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情緒勒索的51個方法》10大重點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即使是自己的情緒,也不應被勒索~
《不被情緒勒索的51個方法》讀後心得
作者和田秀樹──畢業於東京大學醫學系,就職過國際醫療福祉大學研究所教授(專攻臨床心理學)、川崎幸醫院精神科顧問、和田秀樹身心診所院長。在身心科擁有長期研究與治療經驗,並出過許多相關書籍。

一、這本書在說什麼

首先,這本書講的是不要被「自己」的情緒所勒索,而非「被別人」情緒勒索,兩者有所不同。
現在這個社會,情緒不好的人愈來愈多,而長期情緒不好的人其身心都會被影響到,使得免疫力下降而生病;反之,情緒好的人,免疫力會跟著提升,身體也會比較健康。
於是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的許多方法,讓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將負面情緒轉化為正面情緒,使自己有個快樂的人生!

二、十大重點心得

1.不要生氣就擺張臭臉,會讓自己吃虧

大部分的人應該都喜歡笑臉人,遠離臭臉人。當你常生氣就擺張臭臉,沒有人有義務要接受你的怒氣或安慰你。他們只會覺得你難搞、難相處、幼稚,甚至會貶低你的工作能力。
而這些負面印象也會回到你身上,使得你沒有朋友,同事不想與你一起工作、上司也不想給你重要工作,到最後讓自己獲得很低的評價,吃虧的反而是自己。
此外,人際關係中有個「情緒反彈原則」,就是指當你散發出正負面情緒時,對方也會反彈回你正負面情緒。所以你想別人給你正面情緒,你就得先給他正面情緒。

2.正確答案不一定只有一個

如果對任何事都主觀認定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或者認為只有自己才是對的,這樣容易讓自己心情不好。因為你會對不同意見者產生敵意,結果就是讓自己在憤怒中過日子,一直辯論誰對誰錯,也解決不了問題。
每個人皆是不同個體,有自己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合稱),不要把自己的三觀強加在別人身上。這世界是很多元的,答案往往不是只有一種。
倘若你能保持開放的心,聆聽不同的意見,相信你會學習到許多,並擺脫堅持己見所產生的壞心情。

3.捨棄完美主義,80分即可

任何的人事物要達到完美,通常要花費極大的時間與精力。就像考試一樣,從80到 100分的難度絕對大於0到80分的難度。
如果你是個完美主義者──凡事全力以赴。縱然你已完成80分,卻仍把注意力放在還沒完成的20分上,你很容易會對此感到挫折,並且質疑自己為何無法十全十美,陷入消沉情緒。
因此,凡事追求100分,容易令人感到高度壓力與不開心的事。要擺脫完美主義帶來的負面情緒,就要捨棄完美,凡事只要先達到80分就合格了,剩下的20分,如果還有時間與精力再做就好,沒做也沒關係。有了這樣的心態,才不會讓自己的情緒,一直處在焦慮不安的情況中。

4.社群媒體容易成為負面情緒的來源

研究顯示,社群媒體會造成憂鬱、焦慮、自我貶低、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等問題。首先,很多人因為得到「讚」,就覺得受到認同而開心,為了得到更高的讚數而付出更多,心情容易隨著按讚數的高低而上下起伏,這樣的心理會讓你愈來愈煩躁。
再來是人天生又愛比較,但人比人總是氣死人。看看網路上的網紅、朋友,甚至是鄉民,每個人都PO出自己好的一面,出國旅遊、住豪宅、開名車、吃美食、賺大錢。看多了,你可能會產生忌妒、人生不公平、懷才不遇、自我懷疑等負面情緒,久了就會變成焦慮或憂鬱症。
「不要忘了是我們使用社群媒體,而不是社群媒體綁架我們」。所以,如果社群媒體已讓自己產生負面情緒,就遠離或少用它,有需要的話也可以去看心理諮詢,尋求專業協助。

