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積極「斷捨離」,是對自己人生的一種整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在我進行中年轉型的這幾年來,深刻的體認到一件事:中年之後和人生上半場的邏輯不同,不再是一個幫自己持續累積的過程,相反的,是一個整理自己、去蕪存菁的過程,思考主軸該是減法而非加法。這並不是因為什麼極簡思維,而是唯有透過清楚的認知到自己真正重視什麼,我們才能把自己的時間、精力、資源投注在對自己下半場最重要的事情上。

「斷捨離」不只用在居家整理

這就是常被人掛在嘴邊的「斷捨離」觀念,只是範疇從居家整理拓展到各種事務而已。開始實行後,很自然的會先從判斷已經「不合時宜」的人事物著手,去除沒有意義的社交、減少物質的消費與積累、決定哪些事想做與不做…,一段時間之後,自然會有些成果。但這只是起步,因為充其量只是做到讓累積的速度減慢,只是「斷」,還沒達到「捨、離」。

但要做到「捨」和「離」,除了抑制之外,還需要對自己有所覺察,包括價值觀、自我界定與人生目的,如此才能毫不猶豫的把已經存在於身旁、生活中的事物,不該留的就捨得不留。

從自己最喜愛的事物著手,做出取捨

我最近就嘗試採取積極的行動,從自己最喜愛的事物開始。我是一個愛閱讀的人,每次逛書店總會帶幾本回家,保守估計家中與辦公室共計有5,000本左右藏書。雖然也會把一些讀過不想留的書透過二手出清,但幾年下來也不過就是清掉幾百本,始終覺得這是自己熱愛的事物,怎麼捨得?

但實在受不了自己家裡處處都有書堆的景象,決定每天睡前清出5~10本書(裝一個小紙盒)透過網路書店二手銷售。這次鐵了心除了讀過的之外,也把買回來一直未讀的納入。除了要讓雜亂的房間清爽一點,也是一種自我修煉的過程:慢慢地讓自己越來越能捨得。

挑的時候,一直要克服「這本應該還是會讀吧?」「這本絕版了啊,之後買不到了」「我先讀一遍再說吧」⋯的念頭,但就規定自己「每天裝一盒寄出」,嚴格執行。

之所以要這麼決絕,是因為認清了時間不會憑空生出來的,那些以往一直沒時間讀的書,不會突然就有空一一讀完了,甚至就算真有時間,也該用在對自己更有價值的事情上,不要再抱著沒有根據的想像—以為把書留著就有用。

之所以每天一點點進行而不是一次大整理,是因為要改變自己長期的行為模式,需要養成新的習慣,一點一點持續來,才能替代原來習以為常藏書越多越好的行為模式。

藉由自省,深入察覺此刻的自己

連續幾天進行下來,發現每晚決定要把哪幾本裝箱時,也是一個自省的過程。動念買每一本書都有個當下的理由,然而隨著時間,那些理由也許不再:也許是自己人生重心改變了、想要學習的事已經透過其他經驗完成了,又或者是欣賞、認同的人事物已經不同...很自然的,相關的書就未必需要繼續留在書架上。

在每晚的清書行動,為了怕「錯殺」,有些書會很快的翻閱一遍,確定這本要出清。這也讓我更加清楚自己的邊界所在:有些書不留,是因為我已經跨越過它的程度。有些書不留,是因為那本書指的路徑我已經不想去,或自覺到不了了。這才想起之前在書上讀過「一個人的程度,可以從觀察他的書櫃來推知」「書櫃必須是活的、有機的、會增長和淘汰的。」

另一個更加清楚的省思是:以前會覺得自己什麼都想學、想關注,知道越多越好,但事實是時間有限、注意力有限,且諸多知識體系與方法中彼此或有抵牾,與其貪多嚼不爛,不如深入對幾項合乎自己偏好的主題認真。所以這次清掉的書,很多是曾經想要拓展的學習領域,如今認份的捨去。

這一次整理,我認為不只是「物」的精簡,過程中也發現「自以為的自己」和「實際上的自己」間的落差,以及「真正想要」和「有也不錯」的不同。對於中年轉型過程中的我來說,是蠻有價值的發現。(本文原發表於「104高年級」:【老查的中年級觀察】斷捨離是對自己的一種整理

------------------

想為自己開展第二人生嗎?讓「人生轉型工作坊 2.0」幫你梳理方向

你是否曾有這樣的感覺?一切還順利,卻總有種「心空空的」感受;想改變卻不知道從何下手。這並不是你獨有的疑問,而是無數中年人的共同感受:「我究竟是誰?」、「我為了什麼努力?」「難道一生就這樣了嗎?」

別讓這些疑問停留在心中影響你!小班制的《人生轉型工作坊2.0》是老查專為中年人設計,透過引導與討論、反思,幫你打開新視野,找回動力,制定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在一整天的工作坊中,帶你從盤點過去、檢視現在、未來描繪與制定計畫,3大階段讓你撇除心中雜音,梳理雜亂思緒,幫自己找回工作與生活的熱情!

