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表達情感與克服逃避行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擅長表達情感是至今我發現也常見現象,這可能源於多種因素,包括童年經歷、社會文化影響以及個人性格特徵、人與人相處經歷所造成。


許多不擅長表達情感的人,往往在童年時期經歷了「情感忽視」。當照顧者未能滿足孩子情感需求時,孩子可能學會了隱藏自己情緒,這種行為在成年後仍然延續。這使他們在面對負面情緒時,選擇「沉默或偽裝」,而不是直接表達出來。


不表達情緒只會增加問題解決難度


越在意事物越是逃避現象,來自心理防衛機制。這些機制是我們為了避免痛苦而自我保護反應,當面對困難或情感挑戰時,我們會選擇逃避,而不是直面問題、直面情緒。

這種「不表達」「缺乏溝通」的觀念使人們在關係中感到孤獨,因為缺乏真實情感連結會阻礙彼此理解,導致「自身思考太多」。


心理防衛機制是一種反射性行為,暫時緩解當前的痛苦。


這些行為雖然能夠讓我們在短期內感到舒適,但長期來看卻阻礙我們成長和自我認知。正如心理學家Donald Meltzer所言:「一切防衛機制,都是我們為了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謊。」


問題都是自身想像、反射出來的恐懼


當面對強烈情感(如失去、焦慮等),許多人選擇麻痺自己、忽視問題,這樣行為會導致情感持續消耗。某些想法、感受使人們選擇逃避,以避免內心矛盾和不安。


如何應對逃避行為、與自欺欺人態度


問自己真正抗拒的是什麼,試著理解這些情感背後需求,並誠實面對自我,傾聽自己內心狀態。試著與自身溝通,而不急於下定論。

例如:可以試著拿筆跟紙寫下內心太多瑣碎事情累積,可以分析事物本質。例如:工作倦怠,是什麼原因使近期感受產生倦怠?家庭因素?個人情緒?還是經濟壓力?睡眠不足?從中找出原因,並對症下藥。

