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門小知識分享 - 歷史篇(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和尚也吃肉?!這樣可以嗎?

  曾經有網友發文爆料說在火鍋店看到一群和尚吃了超多盤肉,還喝酒,結果馬上被啪啪打臉,原來不是所有的和尚都不能吃肉喔(⁠・⁠o⁠・⁠;⁠)

最早和尚是可以吃肉的,但不能吃葷腥,友友們一定覺得奇怪,阿葷食不就是肉嗎?其實二者不一樣喔,"葷"的部首是草字頭,最早念做"熏",意思是氣味熏人的植物,道家以韭、薤、蒜、蕓薹、胡荽為五葷;佛家則以大蒜、小蒜、興渠、慈蔥、茖蔥為五葷,都是調味料,和肉一點關係也沒有,他們認爲吃了五葷會消散人緣,損害修行,許多文人也不太吃,怕會嘴巴臭,有損格調ㅎㅎ

  "腥"才是指肉、蛋、海鮮之類的,但因為和尚不能賺錢存錢,食物只能在路上靠化緣乞求百姓施捨,給什麼就吃什麼,給肉當然也吃,佛教吃肉有三不不見、不聞、不疑,只要你沒看到殺生的場面、沒聽到動物哀號、也不是為了你而死,就是可以吃的"淨肉"~

  直到魏晉南北朝,梁武帝蕭衍是出了名的虔誠佛教徒,曾經四度出家,把自己所有財產都捐給寺廟,朝廷籌了好多錢才把他贖回來,他還寫了一篇《斷酒肉文》,下令宗廟不能拜活的牲畜,也不能拜肉乾和酒,只能用蔬果祭祀,畢竟是皇帝嘛,和尚也只能遵從,但佛教在亞洲各地傳播,各地方發展的文化也不太一樣,像日本平安時代的凈土真宗教派,主張"肉食妻帶",意思是和尚可以吃肉和娶妻;而藏傳佛教位於青藏高原,環境嚴酷,很難種植作物,所以一般也不禁止吃肉。

饅饅不吃素,但也沒有特別愛吃肉,是純純的碳水腦袋,就愛饅頭和米飯(看名字就知道ㅋㅋ),佛教雖然不排斥吃肉,但也不推崇,主要是基於對生命的尊重,這點還是很值得認可,記得小學每周營養午餐會有一天是蔬食日,覺得是不錯的措施,還能節能減碳(⁠ ⁠╹⁠▽⁠╹⁠ ⁠)

raw-image


  • 百家姓越近就越有緣?

快看看你跟你男朋友女朋友的姓氏離多遠ㅎㅎ 但友友們知道姓氏最早其實是分開的嗎?先有了姓,之後才出現氏~

三皇五帝時,為了區分不同族群或避免同族通婚,產生"姓"的概念,最早以圖騰表示,當時是母系社會,女性地位高,所以多用雌性作為圖騰,一些古老的姓,比如姬、姜等也都是女字旁。

先秦時,隨著階級社會出現,一個家族會分支出很多支系,子孫除了保留姓以外,有些富有的分支為了彰顯地位,便取"氏"作為標誌,當時稱呼男性用氏、稱呼女性用姓,都僅限於貴族,我們平常總自稱老百姓,但"百姓"這個詞最初代表的是貴族喔,平民是不配擁有姓氏的。

直到春秋戰國,土地私有制興起,宗族勢力瓦解,姓和氏合而為一,只剩下姓的意思,姓氏不再是貴族的專屬,百姓轉變為泛指平民,可以用居住地或職業當自己的姓氏,比如叫東郭,就是指家住在東邊的城牆外。

百家姓則是北宋時期的著作,總共收錄504個姓氏,占中國人口約85%,排列的次序不是依照人口數,而是依政治地位,"趙錢孫李"排前4名,是因為百家姓在吳越錢塘地區寫的,這些是當時最重要的家庭姓氏;5到8名的"周吳鄭王"則來自於吳越的開國國王錢鏐的妻子姓氏。

饅饅想到之前看到一個新聞,有位媽媽剛生產完,為了不讓孩子跟丈夫姓,二個人吵到要離婚,不過人家生氣也是合情合理,畢竟她老公姓"操"(⁠・⁠∀⁠・⁠) 大家還有遇過哪些超稀有、超難取名的姓氏嗎?


  • 最偉大的發明!!!

