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近年連續推動心理諮商的補助方案,以去年的15-30歲計6次諮商的「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來說,推出一個月不到就有多個縣市名額額滿,後來緊急加碼,目前共計投入1.3億元經費。
今年8月又再次推出每人補助3次諮商的「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統計至8月底就超過8000人使用這樣服務,據衛服部統計,30至45歲族群每4人就有1人有憂鬱、焦慮。可見台灣人的心理健康需求一直都很大。即便如此,我觀察到身邊的親友們卻發現許多人並沒有心理健康的概念,也不知道可以求助什麼資源。
而我歸結出可能原因,來自國人仍對以下問題抱有疑惑:
1.何謂心理諮商?
心理諮商會透過聆聽你現在面臨的困擾,並藉由這些訊息引導與你的談話,釐清你困擾事件中的重要因素,協助你了解自己的想法、情緒與行為,並共同找出問題解決辦法。
2.心理諮商可以提供什麼幫助?
可提供問題狀況的釐清、情緒的整理與支持及建立對問題解決有益的行為。
3.如何知道我是否可以或需要諮商?
簡單來說,當出現會引發你負面情緒或日常生活的困擾時就可以使用諮商資源。
4.諮商是否代表我有病?
不一定,心理困擾≠精神疾病。心理諮商受眾舉凡精神疾病患者到一般民眾都可使用。精神疾病需要精神科或身心專科醫師進行診斷才能確定,心理師無權進行診斷。
政府對國人身心健康的重視逐漸成為顯學,求助諮商與醫療資源不代表你有病,是代表您對自己心理健康的重視,是對自己生命負責任的表現。
#心理諮商補助方案
#去標籤化
#去汙名化
撰文:許韡礪 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