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與生活如何平衡?從「無法規模化的事」開始思考

更新於 2024/11/10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前陣子知名創投、加速器Y Combinator的創辦人Paul Graham寫了一篇文章〈會寫與不會寫〉,過沒幾天又翻到他11年前寫的一篇〈做那些無法規模化的事情〉,兩篇讀完之後又給了我很多職場與個人目標上的反思。

其實最可怕的是,橫跨10年以上,他仍能給出啟發性的觀點,甚至將〈會寫與不會寫〉的內容對應到他「持續寫了10年以上」這件事情,更顯得他的言行如一。

先來說說這位Paul Graham是何方神聖:他成立的加速器Y Combinator(簡稱)YC孵化出了Airbnb、DoorDash、Dropbox、Reddit、Stripe、Twitch等成功的新創,而這兩年讓全世界開始追逐AI的OpenAI創辦人Sam Altman,也曾是YC的執行長。總而言之,他在新創圈是個大神級的人物,也因為身處創新的環境,「破壞式思考」是他的日常,也是許多新創人都要聽他一席話的原因。

〈會寫與不會寫〉在說的是AI時代下到底有多少人還會思考,〈做那些無法規模化的事情〉則是對「如何創造價值」的討論,兩篇文章雖然橫跨10年,仍然可以看出一個共同主軸:你的價值是什麼?正好也可以回應一下近期我在 工作生活的平衡點:你覺得職場中真的能平衡嗎? 參與的「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的討論。

 

思考和不思考,到喜歡和不喜歡

先來聊聊〈會寫與不會寫〉這篇。原文不長,現在用ChatGPT翻譯也很容易,我就不特別贅述內文了,只抓幾個重點與核心思考。

嗯,有AI很方便,卻也是這篇所提出的擔憂。

隨著生成式AI越來越成熟,很多事情將不再困難,你可以叫AI生圖、寫出一個程式、撰寫一篇文章。所以世界上不會再有寫不出文章的人,不過總有那麼一群人是熱愛寫作的,他們享受產出的過程(就像方格子上的格友們),不太依賴AI也會產出文章。這兩種人都可以產出文章,那到底差在哪?Paul Graham認為差異不在產出的成果,而是過程——自己寫出文章的人,是經過一連串縝密思考、邏輯推演的人,這件事並不容易,因此這群人的價值在於「會思考」;至於依賴AI產出的人,將會是那群不太常仔細思考的人。

Paul Graham認為AI帶來的影響並不是特例:在工業化之前,大部分的工作同時也會讓人們的身體變得強壯,但是在當代如果想變強壯,就必須去健身。因此,依然有強壯的人,但僅限於那些選擇去鍛煉的人。

我曾在 你說,為什麼寫作? 這篇提到,文字是一切形式內容的基礎,無論是照片、繪畫還是影片,一定要從文字開始,而文字,代表的就是背後的思考脈絡。去年我則在 世界愈快,心越慢——AI時代下的攝影何去何從? 這篇文章提到,生成式AI讓我們能快速得到一個成果,取代了產出的過程,所以我們必須思考到底哪些事情我們只要重視結果就好,哪些事情則有著無法取代的過程?

我喜歡寫作,也喜歡攝影,我享受思考、整理到下筆,以及尋找、發現到按下快門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把自己的角色放進去,隨著時間累積,讀者會感受到你的。


做那些無法規模化的事情

這個時候,就可以來討論Paul Graham 11年前的〈做那些無法規模化的事情〉這篇文章了。

其實這篇是在建議創業家們,早期的時候應該多參與產品打造與市場開發的過程,雖然這些事情短期內看起來瑣碎且難以複製,但是對未來的成長大有助益,簡單一句話就是:從大數中找到共通性,後面就可以打造出容易複製、可規模化的商品,進而產生影響力。

跟上一篇文章為何可以呼應?對我來說,AI產出的東西是可以輕易規模化的,但是自己產出的東西要經過研究、思考、整理,這不是一個容易規模化的事情。雖然不容易規模化,因為融入了個人的風格、思考邏輯和觀點,因此是有價值的事情,所以回到上一篇提到的重點:為了讓自己變得更與眾不同——或者說不讓自己被埋沒——我們必須不斷思考、寫作、產出,這個過程在剛開始時可能不是一件可以規模化的事情,但是隨著大量訓練,我們將能找到一套屬於自己的、更有效率的產出方式與架構。

