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淺集|接受層次的再思:四個面向的探索

更新於 2024/10/0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之前的〈思考隨筆|放下執念的層次〉中,我曾探討過「接受」的重要性。而在〈焦慮也不賴④(策略篇):正念引導,走出焦慮迷霧〉一文中,我進一步提出了「接受」應該劃分為不同的層次。本篇則是對這一劃分的再思。

raw-image

接受的層次可以從兩個維度來理解:主動與被動、主觀與客觀。這四個面向構成了接受的不同層次:

  1. 主觀、被動的接受:消極接受—面對無法改變的現實,無奈地接受。
  2. 主觀、主動的接受:積極接受—有意識地接納現實,並嘗試找到意義或解決方案。
  3. 客觀、被動的接受:抽離接受
  4. 客觀、主動的接受:慈悲接納

第一、二層次的接受:消極接受、積極接受

主觀即個體以第一人稱視角去體驗現實,這通常是帶有個人情感、觀點的接受。這可說是「入戲」的狀態,個體完全與自己的認知、感受融合在一起。因此,第一、二層次的接受都是基於這種主觀、認知融合的狀態。

市面上大部分的書籍談論的是第二層次的接受,也就是有意識地接納現實,並嘗試找到意義或解決方案。

第三層次的接受:抽離接受

第三、四的層次,接受的方式轉向了客觀,即以第三人稱視角來看待現實。在這種情境下,個體不再全然沉浸於自己的感受中,而是能夠從外在的角度觀察和評估現實,這是一種「認知脫鉤」的狀態。

這種抽離的接受方式在許多理論中都有體現,如:

  • 認知行為治療的「抽離」技巧
  • 接受與承諾療法(ACT)的「認知脫鉤」技巧
  • 家庭系統理論的「分化」技巧
  • 社會學的「參與觀察法」
  • 正念中的「覺察」技巧

這些方法的核心在於「後設覺察」,個體能夠覺察自己的思維模式與情感反應,並從中脫離,進而更客觀地看待自身的處境。

第四層次的接受:慈悲接納

第四層次的接受建立在第三層次的基礎上,卻常與第二層次混淆。許多人會問:為什麼上帝或菩薩不主動救苦救難?這是因為他們處於客觀的視角(例如上帝視角或已超脫輪迴的視角),在這種觀點下,苦與樂皆失去了相對的意義。因此,從這個超然的角度來看,並不存在我們所理解的「拯救」動機。他們的「拯救」是在客觀層次上的,而我們則以主觀的眼光將其解讀為慈悲。

例如,如果你是一個遊戲的GM(遊戲管理員),你對遊戲內的角色和事件保持客觀態度。即便你擊殺了遊戲中的BOSS,這行為也並非出於拯救的動機,而是為了維持遊戲的正常運行。菩薩的唯一目標是帶領眾生解脫輪迴,如果你的苦難是有利於解脫輪迴,那是不會被「拯救」的。

《鑽石途徑》中提到一則蘇菲的諺語:「活在世間,但不屬於它。」這道出了第四層次接受的基礎。在某種層面上,小乘佛法可被視為止步於第三層次的抽離,而大乘佛法則進入了第四層次,即在了悟「空正見」之下生起「菩提心」,也就是所謂的「勝義菩提心」:

勝義菩提心是對世俗菩提心所揭橥的正等正覺本質的直接知覺。以聲聞而言,他們已經現證空性,然而其了證並非由世俗菩提心所揭示或依止,因此不具有勝義菩提心。十地菩薩才是區分勝義菩提心的範圍。—《菩提心起: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四個錦囊》

結語

在第四層次的接受中,我們會發現一個內在的矛盾:為何在徹底解脫了輪迴的束縛後,菩薩卻選擇再度返回世間?為什麼出世之後又要重新入世?對於小乘行者而言,這似乎沒有必要。在原始佛教的觀點中,修行的目標是解脫煩惱,承許三乘(聲聞、緣覺、菩薩)究竟,停止輪迴,這樣就足以成就個人的解脫。

然而,大乘行者則認為解脫並不僅僅在於個人的涅槃,承許一乘究竟——即發菩提心,願所有眾生同樣得以解脫。這種慈悲的願力成為菩薩再度入世的動機。然而,我們也需要思考,菩提心是否可能是某種宗教社會化的產物?從大乘的立場來看,似乎只有發菩提心才能最終解脫,而外道(非佛教徒)無法擺脫輪迴的命運。但如果解脫是一種「發現」,而非被某個宗教所「發明」的概念,那麼解脫的可能性應該不僅局限於特定的信仰體系。

