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與意料之外,那些在我們職涯中遭遇的不確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不論是找工作,或是在工作中,我們都有可能遇到事情出乎意料,和原先規劃與期待截然不同的情況。

小至電腦當機,文件沒有備存(好啦,這可能是不少人的惡夢),大到無預警被資遣,同時要面臨各種生活重大支出。

對此,我們可能會產生各種問號與懷疑。

同時,隨著社會與科技的變化快速,我們在職涯/生涯上的遭遇其實也變得更難以預測,這意味著,即便我們做了各種規劃和準備,事情仍有可能出乎意料。

那,該怎麼辦?


不確定性其實是一種正常,同時也帶來學習

其實不僅僅是職涯,在我們的生命中也充滿著各種不確定性,也就是所謂的意外與偶發事件。

然而善用機緣論(Planned Happenstance Theory)認為:意外事件和未預期的經驗都可能顯著影響我們的職涯,而且不論是正向或負向,它們都能為我們帶來新的學習。因此鼓勵我們善用這些事件,從偶然中創造機會。

舉例來說:我在某段工作結束後,本來想要脫離人資領域,因此去投遞了另一個職缺。

未料創辦人在面試過後,希望透過我來建置公司的某些基礎,因此增設了人資,並且搭配資深的顧問,來推動機制與流程的建構。

在加入團隊後,我也因為與顧問的合作,更扎實地磨練了人資各項領域的認知與實作,甚至是在某次與顧問的討論中,開啟轉換到職涯諮詢的探索。

在這整個過程裡,出乎意料的是創辦人的增設開缺、提供顧問資源,以及顧問對我後續發展的關切與建議。如果我當初沒有投遞該職缺、回絕創辦人的提議、沒有和顧問累積一定的信任,我也許不會走進職涯諮詢的領域。


五個面對不確定性的心態

談到不確定性時,大多數的人們往往會露出皺眉與困惑的表情。

但其實有對應的心態,可以來協助我們更好地發現、抓住、運用偶然,分別是以下五項:

  • 好奇 Curiosity:對於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感到好奇,從中探索新的學習機會與可能性,藉此發現新的職涯路徑。
    • 舉例:可以透過日記、朋友對話等,來觀察自己最近遇到哪些事情,以及對這些事情有什麼發現,其中有沒有我們能去嘗試、學習,甚至是玩的可能。
  • 堅持 Persistence:面對挑戰和困難時,持續努力不懈,不會直接放棄。
    • 舉例:在身心可以負荷的情況下,去解析困難與挑戰的可能原因與對策,持續嘗試與改善。在覺得快要撐不下去時,尋求支持團體的協助,同時借鏡其他人如何走過這樣的歷程。
  • 彈性 Flexibility:適應變化和不確定性,能夠根據新的情況調整計劃和行動。
    • 舉例:順著我們所遇到的變化,來採取回應與行動。如果是電腦當機,而文件沒有存檔,那就再來一次,並且在撰寫的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就備份一次。如果真的遇到無預警資遣,就確保公司有按照法規行事,然後開始透過各種辦法去找下一份工作,或是先喘口氣,藉由失業補助先撐一段時間再開始求職。
  • 樂觀 Optimism:保持積極的心態,對未來(也就是新的機會)充滿希望。
    • 舉例:因為我們持續在嘗試與學習,因此當機會來臨時,比較能在充足條件的作用下,抓住機會。又或是其他人知道我們正在累積、發展的專業,因為我們的積極,而願意提供機會。
  • 冒險 Risk-taking:願意承擔風險,嘗試新的經驗,勇於採取行動,從中學習和成長。
    • 舉例:最常見的就是所謂的「走出舒適圈」,遠離自己習以為常的環境、領域,去看看其他世界的不同與可能性。


總結

即便我們的職涯中充斥著意外與偶然等不確定性,遇到的當下會令人感到不安與慌張,但我們仍然有選擇,可以選擇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這些事件,進而回應與行動。

藉由好奇、堅持、彈性、樂觀、冒險的心態,我們更能夠在種種意料之外,去踩穩腳步,創造新的路數。雖然過程中可能會需要連跳好幾階,也可能需要換個梯子,甚至摔倒受傷。

祝福每一位曾經或是正在面臨不確定性的人,都能藉由上述分享,為自己裝備,啟用不同的觀點與切角,然後運用這些偶然與意外,開創新的道路,甚至是未來能把這些經歷拿出來分享,支持更多人度過他們的不確定與不容易。

在此,與你擁抱。

也歡迎對職涯有所迷惘、困惑和需求的人,可以透過這個諮詢表單:pse.is/686ctg ,來開啟彼此的對話。

期待後續有機會能協助你面對迷惘,支持你朝著期待的職涯前進!

