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校區奇幻漂流記之一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話說,慈濟大學與慈濟科技大學在2024年8月1日終於正式合而為一,雖然地理上還是分開的,但是終於只剩下慈濟大學。

其實,兩校合併好像在我加入慈濟大學的時候,就已經有這個想法了,只是慈濟科技大學有五專部,卡在當時的法規,所以在不能取消五專部(因為有很重要的原住民專班)的前提下,兩校合併就這樣一直一直一直無法實現。

最後終於在今年通過也正式合併了。對我們老師來說,感覺就是,公照辦、課照上、研究照做。一切好像都沒有變。

我本來也是這樣想的,直到意識到,在上學期結束前,被問可不可以幫學士後護理系上人文課。當時想,啊不就是多一班,就上吧。

但是,在暑假的某一個moment,我忽然意識到:修但幾勒,啊護理系不是要搬去建國校區(原來的慈科大)嗎?

然後...我就開始想,我開學以後要怎麼去上課咧?家裡只有一輛車,都是女兒開去上班,難道我又要玩「洄瀾折返跑」了嗎?

到了非常非常非常接近開學的時候,終於校車的班次出來了。看起來可以搭校車!

不過,在校車班次還沒出來前,我又臨危授命要去建國校區講兩個小時的英文(呵...是去幫國際生上課啦),還好可以全部都排在同一天,所以雖然對おばさん的體力是個挑戰,但至少不用跑建國校區兩次。

到了命定的那一天(9月12日),我7:20就從辦公室出發,準備去搭7:40的校車了。你可能會說,幹嘛那麼早出發啊,問題是,我現在的辦公室在學校的最最最裡面,然後校車在學校的最最最門口,所以「搞操煩」的おばさん當然是早點出發啊!

然後,到了建國校區。

到那裡,一開始想說抓個人問路,沒想到同學面露尷尬微笑曰「吾亦非本校生」,所以只好趕緊去找學校平面圖囉。

按圖索驥地到了教室,郎咧?!

raw-image

說真的,桌子排得很整齊,比中央校區要整齊太多啦...但是「郎咧?」

然後,我發現牆上有個奇怪的東西。

raw-image

一按下面那個白色按鈕,上面馬上顯示059...計時器嗎?計什麼時?

另外,還有一個小東西在上面這個奇妙物品的旁邊。

raw-image

上面還有「今日用電」等字樣...電表嗎?可是現在是早上第一節啊?怎麼會已經有用電量了?

到了快上課,終於來了「一個」學生。因為是國際生的課,所以我開始跟她說英文;沒想到她說:老師,我中文比較好!

(OS:...偉大的MOE說我在國際生的課堂上不可以講中文耶!)

於是我只好從善如流,對她講中文,原來她是日本來的交換生,想來修課。

中英日混雜聊了一下,收到轉來的e-mail,原來這一班國際生有16個可望本週降落台灣,另外10個連簽證都還沒到手。

可是修課名單上已經有5個人,為什麼只來了1個咧?

隨著時間過去氣溫升高,我想著不知道要怎麼開冷氣,我問日本同學知道冷氣怎麼開嗎?日本同學就走到「電表」前面,掏出卡片,插進去。

啊?所以教室要用電,還要插冷氣卡?原來如此!

日本同學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但我卻覺得不可以叫學生付教室的冷氣費,所以我請她拔出來。我打開LINE在敝單位群組哀嚎:「要怎麼開冷氣~」

然後就得到回答,需要有冷氣卡。我這個中央校區的土包子還真的開眼界啦!從沒想過要用冷氣卡開教室冷氣!所以我連插卡機長啥樣都不知道咧!

結果後來同仁拿著冷氣卡來了。然後,我才知道原來建國校區的老師在上課前都要去找辦公室的同仁拿卡片,不然就只能「心靜自然涼」了。

然後同仁告知,那個奇妙的會顯示059的小機器,是教室的電源控制器。按下去就是一小時內有電。

可是...課都是兩節不是嗎?那樣是不是上課上到一半會忽然熄燈?

同仁微笑曰「是」,然後就走了。

跟日本同學聊了2節課,下課時日本同學還很貼心的幫我拔卡。然後我好不容易快要走到下一班的教室,忽然發現我忘了我的隨身碟啦。

おばさん只能認命再走回去,還好隨身碟還在!

下一班可就人滿滿囉。跟他們講了上課的規定、課程內容等等,問他們有沒有什麼問題,一切都蠻順利,不過我的聲音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當然上到某個moment時,牆上的小機器發動,忽然就被熄燈啦!然後一位同學立刻狂奔到機器前面按下去~大放光明!