饅饅最愛吃饅頭了,特別是白白胖胖、超大一顆的無糖饅頭♡꒰´꒳`∗꒱ 但家附近的饅頭店老闆說太累想休息,做到月底就不做了,所以饅饅最近正苦苦尋找哪裡還有賣便宜好吃的饅頭,歡迎友友們留言推薦喔非常感謝(⁠θ⁠‿⁠θ⁠)

那饅頭到底是誰發明的勒?應該要把他當神膜拜ㅋㅋ 答案是足智多謀的臥龍先生諸葛亮喔~

東漢末年時,南蠻王孟獲經常入侵蜀國,害劉備不能專心對付魏國吳國,諸葛亮便率兵討伐,是順利攻下了,但當準備渡江折返時,突然烏雲密佈,狂風暴雨,導致軍隊無法前進,孟獲告訴諸葛亮,必須用七七四十九顆南蠻軍的人頭祭江,才能安撫陣亡將士的冤魂,但諸葛亮覺得先殺人又砍下他們的頭,實在太殘忍了,冤魂只會越來越多,於是命令士兵將牛羊肉剁成餡,包在麵糰裡,捏成人頭的形狀拿去蒸,當成替代人頭的祭品,這就是饅(蠻)頭的由來。

所以其實最早的饅頭是有餡的耶,豬鴨雞鵝牛羊魚肉和各種蔬菜都可以當餡料(那應該叫包子才對吧ㅎㅎ) 但不管有餡還是沒餡,饅頭一直都是拜拜常用的供品,直到清代,才正式區分包子和饅頭,北方人說的饅頭是指沒餡的,有餡的叫包子;南方人則說有餡的才是饅頭,沒餡的叫大包子,台灣人口中的饅頭通常都是指沒包餡的,在中國各地方還有饃、饃饃、餑餑之類不同的叫法,在上海、杭州等地的方言,則仍將包子和饅頭一律統稱為饅頭,比如包肉餡的叫肉饅頭而不是肉包子~

