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NPC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為了避免你過度共情,造成你得焦慮或內疚,有個實話必須告訴你。在這個世界上,就是個大型RPG遊戲,除了你是主角,其他人都是NPC,我知道這很難理解,但你試著去思考看看。



不知道是原生家庭的因素,還是因為從事業務工作,我從小就很容易把別人的話當真,有時就連人家的玩笑話也不太能分辨。或者是別人說的場面話,都認真的去完成,就是人家說的容易較真的人。



也可能是自我的自尊意識較強,總希望在別人面前是完美的形象,不希望別人在後面閒言閒語。對於長官、客戶、朋友交辦的是、請託的是,總是盡心盡力去完成。對於自己也希望每天都能有所提升、成長,總是不斷的要求自己。



慢慢地經過一些事情的洗禮,我發現這樣的性格,不只自己活得很累、身邊的人也常感到壓力。甚至有時候還會羨慕那些說話不算話的人,羨慕那些耍賴皮的人,羨慕他們那種不在意別人眼光、也不在意自己名聲的人。



但後來發現這樣是錯誤的想法,因為會有這樣行為的人,大多是社交連結較為狹隘,或是內心自尊較為低下。簡單說,就是這種人善於耍賴皮的人,社交圈本身就不大,能影響的也沒多少人,說難聽的,名聲臭就臭了,對他生活也不大有影響。



有陣子我就在想,有沒有能夠降低共感力,又不降低自尊意識的做法?有次在閱讀的時候,看到一段文章,他意思就是說:人人都是NPC。看完之後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可以保有自己的處事原則,又不必讓那些討厭的人消磨我的意志。


最大的關鍵就是:“對於別人發出的指令,不必照單全收。”




或許從小大到,我們被訓練成為了,父母的指令、老師的指令、主管的指令,必須完美達成任務,才是個認真負責的模範生。但也因為這樣,常常讓自己搞得心力交瘁。



出了社會,常常有人告訴我們,必須“創造自己被利用的價 值”。當接收到這樣的指令後,你很認真地提升了自己的價值,也吸引來了許多要利用你的人。這邊所指的是單純利用你的善良、你的認真、你的努力、你的知識、你的勞動,利用完後就拍拍屁股離開的人,並不會因為你提供的價值,而有所感激,甚至提供價值互換的人。



所以當明白了這個道理,當我假設周遭的人們通通都是NPC,我就必須分辨、選擇要不要接任務,並不是在遊戲當中所有任務都必須接受。或者是當有人說了什麼風涼話,我也把它當成是NPC的系統對話,自然就不會往心裡去。當然有助於通關的NPC指令,不管是主線任務、副本任務,都還是必須努力達成。



如此一來,便可以大大的降低自己無謂的情緒負擔。有句話說得很好,“人的感情都是雙向奔赴的”。你對我好,自然我也對你好。善良就該用在善良的人身上,別把自己的善良、熱忱,浪費在不懂你好的人上。