到了下課,收拾收拾,走下樓去,準備看看能不能有飯吃。

因為下午還要去介仁校區對面的慈濟高中上課,所以原本打算在建國校區吃飯。其實一開始得到的資訊是可以請建國校區幫忙包便當,但是後來一番折騰後,才知道要自己去「甲奔」,所以最後就決定去介仁校區吃飯。

早上下車時聽說,原本12:25開的校車改12:35,所以又想著要在建國校區「甲奔」,沒想到建國校區的學餐在學生宿舍...ㄜ...那還是去介仁校區吃飯好了。

但是12:35才有車,這下要去介仁吃剩菜了。沒想到警衛大哥說,有12:15的大巴去介仁,讚!

正在胡思亂想吃飯問題時,發現我把冷氣卡給忘了!

前一節下課時,日本同學把冷氣卡交給我;然後到了這一班,我就把冷氣卡交給某位同學,他們就拿去用了。

然後下課時我就完全忘了!

趕緊去辦公室(因為我想著要去搭車)跟他們懺悔我忘了冷氣卡,出來時發現我又忘了我的隨身碟!

這下只能一路狂奔去拿,路上碰到去拿冷氣卡的同仁,同仁曰學生已將冷氣卡取走。真的不好意思,是我的錯啦!

還好隨身碟還在,拿了隨身碟趕緊狂奔去趕12:15的車,汗如雨下的我碰到剛才的警衛大哥,他還安慰我車還沒開,不用跑那麼快。

終於上了車,到了介仁校區,也成功吃到飯...但是...

介仁校區的學餐竟然沒有洗碗精!只能用水沖一下回去再洗!

為什麼沒有洗碗精啦!

等到上完慈中的課,順利搭上15:25的校車回中央校區,我終於結束了我的三校區奇幻漂流,只是我既沒有聲音又好想躺平...

