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事情沒有那麼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事情沒有那麼糟:給不小心就想太多的你的情緒療癒指南


📝閱讀心得

雖然我本身非常喜歡認知行為取向,不過包溫博士的家庭系統理論提供了不同的視野,例如如果不清楚「認知脫鉤」,則可以從「區別」角度切入:

  1. 將思維與感覺分開。
  2. 將你的思維與感覺和他人的思維與感覺分開。

我最有收穫的是「偽自我」觀點:

人們似乎有兩個自我在影響他們的運作:一個是由這個人的真實信念、價值觀與才能組成的「堅實的自我」(solid-self);另一個是虛假的「偽自我」(pseudo-self),是這個人可以商量的部分。偽自我容易受到人際關係壓力的影響,而你如何行動取決於誰在房間內。也許你在工作上是一個能幹的領導者,但是當你的兄弟姐妹在你旁邊時,你就成了一個臭小子。這個偽自我同時也可以使我們似乎比真實的自我更有區別。它可以假裝成熟、有實力,甚至平靜。

雖然心理諮商似乎都走向建立自主權、不需要受委屈,但此一方針似乎也間接影響到傳統社會價值觀與體系運作,例如不再屈就父權而離婚、不再屈就資本主義而躺平等。《為什麼不愛了》提到:

治療的目標主要是在強化自我,而在這一方面,它鼓勵了我所說的對於自我的高尊嚴視野。此種視野必然促使當事人採取防禦的策略,因為它鼓勵當事人持續關注自我的傷口。

其結果是令人驚訝的:離婚成為通向自由的另一條道路。大多數人生活中數一數二最痛苦的經歷最終竟成為體驗自由的另一種方式。—《為什麼不愛了》

另外「借用自我」是PUA的基礎,換種解釋角度就是「依賴型人格」:

只有人類才會在獲得升遷或通過測試時感覺良好,但這些東西不一定能建立更堅實的自我感,它們可以降低焦慮,但那只是暫時的,最終我們會越來越需要它們,彷彿它們是一種藥物,因此我將這種依賴他人的自我稱為「借用自我」(Borrowing self)。

我們有時候的內在衝突就源自於此吧,可能內心覺得怪怪的,但是符合社會價值觀的認同與期望時,也就得過且過。

我們往往會嘗試尋求A字開頭的東西——關注(attention)、保證(assurance)、認可(approval)等,來降低我們的焦慮。但是當你專注於他人的反應時,你的大腦會變成偽自我的領域,沒有多餘空間容納你真正相信與珍惜的價值。為了索回這個領域,你必須將注意力重新放在自己身上,學會分離你的思緒與感覺。你必須和人們保持聯繫,但試著不要太依賴他們的保證。

「你必須和人們保持聯繫,但試著不要太依賴他們的保證」,這點應該是最難拿捏的,斯多葛主義的「目標內在化」實際上是將衡量價值完全由自己而非他人決定,不過確實有「精神勝利法」的感覺,但將衡量價值標準完全交由外在決定,也只是種逃避自由的做法。

avatar-img
102會員
463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心理、人際、投資到求職,讓10億人深陷的焦慮陷阱
追求生產力過了頭,焦慮反而會開始吃掉你的生產力!
正念研究經典,科學實證持續練心即可重塑大腦迴路,提升內心素質,脫離耗損身心的負面情緒
讓思緒定焦「當下的我」,練習不比較、不猜測的心靈肌肉鍛鍊指南
迷信、儀式感與過度樂觀的非理性心理學
為什麼我們越積極行動,越陷入無止境的倦怠?
從心理、人際、投資到求職,讓10億人深陷的焦慮陷阱
追求生產力過了頭,焦慮反而會開始吃掉你的生產力!
正念研究經典,科學實證持續練心即可重塑大腦迴路,提升內心素質,脫離耗損身心的負面情緒
讓思緒定焦「當下的我」,練習不比較、不猜測的心靈肌肉鍛鍊指南
迷信、儀式感與過度樂觀的非理性心理學
為什麼我們越積極行動,越陷入無止境的倦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認知行為治療實作指南,10個幫助你應對焦慮、憂鬱、憤怒、恐慌及擔憂等情緒問題的簡易策略
Thumbnail
運用九大技巧駕馭焦慮,將逆境轉化為順境
Thumbnail
認知療法權威教你用書寫方式,擺脫擾亂的思緒與情緒問題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讓焦慮啟發正念思維,重置你的人生推進器
Thumbnail
用認知行為療法更認識自己,擺脫恐慌、憂鬱、社交恐懼症和強迫症,讓心靈清爽愉快的自我練習
Thumbnail
不焦慮,不窮忙,8個習慣從小處改變,人生每個階段都零匱乏感
Thumbnail
認知行為治療實作指南,10個幫助你應對焦慮、憂鬱、憤怒、恐慌及擔憂等情緒問題的簡易策略
Thumbnail
運用九大技巧駕馭焦慮,將逆境轉化為順境
Thumbnail
認知療法權威教你用書寫方式,擺脫擾亂的思緒與情緒問題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讓焦慮啟發正念思維,重置你的人生推進器
Thumbnail
用認知行為療法更認識自己,擺脫恐慌、憂鬱、社交恐懼症和強迫症,讓心靈清爽愉快的自我練習
Thumbnail
不焦慮,不窮忙,8個習慣從小處改變,人生每個階段都零匱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