我想,如果能時常善用這樣的觀念,自然出現在我們身邊的都是善良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庭爺的沙龍
18會員
114內容數
庭爺是在上市壽險公司服務,擔任業務經理一職。平時就有用文字記錄生活的習慣,用部落格來紀錄及與大家分享。 文章類別大致上有 #業務生活 #銷售技巧 #理財資訊 #親子教養 #勵志故事 等等~ 希望大家會喜歡~
庭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0
這篇文章探討了「宿命論」的哲學觀點,如何幫助人們以更豁達的心態面對人生的挑戰與困境。文章以「一切都是必然」為核心思想,引導讀者從情緒的束縛中解脫,以更高層次的視角看待人生的成功與失敗。
Thumbnail
2025/04/10
這篇文章探討了「宿命論」的哲學觀點,如何幫助人們以更豁達的心態面對人生的挑戰與困境。文章以「一切都是必然」為核心思想,引導讀者從情緒的束縛中解脫,以更高層次的視角看待人生的成功與失敗。
Thumbnail
2025/03/27
探討了社群媒體上充斥負面新聞的現象,以及這些負面訊息對個人情緒和社會的影響。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為何選擇不關注負面新聞,並提出三種方法來打破負面循環:設立情緒邊界、停止轉載負面新聞和多分享美好的事物。文章最後強調,真正的影響力來自於正向行動,而非情緒化的反應,呼籲讀者從自身做起,成為正能量的起點。
Thumbnail
2025/03/27
探討了社群媒體上充斥負面新聞的現象,以及這些負面訊息對個人情緒和社會的影響。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為何選擇不關注負面新聞,並提出三種方法來打破負面循環:設立情緒邊界、停止轉載負面新聞和多分享美好的事物。文章最後強調,真正的影響力來自於正向行動,而非情緒化的反應,呼籲讀者從自身做起,成為正能量的起點。
Thumbnail
2025/03/19
爸爸巧妙化解孩子與老師的衝突,透過鼓勵孩子主動提問,改善親子關係和學習狀況。文中反思傳統教育方式,並強調理解孩子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3/19
爸爸巧妙化解孩子與老師的衝突,透過鼓勵孩子主動提問,改善親子關係和學習狀況。文中反思傳統教育方式,並強調理解孩子的重要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生活中難免感到焦慮不安,習慣性的抵抗好像效果有限,甚至讓人更疲憊。這裡想分享一個不同的看法:與其拚命想消除它,不如試著去理解它、允許它存在。一起探索如何用溫和的承受與自我關懷,取代無力的掙扎,重新找回內心的穩定力量,平靜地與不安共存。
Thumbnail
生活中難免感到焦慮不安,習慣性的抵抗好像效果有限,甚至讓人更疲憊。這裡想分享一個不同的看法:與其拚命想消除它,不如試著去理解它、允許它存在。一起探索如何用溫和的承受與自我關懷,取代無力的掙扎,重新找回內心的穩定力量,平靜地與不安共存。
Thumbnail
我想變得溫柔。 對自己溫柔也對他人溫柔。 我發現我有時會在這兩者之間掙扎,好像這兩者不能並存一樣,就好像提出需求是自私、不專業、脆弱的,所以當突發狀況發生時,自身需求變得不容易覺察。
Thumbnail
我想變得溫柔。 對自己溫柔也對他人溫柔。 我發現我有時會在這兩者之間掙扎,好像這兩者不能並存一樣,就好像提出需求是自私、不專業、脆弱的,所以當突發狀況發生時,自身需求變得不容易覺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生活中辨識和超越角色扮演,從而擺脫恐懼、問題和痛苦。文章提出,透過覺察並理解所有體驗都只是角色扮演的夢境,就能從執著中解脫,體驗到內在的平靜和喜悅。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生活中辨識和超越角色扮演,從而擺脫恐懼、問題和痛苦。文章提出,透過覺察並理解所有體驗都只是角色扮演的夢境,就能從執著中解脫,體驗到內在的平靜和喜悅。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了同理心的重要性及其訓練方法。首先解釋了同理心的定義,並指出大部分人在傾聽他人時往往傾向於尋找解決方案,而缺乏真正的情感理解。接著,透過提高專注力及模仿他人的表情,來提升我們對他人情緒的感知力。文章還提供了三個具體的同理心實踐例子,讓讀者能夠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技巧,以促進社會和諧。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了同理心的重要性及其訓練方法。首先解釋了同理心的定義,並指出大部分人在傾聽他人時往往傾向於尋找解決方案,而缺乏真正的情感理解。接著,透過提高專注力及模仿他人的表情,來提升我們對他人情緒的感知力。文章還提供了三個具體的同理心實踐例子,讓讀者能夠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技巧,以促進社會和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敏感的特質,分享了作者在書籍《高敏感是種天賦》中獲得的啟發與自我理解。作者描述了高敏族群在面對外界刺激時的情緒反應,並闡述如何學會與自己的敏感和平共處,從而找到生活中的平衡。文章還提供了一些實用的技巧,幫助高敏感者減少情緒耗竭,面對真實的自我。讀者也被鼓勵分享自己的想法與經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敏感的特質,分享了作者在書籍《高敏感是種天賦》中獲得的啟發與自我理解。作者描述了高敏族群在面對外界刺激時的情緒反應,並闡述如何學會與自己的敏感和平共處,從而找到生活中的平衡。文章還提供了一些實用的技巧,幫助高敏感者減少情緒耗竭,面對真實的自我。讀者也被鼓勵分享自己的想法與經驗。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被鼓勵關注他人的需求,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關心他人的程度可能漸漸演變成討好型的人格,使他們在關係中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和需求。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這樣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擺脫討好型人格的枷鎖,建立更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被鼓勵關注他人的需求,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關心他人的程度可能漸漸演變成討好型的人格,使他們在關係中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和需求。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這樣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擺脫討好型人格的枷鎖,建立更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你容易對自己、他人生氣嗎?」 「你擔心表達自己,會被拒絕嗎?」 「你容易吸取外在訊息,犧牲自己聲音嗎?」 / 「Norm 」 意思是majority,指「大部分的多數」。 ——被認可的社會準則。 當我們說一個族群是「正常」的同時,其實也正在說另個族群的「不正常」。 這社會根據這樣的認知在
Thumbnail
「你容易對自己、他人生氣嗎?」 「你擔心表達自己,會被拒絕嗎?」 「你容易吸取外在訊息,犧牲自己聲音嗎?」 / 「Norm 」 意思是majority,指「大部分的多數」。 ——被認可的社會準則。 當我們說一個族群是「正常」的同時,其實也正在說另個族群的「不正常」。 這社會根據這樣的認知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