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篇:時隔一年,我又回去諮商了
童話故事裡,有一種結局叫做「從此幸福快樂」。我的 Gap Year 探索,要怎麼幸褔快樂收尾呢?在我「最近一份」的人生藍圖裡 (沒錯,這個藍圖改了好多版本了),我是這樣想的:
「因為發覺了自己對於『情緒教育』的興趣,毅然選擇在 30 歲跨領域攻讀諮商研究所。十年寒窗,仍維持著書寫的習慣,最終成為寫散文也畫繪本的作家」。
你看!這個故事很適合用「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生活」收尾吧?
當寶熊聽完我的計畫,認真的點出「你只是急著想要成功而已」。我才赫然發現,這段時間的「找自己計畫」,或許只是在日常中,盡可能捕捉成功元素再拼湊而已。
老實說,這個藍圖或許真的可行!但這感覺就像大學的分組企劃報告,絕對可以寫完、也符合商業策略,但自己卻沒有那麼想要執行。
而這樣的思維,回頭來看,確實造成了限制:
《阿甘正傳》的名言,「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拿到什麼口味」。對我來說,我就是那個剛拿到巧克力,才嚐第一口,就想去判斷巧克力在人生藍圖中「正確位置」的人。
過往的我,或許在履歷上是成功的,從創業、創投、遠距工作到執行長特助。忙碌起來風風火火,腎上腺素噴發地把大小事情張羅到好。但總感覺這樣的忙碌像是個原地轉的陀螺,微妙的轉在成功的框線上,轉啊轉啊,卻沒有想前往的方向。
隱約感覺出這點,我開啟了Gap Year,讓我不得不停下來、慢慢走。沒想到一不留意,竟又轉上了同樣的框線上了。
「我覺得我像是個沒有影子的人」,沒有成功框架指引,竟就失去了重心。
說實在的有點沮喪。但我知道,這是深藏在海底礁石下的關鍵鑰匙,也是我這段時間拼命游啊游,才終於撈到的!
解開它,裡頭會有無窮無盡的生命力。
系列文,續下篇 - 尋找內心的湧泉:想起八年前的那句話
#用書寫陪伴自己的三十歲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