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植物的異種雜交成功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小時候學生物,老師們總是會提到「種」(species)的定義包括了「在自然狀況下能交配並產生具有繁殖能力的下一代」這個「天條」,而研究新種的演化時,也常常會提到「生殖隔離」是新種演化的一個重要階段。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97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植物)研究新發現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65會員
524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記得課本上說,粒線體是細胞中的發電廠。但最新研究揭露了一個驚人的祕密:原來粒線體還會玩變身! 科學家們長期以來都很困惑:粒線體如何同時負責兩個相反的工作?一邊要產生能量(氧化反應),一邊又要合成胺基酸(還原反應)。這就像一個人同時踩油門和煞車,看起來很不合理。 最新研究發現,提供了合理的解釋!
人類馴化植物,植物會產生所謂的「馴化症候群」:可以吃/用的部分變大、多年生變成一年生、雌雄異體變成雌雄同體、有毒變無毒等等...這些都是植物被人類馴化之後發生的變化。 但是,隨著農業逐漸地「工業化」,農人追求高密度種植,這種行為,又會讓植物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
農作物最容易缺少的礦物質,除了氮就是磷。 缺磷的植物,葉片會特別綠,葉片變形、出現壞死斑點,莖短而細,同時老葉也會提前衰老。 雖然可以透過施放磷肥來讓植物恢復正常生長,但是地球磷的資源面臨耗竭,而直接施肥植物也不見得能夠吸收。更何況過度施用磷肥也會造成優養化、死亡海域等。要如何提高植物用磷的效率呢?
不只是人,許多動物(包括靈長類、海豚、鳥類)都會利用工具。甚至有些鳥類還會發明工具!在這些會使用工具的動物中,大象也是其中之一,且過去的觀察也發現,大象還懂得改造工具。 有鑑於此,德國的研究團隊對於柏林動物園的三頭亞洲象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觀察,主要是想知道牠們能不能使用水管這種有點複雜的工具。
在植物的莖幹中有木質部與韌皮部,讓植物可以運輸水分與養分。 但是,隨著時間過去,木質部與韌皮部會死亡或損壞。所以,植物有形成層,可以分裂、分化產生木質部與韌皮部。但是,形成層如何產生剛好數量的木質部與韌皮部,又能保持足夠數量的未分化細胞呢?
記得之前曾提到,馴化會讓植物對病蟲害的反應減弱;最近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研究,進一步證明了這個說法。 研究團隊分析了187種植物的R-基因數量與密度,以及「比葉面積」(SLA,specific leaf area),發現R-基因密度越高的植物,生長的速度就越慢。
你可能記得課本上說,粒線體是細胞中的發電廠。但最新研究揭露了一個驚人的祕密:原來粒線體還會玩變身! 科學家們長期以來都很困惑:粒線體如何同時負責兩個相反的工作?一邊要產生能量(氧化反應),一邊又要合成胺基酸(還原反應)。這就像一個人同時踩油門和煞車,看起來很不合理。 最新研究發現,提供了合理的解釋!
人類馴化植物,植物會產生所謂的「馴化症候群」:可以吃/用的部分變大、多年生變成一年生、雌雄異體變成雌雄同體、有毒變無毒等等...這些都是植物被人類馴化之後發生的變化。 但是,隨著農業逐漸地「工業化」,農人追求高密度種植,這種行為,又會讓植物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
農作物最容易缺少的礦物質,除了氮就是磷。 缺磷的植物,葉片會特別綠,葉片變形、出現壞死斑點,莖短而細,同時老葉也會提前衰老。 雖然可以透過施放磷肥來讓植物恢復正常生長,但是地球磷的資源面臨耗竭,而直接施肥植物也不見得能夠吸收。更何況過度施用磷肥也會造成優養化、死亡海域等。要如何提高植物用磷的效率呢?
不只是人,許多動物(包括靈長類、海豚、鳥類)都會利用工具。甚至有些鳥類還會發明工具!在這些會使用工具的動物中,大象也是其中之一,且過去的觀察也發現,大象還懂得改造工具。 有鑑於此,德國的研究團隊對於柏林動物園的三頭亞洲象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觀察,主要是想知道牠們能不能使用水管這種有點複雜的工具。
在植物的莖幹中有木質部與韌皮部,讓植物可以運輸水分與養分。 但是,隨著時間過去,木質部與韌皮部會死亡或損壞。所以,植物有形成層,可以分裂、分化產生木質部與韌皮部。但是,形成層如何產生剛好數量的木質部與韌皮部,又能保持足夠數量的未分化細胞呢?
記得之前曾提到,馴化會讓植物對病蟲害的反應減弱;最近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研究,進一步證明了這個說法。 研究團隊分析了187種植物的R-基因數量與密度,以及「比葉面積」(SLA,specific leaf area),發現R-基因密度越高的植物,生長的速度就越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人類對生物資源的不當利用,往往對生物多樣性造成許多影響,那麼我們是否能以繁殖個體填補這些傷害呢?
Thumbnail
馴化對作物本身造成的最大的影響,大概就是「馴化症候群」了,可以吃/用的部位變大、從雌雄異株變為雌雄同株、多年生/二年生變成一年生、從異株授粉變為自花授粉、可食部分變得美味... 但是,馴化還會對作物有其他的影響,而且,有些是不可逆的!
Thumbnail
隨著農業的開展,隨之而來的馴化與育種,影響了植物與它的好伙伴-微生物體-的互動。這使得植物需要更多肥料、需要更多農藥。 如果可以讓植物能喚回它的好伙伴,或許就不需要那麼多的肥料與農藥了?
