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24:【约伯认为神不理会现世的混乱】
一、言善人恶人死亡无异(1-25)
一、言善人恶人死亡无异(1-25)
约伯看见穷苦人遭遇压迫,暴力猖獗,他就心怀不平,便问神为何不理会。神的默默无语反让本节至17节所说的恶人可以横行,没有惩罚他们。本段内容与约伯朋友的观点类同:恶人虽兴旺,但神会绳之于法。有学者认为这证明约伯并非完全反对朋友的观点,他只是坚持善人亦会受苦。
【伯二十四1】「“全能者既定期罚恶,为何不使认识祂的人看见那日子呢?」
「全能者既定期罚恶,为何不使认识祂的人看见那日子呢」:意思是既然神「心志已定」(二十三13),定意要刑罚罪恶,为什么不让敬畏祂的人知道日子呢?约伯的感受是正确的,神确实「不使认识祂的人看见那日子」。人若因清楚地「看见那日子」而敬畏神,岂不正是撒但所指控的「约伯敬畏神岂是无故」(一9)吗?在这不人道而残酷的时代(2节以下),约伯抱怨神竟然使这种现实得以持续。但是,约伯也并没有一味地抱怨,他的怨言之中蕴含着对将要临到的神公义审判的强烈期待(24:20)。有人认为神的应许耽延了,但这只是因神以怜恤来恒久忍耐罪人(彼后3:9~13)。因此,圣徒都当常常仰望等待主的日子,并以预备的心时刻警醒(太25:1;13:33)。
【伯二十四2-3】2「有人挪移地界,抢夺群畜而牧养。」3「他们拉去孤儿的驴,强取寡妇的牛为当头。」
「挪移地界」(2节),指非法挪移界石,侵犯别人的产业,这是古代严重的罪行(箴二十三10),也是神赐给以色列人的律法中严令禁止的(申十九14)。滥用权力和力量而夺取他人之地。强者压榨,掠夺弱者是神最恨恶的罪行,是惹动神的咒诅与审判的直接原因(申27:17;士5:6) 。既然如此,神为什么不立刻施行报应呢(1节)?这些现象到今天仍存在;他的朋友讲的道理解释不了这些不平现象。
【伯二十四4】「他们使穷人离开正道;世上的贫民尽都隐藏。」
「他们使穷人离开正道」,可能指恶人强迫穷人让开正道(大路),先让他们过去,代表社会的不公。或者指恶人实施暴力,使道路充满危险;他们只得走小路以求安全。为了得到保护,这些穷人集中在能够提供安全的任何地方(伯30:6)。
【伯二十四5】「这些贫穷人如同野驴出到旷野,殷勤寻找食物。他们靠着野地给儿女糊口,」
这些贫民就好像荒漠中的野驴一样,终日奔波,才觅得仅堪餬口的食物,喂养儿女。如同野驴出到旷野:表明了贫穷人的困苦。在当时社会中,野驴提供重要的劳动力,必须早出晚归。同样,贫穷的人每日虽然辛苦劳作,却依然深陷穷苦当中。靠着旷野:与所作的劳动相比,收获甚少。因此他们很难摆脱贫富分化的恶性循环。过不安定的生活,如同旷野里的野驴。
【伯二十四6-7】6「收割别人田间的禾稼,摘取恶人余剩的葡萄;」7「终夜赤身无衣,天气寒冷毫无遮盖,」
他们在别人的田里收割,在邪恶人的葡萄园中摘取葡萄;被践踏的穷人摘取恶人余剩的葡萄以补不足。他们光着身子睡觉,没有蔽体的衣服;严寒之夜,为山雨所淋、因无避所、栖身盘石、没有保暖的铺盖。任何亲切的人都会因这类的伤害而感到愤慨,约伯伯自己的同情心也表现在他自己的抗议中。
【伯二十四8】「在山上被大雨淋湿,因没有避身之处就挨近盘石。」
在山中为暴雨淋透,因无处避身,而躲避在盘石底下。形象地描述无家可归的人,寻找躲避风雨之所。
【伯二十四9】「又有人从母怀中抢夺孤儿,强取穷人的衣服为当头,」
邪恶人迫使孤儿为奴,又强取穷人的衣物作抵押。从母怀中抢夺孤儿:在2-8节中,约伯暴露了时代的黑暗,也就是那些连最基本的衣食住问题都没有得到保障的穷乏软弱之人,不但没有受到保护,反而遭到凌虐与剥削。本节则描绘了无比凄惨、暗淡的光景。「又有人从母怀中抢夺孤儿」这句话是指从母亲的怀抱中抢夺尚未断奶的婴孩卖为奴隶(王下4:1;尼5:5)。无论以前还是现在,社会中总有一群受凌辱的人们,教会应当格外关心这些人(诗10:14,救济的对象和方法)。因为具体体现基督大爱的途径就是给饥饿的人食物,给饥渴的人水喝(太5:43~48)。