對我來說,這兩年是相對積極在部落格發文的(只跟自己比的話啦),我也逐漸找出寫遊記時關於紀錄、整理與寫作的SOP,例如一篇文章一定會介紹歷史、發展,以及前往須知,還有在旅程中帶來的反思,順著這個思路,在出發前我就會知道自己該做哪些準備、回來後也能很快產出文章,甚至文章長度也越來越豐富。至於如這篇這類評論或筆記型的文章,則是運用備忘錄快速紀錄想到的心得感想,還不成文的時候就當未來靈感放著,可以成為小文的時候也許就發個討論區等等。


從思考到價值,再到自我

繞了一大圈,我們在討論的是:思考是重要的、持續思考才能讓自己變得突出,持續思考的產出過程中,將會從「無法規模化」裡面找到可以複製的模式,然後得出一個屬於自我的工作方法與內容。這套方法、思考的方式、產出的過程與內容,就是你的自我價值,無論是寫作、攝影、作曲、園藝、舞蹈還是運動,是一套通用的邏輯,持續產出,就能避免被AI取代。

既然是屬於自己的價值,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應該是開心跟滿足的,也就是說,會跟自己的興趣息息相關。這時候就會碰到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工作之餘,怎麼繼續累積自我價值?或者說該怎麼達到平衡?

其實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對我來說不是一個真正的議題,討論的核心重點應該是「我們怎麼看待工作」這件事情。首先要搞清楚工作對生活的意義是什麼?當然,賺錢養活自己或養家,無庸置疑,但有些人視自己的工作為一生志業,那就不只是為了賺錢那麼簡單了——他的工作生活平衡重視的是「心理平衡」,也就是自我價值是否能在工作中實踐,另一種則重視「時間平衡」,自我價值不會從工作中實踐,而是其他閒暇時間的自我興趣。

有些人可能是幸運的,他能找到一個理想的職業貫徹自己的理想或興趣,因此從工作中他能找到自我的價值,這時候對他來說,工作與生活並不是二元對立的,因此所謂的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是個已經做到的事情。而有些人的興趣可能無法變成工作(除非創業),或者說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那這時候自我價值的實踐就無法靠工作滿足了,工作成為生存手段,因此工作與生活(興趣)必須切開,那怎麼讓兩者之間的時間平衡就很重要。

我最大的興趣是攝影和騎車,這是我每週末幾乎都會做的事情,然而我產出的過程、產出的內容,是非常個人而不是市場所需要的(也就是不會有人為了我的拍攝方法付錢),所以我在短暫嘗試過攝影工作後,就知道我無法靠攝影工作實踐自我價值,如果走上這條路,我就要學會工作與生活間的平衡(時間平衡),可是這樣一來,工作時攝影對我來說可能會變成痛苦的事情、閒暇時又變成開心的事情,我應該會瘋掉。至於騎車?好像沒有那種工作存在,所以我選擇了第二條路,也就是寫作。

騎車、攝影後的收穫,我都是靠寫作紀錄的,從研究、整理到動筆,這個產出過程讓我感到滿足,隨後我就找到媒體業的工作,儘管產出內容跟興趣無關,可是產出過程是一樣的,這時候我的個人價值是可以透過工作實踐的,因此儘管時間上並不平衡,可是心理上我認為已經達到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

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屬於需要時間平衡的人,那就必須降低對工作的依賴,例如要有其他被動收入存在,才能留更多時間在自己的興趣上,或者乾脆將興趣轉為副業,我想剝奪感應該會弱一些。

當然,這些都是很紙上談兵的,畢竟實際的生活狀況可能複雜得多,例如照顧小孩、陪伴父母這種生活面向的事,還是會逼迫人們要學會一點時間平衡,又或者在乎「心理平衡」的人,也可能還是需要其他時間滿足其他興趣,例如我也還是需要時間去騎車拍照,因此沒有絕對的「心理平衡」或「時間平衡」兩類人,更多時候應該是綜合調配比例的。

總而言之,先不論工作跟生活之間怎麼平衡,要先學會持續的自我產出,有了創造自我價值的條件,才會更清楚知道自己是誰、現在在哪個位置、該往哪裡去,然後再來思考:要透過工作直接借力使力完成目標,還是應該把工作當成一種工具跟手段,用賺來的錢和工作之餘的時間完成目標?