報名連結:https://senior.104.com.tw/c/674feebb4432c5060ebcbe7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黃玫籽-avatar-img
2024/09/13
每天挑出5~10本書的決心真的要很堅定~ 每一本書的背後都是當時的心情和需求, 而現在似乎更了解自己的核心價值,真的是獲得智慧的過程呢! 我現在床頭櫃也漸漸越來越多書了
我是老查-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13
黃玫籽 「斷捨離」和「減法思維」真的很反人性的直覺 :P
艾克星貨鋪-avatar-img
2024/09/12
我很佩服"斷捨離"能從自己喜歡的事物下手的那股勇氣
我是老查-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12
艾克星貨鋪 之後的體悟會很明顯 :)
avatar-img
與老查一起讀商業好書
33.3K會員
194內容數
持續分享商業好書閱讀心得與整理,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轉型心得,歡迎你一起交流
2025/04/21
你我都經歷了一番努力才到達中年階段的,有些人轉換過不同的工作逐步探索,有些人則在一個領域堅持,深耕努力,都到達了人生中相對寬裕、平順的時期。這種「漸入佳境」的感受,讓我們誤以為這就接近終點了。 接下來20年,以一個「更厲害的自己」,具備主動意識的規劃,你是不是覺得比起年輕的自己,更有把握一些呢?
Thumbnail
2025/04/21
你我都經歷了一番努力才到達中年階段的,有些人轉換過不同的工作逐步探索,有些人則在一個領域堅持,深耕努力,都到達了人生中相對寬裕、平順的時期。這種「漸入佳境」的感受,讓我們誤以為這就接近終點了。 接下來20年,以一個「更厲害的自己」,具備主動意識的規劃,你是不是覺得比起年輕的自己,更有把握一些呢?
Thumbnail
2025/04/07
中年危機的產生,來自於這樣的發現——我們總覺得自己有無限的可能,覺得只要肯努力,就能突破極限,成為更好的自己。當步入中年,這種信念終於開始動搖 當我們願意放下「我能夠一直努力下去」的執念,真正接受人生的變化時,就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新道路。中年危機並非必然,反而是一個讓我們重新調整人生方向的機會。
Thumbnail
2025/04/07
中年危機的產生,來自於這樣的發現——我們總覺得自己有無限的可能,覺得只要肯努力,就能突破極限,成為更好的自己。當步入中年,這種信念終於開始動搖 當我們願意放下「我能夠一直努力下去」的執念,真正接受人生的變化時,就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新道路。中年危機並非必然,反而是一個讓我們重新調整人生方向的機會。
Thumbnail
2025/03/11
一般來說講到「中年」想到的是:乏善可陳、事業危機、健康走下坡…之類算不上積極正面的印象,但《中年的選擇》想告訴讀者:中年不是危機,比較像是在十字路口但沒有路標為我們指引前方的路。在這個階段,「成長」和「變老」同時發生,可以藉由書中提到的12項冒險/發現,為自己畫出新的中年地圖,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3/11
一般來說講到「中年」想到的是:乏善可陳、事業危機、健康走下坡…之類算不上積極正面的印象,但《中年的選擇》想告訴讀者:中年不是危機,比較像是在十字路口但沒有路標為我們指引前方的路。在這個階段,「成長」和「變老」同時發生,可以藉由書中提到的12項冒險/發現,為自己畫出新的中年地圖,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一、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一開始想看有關收納這類書的原因是去年和鴿子先生準備搬家,發現自己對於物品難以割捨,甚至到搬家前幾天乾脆「原封不動」、「全部打包」到新家,又因為一些社團,對於「斷捨離」有既定的觀點而有了排斥,原以為所謂的斷捨離,是一種「極簡主義」,雖然部分概念看起來相似,但個人認為不能歸於同
Thumbnail
一、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一開始想看有關收納這類書的原因是去年和鴿子先生準備搬家,發現自己對於物品難以割捨,甚至到搬家前幾天乾脆「原封不動」、「全部打包」到新家,又因為一些社團,對於「斷捨離」有既定的觀點而有了排斥,原以為所謂的斷捨離,是一種「極簡主義」,雖然部分概念看起來相似,但個人認為不能歸於同
