......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Thumbnail
可以生氣,但不是隨意散播情緒, 而是令人了解你憤怒的原因。 可以堅持,但不是意氣之爭, 而是令人知曉你不變的理念。 可以強大,但不是過度表現, 而是令人感受你具備實力
Thumbnail
2024年5月共讀圖書中提到了孩子生氣時的處理方式,以及建議製作一套自己的「生氣選擇輪」來管理情緒。這本書的內容也適用於成年人,提醒人們管理情緒是與情緒好好相處的重要部分。
Thumbnail
"他有生氣的權利,你有不接受的權利" 焦點回到自己身上,自己為何生氣?自己為何在意?自己為何難過?答案或能水落石出,自我覺察,讓這些情緒和雜念通過,得到釋放的管道,不是強迫自己放下,勉強是不會幸福的。
Thumbnail
生氣的時候,雖然生氣了卻不要生氣,高興的時候,雖然高興了卻不要高興。雖然有外物的變化讓自己的情緒發生變化,但是可以在本質上不要有變化。 生氣了 雖然發生了讓自己生氣的事情,東西被弄壞了,吃到讓自己拉肚子,或是車班延誤了,錯過了某件事情,還是遊戲被重生了,應該是氣炸了,狂揍一頓才對,至少也要生了好
Thumbnail
不焦慮,不窮忙,8個習慣從小處改變,人生每個階段都零匱乏感
Thumbnail
相信每個人在跟別人互動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曾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書中說這樣的思考與念頭,引發心中不安、憤怒的情緒,交互影響下,進而形成「情緒化思考」,讓自己困在負面情緒中無法跳脫。但相對來說,只要改變思考方式,也就可以改變情緒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