5.不要犯「為什麼你不懂我症候群」

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有一道高牆,無論關係多緊密,也不可能百分百了解對方的想法與心情。
人之所以有「希望對方察覺」的想法,是因為認為自己總是留意對方的想法,那為什麼對方無法理解我的想法呢?在這樣的想法下使得自己心情不好。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應該不會通靈。所以如果你沒說出來,別人怎麼會知道?要求別人能夠理解你,這件事本身就沒有道理。因此,改為抱持著對方無法理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心情就會輕鬆許多,想讓對方理解你,就「請說出來」。

6.放下過去才能解脫

在無法改變的過去中一直煩惱,就無法從煩惱中真正解脫,放不下過去沒有一點好處,只會一直處在負面情緒。那要如何做才能釋懷?答案就是要理解「過去已無法改變」。
譬如在工作中因失誤被上司罵,覺得自己果然很沒用。這樣悲觀地沉浸在過去,只是讓自己被束縛而已。你可以改變看待過去的心態,上次雖然失誤,但這次我一定不會失誤並將事情做好。這樣的一個「轉念」,就可以解開你的束縛。

7.學會滿足,帶給自己好情緒

當人不滿足時,通常都會帶來負面情緒,所以可以從每天日常生活中,找到各種的小小滿足感。例如:常誇獎自己、食物好吃、睡得很熟、同事很好笑等。經由這些小小滿足感的累積,感受到自己是幸福的,這樣每天都會過得很開心。

8.不要口出惡言

比如酸言酸語、批評別人、一直抱怨、怨天尤人、道人長短等,如果你是這樣的人,別人聽到只會認為你很可悲與醜陋,對你評價會很低。
另外,你一直花時間在這些口舌上,不僅「浪費時間」也不會讓你變得更好,更會使你長期處於負面情緒中而不快樂。

9.人生不是只有輸和贏

人生當中,只有少數重要時刻的輸贏才重要,大多數時間的輸贏並不重要,所以不必任何事情都非要爭個高下,不過這個社會就很喜歡將人分輸贏。例如:媒體喜歡將人分為「人生勝利組」與「失敗組」,如此分法,不管自己歸於哪一組,都會產生負面情緒。
失敗組會自認失敗而感到挫折,勝利組會因為要一直保持勝利而感到壓力。由此可知,使人有負面情緒的原因,就來自於任何事情皆以輸贏來判斷。
要知道,幸福與否,是由自己來決定,而不是透過社會大眾的輸贏觀念來決定。一直在意那些無意義的輸贏,只會讓自己一直陷在負面情緒中,根本沒必要。

10.不想要就說「不」

有時候因為很多原因,你明明不想要,但卻無法拒絕。例如:吃飯邀約、同事推工作給你、被別人情緒勒索等。
這樣長期違背自己的意願,只會不斷累積負面情緒而不快樂。因此,不想要的事情就請勇敢說「不」,說出自己的真心話讓對方能夠理解你。
不過拒絕別人的方式要因人而異,可以用直接、客套、婉轉、隱喻等方式,來「得體」的拒絕別人。如果對方是通情達理的人,自然會欣然接受你的拒絕,並且關係也不會因此而改變。