試著與信任的人學會真實表達想說的話,誠實說出每句話感受,使彼此都淺顯易懂、讓話題、情緒都能延伸。


我相信每份好的關係,都是彼此都能接得住對方情緒和所有。學會說出自身脆弱和感受,代表你已經長大了。如何讓他人理解你、讀懂你,首先要做一個讓他人懂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是不賣產品只賣故事的安
83會員
192內容數
❤️
2025/04/28
本文介紹了鯊魚的種類、體型、習性、攻擊性以及感官系統。包括巨齒鯊、大白鯊、公牛鯊和虎鯊等著名鯊魚的詳細資訊,並闡述鯊魚的獵食方式和感官能力。
Thumbnail
2025/04/28
本文介紹了鯊魚的種類、體型、習性、攻擊性以及感官系統。包括巨齒鯊、大白鯊、公牛鯊和虎鯊等著名鯊魚的詳細資訊,並闡述鯊魚的獵食方式和感官能力。
Thumbnail
2025/04/24
西亞兩河流域孕育了人類文明的搖籃,本文探討了蘇美爾文明與巴比倫文明的發展歷程、文化成就以及其對後世文明的影響,重點介紹了歐貝德人、楔形文字、六十進制、曆法計算、占星術和漢摩拉比法典等關鍵要素。
Thumbnail
2025/04/24
西亞兩河流域孕育了人類文明的搖籃,本文探討了蘇美爾文明與巴比倫文明的發展歷程、文化成就以及其對後世文明的影響,重點介紹了歐貝德人、楔形文字、六十進制、曆法計算、占星術和漢摩拉比法典等關鍵要素。
Thumbnail
2025/04/21
古猿從樹棲到直立行走的演化歷程,探討環境變遷、骨骼結構演變與運動模式分化如何促成直立行走。文中介紹數種古猿,包括原康修爾猿、森林古猿、祿豐古猿、地猿和南方古猿,比較其形態特徵與運動能力,並分析撒海爾人、地猿、南方古猿與人屬的演化關係與基因交流。最後,闡述稀樹草原化、能量效率提升等演化驅動力。
Thumbnail
2025/04/21
古猿從樹棲到直立行走的演化歷程,探討環境變遷、骨骼結構演變與運動模式分化如何促成直立行走。文中介紹數種古猿,包括原康修爾猿、森林古猿、祿豐古猿、地猿和南方古猿,比較其形態特徵與運動能力,並分析撒海爾人、地猿、南方古猿與人屬的演化關係與基因交流。最後,闡述稀樹草原化、能量效率提升等演化驅動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許多人在表達情感方面感到困難,這可能源於童年經歷及心理防衛機制。本文探討不擅長情感表達的原因,以及如何理解和應對逃避行為,藉此促進個人成長和人際關係的改善。學會誠實面對自身情感,與信任的人分享感受,是建立健康關係的重要步驟。
Thumbnail
許多人在表達情感方面感到困難,這可能源於童年經歷及心理防衛機制。本文探討不擅長情感表達的原因,以及如何理解和應對逃避行為,藉此促進個人成長和人際關係的改善。學會誠實面對自身情感,與信任的人分享感受,是建立健康關係的重要步驟。
Thumbnail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們了解到逃避最大原因就是我們的「心理防衛機制」,初步談到這個概念也許還不夠清楚,所以這一篇會實際點出我們究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呢?在《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這本書提到十種消極且無用的心理防衛機制,聽思想和大家分享其中最常見的兩大心態,和你一起了解更多。
Thumbnail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們了解到逃避最大原因就是我們的「心理防衛機制」,初步談到這個概念也許還不夠清楚,所以這一篇會實際點出我們究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呢?在《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這本書提到十種消極且無用的心理防衛機制,聽思想和大家分享其中最常見的兩大心態,和你一起了解更多。
Thumbnail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遇過類似的情境?初入職場的你,在家族聚會中很熱切地想要分享剛到工作環境的酸甜苦辣,你也很期待家人們能與你一同討論,並給予正向的回饋,但你卻聽到……   「這有什麼呀!當初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呀,有什麼好在意的。」 「拜託,這件事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我那時候就這樣做的……」
Thumbnail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遇過類似的情境?初入職場的你,在家族聚會中很熱切地想要分享剛到工作環境的酸甜苦辣,你也很期待家人們能與你一同討論,並給予正向的回饋,但你卻聽到……   「這有什麼呀!當初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呀,有什麼好在意的。」 「拜託,這件事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我那時候就這樣做的……」
Thumbnail
當我們歷經了許多爭執與衝突後,總會有些心得或發現。 我們會因著這些經驗去尋求正確的方法,隨著經驗的增長,越來越會溝通, 其中最顯著的技巧是「不要帶有情緒」。 不帶著情緒才能讓對方聽見你要表達的訊息。 但我們忽略了一個重點,這個重點是除了經驗的增長外, 我們的年齡習慣也在增長,所以這個重點在於我們個人
Thumbnail
當我們歷經了許多爭執與衝突後,總會有些心得或發現。 我們會因著這些經驗去尋求正確的方法,隨著經驗的增長,越來越會溝通, 其中最顯著的技巧是「不要帶有情緒」。 不帶著情緒才能讓對方聽見你要表達的訊息。 但我們忽略了一個重點,這個重點是除了經驗的增長外, 我們的年齡習慣也在增長,所以這個重點在於我們個人
Thumbnail
★探查自己、伴侶、孩子和他人的內心感受,看到焦慮、委屈、憤怒、緊張、挫敗、壓抑背後的需求和動力。 ●精神分析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一個人怎樣進行自我保護,即自我防衛機制。意思是說,在我有一段痛苦的經歷或者情緒的時候,我可以調動自我功能,把它排斥在意識範圍之外,即痛苦依然存在,只是我感覺不到它。 我們
Thumbnail
★探查自己、伴侶、孩子和他人的內心感受,看到焦慮、委屈、憤怒、緊張、挫敗、壓抑背後的需求和動力。 ●精神分析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一個人怎樣進行自我保護,即自我防衛機制。意思是說,在我有一段痛苦的經歷或者情緒的時候,我可以調動自我功能,把它排斥在意識範圍之外,即痛苦依然存在,只是我感覺不到它。 我們
Thumbnail
是否經常想說的話說不出口,說出口的話,卻經常不是本意? 原因會是什麼?害怕對方無法理解,經過幾番思考後,說出來的話卻更糟糕,或是在表達時,沒有辦法將自己的真實想法好好的表達出來,這個部份每個人的原因都不一樣,而我們需要找出自己的原因。
Thumbnail
是否經常想說的話說不出口,說出口的話,卻經常不是本意? 原因會是什麼?害怕對方無法理解,經過幾番思考後,說出來的話卻更糟糕,或是在表達時,沒有辦法將自己的真實想法好好的表達出來,這個部份每個人的原因都不一樣,而我們需要找出自己的原因。
Thumbnail
我們傾向於在生命的早期學習這些溝通方式,隨著成長,也許會逐漸發現溝通姿態的不適應而進行調整,但是當我們處在壓力下或再次經歷過往類似受傷情境時,我們可能會自動地、無意識地回到這些早期的防禦溝通模式,其是為了消除或避免再次經驗到,因曾經受傷而長出的羞愧、恐懼、麻木、罪惡感......等等,被拒絕....
Thumbnail
我們傾向於在生命的早期學習這些溝通方式,隨著成長,也許會逐漸發現溝通姿態的不適應而進行調整,但是當我們處在壓力下或再次經歷過往類似受傷情境時,我們可能會自動地、無意識地回到這些早期的防禦溝通模式,其是為了消除或避免再次經驗到,因曾經受傷而長出的羞愧、恐懼、麻木、罪惡感......等等,被拒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