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還是個博士生時,曾經以為教育是神聖而純粹的,應該遠離任何金錢的影響。然而,隨著深入了解大學的運作機制,我才真正看清了背後的現實。
▋經費從哪裡來?
你是否曾好奇,系上設施、博士生薪水、活動等經費究竟來自何處?其實,這些經費是由系所所屬的學院提供的。而學院的經費來源呢?通常是來自於更上層的機構,包括政府資助或私人研究機構的支持。
▋政府與私人機構如何決定經費走向?
政府的資金來源是國民的納稅錢,這些錢必須投資在能夠促進國家發展的領域。而私人研究機構的資金,則來自於公司的營利所得,並會投資在能夠加速公司發展的科技或研究。
兩者的共通點在於:他們都關注「發展」。
▋為何發展如此重要?
無論是國家還是公司,都需要足夠的科技發展來維持競爭力。而科技發展的背後,需要大量人才投入,產出大量知識。而這些人才,正是大學中的學士、碩士、博士生們。
▋市場法則在教育中的運作
當經費有限,資源稀缺時,資金必然會流向那些能快速產生回報、對國家或公司發展有利的學科。這就是為什麼某些科系碩士生越來越多,資金源源不斷,而某些科系則因為缺乏影響力,逐漸被邊緣化。
市場運作的邏輯很簡單:有價值的東西,會吸引更多的資源與關注。當你看到學校某些科系蒸蒸日上,而有些則苟延殘喘時,這背後的原因往往和它們對市場或國家發展的影響力息息相關。
當我們清楚了解這一切時,就會明白教育本身,也是一場無形的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