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書也不想交作業的一代?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久之前,曾經讀到一篇網文,大意是說,現在連名校的大學生都很少能夠完整讀完一本書了。看了頗有一點難過,對於自詡為書蟲,一年至少可以讀完一百本書的我,看到這樣的數據,不禁有些感慨。

最近我的課堂上發生了一件事。

這學期支援了一門專業課程,這門課其實一開始是我主課,但是隨著我的主聘單位轉換後,我把它交給我的同事,所以我的角色就轉為支援。

過去幾年,這堂課的評量是由學生分組或單獨挑選一篇相關的文獻進行口頭報告。這樣的口頭報告是總結式評量,個人覺得也不錯。

但是如此一來,課堂上講授的內容,就會跟成績沒有直接的關連。於是我注意到,學生在課堂上變得有些散漫。缺課、滑手機、跟朋友傳LINE...太多了,多到我都不想提。另外,我在學生進行口頭報告時也發現,他們對上課的內容是沒有記憶的。有些論文上提到的現象,背後的機制其實上課時已經講過了;但是他們在口頭報告時卻完!全!講!錯!

因此,我就開始想,要怎麼讓學生在這樣的狀況下,至少能夠記得上課內容的重點呢?

由於主課老師有框出30%的得分用於「作業」,於是我這學期便決定,我要來出作業。

每個單元(一個單元有時是一週結束,有時需要好幾週)結束,我就會在moodle上放一個測驗。測驗可能是5-20題之間,看單元的大小。

學生有一週的時間可以做這個單元。每個測驗可以做2-3次,系統會以最高分計分。測驗本身不限時。

因為測驗是讓學生自己在一週內找時間寫的,所以學生可以查上課的資料、查網路、問同學...加上測驗的題目都是上課資料裡面有的,所以我設定了一個有點嚴格的規定:如果前一個測驗不及格,下一個測驗就無法打開。

用意是,希望他們可以再花一點時間好好地看一下上課的資料。就這樣。

上課時,我也都跟他們說清楚了。他們也同意。

然後,沒多久就有一個學生去跟主課老師告狀,說為什麼每次小考都要及格(?)。

原來,他每次小考只願意寫一次。他不想花更多力氣來確定自己會及格。

他還說,如果因為這樣會影響到他的成績,他會考慮退選。

最後也退選了。

後來,又有一個學生去找主課老師退選,理由也是他拿不到那30%的成績。

說來好像是我太嚴格?但是我去課程後台看,他從第一個單元開始就沒寫。我認為,他根本沒打算寫。

又不是上課小考,明明就可以把上課資料擺在前面對答案的測驗,但是學生連寫都不願意寫?

如果上課沒在聽、下課也不願意寫作業,這樣到底是來上課,還是來「度命」(台語,意為浪費時間)的?

我讀大學的時候,因為讀的是醫學院,那時同學常常開玩笑說:要留意那些醫學系的同學,記下幾個比較用功的同學的名字,將來生病要給他們看才安心。

但是,看看現在的學生們,如果他們既不想念書又不想寫作業,他們到底從學校帶走什麼呢?

世界是屬於他們的,我們已經老了,也離死不遠,如果運氣不好,將來需要人照顧的時候會遇到他們,到時候,要怎麼辦呢?

