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眼中的麻煩人物:從搞怪開始的創意之路

老師眼中的麻煩人物:從搞怪開始的創意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宗凡誤交損友,以後恐怕一事無成。」

國中的家長會上,一名老師語重心長地對我媽說出這句話。當時的我們誰也沒想到,這句評語在多年後會有一個完全不同的結局。



老師眼中的麻煩人物:

老實說,我小學時還算是個內向又規矩的好學生,成績也不錯,偶爾還會得到老師表揚。但不知道為什麼,上了國中後,我遇到了一群和我一樣愛搞點「創意」的朋友,我們的「搗蛋天賦」一拍即合。從那時起,搞怪似乎成了我人生的主題。

我們經常一起想出一些「大計劃」,比如打掃時把椰子樹葉撿回教室當投石機「轟炸」對面教室、上課時比賽看誰能被老師罵最多次、下課時則沿著走廊「行乞」吸引注意⋯⋯

老師拿我們完全沒辦法,反而越是懲罰,我們越來勁。

老師罰我們愛校掃地,我們就把掃地變成「武林大會」,拿著掃把當刀劍交戰;老師禁止參加校外教學的大地遊戲,我們乾脆設計自己的競賽。

最讓老師頭疼的,是我們的「懲罰活動」反而大受歡迎,讓許多同學主動「爭取」被懲罰,好參與我們的「創意活動」。懲罰的效果適得其反。

對於我們脫序的行為,老師在國一的家長會上,只能語重心長地對我媽說:「宗凡誤交損友,以後恐怕一事無成。」

對於老師的批評,我們根本不放在心上。當時的我們覺得,學校就是用來創造搞笑事蹟的地方,老師說什麼,跟我們的世界沒什麼關係。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當年的老師真的很可憐,他們那麼認真想要「教育」我們,而我們卻總是用最「搞怪」的方式拆台。

raw-image



第一次因為搞怪被稱讚

事情的轉變,發生在某次我們去看電影的時候。那天,和我一起的兩個朋友發現電影票賣光了。天性喜歡搞怪的我們,無聊之餘,立刻就開始想找些「好玩的事」來做。正巧那時四川雅安剛發生大地震,我們立刻就將兩件事連結在一起。

「既然電影看不了,要不要來做點有趣的事?」

「要不我們來幫地震募款吧?」

我們說幹就幹,決定以學校名義幫地震募款。我們立刻跑去附近店家要了廢紙箱和奇異筆,簡單寫了幾個標語後,就開始在街頭四處「招搖撞騙」地募集發票。

我們當時完全是抱著好玩的心態,但卻很認真地在整個下午,從街頭募到街尾,最後竟然收集到百張發票,甚至有些人很熱心,一次想捐款數千元給我們(當然被我們拒絕了)。我們一直覺得很好玩,直到被某個路人警告沒有申請是違法行為後,才趕忙收攤。

最後,我們已學校的名義,將所有發票全數捐給世界展望會。那一次,是我們有生以來第一次因為「搞怪」被學校表揚。那次的經驗也讓我開始意識到,原來搞怪的創意,也能用來做正經事。



從搞怪到創意的轉型

經過那次的經驗,我們逐漸瞭解到搞怪的點子,不一定要用在「惹麻煩」上,也可以發揮到更有「建設性」的事蹟上。

因此後來,我跟我朋友雖然一樣熱衷搞怪,但我們的搞怪方向逐漸改變了。我們不再熱衷於被老師懲罰,而是去做其他有創意的事。

我自己,是將過去搞怪的靈感轉變為創作的靈感,將點子寫成小說故事,還因此讓我在中學成功出版了第一本小說,成為當時台灣最年輕的科幻小說作家。

而另外一位朋友,則是將設計各種搞怪活動的點子,轉而為學校創建棒球隊,募集到數百萬的資金,並成立了台灣首支純粹由學生自主建立的國中棒球隊。

回頭看,那些曾經被師長視為「破壞規矩」的行為,其實成就了今天的我們。

raw-image


對師長的建議:是搗蛋還是創意?

我現在非常鼓勵那些對孩子「不守規矩」的師長,不妨多點耐心觀察孩子的行為。

我知道,作為父母和師長,對「不聽話」或「不守規矩」的行為確實很容易產生反感,但我們應該更深入地去觀察,孩子的這些行為究竟是在傷害他人?還是變相地在表達自己的不受拘束的創造力?

