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的多重興趣管理:避免這 3 個大錯誤】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碩博士生的學術旅程中,許多人同時擁有多個興趣,卻常因壓力迷失方向。以下是多重興趣者 (Multipassionates) 常犯的 3 個錯誤,以及如何修正它們,釋放你的內在潛力。


▌3 個常見錯誤

1. 不探索自己的內心 (Do 0 Inner Work)

• 忙於學術與生活,卻從未真正思考自己想要什麼。

2. 忽略自己的好奇心 (Ignore Their Curiosity)

• 為了專注主題,壓抑對其他領域的探索渴望,反而失去學術創新的可能性。

3. 讓別人逼你專一 (Let Others Pressure Them into Specializing)

• 因害怕導師或同學的眼光,勉強自己只專注一條路,結果越來越迷茫。


▌如何修正這些錯誤?

1. 把好奇心當成孩子般呵護 (Treat Your Curiosity Like Your Child)

• 定期探索你感興趣的領域,不論是跨學科的研究還是生活中的新事物,這是保持創意的關鍵。

2. 好奇自己 (Get Curious About Yourself)

• 問問自己:

• 「我喜歡哪些事情?」

• 「哪些活動會讓我感到充實?」

• 透過筆記或反思,更了解自己的興趣與需求。

3. 忽略 99% 的人 (Ignore 99% of People)

• 不用理會他人對你多元興趣的評價,專注於打造屬於你的學術與生活節奏。


▌結語

社會常強調專精的重要性,但對擁有多重興趣的碩博士生來說,擁抱多樣性 (Embrace Multipotentiality) 才是釋放潛力的關鍵。從今天起,修正這些錯誤,讓你的學術與生活更自由、更有創意!

