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誤入有毒職場的風險, 避開職場霸凌別忘了思考這些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近陸續爆出的職場霸凌事件讓大家對職場環境這件事更加關注, 因應發生的事件, 政府單位和專業人士陸續整理出很多相關的資訊, 包含職場霸凌的形式、處理方法、申訴管道等。但這些都是事情發生後的因應之道, 而不是事前的避坑指南。大家可能會認為打造霸凌零容忍的健康職場環境需要仰賴每家公司負起責任, 但如果我們在選擇工作前能增加一些思考面向, 會更有主動權, 也更能降低誤入有毒職場的風險。

raw-image

入場前先確認退場機制

在求職的時候大部分人會考量的多是進來後能得到什麼, 很容易忽略的是如果不得已要離開, 需要付出什麼。近期被報導的職場霸凌事件大部分是發生在公家單位, 很多受害者提到, 之所以長期忍受主管的霸凌是因為轉調或換工作很困難, 而要放棄好不容易考上的公職身份也要下很大的決心。如果有一種類型的工作是要犧牲很多才能退場的, 這就會是就職前需要考量進去的風險。  

讓自己保持動態

之前在《從知名企業裁員浪潮中應該學到的事這篇文章中曾經提到「市場會變, 策略會改, 高層會流動, 這些都會造成工作的不穩定。」同樣的職場環境也是動態的, 進公司前評估覺得滿意的人和環境可能幾個月後就不一樣了。因應變化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自己的心態保持彈性---公司環境好時盡情發揮, 環境不好時就尋求機會轉職。因為保留「也許會需要轉職」的可能性, 工作時就會更注重能力的培養和經歷的累積。如果抱著想在某份工作安穩做到老的期望, 在公司環境惡化時, 就只能消極的留在原地煎熬, 而不是積極的尋找新機會。

別高估自己, 也別低估在業界有惡評的主管

我相信大部分人在考慮工作機會時都會想辦法打聽關於這家公司的消息, 尤其是關於主管的風評。但如果公司的名聲和提供的職稱、薪資、福利都很好, 只是直屬主管的風評不好, 有多少人能理性的拒絕這個工作機會呢? 我自己就曾經踩過這樣坑。當時在原本的公司待了很多年, 一心想到外面看看, 談到的一個工作機會整體都符合期望, 唯一的考量就是這個職位的直屬主管是業界有名的情緒化。我認識很多曾經跟他共事過的人, 有些人以過往的經驗力勸我不要去; 也有些人曾經作為他的下屬, 覺得他還不至於到不能相處的地步。由於一心想嘗試新機會, 我還是接受了這份工作, 我洗腦自己: 「只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他應該也找不到機會來刁難我。」後來的事實證明, 我把這件事想得太天真了。如果主管有心為難你, 他有很多方法讓你做不好該做的事。很快的, 我就決定離開這家公司。因為當直屬主管就是那個創造有毒環境的人時, 作為下屬的我們其實很難單靠一己之力帶來改變。能做的是, 在下次記取教訓, 求職時不輕忽打聽到的主管風評, 也不高估自己可以跟不合理的人應對的能力。

自己的感受就是最精準的指標

每個人不能接受的事情不同, 身心的耐受程度也不一樣, 不是別人能忍受的事你就需要忍下來, 自己的感受才是最精準的指標。如果目前的職場已經讓你身心不健康, 就需要尋求退路, 主動規劃轉換到更合適的方向。只有身心健康, 人生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很多篇文章中我都會提到「主導權」和「職場競爭力」這樣的字眼, 因為我真的覺得這兩件事很重要。比起仰賴命運或是公司來安排期望的環境和機會, 我更喜歡自己採取主動。我們很難在進入一家公司前完全了解內部的狀況, 但可以在接受工作機會前做更全面的評估和思考, 來降低誤入有毒職場的風險。而「保有職場競爭力」能支持你的主導權, 在不小心身處有毒職場時, 有離開的選擇。