avatar-img
11會員
77內容數
願你在人生的聚散離合中,都能帶著相信與禮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艾瑪的職涯筆記 的其他內容
其實我有不少次遇到有意參與職涯晤談的人,或是有人在社群上提到自己同時處於對工作感到極度迷惘,以及身心不穩定的狀態中。 這就像自己的身上同時糾纏了數個問題與情境,會感到非常不舒服,有時甚至不曉得到底要從何開始。 希望透過以下分享來協助有這類困擾的人們,能夠進一步去排解與應對。
在找工作時,我們很有可能掉入目光短淺的情況,當有了「這工作感覺不錯」的想法後,我們思維很容易變得狹隘,再也看不見其他選項。 因此,如何拋開己見,讓自己看見更多可能性,是以下分享期望達到的目的。
在工作選擇的過程中,我們通常會關注特別亮眼的條件,像是薪資待遇、工作發展性、品牌知名度等等,以及職務機會是否大致吻合自己所設定的標準。 然而,我們時常忽略的是:工作環境中的負面因素。這會造成我們在實際進入一份新工作時,強烈地感受到與先前期望的落差,進而會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選擇,甚至是思考去留。
「哪個選項才是正確的?」「這樣做真的好嗎?」「這真的是我所期待的工作嗎?」在職涯諮詢的過程中,時常出現類似的提問。 這些其實都是大哉問,需要考量個人的需求、期望、脈絡等等,才有辦法整理並找出個人的答案。 然而前提是:我們能誠實面對與傾聽自己,透過和未來的自己溝通,找出現在所需的改變。
我們對未來總抱持著許多想像,像是:考上好學校就等於有好工作、進入這間公司就等於自己成為人生勝利組等等。然而現實是:未來的我們與現在的我們可能會抱持著不同的想法和狀態。 而這會產生棘手的問題,使得現在的我們無法確定,自己這樣做,未來真的就會如果我們所料嗎?
將近十二年前的 TED 影片 "How to Find Work You Love?" 談論的重點與提問,我想至今仍然適用。也恰好是我不論做職涯諮詢,或是日常生活中,不時會被問到的問題。
其實我有不少次遇到有意參與職涯晤談的人,或是有人在社群上提到自己同時處於對工作感到極度迷惘,以及身心不穩定的狀態中。 這就像自己的身上同時糾纏了數個問題與情境,會感到非常不舒服,有時甚至不曉得到底要從何開始。 希望透過以下分享來協助有這類困擾的人們,能夠進一步去排解與應對。
在找工作時,我們很有可能掉入目光短淺的情況,當有了「這工作感覺不錯」的想法後,我們思維很容易變得狹隘,再也看不見其他選項。 因此,如何拋開己見,讓自己看見更多可能性,是以下分享期望達到的目的。
在工作選擇的過程中,我們通常會關注特別亮眼的條件,像是薪資待遇、工作發展性、品牌知名度等等,以及職務機會是否大致吻合自己所設定的標準。 然而,我們時常忽略的是:工作環境中的負面因素。這會造成我們在實際進入一份新工作時,強烈地感受到與先前期望的落差,進而會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選擇,甚至是思考去留。
「哪個選項才是正確的?」「這樣做真的好嗎?」「這真的是我所期待的工作嗎?」在職涯諮詢的過程中,時常出現類似的提問。 這些其實都是大哉問,需要考量個人的需求、期望、脈絡等等,才有辦法整理並找出個人的答案。 然而前提是:我們能誠實面對與傾聽自己,透過和未來的自己溝通,找出現在所需的改變。
我們對未來總抱持著許多想像,像是:考上好學校就等於有好工作、進入這間公司就等於自己成為人生勝利組等等。然而現實是:未來的我們與現在的我們可能會抱持著不同的想法和狀態。 而這會產生棘手的問題,使得現在的我們無法確定,自己這樣做,未來真的就會如果我們所料嗎?
將近十二年前的 TED 影片 "How to Find Work You Love?" 談論的重點與提問,我想至今仍然適用。也恰好是我不論做職涯諮詢,或是日常生活中,不時會被問到的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一些朋友也開始在找工作,明明朋友的經歷也很不錯、工作能力也很好,但總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讓我想到之前部門應徵人的一些經驗。
Thumbnail
準備面試會累沒錯,往返交通所花的時間精力也很累沒錯,金錢成本和機會成本就更不用說,尤其當你面試的次數一多,的確也會容易疲乏。但為什麼即便沒有要換工作,還是鼓勵大家應該持續面試新機會?因為不定期去接觸外面的新機會和面試可以讓你......
Thumbnail
最近在社群網路上,看到許多對於找工作感到焦慮與迷惘的情況。
Thumbnail
