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共讀情緒繪本《菲菲生氣了》

與孩子共讀情緒繪本《菲菲生氣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大約在孩子快一歲半的時候,我開始陪她讀這本書。繪者用色鮮明極具感染力,連輪廓線條都會隨著主角的情緒和場景的轉換而有所變化,讀者很容易從頁面中強烈地感受到故事的起伏與張力。

raw-image

看過網路上許多家長的分享,發現小孩們似乎都喜歡翻到生氣的主角菲菲怒吼出紅色火焰的那一頁,我覺得這部分和賴馬《我變成一隻噴火龍了!》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此書裡那座即將爆發的火山則更具體呈現出她再也按耐不住的怒氣。

raw-image

我自己則喜歡菲菲坐在樹梢上俯瞰風景,微風徐徐吹拂著,彷彿「這個廣大的世界安慰了她」。

raw-image

大樹給了她一處安穩得以休息的角落,而眼前廣闊的藍色海洋和遠方的海平面宛如她此刻內心的平靜。身上的紅色輪廓線不再代表著憤怒,而是一股溫暖有活力的氣息。

過了一年後,孩子開始喜歡玩拼圖,我們再次重讀這本書時,我問孩子:「妳最喜歡這本書的什麼地方呢?」她一下子就翻到菲菲全家人一起玩拼圖的那一頁說:「拼圖」。「嗯,媽媽自己也很喜歡喔!」我說。

raw-image

故事中的主角在心情平復之後,走回剛剛經過的樹林小徑,內心平靜的自己才留意到周遭美好的小事物,最後她敞開家門,迎接的是滿心歡喜的家人,邀請她一起來完成滿桌的拼圖。我覺得「拼圖」給我一種正向修復關係的意象,每每翻到這頁總不自覺會心一笑。

其實在陪讀繪本的過程中,也等同於跟著孩子一起學習。還記得之前與孩子上親子情緒教養課程的時候,老師曾說過一句話:

情緒,它是你的,也不是你的

好比這繪本裡的菲菲從生氣到逃離,轉而傷心與疲累,即使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場景的轉換,情緒最終還是會歸於平靜。

情緒是如此複雜、層疊又具有流動性。
raw-image


老實說,我很慶幸自己在擁有孩子之後獲得重新認識情緒的機會,學習用正向的態度去理解情緒的發生和樣貌,意外地也安慰自身的內在小孩和療癒過去一些讓人心碎的童年經驗。

期許自己也能像繪本裡的大樹,擁有更安定的力量包容著我與孩子,一起朝著世界自由展開枝葉。

菲菲生氣了:非常、非常的生氣

菲菲生氣了:非常、非常的生氣

作者:莫莉.卞

譯者:李坤珊

出版社:三之三

出版日期:2001-03-15


Emily寫於2021年2月20日

avatar-img
愛蜜莉醬的沙龍
9會員
17內容數
#繪本分享 #閱讀雜感 #親子共讀時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愛蜜莉醬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水滴文化出版的《小黑暗》與《小紙團》是荷蘭微型創作家瑪麗特‧寇可(Marit Kok)初試啼聲的微型世界繪本,擅長手工藝的她打造出故事主角並搭建其存在的世界,搭配巧妙的燈光安排和敘事性攝影手法,打造出逼真又魔幻的繪本世界。另外有電影專業背景的她也拍出同名的定格動畫,非常有趣!
《Du Iz Tak?》是一部由美國插畫家卡森‧艾莉絲創作的獨特繪本,該書使用了非人類語言──蟲蟲語,讓讀者感受昆蟲世界的奇妙。無論是透過朗讀,或是觀察插圖中的蟲蟲們,小朋友與大人都能透過這本書啟發豐富的想像力與情感連結。文章中還探討了繁體中文版的翻譯挑戰和獨特之處,令人想一探究竟。
2024年應該算是台灣棒球史上值得好好記下的一年,11月24日台灣首次拿下世界棒球賽冠軍,全國歡騰慶祝幾天後,台灣小將們也不惶多讓,打出勝利的一擊,在U12亞洲少棒錦標賽抱回第8座冠軍。雖然我不是棒球迷,不過每次台灣代表隊參加世界賽事還是會忍不住沾沾熱血沸騰的氣氛,所幸以前在學校有認真聽老師講解棒球
水滴文化出版的《小黑暗》與《小紙團》是荷蘭微型創作家瑪麗特‧寇可(Marit Kok)初試啼聲的微型世界繪本,擅長手工藝的她打造出故事主角並搭建其存在的世界,搭配巧妙的燈光安排和敘事性攝影手法,打造出逼真又魔幻的繪本世界。另外有電影專業背景的她也拍出同名的定格動畫,非常有趣!
《Du Iz Tak?》是一部由美國插畫家卡森‧艾莉絲創作的獨特繪本,該書使用了非人類語言──蟲蟲語,讓讀者感受昆蟲世界的奇妙。無論是透過朗讀,或是觀察插圖中的蟲蟲們,小朋友與大人都能透過這本書啟發豐富的想像力與情感連結。文章中還探討了繁體中文版的翻譯挑戰和獨特之處,令人想一探究竟。
2024年應該算是台灣棒球史上值得好好記下的一年,11月24日台灣首次拿下世界棒球賽冠軍,全國歡騰慶祝幾天後,台灣小將們也不惶多讓,打出勝利的一擊,在U12亞洲少棒錦標賽抱回第8座冠軍。雖然我不是棒球迷,不過每次台灣代表隊參加世界賽事還是會忍不住沾沾熱血沸騰的氣氛,所幸以前在學校有認真聽老師講解棒球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文字中蘊含的力量,讓我彷彿被好幾種情緒團團包圍,有一種深沉的內在共鳴,在我體內慢慢發酵。這本書並沒有直白地告訴你「一切都會好」,而是讓你看到,那些我們以為的繞路或停滯,其實正好成為我們現在這個自己的關鍵轉折,或許,我們無法為別人決定什麼才是對的,每個人都只能靠自己,去選擇要怎麼活、活在哪個世界裡…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文字中蘊含的力量,讓我彷彿被好幾種情緒團團包圍,有一種深沉的內在共鳴,在我體內慢慢發酵。這本書並沒有直白地告訴你「一切都會好」,而是讓你看到,那些我們以為的繞路或停滯,其實正好成為我們現在這個自己的關鍵轉折,或許,我們無法為別人決定什麼才是對的,每個人都只能靠自己,去選擇要怎麼活、活在哪個世界裡…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