但是,還不能躺平,還要出作業給眾高中小孩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86會員
964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email protected]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5/02
科技的進步真的是一日千里,想當年我要做個定序至少要花三天到一週,現在不但不用自己做,還可以做「一顆細胞」的定序! 但是為什麼我們會想做「一顆細胞」的定序呢?
Thumbnail
2025/05/02
科技的進步真的是一日千里,想當年我要做個定序至少要花三天到一週,現在不但不用自己做,還可以做「一顆細胞」的定序! 但是為什麼我們會想做「一顆細胞」的定序呢?
Thumbnail
2025/05/01
其實橙劑本身的主要成分2,4-D與2,4,5-T並沒有多強的毒性,問題其實是出在2,4,5-T的原料之一:TCP裡面的污染物TCDD。 但是,當時的人是怎麼知道TCDD在裡面的?又怎麼知道TCDD就是導致皮膚病變(稱為氯痤瘡 Chloracne)的元凶呢?
Thumbnail
2025/05/01
其實橙劑本身的主要成分2,4-D與2,4,5-T並沒有多強的毒性,問題其實是出在2,4,5-T的原料之一:TCP裡面的污染物TCDD。 但是,當時的人是怎麼知道TCDD在裡面的?又怎麼知道TCDD就是導致皮膚病變(稱為氯痤瘡 Chloracne)的元凶呢?
Thumbnail
2025/05/01
上個月真的很熱鬧,不過我們還是要來看一下上個月最多人看的文章是哪幾篇? 這個月的第一名並不是植物科普,不過我個人覺得那個題目很有趣囉!
Thumbnail
2025/05/01
上個月真的很熱鬧,不過我們還是要來看一下上個月最多人看的文章是哪幾篇? 這個月的第一名並不是植物科普,不過我個人覺得那個題目很有趣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我回來了,最近發生好多事,從菲律賓回來之後,一切都朝著奇妙的方向前進。 首先加入實驗室,然後誤打誤撞考上研究所、考了汽車駕照;記得我原本的計畫是明年初離開台南去帶薪實習的。也不曉得自己最終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 推甄的一路上,其實都是恩典,我感謝神讓我知道,祂是掌管風浪的神,祂擁有所有權炳,祂有能
Thumbnail
我回來了,最近發生好多事,從菲律賓回來之後,一切都朝著奇妙的方向前進。 首先加入實驗室,然後誤打誤撞考上研究所、考了汽車駕照;記得我原本的計畫是明年初離開台南去帶薪實習的。也不曉得自己最終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 推甄的一路上,其實都是恩典,我感謝神讓我知道,祂是掌管風浪的神,祂擁有所有權炳,祂有能
Thumbnail
Grüezi! 每天朝九點午三點半的密集德語課程,將我們拉回高中時期的課堂上,身旁的同學快速的熟識,在正式開學前體驗了不一樣的校園時光。 上次收拾好書包,準備迎接通勤生活的時候,大概是唸高中的時候了;那時候每天早上都要六點二十走去「南新國小」附近的站牌,等著一班班的「嘉義縣公車」或「嘉義客運」,將
Thumbnail
Grüezi! 每天朝九點午三點半的密集德語課程,將我們拉回高中時期的課堂上,身旁的同學快速的熟識,在正式開學前體驗了不一樣的校園時光。 上次收拾好書包,準備迎接通勤生活的時候,大概是唸高中的時候了;那時候每天早上都要六點二十走去「南新國小」附近的站牌,等著一班班的「嘉義縣公車」或「嘉義客運」,將
Thumbnail
此刻回想起還是覺得好好笑,走進辦公室到底需要多少門檻,現在根本當娘家後院在走(?)(喂!不要亂講話)用這麼莫名奇妙的方式幫這趟回顧旅程開頭,險些讓我有點不知道怎麼寫下去,有很多坑坑疤疤,也有很多順順利利,想來想去,還是決定用三個小故事總結並與大家分享,這兩年無論身份抑或身心靈轉換的歷程,免得又長篇大
Thumbnail
此刻回想起還是覺得好好笑,走進辦公室到底需要多少門檻,現在根本當娘家後院在走(?)(喂!不要亂講話)用這麼莫名奇妙的方式幫這趟回顧旅程開頭,險些讓我有點不知道怎麼寫下去,有很多坑坑疤疤,也有很多順順利利,想來想去,還是決定用三個小故事總結並與大家分享,這兩年無論身份抑或身心靈轉換的歷程,免得又長篇大
Thumbnail
沒想到,今天起床後,會是這麼繁雜的事情在等著我…… 2022年9月30日星期五(金曜日) 天氣依然和煦,根據留學事務處老師的說明,今天我們來到學校了! 學校不算大,但是已經是我心目中大學的樣貌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學校可以自由騎腳踏車,停腳踏車的停車場也十分足夠,如此便可以減少步行時間,真是太好了。
Thumbnail
沒想到,今天起床後,會是這麼繁雜的事情在等著我…… 2022年9月30日星期五(金曜日) 天氣依然和煦,根據留學事務處老師的說明,今天我們來到學校了! 學校不算大,但是已經是我心目中大學的樣貌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學校可以自由騎腳踏車,停腳踏車的停車場也十分足夠,如此便可以減少步行時間,真是太好了。
Thumbnail
後天是我們這裡的原住民資源中心要揭牌,你跟著一起去看看吧! 「原住民教育啊!」這聽起來很像很好理解,但具體來說要做什麼卻又感覺很模糊。也許多看多聽多學習,或許就能夠解答心中的疑惑吧......。
Thumbnail
後天是我們這裡的原住民資源中心要揭牌,你跟著一起去看看吧! 「原住民教育啊!」這聽起來很像很好理解,但具體來說要做什麼卻又感覺很模糊。也許多看多聽多學習,或許就能夠解答心中的疑惑吧......。
Thumbnail
50-60 我們一起在學校的日子。 隱約記得上次回校是58紀念,再都沒有再踏進來。 我的母校-輔仁大學,在台灣創校60週年了。 不熟悉的改變,讓踏入時有些陌生。變化是淺顯明確的。 像是撕去一層結痂舊皮。當年就讀時,白天在野聲樓秘書室工讀結束,要回系上上課。我會避開正十字的大路。穿越食品系後方那條樹林
Thumbnail
50-60 我們一起在學校的日子。 隱約記得上次回校是58紀念,再都沒有再踏進來。 我的母校-輔仁大學,在台灣創校60週年了。 不熟悉的改變,讓踏入時有些陌生。變化是淺顯明確的。 像是撕去一層結痂舊皮。當年就讀時,白天在野聲樓秘書室工讀結束,要回系上上課。我會避開正十字的大路。穿越食品系後方那條樹林
Thumbnail
今天是共學團的第一天,當然要記錄一下。 七點,把孩子挖起床後,利用現成的土司、起司片、鮪魚罐頭,另外在盥洗時就隨手按下咖啡機讓它工作,不出十分鐘簡單完成了早餐。因為第一天出門,車狀不清楚,決定早一點出門,也讓自己安心些。
Thumbnail
今天是共學團的第一天,當然要記錄一下。 七點,把孩子挖起床後,利用現成的土司、起司片、鮪魚罐頭,另外在盥洗時就隨手按下咖啡機讓它工作,不出十分鐘簡單完成了早餐。因為第一天出門,車狀不清楚,決定早一點出門,也讓自己安心些。
Thumbnail
大學本應該是轟轟烈烈的旅程,而我卻始終走得安靜無聲。 偶然走在校園裡,看似漫不經心的我,實則在觀察著這世間的萬物。
Thumbnail
大學本應該是轟轟烈烈的旅程,而我卻始終走得安靜無聲。 偶然走在校園裡,看似漫不經心的我,實則在觀察著這世間的萬物。
Thumbnail
未來就像這個階梯一樣,彷彿從舒適圈通往未明的未來,但反過來看也許能從混沌的一端走向更光明的未來。 闊別半年多沒打網誌 似乎有點生疏了 休息一段時間 現在終於開始上課一陣子了
Thumbnail
未來就像這個階梯一樣,彷彿從舒適圈通往未明的未來,但反過來看也許能從混沌的一端走向更光明的未來。 闊別半年多沒打網誌 似乎有點生疏了 休息一段時間 現在終於開始上課一陣子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