Thumbnail
來到人生下半場,想要的生活、適合的事物已經和過去有很大的差異,正好在此刻重新釐清人生目標,為自己擁有的物品做更好的整理。
Thumbnail
來到人生下半場,想要的生活、適合的事物已經和過去有很大的差異,正好在此刻重新釐清人生目標,為自己擁有的物品做更好的整理。
Thumbnail
「斷捨離」就字面上來說,就是丟棄不需要的東西,但更進一步如同這本書的個副標題「39個讓人生煥然一新的斷捨離整理術」,斷捨離更是能讓自我成長的重要歷程。
Thumbnail
「斷捨離」就字面上來說,就是丟棄不需要的東西,但更進一步如同這本書的個副標題「39個讓人生煥然一新的斷捨離整理術」,斷捨離更是能讓自我成長的重要歷程。
Thumbnail
最近借了山下英子寫的這本書:《斷捨離》 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改變650萬人的史上最強人生整理術再進化!
Thumbnail
最近借了山下英子寫的這本書:《斷捨離》 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改變650萬人的史上最強人生整理術再進化!
Thumbnail
我想講的不是單純的丟東西而已,不是因為丟了一堆東西所以重生,而是在整個過程中,重新思考「我要的是什麼」,甚至於思考「我是誰」。
Thumbnail
我想講的不是單純的丟東西而已,不是因為丟了一堆東西所以重生,而是在整個過程中,重新思考「我要的是什麼」,甚至於思考「我是誰」。
Thumbnail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魔法》是開始留停生活沒多久時看的書, 不是只是單純的整理&收納物品,比較像是一種梳理自我的過程, 那些好的壞的,都變成有意義的之後才能被留下。
Thumbnail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魔法》是開始留停生活沒多久時看的書, 不是只是單純的整理&收納物品,比較像是一種梳理自我的過程, 那些好的壞的,都變成有意義的之後才能被留下。
Thumbnail
斷捨離不容易,但可幫助自己檢視過去的購物習慣及人際關係,東西與情感沒有好與壞,只有適不適合。
Thumbnail
斷捨離不容易,但可幫助自己檢視過去的購物習慣及人際關係,東西與情感沒有好與壞,只有適不適合。
Thumbnail
以前的人難道沒有「斷捨離」的需求嗎?我想當然有,但多半是概念上的,而不是實際上真的需要拋棄身邊堆積如山的物品,畢竟現今這個過度生產過度消費的社會,也才不過發生幾十年的光景,剛好是這群慢慢變老的嬰兒潮世代才擁有的  我常在想為什麼談有關於老後整理這類的書,在這幾年的書市裡非常熱門,各式各樣,各個不同的
Thumbnail
以前的人難道沒有「斷捨離」的需求嗎?我想當然有,但多半是概念上的,而不是實際上真的需要拋棄身邊堆積如山的物品,畢竟現今這個過度生產過度消費的社會,也才不過發生幾十年的光景,剛好是這群慢慢變老的嬰兒潮世代才擁有的  我常在想為什麼談有關於老後整理這類的書,在這幾年的書市裡非常熱門,各式各樣,各個不同的
Thumbnail
好像電光一閃的瞬間,這樣的生活方式,不也是精神上的斷捨離嗎! 那些行動裡,有沒有像是房子裡的根本沒有必要的物品,等著我去清理和面對,等著我好好地看一看在它背後的情緒與渴望是什麼?又是什麼抓著自己不放?
Thumbnail
好像電光一閃的瞬間,這樣的生活方式,不也是精神上的斷捨離嗎! 那些行動裡,有沒有像是房子裡的根本沒有必要的物品,等著我去清理和面對,等著我好好地看一看在它背後的情緒與渴望是什麼?又是什麼抓著自己不放?
Thumbnail
到底,我的家裡裝了些什麼啊?看著這成堆的物資,一方面感恩自己生活這麼豐盛,另一方面卻也有某種浪費的罪惡感。------這是當時的我這麼想。那個時候,並沒有意識到,有些東西只是來到「現在」後,不再需要或合適了,此刻的自己並不需要否定當時它帶來的價值,而現在,我只需要......
Thumbnail
到底,我的家裡裝了些什麼啊?看著這成堆的物資,一方面感恩自己生活這麼豐盛,另一方面卻也有某種浪費的罪惡感。------這是當時的我這麼想。那個時候,並沒有意識到,有些東西只是來到「現在」後,不再需要或合適了,此刻的自己並不需要否定當時它帶來的價值,而現在,我只需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