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習慣的力量:如何讓日常行為引領我們不知不覺地變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每天早上起床後,許多人的第一件事可能是打開手機,檢查未讀訊息或社交媒體。這些日常行為通常是自動化的,幾乎不需要任何思考。我們是否曾經思考過這些習慣是如何形成的?


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有意識到這些習慣?


以及這些習慣如何在我們的大腦中根深蒂固,甚至有時難以改變?


我們的大腦具有一種被稱為「神經可塑性」的能力。這意味著大腦能夠根據經驗和行為進行結構和功能的改變。當我們不斷重複某個行為時,神經元之間的聯繫會變得越來越強,最終形成穩固的神經迴路。這些神經迴路相當於大腦中的自動駕駛系統,讓我們在無需刻意思考的情況下完成任務。


然而這種自動化的過程並非總是正面的。壞習慣同樣是通過這種機制形成的。一旦壞習慣在大腦中建立起來,相關行為會自動觸發,並難以擺脫。因此理解神經可塑性的運作原理,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地管理和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


神經可塑性:習慣形成與消除的關鍵


在深入探討如何形成和消除習慣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神經可塑性是如何運作的。大腦中的神經元通過突觸相互連接,這些突觸是信息在神經元之間傳遞的橋樑。當我們學習新事物或重複某個行為時,突觸的強度會改變,這意味著神經元之間的連結變得更加牢固,進而形成了記憶或習慣。


當一個習慣形成時,神經元之間的連結變得更加高效,讓我們在執行這個行為時不需要耗費太多精力。這也使得壞習慣更難以改變。壞習慣的神經迴路變得牢不可破,因為每次重複這個行為,突觸就會變得更強。


那麼我們如何利用神經可塑性來改變壞習慣或建立新習慣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神經可塑性並非僅僅是強化既有的連結,還可以通過新的經驗和行為來重新塑造這些連結。這意味著,儘管壞習慣已經根深蒂固,我們仍然有機會通過有意識的努力來打破這些連結,並建立新的、健康的習慣。



習慣的自動化機器:如何讓自動化行為成為生活進步的力量


習慣的力量在於它能將日常行為變得自動化,讓我們在無需意識思考的情況下高效運作。這如同我們在大腦中打造了一台自動化機器,而這台機器每天都在默默運行。


改變習慣就像我們刻意去調整這台機器的設定,修正到他執行的都是對我們有益的行為,我們的生活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改善。


透過不斷地累積好習慣,我們能夠讓這些「好的」自動化行為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並隨著時間推進,無意識地變得更強大。

