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記 : AI父母,生我內耗【2022/9-1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11/7 前 #內耗 是主題策展欸,寫篇文章來沾光沾光~


什麼是內耗?

眾所皆知「內耗」這個詞源自於物理學,意指系統內部因為摩擦、材料缺陷或反覆應力作用,導致能量被消耗掉但無法有效轉化為有用的功,使系統無法維持最初預期運作效率的現象。


內耗現象普遍存在於振動和週期性運動中,例如鐘擺的運動過程,因為空氣阻力和內部摩擦,能量逐漸耗散,直到最終振幅減小、運動停止。這種能量耗散以熱的形式釋放到環境中,導致試圖以機械方式運作的第一類永動機成為空想,即使遠在數千公里高空的人造衛星,終究會因為摩擦與引力的作用,墜入大氣層 !

人類接納了這種不圓滿,轉而將內耗應用在其他領域,例如台北 101 存在世界最大顆的「調諧質量阻尼器」──如同一個放大的鐘擺──利用高樓本身 vs 阻尼器系統晃動時的反向共振,在「台北101」這個系統內製造內耗,吸收地震波能量、減少建物搖晃導致的損壞風險。


然而聊這麼多物理學特性上的「內耗」,和方格子當期主題談的「精神內耗」是兩碼事,加上本沙龍所刊載文章似乎界定在書寫自己嘗試 AI 圖像生成的紀錄,完全離題,發這篇文顯然只是想湊熱鬧蹭一波點擊率......嗎?


如果今天討論內耗的系統不是「台北101+風阻尼器」,

而是「用戶+Stable Diffusion」呢?


這也能當作系統來談內耗?

當然,只要一群有「共同目標」、「互相關聯」卻也「彼此獨立」的群體組合,就能稱之為系統了。當我用 AI 生成圖像,「我」與「電腦」彼此獨立,但行為中包含彼此相互持續地輸入/回饋,最終目標是「產出想要的圖」,顯然是一個人機交互的系統。


2022 年 10 月初 Stable Diffusion 的運行狀況一言難盡,許多用戶在生成圖像的過程中頻繁地遇到「圖像不符需求」的狀況。導致大量的計算資源、時間和精力投入在無效產出上。從這個角度看,在此系統中所產生的消耗,自然符合物理學意義上的內耗,我們可以將此行為視作一種數位「內耗」吧?


嘗試 AI 圖像生成,如果類比於物理認定的內耗 :

  • 能量耗損而無法有效利用
    用戶希望透過文本描述生成特定主題或風格的圖像,然而由於模型訓練數據限制或算法無法精確捕捉需求,生成的圖像往往並不符合用戶預期。消耗了有限的腦力、精神與時間成本,用戶需要休息復原,卻獲得無實際價值的結果,與物理內耗中的「能量轉化無效」有著高度相似性。


  • 重複嘗試引發的內部摩擦
    正如物理中的內耗發生在週期性應力變化中,生成圖像的用戶也常會多次重複調整輸入、參數和生成次數,試圖得到理想的結果。然而,這樣反覆操作往往只會增加計算負擔,帶來電力、算力資源浪費,倘若最終結果依然無法滿足需求,等於讓電腦散發了一堆廢熱。這種反覆嘗試正如物理內耗中的反覆摩擦與變形,無法產生有效功,反而耗盡系統能量。


  • 徒勞無功的效果與用戶需求脫節
    由於當時 Stable Diffusion 普遍存在不穩定的生成品質,用戶需要生成大量圖像,甚至尋求二次加工、外部工具的協助,才有可能獲得符合需求的結果。為了生成特定圖像,用 AI 後竟然還要增加更多步驟修飾,等於引入 AI 生成的行為「徒勞無功」。如果第一段的「內耗」是指具體消耗了什麼能量,這裡則是指流程上投入的資源規劃未能有效轉化為符合目標的產出。


詩經詠唱著「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當時嘗試 AI 圖像生成的我,也感受到滿滿的「AI父母!生我內耗!」若我尚以作者自居,將產出來的圖片視為自己的孩子,則那些圖片們想到我艱辛地調整提示詞、靠試錯一步步撥清模型的迷霧,總該感嘆哀哀 AI 創作者,要生成滿意的圖片是多麼內耗 !


但對我而言,這裡的內耗是精神層面的。


回歸正題,AI創作的精神內耗?