如果只是無傷大雅的「搞怪」,我們不妨給予一些空間和支持。許多時候,這些「出格」的舉動其實是在孩子尋找自己天賦的過程中釋放出的信號。當我們能夠察覺並正面引導,這些創造力可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成為改變他們人生的力量。

我們不能既希望孩子充滿創造力,又要求他們死板地遵守每一條規定。創意與規矩本來就存在衝突,要鼓勵創意,就需要在某些規矩上做出妥協。



從麻煩人物到經驗分享者

最後,來說說當年那些被老師視為「損友」的夥伴們,現在都在做些什麼吧。

其中一位目前在澳洲修讀醫學系,正在為成為一名醫生而努力;另一位創立了一家新創公司,在地震時協助花蓮的商家和政府共同進行災後重建。我們的人生軌跡雖然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依然保留著那份搞怪的精神,用創意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熱。

想起我們這群當年老師眼中的「麻煩人物」,如今卻成了母校時常邀請回來演講的學長,回校分享人生經驗,並能在學弟妹面前侃侃而談那些過往。我忍不住感慨:那些年我們的「不守規矩」,其實是一種創意萌芽的開始。

搞怪,從來不是一種錯,只是需要一個被看見、被善用的機會罷了。

avatar-img
凡思筆記
47會員
34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書籍並思考的醫師作家。希望能以文字紀錄自己的不同時期的想法,會在這裡分享閱讀心得、創作、信仰、生命經驗與體悟。希望能與更多人交流、激盪更多不同的思維。期望能盡己所能,成為對社會帶來正向影響力的人。 . 合作聯絡☎️ michaelseal8@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凡思筆記 的其他內容
前陣子,我從榮民之家結束了半年的替代役生活。 在服役的最後一天,我邀請一位101歲的奶奶來參加繪畫課。她笑著說:「我不會畫啦,只是來看看你。」 她的手因病顫抖了 60 年,已經無法畫畫、寫字。
 但那天下午,我握著她的手,一筆一畫,陪她完成了半世紀以來的第一幅畫。 畫面歪歪斜斜,卻讓她笑得像個孩子。
某個午後,一位伯伯因一聲喇叭誤會,對照服員咆哮。我好心勸阻,卻被罵得滿頭包,還得道歉。當時我氣炸了,心想:憑什麼?怒氣讓我覺得一切都爛透了,甚至工作都擺爛,直到《被討厭的勇氣》點醒我:「許多時候,討厭某人,是你自己的選擇。」這句話像一記棒喝,我突然發現,環境沒變,變的只有我的心。
「你知道823砲戰嗎?」 一名可愛的老伯伯推著助行器,晃晃悠悠地走到院子裡,彷彿是自言自語,但其實是在找人聊天。 本文紀錄,這位伯伯在榮家分享他經歷823砲戰的故事,從被徵召入伍、與家人分離,到在金門經歷炮火洗禮,最後在臺灣落地生根,找到家人。文章呼籲讀者重視老榮民的故事,別讓歷史記憶隨著時間流逝。
前陣子,我從榮民之家結束了半年的替代役生活。 在服役的最後一天,我邀請一位101歲的奶奶來參加繪畫課。她笑著說:「我不會畫啦,只是來看看你。」 她的手因病顫抖了 60 年,已經無法畫畫、寫字。
 但那天下午,我握著她的手,一筆一畫,陪她完成了半世紀以來的第一幅畫。 畫面歪歪斜斜,卻讓她笑得像個孩子。
某個午後,一位伯伯因一聲喇叭誤會,對照服員咆哮。我好心勸阻,卻被罵得滿頭包,還得道歉。當時我氣炸了,心想:憑什麼?怒氣讓我覺得一切都爛透了,甚至工作都擺爛,直到《被討厭的勇氣》點醒我:「許多時候,討厭某人,是你自己的選擇。」這句話像一記棒喝,我突然發現,環境沒變,變的只有我的心。
「你知道823砲戰嗎?」 一名可愛的老伯伯推著助行器,晃晃悠悠地走到院子裡,彷彿是自言自語,但其實是在找人聊天。 本文紀錄,這位伯伯在榮家分享他經歷823砲戰的故事,從被徵召入伍、與家人分離,到在金門經歷炮火洗禮,最後在臺灣落地生根,找到家人。文章呼籲讀者重視老榮民的故事,別讓歷史記憶隨著時間流逝。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