「一元」訂閱學堂通行證暢讀全文
本篇內容共 460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羊羹學堂:學習與生產力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迷途的羊羹
32會員
319內容數
在資訊紛繁的時代,知識的累積往往是決定人生方向的關鍵。 作為一個熱愛學習並致力於提升自我的人, 我希望能夠透過分享自己在學習、投資與健康這三大人生基礎領域的一些見解。 給讀者帶來些許啟發,並幫助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進展。
迷途的羊羹的其他內容
2025/05/03
生活總推著我們快跑,好像停一下就是浪費?但羊羹我越來越覺得,瞎忙才最耗損。或許,學會「專心放鬆」、甚至「好好地玩」,才是幫大腦充電、找回清晰思路和靈感的秘密武器。一起看看怎麼讓休息不只恢復體力,更能激發潛力,活出更從容高效的狀態吧!
Thumbnail
2025/05/03
生活總推著我們快跑,好像停一下就是浪費?但羊羹我越來越覺得,瞎忙才最耗損。或許,學會「專心放鬆」、甚至「好好地玩」,才是幫大腦充電、找回清晰思路和靈感的秘密武器。一起看看怎麼讓休息不只恢復體力,更能激發潛力,活出更從容高效的狀態吧!
Thumbnail
2025/05/02
很多人可能都曾有過類似的掙扎吧?為了追求更好的成績或表現常不自覺地壓縮睡眠時間,好像少睡一點就能多拚一點。羊羹自己也曾深陷這樣的迷思,以為熬夜苦讀是通往成功的唯一路徑卻忽略了身體最基本的需求。後來才慢慢發現,原來睡飽睡好才是讓學習力真正爆發的關鍵。讓大家一起來看看睡眠背後究竟藏著什麼關於學習的奧祕。
Thumbnail
2025/05/02
很多人可能都曾有過類似的掙扎吧?為了追求更好的成績或表現常不自覺地壓縮睡眠時間,好像少睡一點就能多拚一點。羊羹自己也曾深陷這樣的迷思,以為熬夜苦讀是通往成功的唯一路徑卻忽略了身體最基本的需求。後來才慢慢發現,原來睡飽睡好才是讓學習力真正爆發的關鍵。讓大家一起來看看睡眠背後究竟藏著什麼關於學習的奧祕。
Thumbnail
2025/04/29
是否常感覺明明投入大把時間,卻總像瞎忙一場,成就感低落?現代生活步調飛快,科技看似帶來便利,卻也常讓人陷入「越努力越沒效率」的怪圈。這裡會一起看看,為何我們會掉入這種生產力陷阱,並試著找出解方,學習如何找回專注、聰明工作,甚至探索「無所事事」的價值,最終目標是活出更充實且有意義的生活。
Thumbnail
2025/04/29
是否常感覺明明投入大把時間,卻總像瞎忙一場,成就感低落?現代生活步調飛快,科技看似帶來便利,卻也常讓人陷入「越努力越沒效率」的怪圈。這裡會一起看看,為何我們會掉入這種生產力陷阱,並試著找出解方,學習如何找回專注、聰明工作,甚至探索「無所事事」的價值,最終目標是活出更充實且有意義的生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培養習慣只能依靠意志力?還是有其他撇步可以輕鬆做到? 一起看看《原子習慣》中有哪些好用的方法吧!
Thumbnail
培養習慣只能依靠意志力?還是有其他撇步可以輕鬆做到? 一起看看《原子習慣》中有哪些好用的方法吧!
Thumbnail
日常生活發現習慣容易中斷,後來發現自己中斷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不知道這習慣是為了什麼?只因看到大家都說這是好習慣,所以才執行。」
Thumbnail
日常生活發現習慣容易中斷,後來發現自己中斷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不知道這習慣是為了什麼?只因看到大家都說這是好習慣,所以才執行。」
Thumbnail
透過理解並應用習慣養成的原則,可以改變我們的日常行為,實現目標,創造我們熱愛的生活。
Thumbnail
透過理解並應用習慣養成的原則,可以改變我們的日常行為,實現目標,創造我們熱愛的生活。
Thumbnail
習慣就是身體不斷重複後的自動化,這是人體一個避免過度使用腦力的保護機制,因為思考的過程會耗掉很多能量,為了節能,我們就將日常一些動作經過不斷的重複之後將其程式化。舉例來說,早上起床刷牙,你會用同樣的手去拿牙刷,擠牙膏,然後開始從某顆牙開始刷起,接下來是下一顆,直至將所有的牙齒刷完。在刷牙的過程之中,
Thumbnail
習慣就是身體不斷重複後的自動化,這是人體一個避免過度使用腦力的保護機制,因為思考的過程會耗掉很多能量,為了節能,我們就將日常一些動作經過不斷的重複之後將其程式化。舉例來說,早上起床刷牙,你會用同樣的手去拿牙刷,擠牙膏,然後開始從某顆牙開始刷起,接下來是下一顆,直至將所有的牙齒刷完。在刷牙的過程之中,
Thumbnail
你有沒有思考過,習慣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根據《原子習慣》一書的作者James Clear的說法,習慣是「多次重複後的自動化行為」。當習慣還沒有養成時,我們的大腦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做決策。想像你剛搬到一個陌生城市要出門上班,一開始面對的就是如何從住家到辦公室,你也許會花費幾天的時間,嘗試不同的交通工具與
Thumbnail
你有沒有思考過,習慣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根據《原子習慣》一書的作者James Clear的說法,習慣是「多次重複後的自動化行為」。當習慣還沒有養成時,我們的大腦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做決策。想像你剛搬到一個陌生城市要出門上班,一開始面對的就是如何從住家到辦公室,你也許會花費幾天的時間,嘗試不同的交通工具與
Thumbnail
根據28法則,80%的生活取決於習慣。透過培養良好習慣,可以有效提高生活品質。本文提供簡單的方法,以手機作為培養習慣的工具,幫助讀者完成目標並累積小的改變。
Thumbnail
根據28法則,80%的生活取決於習慣。透過培養良好習慣,可以有效提高生活品質。本文提供簡單的方法,以手機作為培養習慣的工具,幫助讀者完成目標並累積小的改變。
Thumbnail
當我們已經選擇每天要養成的小習慣之後,接下來就是開始每天執行。而影響我們是否可以持續每天執行的關鍵,除了小習慣的行為是否容易執行之外,《設計你的小習慣》一書的作者BJ Fogg還提醒我們需要注意「提示」。提示是我們生活中的隱形驅動力,我們每天經歷數百個提示,例如看到紅燈我們會踩剎車,看到綠燈我們則會
Thumbnail
當我們已經選擇每天要養成的小習慣之後,接下來就是開始每天執行。而影響我們是否可以持續每天執行的關鍵,除了小習慣的行為是否容易執行之外,《設計你的小習慣》一書的作者BJ Fogg還提醒我們需要注意「提示」。提示是我們生活中的隱形驅動力,我們每天經歷數百個提示,例如看到紅燈我們會踩剎車,看到綠燈我們則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