Thumbnail
「內文有狂熱因素請淡定諒解..謝謝-」 第一次認真去年開始 去療癒水果植物以及種植的土地 .所以才會在種植之前 完成獨角獸靈氣課程 題外: 因為自己蠻喜歡做研究實驗精神得 也包括觀察. 不過這些過程免不了也有人說.我有病. 蟑螂也有在研究觀察裡. 純粹因為這是個人的興趣. --
Thumbnail
在我還沒有跨進植物這個領域之前,我對於植物只有很粗淺的了解。當時,我並不知道植物有所謂的多倍體,就更不用提異源多倍體了。 而且,因為從小就知道馬與驢交配後生出來的騾並不具有生殖能力(後來知道有極少數有),所以一直認為生物就是不能異種交配。卻沒想到,植物有很多多倍體!
Thumbnail
同性性行為一直是很多學科領域所關注的重點,這其中包含了心理學、社會學、生物學和演化學等。由於同性性行為無法繁衍後代,這在理論上而言是不利於演化的,但這樣的行為卻一直存在於大量動物物種之中,因此也一直有人認為這是演化論的悖論。 目前全世界有約1500多個物種被觀測到擁有同性性行為,這其中包含昆蟲、
Thumbnail
馴化(domestication)這種事,人類在一兩萬年前就在做了;但是馴化對生物與環境的影響,卻是這些年才越來越清楚。之前介紹了馴化對大麥與水稻根部菌群的影響,這一篇要介紹馴化對小麥根部菌群的影響。 先說結論:很大!
Thumbnail
馴化會使作物發生所謂的「馴化症候群」:可食的部分變得更大更美味、更方便採集等等。但是最近的研究也發現,由於育種改變了植物的生理特性,所以也反過來對植物周圍的環境產生了影響。 最近的研究發現,馴化水稻與野生種水稻對共生菌根菌的互動大不相同喔!
Thumbnail
多細胞生物的細胞之間可以透過細胞連接(intercellular connections)或原生質絲(plasmodesmata)來互相聯絡、互通有無,單細胞的藍綠菌(cyanobacteria)會嗎?最近的研究發現,給了肯定的答案!
Thumbnail
當農友們/消費者們願意將田裡一部份的空間,讓給「牠們」一同共用餐桌,願意放棄部分的作物收成給田間生物時,猛禽棲架就在這個過程中,從土地上悄悄鑽出一個孔隙,鬆動了原本「最大產量化」的農業中心思想,從中長出了名為「生態農業」的新生活方式......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人類對生物資源的不當利用,往往對生物多樣性造成許多影響,那麼我們是否能以繁殖個體填補這些傷害呢?
Thumbnail
馴化對作物本身造成的最大的影響,大概就是「馴化症候群」了,可以吃/用的部位變大、從雌雄異株變為雌雄同株、多年生/二年生變成一年生、從異株授粉變為自花授粉、可食部分變得美味... 但是,馴化還會對作物有其他的影響,而且,有些是不可逆的!
Thumbnail
隨著農業的開展,隨之而來的馴化與育種,影響了植物與它的好伙伴-微生物體-的互動。這使得植物需要更多肥料、需要更多農藥。 如果可以讓植物能喚回它的好伙伴,或許就不需要那麼多的肥料與農藥了?
Thumbnail
「內文有狂熱因素請淡定諒解..謝謝-」 第一次認真去年開始 去療癒水果植物以及種植的土地 .所以才會在種植之前 完成獨角獸靈氣課程 題外: 因為自己蠻喜歡做研究實驗精神得 也包括觀察. 不過這些過程免不了也有人說.我有病. 蟑螂也有在研究觀察裡. 純粹因為這是個人的興趣. --
Thumbnail
在我還沒有跨進植物這個領域之前,我對於植物只有很粗淺的了解。當時,我並不知道植物有所謂的多倍體,就更不用提異源多倍體了。 而且,因為從小就知道馬與驢交配後生出來的騾並不具有生殖能力(後來知道有極少數有),所以一直認為生物就是不能異種交配。卻沒想到,植物有很多多倍體!
Thumbnail
同性性行為一直是很多學科領域所關注的重點,這其中包含了心理學、社會學、生物學和演化學等。由於同性性行為無法繁衍後代,這在理論上而言是不利於演化的,但這樣的行為卻一直存在於大量動物物種之中,因此也一直有人認為這是演化論的悖論。 目前全世界有約1500多個物種被觀測到擁有同性性行為,這其中包含昆蟲、
Thumbnail
馴化(domestication)這種事,人類在一兩萬年前就在做了;但是馴化對生物與環境的影響,卻是這些年才越來越清楚。之前介紹了馴化對大麥與水稻根部菌群的影響,這一篇要介紹馴化對小麥根部菌群的影響。 先說結論:很大!
Thumbnail
馴化會使作物發生所謂的「馴化症候群」:可食的部分變得更大更美味、更方便採集等等。但是最近的研究也發現,由於育種改變了植物的生理特性,所以也反過來對植物周圍的環境產生了影響。 最近的研究發現,馴化水稻與野生種水稻對共生菌根菌的互動大不相同喔!
Thumbnail
多細胞生物的細胞之間可以透過細胞連接(intercellular connections)或原生質絲(plasmodesmata)來互相聯絡、互通有無,單細胞的藍綠菌(cyanobacteria)會嗎?最近的研究發現,給了肯定的答案!
Thumbnail
當農友們/消費者們願意將田裡一部份的空間,讓給「牠們」一同共用餐桌,願意放棄部分的作物收成給田間生物時,猛禽棲架就在這個過程中,從土地上悄悄鑽出一個孔隙,鬆動了原本「最大產量化」的農業中心思想,從中長出了名為「生態農業」的新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