【伯二十四10】「使人赤身无衣,到处流行,且因饥饿扛抬禾捆。」
这样,穷苦的人就只有赤身露体,四处流浪,还要饿着肚子被迫去扛抬谷物。 这些赤身捱饿工作的可能是奴仆,他们只有工作而没有报酬。约伯形象地描述了各世代的压迫:饥饿的人背着粮食,却不可以吃。神似乎并不出面惩罚那些造成这种惨状的人,还容许他们随心所欲地作恶。
【伯二十四11-12】11「在那些人的围墙内造油、榨酒,自己还口渴。」12「在多民的城内有人唉哼,受伤的人哀号;神却不理会那恶人的愚妄。」
他们在邪恶人的园里榨橄榄油;他们踹葡萄制酒,他们渴得要命,却不得享受自己身边的产品。城中有受伤的人在呻吟,有垂死的人在哀哭,但神不理会他们的呼求。 2-12节与13-17节罗列了恶人的罪名与罪状,本节则指出了约伯罗列这些的目的。神却不理会那恶人的愚妄:为了辩护自己的立场,约伯列举了恶人猖獗、罪恶横行,无罪之人遭受痛苦的现实。就现实而言,神并不眷顾被苦待之人的困苦(2~11节),也并不阻止邪恶的行为(13-17节)。然而,我们也可以说约伯强烈盼望神的公义得以实现(24:20,24)。若亲身经历了恶人横行称霸而敬虔人却遭到逼迫与嘲笑的事,我们亦会发出“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为什么远离不救我?”的叹息(诗22:1)。然而,神以火焰般的眼睛一一鉴察着世界的每一角落(28:24;诗33:13;帖前2:4;来4:12;启1:14),必照各人所行的报应他(提后4:14)。
【伯二十四13】「“又有人背弃光明,不认识光明的道,不住在光明的路上。」
又有人与光为敌,不认识光明的道,不坚持在光明的路中。「又有人背弃光明」:意指拒绝理性、良心、律法等神的光而专行恶事之徒 。他们与真理全然没有关系,且没有领悟到世上有真光(约1:9-11)。因此,他们不仅厌恶神,而且存心喜悦不义之事,并以肚腹为自己的神。
【伯二十四14-15】14「杀人的黎明起来,杀害困苦穷乏人,夜间又作盗贼。」15「奸夫等候黄昏,说:‘必无眼能见我’,就把脸蒙蔽。」
「困苦穷乏人」:指无力反抗的人。14-15节他们是残酷的凶手,黎明起来刺杀穷困贫乏的人,晚上又去干偷盗奸淫的勾当。他们等待着日暮的来临,心想:‘没有人会看见我的’。他们把脸蒙起来,。奸夫也在等待黑暗的来临,以寻找他的猎物。他把自己伪装起来,惧怕人认出他们(箴7:8,9)。
【伯二十四16】「盗贼黑夜挖窟窿,白日躲藏,并不认识光明。」
盗贼黑夜挖穿屋子,白天却躲藏起来,他们不想认识光明。「盗贼黑夜挖窟窿」:古代巴勒斯坦人一般生活在帐棚或简单的房子,房子的窗户很小,大都以门闩牢牢地别住。相反,墙壁则以泥砖砌成,由太阳光晒干(4:19)。因此,当时的夜贼主要采用挖窟窿的方法来偷窃。
【伯二十四17】「他们看早晨如幽暗,因为他们晓得幽暗的惊骇。」
他们晨昏颠倒,以昼作夜,他们熟知黑暗中所发生的一切恐怖事情。他们在深夜幽暗之时开始一天的工作。夜幕的降临对他们来说,就像黎明的来到。本段从第13节开始到本节结束,强调违背第五、第七和第八条诫命的人爱黑暗不爱光明。
【伯二十四18-19】18「“这些恶人犹如浮萍快快飘去,他们所得的份在世上被咒诅;他们不得再走葡萄园的路。」19「干旱炎热消没雪水,阴间也如此消没犯罪之辈。
这些恶人如水面上飘浮的东西迅速流逝,他们在世上所得的分被咒诅,榨酒者不再走入他们的葡萄园。干旱与炎热怎样消除雪水,阴间也这样除去犯罪的人。可以视为约伯对这些恶人的咒诅,他对他们深恶痛绝。也由此显示出 24:22~23 是约伯对神的质疑。虽然他觉得恶人该当死罪,不过他没看到神立即毁灭恶人,恶人跟其他人一样,终究是死亡。这样的话,朋友们所说的「报应」又在哪里?