總而言之,第三層次是主要的重點所在,第四層次則還有許多思考空間。

avatar-img
100會員
436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延遲享樂」的陷阱在於它強調未來的某個完美時刻,而忽視了當下的價值和未來的不確定性。
我們這一代似乎已經習慣了在節日裡工作,在假期中加班的生活節奏。我們在追求更好生活的同時,是否也正慢慢地失去了生活本身?又或者我們實際上只是生存?
我們是否真正擁有自主權選擇退出,還是只是被迫接受另一種困境?在這些選擇中,我們是否能找到真正的自由,抑或這些選擇只是掩蓋了更深層的生活張力與矛盾?
湊あくあ將於2024年8月28日從hololive畢業
「廢話文學」作為網路語言的獨特現象,以幽默和誇張手法吸引了大量關注。本文將探討六種典型的廢話文學技巧,並透過實例展現其語言藝術。廢話文學從口語到網路文字的轉變,揭示了其獨特的溝通功能和社會價值,同時推動了新型語言形式的發展。
面對中年焦慮和社會壓力,我們是否能透過重新定義生命優先順序,找到新的生活方式?減少痛苦耐受,增加快樂耐受,或許能讓我們在快節奏社會中更輕鬆享受生活。放慢腳步,擁抱內心的平靜,挑戰傳統觀念,尋找自我滿足的新路徑。
「延遲享樂」的陷阱在於它強調未來的某個完美時刻,而忽視了當下的價值和未來的不確定性。
我們這一代似乎已經習慣了在節日裡工作,在假期中加班的生活節奏。我們在追求更好生活的同時,是否也正慢慢地失去了生活本身?又或者我們實際上只是生存?
我們是否真正擁有自主權選擇退出,還是只是被迫接受另一種困境?在這些選擇中,我們是否能找到真正的自由,抑或這些選擇只是掩蓋了更深層的生活張力與矛盾?
湊あくあ將於2024年8月28日從hololive畢業
「廢話文學」作為網路語言的獨特現象,以幽默和誇張手法吸引了大量關注。本文將探討六種典型的廢話文學技巧,並透過實例展現其語言藝術。廢話文學從口語到網路文字的轉變,揭示了其獨特的溝通功能和社會價值,同時推動了新型語言形式的發展。
面對中年焦慮和社會壓力,我們是否能透過重新定義生命優先順序,找到新的生活方式?減少痛苦耐受,增加快樂耐受,或許能讓我們在快節奏社會中更輕鬆享受生活。放慢腳步,擁抱內心的平靜,挑戰傳統觀念,尋找自我滿足的新路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 #小倉鼠 #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 #人性 #自我掌握感 #自信#試用#反悔
Thumbnail
了解《全腦人生》,你的四大人格在不同情境下的運作,助你成為更全面的自己。這本書帶你深入探索每個人格的特點,解析它們如何在不同情境下指導我們的思考和行動。發現你的多面性,理解自我和他人,並揭示潛意識中的真實力量。無論是面對工作、生活還是人際關係,讓四大人格合作無間,成就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情緒對人際關係和溝通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對話時應注意的要點,以及在不同情境下應如何適當表達。作者提出了情緒導向的溝通新觀念,希望讀者可以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更加注重情感的表達。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 #人性#阻力 #習慣#比較基礎#誘餌效應 #慣性 #生存本能 #未知 #恐懼 #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
上一集 我們談到大多數的人在做出選擇時,會有一定的慣性。 他們會採取一種守舊的方式,以習慣性的想法和思維去面對各種不同的選擇。 這樣的方式或許 但同樣的也限制了我們思考和擴展的可能性。 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我們常陷入在舒適圈裡。人們常抱怨著生活的不公平、不喜歡的工作、不想要的生活;嚷嚷著想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人性#阻力 #習慣#比較基礎#誘餌效應 #慣性 #生存本能 #未知 #恐懼#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
Thumbnail
適合近期在人生角色中,有點迷惘的你 《 感情這件事:五種角色,在愛的學習中遇見心理學家 》這是一本讀法很特別的書。它可以像是在閱讀一篇一篇的故事、也可以像是在追劇享受著每一個章節的樂趣。
Thumbnail
固定型思維模式常常讓我們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使我們的行動和決定受限於外界的評價和期望。這種思維模式往往導致恐懼失敗,害怕挑戰,因為失敗在這種思維下被視為個人能力的不足。相反地,成長型思維模式則鼓勵我們專注於自我提升和學習。在這種思維下,挑戰被視為成長的機會,失敗則是學習和進步的一部分。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 #小倉鼠 #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 #人性 #自我掌握感 #自信#試用#反悔
Thumbnail
了解《全腦人生》,你的四大人格在不同情境下的運作,助你成為更全面的自己。這本書帶你深入探索每個人格的特點,解析它們如何在不同情境下指導我們的思考和行動。發現你的多面性,理解自我和他人,並揭示潛意識中的真實力量。無論是面對工作、生活還是人際關係,讓四大人格合作無間,成就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情緒對人際關係和溝通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對話時應注意的要點,以及在不同情境下應如何適當表達。作者提出了情緒導向的溝通新觀念,希望讀者可以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更加注重情感的表達。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 #人性#阻力 #習慣#比較基礎#誘餌效應 #慣性 #生存本能 #未知 #恐懼 #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
上一集 我們談到大多數的人在做出選擇時,會有一定的慣性。 他們會採取一種守舊的方式,以習慣性的想法和思維去面對各種不同的選擇。 這樣的方式或許 但同樣的也限制了我們思考和擴展的可能性。 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我們常陷入在舒適圈裡。人們常抱怨著生活的不公平、不喜歡的工作、不想要的生活;嚷嚷著想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人性#阻力 #習慣#比較基礎#誘餌效應 #慣性 #生存本能 #未知 #恐懼#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
Thumbnail
適合近期在人生角色中,有點迷惘的你 《 感情這件事:五種角色,在愛的學習中遇見心理學家 》這是一本讀法很特別的書。它可以像是在閱讀一篇一篇的故事、也可以像是在追劇享受著每一個章節的樂趣。
Thumbnail
固定型思維模式常常讓我們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使我們的行動和決定受限於外界的評價和期望。這種思維模式往往導致恐懼失敗,害怕挑戰,因為失敗在這種思維下被視為個人能力的不足。相反地,成長型思維模式則鼓勵我們專注於自我提升和學習。在這種思維下,挑戰被視為成長的機會,失敗則是學習和進步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