到Cindy的個人網站: www.cindycareerplus.com 閱讀更多職場文章、了解更多求職服務的案例~

Cindy Lu, 美國紐約大學(NYU)研究所畢業, 20年500強外商品牌行銷工作經驗, 熟悉B2C及B2B商業模式, 管理過台灣、香港、中國市場。目前從事職涯規劃、履歷、面試等求職技巧諮詢以及職場文章創作工作。職場文章散見於104人力銀行、1111人力銀行、商業周刊以及Cheers雜誌等媒體平台。Email聯繫:cindy.career520@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areer+ 職涯升級站
17會員
66內容數
用品牌行銷的概念和部門主管的視角, 幫助職場工作者明確職場定位、清晰職涯路徑、強化個人優勢、補齊職場技能。
2025/03/20
最近,一則社會案件引起了廣泛關注:某科技公司技術長因離職事宜與公司負責人發生爭執,最終不幸遇害。這起悲劇令人震驚,也提醒我們,離職牽涉到複雜的人際關係與情緒。我們沒辦法確認主管在面對離職申請時一定能正面應對, 但我們可以主動管理這個場面, 讓離職過程往正面走。
Thumbnail
2025/03/20
最近,一則社會案件引起了廣泛關注:某科技公司技術長因離職事宜與公司負責人發生爭執,最終不幸遇害。這起悲劇令人震驚,也提醒我們,離職牽涉到複雜的人際關係與情緒。我們沒辦法確認主管在面對離職申請時一定能正面應對, 但我們可以主動管理這個場面, 讓離職過程往正面走。
Thumbnail
2025/03/12
如何在履歷或專業社交平臺上呈現失敗的專案經驗?資深行銷人Cindy分享,重點不在隱藏或美化失敗,而是轉化為學習與成長的機會,透過強調過程中展現的能力、學到的教訓,以及對未來工作的啟發,讓失敗專案成為展現個人價值與潛力的有力證明。
Thumbnail
2025/03/12
如何在履歷或專業社交平臺上呈現失敗的專案經驗?資深行銷人Cindy分享,重點不在隱藏或美化失敗,而是轉化為學習與成長的機會,透過強調過程中展現的能力、學到的教訓,以及對未來工作的啟發,讓失敗專案成為展現個人價值與潛力的有力證明。
Thumbnail
2024/12/18
這篇文章探討了設立年度目標時常見的誤區, 關於年度目標的文章都在教導如何有效的設定目標, 但本文提出更重要的是在設定目標前先看清楚自己有沒有對準方向。很多人在設立目標時會引用一些雞湯金句來鼓勵自己, 但這些聽起來激勵人心的話卻不一定會帶你走上期望中的道路。
Thumbnail
2024/12/18
這篇文章探討了設立年度目標時常見的誤區, 關於年度目標的文章都在教導如何有效的設定目標, 但本文提出更重要的是在設定目標前先看清楚自己有沒有對準方向。很多人在設立目標時會引用一些雞湯金句來鼓勵自己, 但這些聽起來激勵人心的話卻不一定會帶你走上期望中的道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近日國內科技圈驚傳凶殺案,起因於職場霸凌。專家指出,企業高層霸凌不易察覺,受害者難以求助。文中建議企業重視員工心理健康,建立完善的職場霸凌防治機制,包括降低衝突氛圍、明確行為規範、設立申訴機制、人資部門扮演安全守門人等,以打造安全的工作環境。
Thumbnail
近日國內科技圈驚傳凶殺案,起因於職場霸凌。專家指出,企業高層霸凌不易察覺,受害者難以求助。文中建議企業重視員工心理健康,建立完善的職場霸凌防治機制,包括降低衝突氛圍、明確行為規範、設立申訴機制、人資部門扮演安全守門人等,以打造安全的工作環境。
Thumbnail
【#你待的職場安全嗎?#10大職場隱藏風險解析】 🚨 你是否曾在會議中不敢發言?升遷靠關係、工作無止盡加班、HR 只站在公司的立場? 這些都可能是 高風險職場 的警訊!🏢🔥別等到職涯受損才察覺! 本篇文章將深入解析 10 個不良職場的危險信號,幫助你辨識職場陷阱,避免成為環境犧牲品。
Thumbnail
【#你待的職場安全嗎?#10大職場隱藏風險解析】 🚨 你是否曾在會議中不敢發言?升遷靠關係、工作無止盡加班、HR 只站在公司的立場? 這些都可能是 高風險職場 的警訊!🏢🔥別等到職涯受損才察覺! 本篇文章將深入解析 10 個不良職場的危險信號,幫助你辨識職場陷阱,避免成為環境犧牲品。
Thumbnail
最近職場霸凌層出不窮,這讓我在想:除了感到憤怒與轉發文章,我還能做些什麼? 於是想透過這篇文,來談談在面對職場上的隱形壓迫,甚至是惡意對待時,我們能如何自救,避免摔碎身心的重挫與悲劇。
Thumbnail
最近職場霸凌層出不窮,這讓我在想:除了感到憤怒與轉發文章,我還能做些什麼? 於是想透過這篇文,來談談在面對職場上的隱形壓迫,甚至是惡意對待時,我們能如何自救,避免摔碎身心的重挫與悲劇。
Thumbnail
職場霸凌越來越被重視的問題,根據調查,67%的上班族曾遭遇過這種情況。本篇文章探討了職場霸凌的影響,包括心理健康、工作表現及企業文化等問題。提供有效的四大步驟,幫助受害者及旁觀者如何應對職場上的霸凌行為,以營造健康的工作環境。無論你是管理者或員工,都應學會如何捍衛職場尊嚴,共同改善職場文化。