【伯二十四20】「怀他的母(原文作“胎”)要忘记他,虫子要吃他,觉得甘甜。他不再被人纪念;不义的人必如树折断。」
一般人都认为,母亲对子女的爱极其强烈。虽然如此,恶人的命运就是被自己的母亲所忘记,成为蠕虫的食物,没有人会再记起他们,恶人都要像树木在暴风中折断一样。
【伯二十四21】「“他恶待(或作“他吞灭”)不怀孕、不生养的妇人,不善待寡妇。」
在这新的一段里,约伯重新回到弱者受压迫的话题。不孕被认为是最大的不幸之一(撒上1:5-8)。恶人欺压不孕者是极其残忍的。不孕者受欺压是特别的无助,因为她没有儿子来维护她的权利。她的不孕往往被认为是犯罪和神不悦的结果。恶人苛待不育的妇女,也不肯去周济贫穷的寡妇。
【伯二十四22-23】22「然而神用能力保全有势力的人,那性命难保的人仍然兴起。」23「神使他们安稳,他们就有所倚靠;神的眼目也看顾他们的道路。」
然而神却用能力延长强暴人的性命;自觉不能活着的人仍然兴起。本文表明恶人发旺也只有在神的认可和主权之下才有可能成为事实,强调了神对人类历史的绝对主权。恶人的亨通取决于神的护理,这句话决不意味着神认可或帮助恶人的行为,而是强调了在遭遇苦难与得享亨通的这一点上,恶人与义人毫无区别。
【伯二十四24】「他们被高举,不过片时就没有了。他们降为卑,被除灭,与众人一样,又如谷穗被割。」
邪恶的人兴盛一时,但一会儿就像草木凋谢,像穗秆被割下。他的朋友们认为恶人犯罪会在今生受到惩罚,犯大罪会遭遇大灾难。约伯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说实际上他们会被高举。但他知道时候将到,他们的罪行将得到惩罚。然而他又说,他们也许死得安静轻松,没有特别的证据证明他们离去时伴随着神的不悦。
【伯二十四25】「若不是这样,谁能证实我是说谎的,将我的言语驳为虚空呢?”」
上一章几乎每句都充满了「我」(除了二十三13),而本章却几乎每句都回避了「我」(除了25节)。这个明显的对比提醒我们,约伯的「我」刻意把自己隐藏起来了,所以本章提到的都是与「我」无关的恶人。当约伯发现自己内心的「惧怕」(二十三15~17)以后,就开始不断质疑神为何不报应恶人(1、12、22节),好像一切都与自己无关。因此,本章虽然修辞流畅,其实是重复前文(二十一7~14);虽然理直气壮(25),其实是回避「惧怕」。我们若把自己归入义人的行列,当然会对恶人没有立刻遭报而愤愤不平(1节)。但若我们知道自己就是那恶人,恐怕就会感谢神「不理会那恶人的愚妄」(12节),也感谢「神用能力保全有势力的人」(22节),允许「那性命难保的人仍然兴起」(22节)了。「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三23),我们都是恶人的后代;即使我们现在还不是那恶人,有了机会也必会成为恶人。若不是神用祂「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罗二4)领我们悔改,今天地上连一个活人也不会存留。因此,神在从旋风中回答之前,还要借着比勒达挖下最后一锹,把藏在约伯内心深处的那个「自以为义」(三十二1)的「我」挖出来,大声地告诉他:「你就是那人」(撒下十二7)。
上图:位于耶路撒冷西南6.4公里的Battir梯田,大约有4000年历史,长满了橄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