再分享一個小故事,是聽饅爸說的,他說以前在部隊的時候,早餐天天吃饅頭,很多人就會用吃了幾頓饅頭來計算當兵的天數,滿心期待退伍的那天快點到來,所以被稱為"數饅頭",饅饅雖然不用當兵,也想天天數饅頭(⁠◕⁠દ⁠◕⁠)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冷門小知識分享♡
3會員
40內容數
冷知識純分享哈不是科普ㅋㅋ
2025/01/19
沒有顏色的語言?你可能已經會說了?嚇死了突然不識字?!
Thumbnail
2025/01/19
沒有顏色的語言?你可能已經會說了?嚇死了突然不識字?!
Thumbnail
2025/01/12
喵喵叫還是ㄋㄧㄚㄋㄧㄚ叫?你也有多重人格嗎?說那麼多跟沒說一樣?
Thumbnail
2025/01/12
喵喵叫還是ㄋㄧㄚㄋㄧㄚ叫?你也有多重人格嗎?說那麼多跟沒說一樣?
Thumbnail
2025/01/01
無法放棄的諧音梗?睡覺=zzz?如你果能懂讀句這話?
Thumbnail
2025/01/01
無法放棄的諧音梗?睡覺=zzz?如你果能懂讀句這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和尚也吃肉?!這樣可以嗎?百家姓越近就越有緣?最偉大的發明!!!
Thumbnail
和尚也吃肉?!這樣可以嗎?百家姓越近就越有緣?最偉大的發明!!!
Thumbnail
美食不僅是生活的必需,更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儘管朝代的更迭、文明的進化,但是對於美食料理的追求與喜愛,應是歷代人之間,亙古不變的相同吧!
Thumbnail
美食不僅是生活的必需,更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儘管朝代的更迭、文明的進化,但是對於美食料理的追求與喜愛,應是歷代人之間,亙古不變的相同吧!
Thumbnail
食子 ( 藏音:多瑪 ) 是西藏特有的傳承,往昔佛陀在印度住世弘法時,食子尚未出現。由於西藏資源不豐、食物取得困難,當時唯一的主食是糌粑,於是人們就將糌粑加上一些奶油和一點點糖,做成較莊嚴的形狀供佛或護法;因而發展出各式各樣作用不同的食子。擷取自龍德上師佛王誓約
Thumbnail
食子 ( 藏音:多瑪 ) 是西藏特有的傳承,往昔佛陀在印度住世弘法時,食子尚未出現。由於西藏資源不豐、食物取得困難,當時唯一的主食是糌粑,於是人們就將糌粑加上一些奶油和一點點糖,做成較莊嚴的形狀供佛或護法;因而發展出各式各樣作用不同的食子。擷取自龍德上師佛王誓約
Thumbnail
人類の歴史を動かした香水原料-胡椒 香水原料の王様-胡椒  中華料理ではよくルーバオ(滷包)と呼ばれる異なるスパイスが複数入った煮込みパックをお肉や卵などが入った食材の鍋の中に一緒に入れて煮込みます。また西洋料理ではスパイスを使ってお肉をその中に漬けさせます。優れたシェフからすると中華・
Thumbnail
人類の歴史を動かした香水原料-胡椒 香水原料の王様-胡椒  中華料理ではよくルーバオ(滷包)と呼ばれる異なるスパイスが複数入った煮込みパックをお肉や卵などが入った食材の鍋の中に一緒に入れて煮込みます。また西洋料理ではスパイスを使ってお肉をその中に漬けさせます。優れたシェフからすると中華・
Thumbnail
料理應該是件令人開心放鬆的事。做得開心,吃得開心,幸福也不過就是日常每一個開心的片刻串連起來而已。那麼讓我們開始隨便做料理吧!
Thumbnail
料理應該是件令人開心放鬆的事。做得開心,吃得開心,幸福也不過就是日常每一個開心的片刻串連起來而已。那麼讓我們開始隨便做料理吧!
Thumbnail
《詠史》(九年十一月作)(835年11月21日) 唐 · 白居易 秦磨利刀斬李斯si,齊燒沸鼎烹酈其ki5。 可憐黃綺入商洛,閑臥白雲歌紫芝tsi。(可憐=可羨) 彼爲葅醢机上盡,此爲鸞皇天外飛hui。 去者逍遙來者死,乃知禍福非天爲ui5。 一進,一退,際遇有如天壤之別!《老子》云:「
Thumbnail
《詠史》(九年十一月作)(835年11月21日) 唐 · 白居易 秦磨利刀斬李斯si,齊燒沸鼎烹酈其ki5。 可憐黃綺入商洛,閑臥白雲歌紫芝tsi。(可憐=可羨) 彼爲葅醢机上盡,此爲鸞皇天外飛hui。 去者逍遙來者死,乃知禍福非天爲ui5。 一進,一退,際遇有如天壤之別!《老子》云:「
Thumbnail
推動人類歷史的香料 - 胡椒 在烹煮中式料理時,常常會使用到滷包來燉煮肉、蛋類食材;而在調理西式餐點時,也常會使用香料來醃製肉類。對於廚藝精湛的廚師來說,中西料理所交集的重要香料食材就是 -『胡椒』。不論是在烹調或是調配香水,胡椒都會轉化出無比絕妙的風味。因此,胡椒就這麼坐上香料之王的寶座了。
Thumbnail
推動人類歷史的香料 - 胡椒 在烹煮中式料理時,常常會使用到滷包來燉煮肉、蛋類食材;而在調理西式餐點時,也常會使用香料來醃製肉類。對於廚藝精湛的廚師來說,中西料理所交集的重要香料食材就是 -『胡椒』。不論是在烹調或是調配香水,胡椒都會轉化出無比絕妙的風味。因此,胡椒就這麼坐上香料之王的寶座了。
Thumbnail
今天來聊聊餐桌上最不起眼、卻不可或缺的角色——「餐具」的進化史。 與花招百出的鍋碗瓢盆杯碗皿比起來,餐具的種類似乎顯得單調且無趣,要說真有什麼特別的,大概也就是用兩支筷子劃分出的東西飲食文化而已。 但正是因為人們重視餐具的實用性大於花俏搶眼的外表,才有了這篇歷史故事能與大家分享餐具豐富有趣的進化過程
Thumbnail
今天來聊聊餐桌上最不起眼、卻不可或缺的角色——「餐具」的進化史。 與花招百出的鍋碗瓢盆杯碗皿比起來,餐具的種類似乎顯得單調且無趣,要說真有什麼特別的,大概也就是用兩支筷子劃分出的東西飲食文化而已。 但正是因為人們重視餐具的實用性大於花俏搶眼的外表,才有了這篇歷史故事能與大家分享餐具豐富有趣的進化過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