avatar-img
140會員
356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經過了漫長的冬天,等到春天終於來臨的時候,許多植物就會爭先恐後的開花。不過,就算春天到了,有時也會有所謂的「倒春寒」,這時候,搶先開花的植物可能就會遭受寒害! 所以,到底要不要搶先呢?
從我任教的學校開始有國際生到現在,我從開一門全英文課、到現在一週有一半的課堂時間在講英文,一晃居然也整整十年了。 最近這幾年,台北的長官們開始推全英文課,為了讓老師們能具備英語教學的技能,長官們甚至還提供了所謂的EMI課程,讓老師們可以去補一下英文。 但是我沒去。 為什麼沒去?
茄科(Solanaceae)植物都會產生所謂的糖化生物鹼(glycoalkaoids),有些(如馬鈴薯的龍葵鹼solanine)的毒性可以致命! 科學家們一直想要糖化生物鹼的合成機制,但是好像總是缺一個重要的成員?!最近終於找到了!
在二十世紀獨領風騷的農桿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因為被用來製作基改作物而「惡名昭彰」,但是因為它能讓科學家輕鬆且便宜地製作基改植物,也的確是大大地推動了植物科學的進展。 不過,農桿菌自己也是被研究的對象!最近發表的論文,發現了更多關於農桿菌的秘密!
全球暖化、氣候變遷,造成有時候鬧水災,但是有時候又鬧旱災,真的讓農夫傷透腦筋!淹大水農作物泡爛了沒收成,但是鬧旱災農作物乾死了,也照樣沒收成。要怎麼在這樣的時刻繼續生產農作物呢? 最近一個研究就從現有的鷹嘴豆(chickpea)品系中找出比較耐旱的品系。雖然育種也可以,但是育種需要的時間比較長。
秋天是柿子的季節!有的人愛吃柿餅,更多人愛吃甜柿。 不過,你知道柿子其實是有公母之分的嗎? 最近,科學家研究野生柿子的雌雄比例失衡的問題,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基因!
經過了漫長的冬天,等到春天終於來臨的時候,許多植物就會爭先恐後的開花。不過,就算春天到了,有時也會有所謂的「倒春寒」,這時候,搶先開花的植物可能就會遭受寒害! 所以,到底要不要搶先呢?
從我任教的學校開始有國際生到現在,我從開一門全英文課、到現在一週有一半的課堂時間在講英文,一晃居然也整整十年了。 最近這幾年,台北的長官們開始推全英文課,為了讓老師們能具備英語教學的技能,長官們甚至還提供了所謂的EMI課程,讓老師們可以去補一下英文。 但是我沒去。 為什麼沒去?
茄科(Solanaceae)植物都會產生所謂的糖化生物鹼(glycoalkaoids),有些(如馬鈴薯的龍葵鹼solanine)的毒性可以致命! 科學家們一直想要糖化生物鹼的合成機制,但是好像總是缺一個重要的成員?!最近終於找到了!
在二十世紀獨領風騷的農桿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因為被用來製作基改作物而「惡名昭彰」,但是因為它能讓科學家輕鬆且便宜地製作基改植物,也的確是大大地推動了植物科學的進展。 不過,農桿菌自己也是被研究的對象!最近發表的論文,發現了更多關於農桿菌的秘密!
全球暖化、氣候變遷,造成有時候鬧水災,但是有時候又鬧旱災,真的讓農夫傷透腦筋!淹大水農作物泡爛了沒收成,但是鬧旱災農作物乾死了,也照樣沒收成。要怎麼在這樣的時刻繼續生產農作物呢? 最近一個研究就從現有的鷹嘴豆(chickpea)品系中找出比較耐旱的品系。雖然育種也可以,但是育種需要的時間比較長。
秋天是柿子的季節!有的人愛吃柿餅,更多人愛吃甜柿。 不過,你知道柿子其實是有公母之分的嗎? 最近,科學家研究野生柿子的雌雄比例失衡的問題,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基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要想得太複雜,筆者當年剛開始時,寫作功力也很低,內容往往是擷取閱讀過的片段,硬是加入到文章中。類似填空,自己想了一個概念,然後找可以用的內容填進去。 年紀比較輕的族群,寫出的網文往往有這種特性,這是理所當然的,年齡跟閱讀總量一定有關,所以習慣引經據典,非得要找到大師、師傅、導師的語錄進去。
1. 沒有聚焦在一本經典書籍或論文上 - 許多研究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試圖閱讀大量的書籍和論文,認為這樣可以廣泛涉獵並提升知識水平。然而,這樣的做法常常導致學習成果分散,難以深入理解任何一個主題。事實上,選擇一本經典之書或一篇具有深遠影響的經典論文,並深入鑽研其內容,能夠幫助學生牢固地掌握一個領