avatar-img
511會員
1.7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很多人以為冥想就是靜坐、深呼吸,但對碩博士生來說,研究生活早已讓我們沒空搞那些儀式。其實,覺察每一個念頭,了解背後的動機,就是最適合你的冥想方式。 ▌什麼是覺察式冥想? 當你開始煩躁時,停下來問自己: • 「我現在在想什麼?」 • 「這個念頭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這種方式簡
碩博士生的學術生活,總是需要不斷吸收新知,但只會輸入而忽略輸出,容易讓腦袋超載、創意枯竭。學會平衡腦袋的輸入與輸出 (Balance Inputs and Outputs),才能讓學習與創造力維持最佳狀態。 填滿你的腦袋:輸入 (Inputs) 1. 閱讀書籍 (Books) 深入研究領
你是否常常這樣: • 開會時,導師皺了皺眉,你猜:「是不是覺得我的進度太慢?」 • 同組同學不找你討論,你腦補:「是不是覺得我不夠專業?」 • 學術簡報結束後,別人看了你一眼,你懷疑:「是不是我的數據有問題?」 這些慣性揣測別人想法的行為,就是內耗的最大來源。 為什麼揣測別人
碩博士生的生活已經夠忙了,還硬要塞滿更多「進步計畫」,是不是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事實上,你需要的不是再加東西 (Adding More),而是減東西 (Subtracting)。要讓 2025 年過得不那麼狼狽,最重要的就是丟掉那些拖累你的「垃圾」。 以下這 5 件事,建議你斷捨離: ▋1
我們碩博士生,最熟的就是「拖延症」這門學問吧?每次看到研究進度表,心裡總是想:「我只要今天有點動力,這篇文獻一定秒讀完!」但事實是,動力這種東西靠不住——它來得快,跑得更快。 ▋動力的現實:有就不錯了,沒就算了 動力總是很不穩定。今天可能因為隔壁組比你進展慢,動力滿格;明天又因為指導教授的批
當我們在研究或學習中遇到知識空白時,多數人會直覺地先查資料、讀文獻,然後再整理筆記。這樣的順序雖然常見,但容易讓人迷失在大量資訊中。 有沒有更高效的方法?答案是:反向文獻回顧法 (Backwards Literature Review)。 這種方法的關鍵是:先寫,後想,再讀。 ▋為什麼
很多人以為冥想就是靜坐、深呼吸,但對碩博士生來說,研究生活早已讓我們沒空搞那些儀式。其實,覺察每一個念頭,了解背後的動機,就是最適合你的冥想方式。 ▌什麼是覺察式冥想? 當你開始煩躁時,停下來問自己: • 「我現在在想什麼?」 • 「這個念頭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這種方式簡
碩博士生的學術生活,總是需要不斷吸收新知,但只會輸入而忽略輸出,容易讓腦袋超載、創意枯竭。學會平衡腦袋的輸入與輸出 (Balance Inputs and Outputs),才能讓學習與創造力維持最佳狀態。 填滿你的腦袋:輸入 (Inputs) 1. 閱讀書籍 (Books) 深入研究領
你是否常常這樣: • 開會時,導師皺了皺眉,你猜:「是不是覺得我的進度太慢?」 • 同組同學不找你討論,你腦補:「是不是覺得我不夠專業?」 • 學術簡報結束後,別人看了你一眼,你懷疑:「是不是我的數據有問題?」 這些慣性揣測別人想法的行為,就是內耗的最大來源。 為什麼揣測別人
碩博士生的生活已經夠忙了,還硬要塞滿更多「進步計畫」,是不是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事實上,你需要的不是再加東西 (Adding More),而是減東西 (Subtracting)。要讓 2025 年過得不那麼狼狽,最重要的就是丟掉那些拖累你的「垃圾」。 以下這 5 件事,建議你斷捨離: ▋1
我們碩博士生,最熟的就是「拖延症」這門學問吧?每次看到研究進度表,心裡總是想:「我只要今天有點動力,這篇文獻一定秒讀完!」但事實是,動力這種東西靠不住——它來得快,跑得更快。 ▋動力的現實:有就不錯了,沒就算了 動力總是很不穩定。今天可能因為隔壁組比你進展慢,動力滿格;明天又因為指導教授的批
當我們在研究或學習中遇到知識空白時,多數人會直覺地先查資料、讀文獻,然後再整理筆記。這樣的順序雖然常見,但容易讓人迷失在大量資訊中。 有沒有更高效的方法?答案是:反向文獻回顧法 (Backwards Literature Review)。 這種方法的關鍵是:先寫,後想,再讀。 ▋為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1. 固守單一專業而不擴展視野: 許多年輕研究生進入學術界後,便專注於自己熟悉的研究領域。他們認為只要在某個領域內深耕細作,未來必能取得成功,並獲得豐厚的回報。然而,這樣的心態往往使他們忽視了跨學科合作和多元化發展的重要性。固守單一專業的結果是研究視野狹窄,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學術環境,也
1. 誤以為可以「選擇」業界或學界: - 當博士生時,很多人認為自己有能力選擇未來的職涯方向,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然而,事實上,你每天如何利用時間,如何安排學習與研究活動,已經在無形中決定了你的職涯走向。每個半小時的利用方式,累積下來會塑造你的技能和經驗,進而決定你「適合」哪個領域。很多人不了解這