avatar-img
126會員
128內容數
講求效率與結果的當代,過程似乎不再重要,連帶旅行也變得只為目的而不為體驗;透過攝影與書寫,寫下自己對台灣的小小觀察。IG:@huai0305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懷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八仙山,難度魔王級的谷關七雄之首,登山步道起訖點距離6公里、海拔落差將近1.4公里,差不多3座101的高度。我這次可以說是「裸考」上陣,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沒能成功登頂,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登頂失敗。沒能完成多少有些遺憾,不過不知怎的,卻好像是第一次真正享受所謂的「登山過程」。
我很喜歡從電影觀看一個時代。這次環島中,以1960年代戒嚴時期為背景的《狗蛋大兵》、獲得金馬獎多項提名的《周處除三害》、開啟台灣國片熱潮的《海角七號》以及經典金句狂出的《黑金》,其中幾幕的拍攝地被安排在了我的路線圖上。
這一趟去東港迎王正好與小琉球相反,只看得到燒王船、跟不到遶境,而且還是週五一下班就馬上驅車南下守候一整夜,然後又迅速北返補眠,前後不超過24小時。 不過參與三年一科的迎王祭再怎麼累也值得,尤其現場感受東港人的熱情、期待和信仰,就算颱風後仍進行儀式的精神,以及最後王船點燃的剎那光火,是台灣文化的瑰寶。
八仙山,難度魔王級的谷關七雄之首,登山步道起訖點距離6公里、海拔落差將近1.4公里,差不多3座101的高度。我這次可以說是「裸考」上陣,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沒能成功登頂,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登頂失敗。沒能完成多少有些遺憾,不過不知怎的,卻好像是第一次真正享受所謂的「登山過程」。
我很喜歡從電影觀看一個時代。這次環島中,以1960年代戒嚴時期為背景的《狗蛋大兵》、獲得金馬獎多項提名的《周處除三害》、開啟台灣國片熱潮的《海角七號》以及經典金句狂出的《黑金》,其中幾幕的拍攝地被安排在了我的路線圖上。
這一趟去東港迎王正好與小琉球相反,只看得到燒王船、跟不到遶境,而且還是週五一下班就馬上驅車南下守候一整夜,然後又迅速北返補眠,前後不超過24小時。 不過參與三年一科的迎王祭再怎麼累也值得,尤其現場感受東港人的熱情、期待和信仰,就算颱風後仍進行儀式的精神,以及最後王船點燃的剎那光火,是台灣文化的瑰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工作上有太多雜事會耽誤正事,下班之後又總因為一天的忙碌不想去思考只想放空或是滑手機,如此一來就像隻整天瞎忙的倉鼠,你的夢想與人生目標就離你越來越遠, 從「人生時薪」角度去思考工作與人生,學會成功人士是怎麼利用時間,提早脫離你的倉鼠人生。
Thumbnail
我們的一天,除了工作的時間外,幾乎有 8–10 小時的自由時間,這些自由時間,我們通常會選擇休閒娛樂,或者積極一點進行學習進修。休閒讓我們快樂,卻有耍廢的壓力;進修能讓我們成長,但是相當消耗心力,這導致我們常常在兩者間搖擺掙扎不已。
Thumbnail
【留點空間和時間給自己,逐步邁向理想來實踐。】   即使再忙還是得留點時間給自己,若現在的生活又忙又沒時間也不該長久持續下去,這應該是一個階段的情況,而不是永遠無法改變的狀況。   對自由的渴望是不被雇主綁架時間,而是可以有更多的選擇空間,甚至創造自我實現,一輩子看似有多遙遠,但恍然間已經到
Thumbnail
你還在想盡辦法,要在一天當中,擠出更多的時間工作嗎? 但親愛的,最高效的工作,並不是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工作填滿,而是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好,然後最高效的在兩個小時內,完成最關鍵的工作! 《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的作者喬許.戴維斯博士認為,人類並不像機器,可以持續工作、不中斷休息片刻。並不是
Thumbnail
透過每日紀錄寫下工作與生活的點滴,反思自我的管理與處理狀況以及工作效率與成就感等部分。計畫進行屋內裝潢也是從生活紀錄開始的新計劃。同時也透過視頻學習職場處事的思考脈絡,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方式。這篇日記著重於工作與生活間的反思和成長。
Thumbnail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其實等於: 為了別人,賣自己的時間賺錢;與為了自己,所付出的活動時間之間的平衡。 而平衡不一定是代表各佔50%的比例,因應每個人的情境,比重可能不同。 當我們認為,自己只是在做對別人有利的事時,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重要性就會提高; 而在做對自己好的事時,就變得那麼沒那麼重要