1. 收集過多相關書籍卻無法專心讀完一本: - 這類學生常常分心,喜歡收集各種講同一主題的書籍,並花費大量時間去比較這些書之間的異同。但這樣做反而使他們無法專心深入地閱讀完一本書,導致知識的掌握變得片面和零散。 - 解決方法:專注於選擇一本優質的教科書,並深入閱讀和理解其內容,將精力集中在這本書
1. 追求整本書讀完 - 很多學生會執著於把整本書從頭到尾讀完,卻忽略了是否真正吸收了書中的重要知識點。這種追求完美的閱讀方式容易讓人感到壓力,反而無法從閱讀中獲得真正的啟發與樂趣。其實,與其專注於讀完每一頁,不如專注於書中對你有啟發的部分,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利用你的時間和精力。 2.
在社群媒體上, 總會看到一些人分享他一年讀了多少本書, 三個月讀了多少本書,一個月讀了多少本書。 其實,多少本書,意義都不是很大。 「讀多少本書」這種紀錄,是很容易偽造的。 有些人是把目錄讀一讀,選一些內容摘要一下,就叫讀一本書。 有些人是把別人的書評抄一抄,排版
Thumbnail
學習困難不僅只是認真不認真的問題,理解能力不足、難以專注、學習障礙、學習策略不好、缺乏動機、情緒壓力等等都有可能,需要對症才能下藥。
生活實驗 六二五 書可以只是翻完就好了。 能翻得完就不錯了。 教科書可能一學期都沒翻完。 工具書也不是拿來翻完的,每一節都可以自主延伸成教案。 如果翻的卡卡的,就不要勉強自己翻下去了。 這跟坐在沙發讓電視看沒有什麼兩樣,都很阿雜。
Thumbnail
讀過蠻多商業、自我成長的書,有些書裡作者已提供明確的步驟與方法,有些則以原則或概念為主,但對讀者來說,沒有去實作/執行/運用,讀完能產生對自己的助益有限。 打算建立一個「不只是讀過就算了」的書單,挑些主題來規劃自己的實作計畫,也會找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成立實作支援社群。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要想得太複雜,筆者當年剛開始時,寫作功力也很低,內容往往是擷取閱讀過的片段,硬是加入到文章中。類似填空,自己想了一個概念,然後找可以用的內容填進去。 年紀比較輕的族群,寫出的網文往往有這種特性,這是理所當然的,年齡跟閱讀總量一定有關,所以習慣引經據典,非得要找到大師、師傅、導師的語錄進去。
1. 沒有聚焦在一本經典書籍或論文上 - 許多研究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試圖閱讀大量的書籍和論文,認為這樣可以廣泛涉獵並提升知識水平。然而,這樣的做法常常導致學習成果分散,難以深入理解任何一個主題。事實上,選擇一本經典之書或一篇具有深遠影響的經典論文,並深入鑽研其內容,能夠幫助學生牢固地掌握一個領
1. 收集過多相關書籍卻無法專心讀完一本: - 這類學生常常分心,喜歡收集各種講同一主題的書籍,並花費大量時間去比較這些書之間的異同。但這樣做反而使他們無法專心深入地閱讀完一本書,導致知識的掌握變得片面和零散。 - 解決方法:專注於選擇一本優質的教科書,並深入閱讀和理解其內容,將精力集中在這本書
1. 追求整本書讀完 - 很多學生會執著於把整本書從頭到尾讀完,卻忽略了是否真正吸收了書中的重要知識點。這種追求完美的閱讀方式容易讓人感到壓力,反而無法從閱讀中獲得真正的啟發與樂趣。其實,與其專注於讀完每一頁,不如專注於書中對你有啟發的部分,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利用你的時間和精力。 2.
在社群媒體上, 總會看到一些人分享他一年讀了多少本書, 三個月讀了多少本書,一個月讀了多少本書。 其實,多少本書,意義都不是很大。 「讀多少本書」這種紀錄,是很容易偽造的。 有些人是把目錄讀一讀,選一些內容摘要一下,就叫讀一本書。 有些人是把別人的書評抄一抄,排版
Thumbnail
學習困難不僅只是認真不認真的問題,理解能力不足、難以專注、學習障礙、學習策略不好、缺乏動機、情緒壓力等等都有可能,需要對症才能下藥。
生活實驗 六二五 書可以只是翻完就好了。 能翻得完就不錯了。 教科書可能一學期都沒翻完。 工具書也不是拿來翻完的,每一節都可以自主延伸成教案。 如果翻的卡卡的,就不要勉強自己翻下去了。 這跟坐在沙發讓電視看沒有什麼兩樣,都很阿雜。
Thumbnail
讀過蠻多商業、自我成長的書,有些書裡作者已提供明確的步驟與方法,有些則以原則或概念為主,但對讀者來說,沒有去實作/執行/運用,讀完能產生對自己的助益有限。 打算建立一個「不只是讀過就算了」的書單,挑些主題來規劃自己的實作計畫,也會找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成立實作支援社群。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