在工作上、職涯發展遇到挑戰或困擾時,往往是自己先掙扎好一會兒,接著才可能舉手向他人求救,又或者是尋求書籍、網路等管道。 這次根據幾種常見的職涯情境,來分享相關書籍,讓迷惘或是希望有更多刺激、輸入的人們,可以有參考依據。 此外,由於書籍數量較多,會分成兩篇文章。
Thumbnail
轉職對任何年齡段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勇敢的選擇。不論是非自願的離職或是追求更好的職涯,面對未知的挑戰和改變經常讓人感到恐懼與焦慮。此文探討轉職過程中的情感支持、心理準備與社會壓力,並提供實質建議幫助人們在面對轉職的艱難時刻,尋找自己的方向和力量。無論處於何種職位,都需要對未來做好充分的準備,
很有趣,最近剛好刷到幾則關於「求職者重複投履歷表」的短文,那麼,我也來分享拙見。 首先,無論是否你已經進入職場,應該都會經歷過這樣一個情況:今天A告訴你對於某件事的看法,一陣子後他的想法卻可能會變成完全相反 …
Thumbnail
在職場上難免都碰到想要離職的時刻,然而往往很多時候不確定是不是真的該離職,甚至會想要一直待在原公司,畢竟到新的地方還要適應新的環境,難免都會需要不少時間成本 這時候可以透過以下幾點來看自己是真的撐不下去,還是一時碰到撞牆期喔! 第一、在現在的工作是不是可以學到新東西 第一點我覺得是最重要的一點
Thumbnail
短期且能穩定幾個月的工作並不好找,較多的是零星幾天的展覽幫手、幾個小時的發傳單,頂多維持1-2個月的快閃店,還有大量的餐飲業,在幾次碰壁後,帶著姑且一試的心情投了一個徵長期的職缺,載明自己能做到幾月份,幸運的我獲得了這份工作。
近期思考職涯的主因,不太正面,主要是不太喜歡聒噪的同事, 這樣的出發點,而讓我非常困擾與覺得這個環境不是我想要的, 讓我每天出發上班都相當不舒服。而目前看起來,我應該謝謝自己發現這個困難點。 所以跟先生也開始討論,我真的適合做什麼? 也才發現自己並沒有專業,專業的定義是,老闆願意高薪聘請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一些朋友也開始在找工作,明明朋友的經歷也很不錯、工作能力也很好,但總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讓我想到之前部門應徵人的一些經驗。
Thumbnail
準備面試會累沒錯,往返交通所花的時間精力也很累沒錯,金錢成本和機會成本就更不用說,尤其當你面試的次數一多,的確也會容易疲乏。但為什麼即便沒有要換工作,還是鼓勵大家應該持續面試新機會?因為不定期去接觸外面的新機會和面試可以讓你......
Thumbnail
最近在社群網路上,看到許多對於找工作感到焦慮與迷惘的情況。
Thumbnail
在工作上、職涯發展遇到挑戰或困擾時,往往是自己先掙扎好一會兒,接著才可能舉手向他人求救,又或者是尋求書籍、網路等管道。 這次根據幾種常見的職涯情境,來分享相關書籍,讓迷惘或是希望有更多刺激、輸入的人們,可以有參考依據。 此外,由於書籍數量較多,會分成兩篇文章。
Thumbnail
轉職對任何年齡段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勇敢的選擇。不論是非自願的離職或是追求更好的職涯,面對未知的挑戰和改變經常讓人感到恐懼與焦慮。此文探討轉職過程中的情感支持、心理準備與社會壓力,並提供實質建議幫助人們在面對轉職的艱難時刻,尋找自己的方向和力量。無論處於何種職位,都需要對未來做好充分的準備,
很有趣,最近剛好刷到幾則關於「求職者重複投履歷表」的短文,那麼,我也來分享拙見。 首先,無論是否你已經進入職場,應該都會經歷過這樣一個情況:今天A告訴你對於某件事的看法,一陣子後他的想法卻可能會變成完全相反 …
Thumbnail
在職場上難免都碰到想要離職的時刻,然而往往很多時候不確定是不是真的該離職,甚至會想要一直待在原公司,畢竟到新的地方還要適應新的環境,難免都會需要不少時間成本 這時候可以透過以下幾點來看自己是真的撐不下去,還是一時碰到撞牆期喔! 第一、在現在的工作是不是可以學到新東西 第一點我覺得是最重要的一點
Thumbnail
短期且能穩定幾個月的工作並不好找,較多的是零星幾天的展覽幫手、幾個小時的發傳單,頂多維持1-2個月的快閃店,還有大量的餐飲業,在幾次碰壁後,帶著姑且一試的心情投了一個徵長期的職缺,載明自己能做到幾月份,幸運的我獲得了這份工作。
近期思考職涯的主因,不太正面,主要是不太喜歡聒噪的同事, 這樣的出發點,而讓我非常困擾與覺得這個環境不是我想要的, 讓我每天出發上班都相當不舒服。而目前看起來,我應該謝謝自己發現這個困難點。 所以跟先生也開始討論,我真的適合做什麼? 也才發現自己並沒有專業,專業的定義是,老闆願意高薪聘請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