作為小時候興趣是畫畫,只是離開校園後覺得鐵定會因為各種事沒時間便不畫了的「叛逃者(?)」,有動力完成一張圖的原因只有一個 :


我已看見那張圖的完整模樣。


既然如此,將構想中的畫面分毫不差地實現,是我著手製作的動力。

既然如此,當時 AI 圖像生成難以控制構圖,我便不可能把使用 AI 產圖視為「繪圖」。

既然如此,我不太接受自己在完全沒想法之下產出圖像,然後說 AI 是怎樣幫助我發想靈感的好工具......並非從業人員的我沒靈感根本沒必要畫好嗎?生活中除了畫圖還有其他事情能做吧 !


這樣來看,嘗試 AI 創作反而是產生內耗的來源,我設下了對當時生成式人工智慧能力而言一點也不合理的目標、過高的自我要求,導致難以實現的焦慮以及隨後的疲憊。

然而 2022/10 那陣子的 AI 發展太快了,既然不認為自己在創作,我一直用玩玩具、追星的心情去追蹤 AI 圖像生成技術的發展,反而避免了過度思考缺乏行動帶來的負面影響。必須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關注當下,才不至於遺漏論壇角落某個重大突破──或許一覺醒來,世界就不一樣了呢!


現在回顧起來,2022 年 9-10 月的嘗試,讓我差點陷入物理與精神雙重意義上的內耗,卻也從未讓我感覺到內耗。是幸運、抑或是人類追求滿足需求的本性所導致的必然結果?直到現在我仍不敢確定,還記得那盞明燈在恰好的時機出現,突破 AI 模型不確定性的迷霧──


