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朋友說她昨晚目睹自己兩個孩子半夜突然醒來,兒子捶女兒頭的畫面。
「積怨已久?好的時候都沒事,情緒來的時候委屈大爆發的概念。」
『我也覺得我兒子好像有點委屈。每次我都叫他對妹妹好一點或讓他不能打妹妹,他都說是妹妹先動手的,但我真的每次都只看到他動手。』
「應該不是有點委屈吧。有弟弟或妹妹不用經過他同意,但所有愛與關懷都會被分走。我們又常常有意無意的覺得年紀小的是弱勢,需要多照顧......。欸坦白說,如果是我,我真的很怕自己的小孩以為自己的感受不值得被重視。」
『可是我覺得我沒有偏心阿!每次看別人兄妹感情很好牽手上學,我都覺得那畫面很溫馨很好。結果我叫我兒子牽我女兒,他都走很快走掉。』
「那為什麼不是讓妳女兒跟上哥哥的步伐,老是讓哥哥配合妹妹?」
『欸?』
『......』
『之前我們一起出去玩,他們應該是餓了,開了一包餅乾,我兩個小孩各吃一塊後,其他的我兒子吃完了。結果我老公很生氣,問我兒子為什麼自己吃,不分給妹妹?我兒子就說妹妹如果餓會自己拿,但她沒有拿也沒說要阿!我老公就說那怎麼不問爸爸媽媽?』
「妳老公真的跟我爸87%像,聽起來就很煩。我想吃的,我爸罵我只顧自己吃,自私。」當時我是全家年齡最小的,我爸希望我把家裡男性長輩都問候一遍,沒人要我才能要,後來我就都不愛吃了,吃飯隨便扒兩口。
「你老公這傑出的一手也是很好的反面教材。怎樣?你一個大人養不活自己,還要小孩照顧你的情緒、你的需求?每個人都在要求他讓,照顧別人,他不委屈誰委屈?」
「補一句,妳也不會想牽妳弟走阿!」
『欸?對欸!我真的不會想牽我弟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吧!』
我個人是喜歡以疑問替代結論,朋友老公那種質問不在疑問範圍內謝謝,那是質問。
遇到事件的當下,別急著做判斷,比較不會產生誤解,把心的距離越拉越遠。
之前已經親眼目睹過哥哥委屈到在我周圍崩潰尖叫的場面,後續還是聽到許多哥哥受委屈的事件,但不是我的孩子,小孩的媽媽本身也不擅長面對情緒,只能一步一步慢慢來。
突然想到最近自己占卜常常收到的訊息:可以不認同,但保持尊重和理解。
親子教育的部分應該也很受用,縱使不認同小孩的行為,也可以嘗試去理解他們的想法,而不是把自己的認知強加在他們身上。委屈久了,習慣成自然,就也養成了報喜不報憂的心態。
人際關係就是照妖鏡阿QAQ
已經到了聽別人養小孩我也覺得累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