1. 未了解小朋友心中的優先事項 - 每個進入實驗室的後輩心中都有不同的優先事項。有些人只是希望在履歷上多一行實習經驗,他們對研究的投入可能較少。有些人則希望完成一個具體的研究工作,並獲得推薦信,他們會更加專注並投入時間。有些人想藉此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對研究題目的選擇會更加謹慎。而有些人則
1. 不持續重複練習: - 許多研究生往往在學習新技能或開始新項目時,因為初期的困難和挫折而放棄。然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持續的重複練習。比如,寫讀書筆記這項技能,需要不斷地記錄和反思,才能逐漸提高。正如投籃一樣,開始時可能很多球都投不進,但隨著練習次數增加,逐漸掌握了投籃的技巧,成功率自然也
1. 只專注於研究技術,忽視科學家的全方位技能: - 這類學生往往只關注實驗和研究,對於技術層面的深入探討有極大的熱情。然而,他們忽略了科學家日常工作中的其他重要部分,例如組織管理、人員招聘、研究方向的選擇和實驗室的運營。這些技能對於成為一名全面的科學家至關重要。如果只具備技術能力,將來在科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設立過於模糊的目標: - 許多大學生在設定目標時,並沒有清晰具體的認識,這會導致後續行動缺乏方向。例如,一些學生可能只知道自己想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但並不明確自己想要達到的具體成果,結果在研究過程中迷失方向。 2. 制定過於僵化的計畫: - 制定計畫是重要的,但計畫過於詳
1. 以為自己能「選擇」業界或學界: - 其實,每天每個半小時怎麼使用,就已經做出選擇了。PhD的1825天,你完成的事情和掌握的技能,畢業時就已經決定了你「適合」去業界或學界。 2. 忽略「選擇」與「適合」的差異: - 很多人以為自己可以「選擇」要去業界還是學界,但事實上,是業界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身為文組畢業生的層層剖析。 1.有歷練再去讀,才知道自己要什麼2. 我不想把讀碩士當作「逃避面對自我」的管道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1. 固守單一專業而不擴展視野: 許多年輕研究生進入學術界後,便專注於自己熟悉的研究領域。他們認為只要在某個領域內深耕細作,未來必能取得成功,並獲得豐厚的回報。然而,這樣的心態往往使他們忽視了跨學科合作和多元化發展的重要性。固守單一專業的結果是研究視野狹窄,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學術環境,也
1. 誤以為可以「選擇」業界或學界: - 當博士生時,很多人認為自己有能力選擇未來的職涯方向,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然而,事實上,你每天如何利用時間,如何安排學習與研究活動,已經在無形中決定了你的職涯走向。每個半小時的利用方式,累積下來會塑造你的技能和經驗,進而決定你「適合」哪個領域。很多人不了解這
1. 未了解小朋友心中的優先事項 - 每個進入實驗室的後輩心中都有不同的優先事項。有些人只是希望在履歷上多一行實習經驗,他們對研究的投入可能較少。有些人則希望完成一個具體的研究工作,並獲得推薦信,他們會更加專注並投入時間。有些人想藉此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對研究題目的選擇會更加謹慎。而有些人則
1. 不持續重複練習: - 許多研究生往往在學習新技能或開始新項目時,因為初期的困難和挫折而放棄。然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持續的重複練習。比如,寫讀書筆記這項技能,需要不斷地記錄和反思,才能逐漸提高。正如投籃一樣,開始時可能很多球都投不進,但隨著練習次數增加,逐漸掌握了投籃的技巧,成功率自然也
1. 只專注於研究技術,忽視科學家的全方位技能: - 這類學生往往只關注實驗和研究,對於技術層面的深入探討有極大的熱情。然而,他們忽略了科學家日常工作中的其他重要部分,例如組織管理、人員招聘、研究方向的選擇和實驗室的運營。這些技能對於成為一名全面的科學家至關重要。如果只具備技術能力,將來在科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設立過於模糊的目標: - 許多大學生在設定目標時,並沒有清晰具體的認識,這會導致後續行動缺乏方向。例如,一些學生可能只知道自己想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但並不明確自己想要達到的具體成果,結果在研究過程中迷失方向。 2. 制定過於僵化的計畫: - 制定計畫是重要的,但計畫過於詳
1. 以為自己能「選擇」業界或學界: - 其實,每天每個半小時怎麼使用,就已經做出選擇了。PhD的1825天,你完成的事情和掌握的技能,畢業時就已經決定了你「適合」去業界或學界。 2. 忽略「選擇」與「適合」的差異: - 很多人以為自己可以「選擇」要去業界還是學界,但事實上,是業界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身為文組畢業生的層層剖析。 1.有歷練再去讀,才知道自己要什麼2. 我不想把讀碩士當作「逃避面對自我」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