──2022/10/3,NovelAI 推出圖像生成服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sh的沙龍
3會員
49內容數
記錄我在 2022 年 9 月之後使用 AI 生成圖像的嘗試。 這個主題總有一天會沒東西好寫,那就走一步算一步吧...…
Bsh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既然 BiliBili 上分享的 LoRA 號稱可一鍵生成漫畫,我決定只寫 prompt 來引導 AI 生成漫畫頁,直到足以拼湊一段劇情為止,再來計算總共生成多少張、又從中採用多少張。
Thumbnail
2025/04/29
既然 BiliBili 上分享的 LoRA 號稱可一鍵生成漫畫,我決定只寫 prompt 來引導 AI 生成漫畫頁,直到足以拼湊一段劇情為止,再來計算總共生成多少張、又從中採用多少張。
Thumbnail
2025/04/22
或許舊作品消滅與 AI 生成風潮,只是證實內心對圖像價值的質疑。諷刺的是,我竟因為懶得開 SD 、漫無目的上網而看到新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4/22
或許舊作品消滅與 AI 生成風潮,只是證實內心對圖像價值的質疑。諷刺的是,我竟因為懶得開 SD 、漫無目的上網而看到新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4/15
測過 ChatGPT 寫提示的效果,我再無懸念,自己目前的流程問題開張 Google sheet 便能解決,用不著 AI。
Thumbnail
2025/04/15
測過 ChatGPT 寫提示的效果,我再無懸念,自己目前的流程問題開張 Google sheet 便能解決,用不著 AI。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本想告訴他,有些傷口是科技的金錢無法修補的。沒有任何AI的薪水能彌補多年錯失的可能性。想到在剛發現自己如何糟糕地誤解情感之後被提供這份教機器感受人類情感的工作,真是荒謬得再合適不過了。
Thumbnail
我本想告訴他,有些傷口是科技的金錢無法修補的。沒有任何AI的薪水能彌補多年錯失的可能性。想到在剛發現自己如何糟糕地誤解情感之後被提供這份教機器感受人類情感的工作,真是荒謬得再合適不過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AI的兩面性,從AI背後的血汗工廠、Deepfake的潛在危機、AI監控的隱私問題、演算法偏見與歧視等面向,提醒讀者AI發展需以人為本。文章同時也宣傳作者阿峰老師的AI相關教學資源與聯繫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AI的兩面性,從AI背後的血汗工廠、Deepfake的潛在危機、AI監控的隱私問題、演算法偏見與歧視等面向,提醒讀者AI發展需以人為本。文章同時也宣傳作者阿峰老師的AI相關教學資源與聯繫方式。
Thumbnail
雖然本文討論的議題對大多數人而言可能太過「前衛」,但是在AI發展與算力堆積速度遠超乎預期的現況下,恐怕在幾年內就會一一實現。 我並不是本領域的專家,只是基於一年多來大量研究及親身使用各類AI的發現與觀察、輔以20多年身心科醫師看診經驗的所見所聞提出問題,希望藉此讓更多人關注這些議題。
Thumbnail
雖然本文討論的議題對大多數人而言可能太過「前衛」,但是在AI發展與算力堆積速度遠超乎預期的現況下,恐怕在幾年內就會一一實現。 我並不是本領域的專家,只是基於一年多來大量研究及親身使用各類AI的發現與觀察、輔以20多年身心科醫師看診經驗的所見所聞提出問題,希望藉此讓更多人關注這些議題。
Thumbnail
「內耗」一詞源自物理學,和方格子當期主題談的「精神內耗」是兩碼事,加上本沙龍刊載文章似乎界定在書寫自己嘗試 AI 圖像生成的紀錄,完全離題,發這篇文顯然只想湊熱鬧蹭一波點擊率......嗎?
Thumbnail
「內耗」一詞源自物理學,和方格子當期主題談的「精神內耗」是兩碼事,加上本沙龍刊載文章似乎界定在書寫自己嘗試 AI 圖像生成的紀錄,完全離題,發這篇文顯然只想湊熱鬧蹭一波點擊率......嗎?
Thumbnail
最近玩AI文章有點著魔了,延後時間發故事,今天就拿大量素材代替了,都怪AI太好玩,花大量時間研究,玩得有些累人。 故事是真的有在準備喔,絕對不是在偷懶。 想這個時間好好讓眼睛休息…
Thumbnail
最近玩AI文章有點著魔了,延後時間發故事,今天就拿大量素材代替了,都怪AI太好玩,花大量時間研究,玩得有些累人。 故事是真的有在準備喔,絕對不是在偷懶。 想這個時間好好讓眼睛休息…
Thumbnail
從去年火到現在,相信大家對於 AI 繪圖都不陌生,一夕之間,好像大家都成為藝術家了。 但,看著一張張圖產出了過程,我突然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 於是,開始用 AI 來創作諷刺時代的梗圖 於是,開始用 AI 來創造和衝突的和諧 於是,開始用 AI 來幫北極熊發聲
Thumbnail
從去年火到現在,相信大家對於 AI 繪圖都不陌生,一夕之間,好像大家都成為藝術家了。 但,看著一張張圖產出了過程,我突然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 於是,開始用 AI 來創作諷刺時代的梗圖 於是,開始用 AI 來創造和衝突的和諧 於是,開始用 AI 來幫北極熊發聲
Thumbnail
  前陣子ChatGPT出來,一時成了最熱門的搜索詞,在Youtube上面這類的介紹討論也大量冒出。有賺views的,也有賣課的。   我本身是個科技白癡,試了一陣AI作畫之後,因為總感覺不符預期(可能是因為自己的提詞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又拿起筆,練起美術基礎來。   Chat的功能我用過一點,它比
Thumbnail
  前陣子ChatGPT出來,一時成了最熱門的搜索詞,在Youtube上面這類的介紹討論也大量冒出。有賺views的,也有賣課的。   我本身是個科技白癡,試了一陣AI作畫之後,因為總感覺不符預期(可能是因為自己的提詞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又拿起筆,練起美術基礎來。   Chat的功能我用過一點,它比
Thumbnail
原文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106855097341773&set=a.745609984453 很多對於AI各種產出品質和速度不如人類的質疑,未來都會一一被解決,AI的智慧汲取來自所有人類最聰明腦袋的智慧,AI的靈魂來自所有最有感受力的人
Thumbnail
原文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106855097341773&set=a.745609984453 很多對於AI各種產出品質和速度不如人類的質疑,未來都會一一被解決,AI的智慧汲取來自所有人類最聰明腦袋的智慧,AI的靈魂來自所有最有感受力的人
Thumbnail
一、從照片分享開始交流你我的故事。 二、漫畫才不是囡仔冊,大人也該看漫畫! 三、AI 時代與生活距離多遠?
Thumbnail
一、從照片分享開始交流你我的故事。 二、漫畫才不是囡仔冊,大人也該看漫畫! 三、AI 時代與生活距離多遠?
Thumbnail
每次遇到"核" 總有種大家一起變成'鴕鳥'的感覺.....><" 冏
Thumbnail
每次遇到"核" 總有種大家一起變成'鴕鳥'的感覺.....><" 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