三、作者後記

人生會遇到各種事情,情緒也就自然產生。產生負面情緒的原因有上萬種,所以沒有一種情緒控制的方法適用於所有人。你必須要靠自己,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不過,找不到方法時,這本書從各種不同的面向,提供許多方法,你可以從中選擇並測試,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來讓自己更快樂!
筆者提醒:如果情緒、心理與身體發生問題,自己已經無法解決,請盡速尋求醫療協助。
以上是我的一些讀後心得,要是你看完產生興趣,不妨去看一下這本書,書中還有其他值得學習的內容:
●避免累積壓力與負面情緒的7大重點。
●每天,其實可以很開心的9大重點。
●讓心情由負轉正的17招情緒整理術。
作者:和田秀樹
譯者:伊之文
出版社: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初版:2018年2月
ISBN:978-986-342-927-2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分享、按讚、訂閱、贊助,你的支持讓我有動力繼續寫文章分享給大家,感恩~
想要自我成長嗎?歡迎來到「自我成長情報局」。你好,我是「地才先生」,希望透過各種資訊的分享,大家可以一起持續的學習並成長,就算不是天才,也可當地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透過哈佛寫作訓練,你也能成為將想法簡單明瞭地傳達出去的作家~
透過哈佛寫作訓練,你也能成為將想法簡單明瞭地傳達出去的作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川普2.0的關稅與貿易政策,表面看似反覆無常,實則圍繞著幾個核心目標:扭轉貿易不公、推動美國再工業化、確保戰略自主,以及貫徹「美國優先」原則。本文深入剖析其背後的一致性邏輯、長期戰略意義,以及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並探討不同產業的贏家與輸家。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羞辱創傷的定義與影響,探究了面對情緒和壓抑情緒的不同,並分享了兩個實用的技巧來應對羞辱。提出解釋權和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不要讓他人的言語和行為決定自己的情緒和價值。
Thumbnail
負面情緒既然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那麼,我們用什麼心態和方式來面對和經歷它們,就很重要了 1. 接受自己的情緒,無論它們是正面還是負面的,都是自然的反應,如果試圖否定或抑制它們,將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問題,承認並接受情緒是情緒智商的一部分,任何情緒都應該要被理解,而不是直接否定它們 2. 試著理
Thumbnail
我寧願相信這本書是翻譯的鍋,不然這本書的口氣我真的是無法接受。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負向人格」?不論對什麼事情總是提不起勁,對所有事情都抱持著負向的態度去思考——你是否也在被欺負自己的壞習慣折磨呢?這次收到了《擺脫欺負自己的壞習慣》,書中舉出了 40 個生活中常見的負面情境,並分門別類成生活、工作、內心和日常層面,每個問題都有提供相對應的想法和解決之道。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好人病可能成為一種心理疾病,讓人在人際互動中過度迎合他人,背離了自己的需求。這本書提供了七步驟解決方案,讓人找到解決好人病的可能性,以及建立健康且平等的人際關係。該書通過導讀者個人反思並提供了行動計劃,旨在幫助讀者找回自我,建立更積極的自我價值觀。
Thumbnail
"他有生氣的權利,你有不接受的權利" 焦點回到自己身上,自己為何生氣?自己為何在意?自己為何難過?答案或能水落石出,自我覺察,讓這些情緒和雜念通過,得到釋放的管道,不是強迫自己放下,勉強是不會幸福的。
Thumbnail
川普2.0的關稅與貿易政策,表面看似反覆無常,實則圍繞著幾個核心目標:扭轉貿易不公、推動美國再工業化、確保戰略自主,以及貫徹「美國優先」原則。本文深入剖析其背後的一致性邏輯、長期戰略意義,以及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並探討不同產業的贏家與輸家。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羞辱創傷的定義與影響,探究了面對情緒和壓抑情緒的不同,並分享了兩個實用的技巧來應對羞辱。提出解釋權和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不要讓他人的言語和行為決定自己的情緒和價值。
Thumbnail
負面情緒既然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那麼,我們用什麼心態和方式來面對和經歷它們,就很重要了 1. 接受自己的情緒,無論它們是正面還是負面的,都是自然的反應,如果試圖否定或抑制它們,將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問題,承認並接受情緒是情緒智商的一部分,任何情緒都應該要被理解,而不是直接否定它們 2. 試著理
Thumbnail
我寧願相信這本書是翻譯的鍋,不然這本書的口氣我真的是無法接受。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負向人格」?不論對什麼事情總是提不起勁,對所有事情都抱持著負向的態度去思考——你是否也在被欺負自己的壞習慣折磨呢?這次收到了《擺脫欺負自己的壞習慣》,書中舉出了 40 個生活中常見的負面情境,並分門別類成生活、工作、內心和日常層面,每個問題都有提供相對應的想法和解決之道。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好人病可能成為一種心理疾病,讓人在人際互動中過度迎合他人,背離了自己的需求。這本書提供了七步驟解決方案,讓人找到解決好人病的可能性,以及建立健康且平等的人際關係。該書通過導讀者個人反思並提供了行動計劃,旨在幫助讀者找回自我,建立更積極的自我價值觀。
Thumbnail
"他有生氣的權利,你有不接受的權利" 焦點回到自己身上,自己為何生氣?自己為何在意?自己為何難過?答案或能水落石出,自我覺察,讓這些情緒和雜念通過,得到釋放的管道,不是強迫自己放下,勉強是不會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