Thumbnail
職場霸凌越來越被重視的問題,根據調查,67%的上班族曾遭遇過這種情況。本篇文章探討了職場霸凌的影響,包括心理健康、工作表現及企業文化等問題。提供有效的四大步驟,幫助受害者及旁觀者如何應對職場上的霸凌行為,以營造健康的工作環境。無論你是管理者或員工,都應學會如何捍衛職場尊嚴,共同改善職場文化。
Thumbnail
最近陸續爆出的職場霸凌事件讓大家對職場環境這件事更加關注, 因應發生的事件, 政府單位和專業人士陸續整理出很多相關的資訊。大家可能會認為打造霸凌零容忍的健康職場環境需要仰賴每家公司負起責任, 但如果我們在選擇工作前能增加一些思考面向, 會更有主動權, 也更能降低誤入有毒職場的風險。
Thumbnail
最近陸續爆出的職場霸凌事件讓大家對職場環境這件事更加關注, 因應發生的事件, 政府單位和專業人士陸續整理出很多相關的資訊。大家可能會認為打造霸凌零容忍的健康職場環境需要仰賴每家公司負起責任, 但如果我們在選擇工作前能增加一些思考面向, 會更有主動權, 也更能降低誤入有毒職場的風險。
Thumbnail
『職場霸凌』是現代職場中一項不容忽視的根本問題。 本文詳細介紹了職場霸凌的定義、申訴管道與流程,以及如何蒐證和個人心理調適。 無論是受害者還是管理者,瞭解相關法律責任和協助措施都至關重要,希望透過正確的方法與資源,提高對職場霸凌的警覺與應對能力,創造更健康的工作環境。
Thumbnail
『職場霸凌』是現代職場中一項不容忽視的根本問題。 本文詳細介紹了職場霸凌的定義、申訴管道與流程,以及如何蒐證和個人心理調適。 無論是受害者還是管理者,瞭解相關法律責任和協助措施都至關重要,希望透過正確的方法與資源,提高對職場霸凌的警覺與應對能力,創造更健康的工作環境。
Thumbnail
職場霸凌是一種不公平的行為,對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和職業發展造成傷害。文章探討瞭如何確認霸凌行為、保持冷靜以及記錄事件的方式,同時建議在安全的情況下與霸凌者溝通。尋求支持、保護自己以及理解法律權利也是重點,最後鼓勵探索新的工作機會以改善生活品質。
Thumbnail
職場霸凌是一種不公平的行為,對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和職業發展造成傷害。文章探討瞭如何確認霸凌行為、保持冷靜以及記錄事件的方式,同時建議在安全的情況下與霸凌者溝通。尋求支持、保護自己以及理解法律權利也是重點,最後鼓勵探索新的工作機會以改善生活品質。
Thumbnail
近期因為一些新聞事件讓「職場霸凌」成為了許多人的熱議的話題。 我遇到不少來訪者都曾提到自己曾遭遇到職場霸凌(多數都是遇到遭糕的主管或老闆),這其實也是許多上班族在工作中可能遭遇的隱形壓力之一。 我想也許你會想知道,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自保或自我防衛?這裡提供一些具體方法與策略給你參考
Thumbnail
近期因為一些新聞事件讓「職場霸凌」成為了許多人的熱議的話題。 我遇到不少來訪者都曾提到自己曾遭遇到職場霸凌(多數都是遇到遭糕的主管或老闆),這其實也是許多上班族在工作中可能遭遇的隱形壓力之一。 我想也許你會想知道,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自保或自我防衛?這裡提供一些具體方法與策略給你參考
Thumbnail
近期的勞動部職場霸凌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卻因缺乏明確的法規定義而使問題更加複雜。文章探討職場霸凌的定義、影響以及員工可採取的應對措施,包括求助醫療資源、離開惡劣環境及蒐證等。此外,深入分析施暴者的心態與背後的心理機制,並呼籲社會重視職場心理健康問題。
Thumbnail
近期的勞動部職場霸凌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卻因缺乏明確的法規定義而使問題更加複雜。文章探討職場霸凌的定義、影響以及員工可採取的應對措施,包括求助醫療資源、離開惡劣環境及蒐證等。此外,深入分析施暴者的心態與背後的心理機制,並呼籲社會重視職場心理健康問題。
Thumbnail
職場霸凌是一個常被忽視的問題,本文分享了個人的工作的經歷,包括言語攻擊和心理影響,並探討了霸凌的多種形式及其對心靈健康的影響。學會保護自己和捍衛權益的重要性,並提供了應對職場霸凌的建議,以促進健康的工作環境。鼓勵面對困境的人勇敢尋求幫助,並認識到自己不必孤單承擔痛苦。
Thumbnail
職場霸凌是一個常被忽視的問題,本文分享了個人的工作的經歷,包括言語攻擊和心理影響,並探討了霸凌的多種形式及其對心靈健康的影響。學會保護自己和捍衛權益的重要性,並提供了應對職場霸凌的建議,以促進健康的工作環境。鼓勵面對困境的人勇敢尋求幫助,並認識到自己不必孤單承擔痛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