之前我會想完成每天寫下的工作目標, 但最近不再堅持完成, 而是把工作目標當作一個啟動的方向, 而具體進展如何, 就用筆記記錄就好, 不用真的每一個都完成。 有記錄的話, 未來要重看重整都有個依據, 有記錄的話, 自己每天的知識產能, 都能夠有很具體的度量。
Thumbnail
試著每天為自己留下一點紀錄及微小的進步,反思自我,工作、家庭生活、個人一定有可以讓自己人生獲得一些乾貨,量變引起質變,漸入佳境。紀錄了作者日常心得、健康目標與工作反思,分享了尋找人生宣言的方法,以及過好日子的想法。
Thumbnail
有些剛好就好,其實不必要做到完美,能擺爛的事情,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更是盡情能不做就做,能拖到最後也沒關係。不是所有事情都應該積極面對,其實消極,也是一種作法↓↓↓↓↓
Thumbnail
現代社會人們面臨著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問題。本文提供了5項重要建議,包括設定工作和休息時間、制定明確的計劃和目標、學會說“不”和設定界限、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以及保持良好的社交和家庭關係。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工作上有太多雜事會耽誤正事,下班之後又總因為一天的忙碌不想去思考只想放空或是滑手機,如此一來就像隻整天瞎忙的倉鼠,你的夢想與人生目標就離你越來越遠, 從「人生時薪」角度去思考工作與人生,學會成功人士是怎麼利用時間,提早脫離你的倉鼠人生。
Thumbnail
我們的一天,除了工作的時間外,幾乎有 8–10 小時的自由時間,這些自由時間,我們通常會選擇休閒娛樂,或者積極一點進行學習進修。休閒讓我們快樂,卻有耍廢的壓力;進修能讓我們成長,但是相當消耗心力,這導致我們常常在兩者間搖擺掙扎不已。
Thumbnail
【留點空間和時間給自己,逐步邁向理想來實踐。】   即使再忙還是得留點時間給自己,若現在的生活又忙又沒時間也不該長久持續下去,這應該是一個階段的情況,而不是永遠無法改變的狀況。   對自由的渴望是不被雇主綁架時間,而是可以有更多的選擇空間,甚至創造自我實現,一輩子看似有多遙遠,但恍然間已經到
Thumbnail
你還在想盡辦法,要在一天當中,擠出更多的時間工作嗎? 但親愛的,最高效的工作,並不是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工作填滿,而是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好,然後最高效的在兩個小時內,完成最關鍵的工作! 《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的作者喬許.戴維斯博士認為,人類並不像機器,可以持續工作、不中斷休息片刻。並不是
Thumbnail
透過每日紀錄寫下工作與生活的點滴,反思自我的管理與處理狀況以及工作效率與成就感等部分。計畫進行屋內裝潢也是從生活紀錄開始的新計劃。同時也透過視頻學習職場處事的思考脈絡,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方式。這篇日記著重於工作與生活間的反思和成長。
Thumbnail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其實等於: 為了別人,賣自己的時間賺錢;與為了自己,所付出的活動時間之間的平衡。 而平衡不一定是代表各佔50%的比例,因應每個人的情境,比重可能不同。 當我們認為,自己只是在做對別人有利的事時,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重要性就會提高; 而在做對自己好的事時,就變得那麼沒那麼重要
之前我會想完成每天寫下的工作目標, 但最近不再堅持完成, 而是把工作目標當作一個啟動的方向, 而具體進展如何, 就用筆記記錄就好, 不用真的每一個都完成。 有記錄的話, 未來要重看重整都有個依據, 有記錄的話, 自己每天的知識產能, 都能夠有很具體的度量。
Thumbnail
試著每天為自己留下一點紀錄及微小的進步,反思自我,工作、家庭生活、個人一定有可以讓自己人生獲得一些乾貨,量變引起質變,漸入佳境。紀錄了作者日常心得、健康目標與工作反思,分享了尋找人生宣言的方法,以及過好日子的想法。
Thumbnail
有些剛好就好,其實不必要做到完美,能擺爛的事情,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更是盡情能不做就做,能拖到最後也沒關係。不是所有事情都應該積極面對,其實消極,也是一種作法↓↓↓↓↓
Thumbnail
現代社會人們面臨著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問題。本文提供了5項重要建議,包括設定工作和休息時間、制定明確的計劃和目標、學會說“不”和設定界限、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以及保持良好的社交和家庭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