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工程師 / 職涯諮詢師,接下來我要分享我為什麼要從工程師想轉職成 TFT 的老師(Teach for Taiwan 為台灣而教,是一個關注台灣教育不平等的非營利組織)。
我在9年前看到Mr.Bartender影集的《教育其實是個陷阱》,當時的我快要畢業了,跟主角一樣迷茫,我找了很多人討論未來方向,實際上我是在找別人的答案,獲得一些安全感,說服自己,我做的選擇是對的、是適合我的。
當時的我只知道自己迷茫,卻不知道我的路該往哪裡走,只好用手電筒照照前方的路,推著自己在黑暗中往前走。
幾年前我經歷了車禍,讓我意識到生命不在是理所當然,而是需要珍惜自己活著的每一刻。
我開始積極地探索自己,去諮商、去職涯諮詢、去參加蓋洛普的課程。
回到開頭的三個問題,其實就是我在職涯諮詢中,會探索的三個問題,也是影響個人在職位中的滿足感的三個元素:
1. 性格:你是誰?
2. 能力:你的優劣勢
3. 價值觀:對你而言重要的事情
我過去的矛盾與糾結來自於對自己的不了解,我在配合環境的過程中忘記自己是誰、也不清楚什麼對我來說是重要的。
其中我覺得最有意思的就是價值觀測試。
跟大家分享我的價值觀前五大,測完之後我才明白,對我來說比起物質寬裕,我更希望心靈富足。
1. 內在的平靜
2. 解決他人問題,幫助他人成長
3. 發揮自己天賦能力
4. 有成就感
5. 愛與被愛
我在podcast 上聽到一個讓我特別有感觸的故事:「偏鄉的女孩有早婚早育的問題,他們對職涯的想像不多,大部分都是繼承家業(承襲父母的工作)或是嫁給自己的同班同學。」
這段podcast是我的初心,我不在偏鄉,但我工作了幾年才真的認識自己、尋找適合自己的領域,那偏鄉的孩子呢?他們探索所要付出的成本,比我高多了,我能夠為他們做些什麼?
為了回應前面的議題,我進修了教案的課程,也取得了職涯諮詢師的證照,我想參加TFT的招募,希望能夠給偏鄉的孩子一些想像、一些選擇,讓他們了解自己。
因為是跨領域,過程中當然有許多焦慮與害怕,但是我學會了如何與自己的恐懼、焦慮共處,情緒的本身沒有對錯,重要的是如何表達的這些情緒。
我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回顧這部影片,並反問自己:「找到方向了嗎?」
今年我想對過去的自己說:「願我能成為一位包容不同價值觀老師,讓孩子知道成功與他人的評價無關、價值觀也沒有對錯」
而我理想的生活是什麼?成為偏鄉或弱勢孩子的夥伴,不是物質上的給予,而是時間與心靈上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