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翩然離世這個詞可說常駐熱搜排行榜,幾乎每個新聞媒體都在斗大的標題上寫著翩然離世。但回歸到事務的本質,自殺並非美事一樁,何來翩然之有呢?今天想分享我對自殺的一些看法。
翩然這詞象徵著自由、自我、奔放、任遨遊之感,是一個很美的詞彙。但當這種任意為之套用在自殺上時,那可真是個美麗的錯誤。今天瓊瑤走了,因為她是文學界的巨擘,所以媒體總用翩然這詞來渲染她的行為。好像是個高風亮節的文人,選擇不帶一絲罣礙的瀟灑離世。但本質上就是自殺阿!倘若今天是黃安或劉樂妍自殺了,那媒體又會下什麼標題呢?死有餘辜?惡有惡報?普天同慶?同樣是自殺,真的要這麼雙標嗎?
台灣憂鬱症人口數破百萬,而隨著冬季的到來,憂鬱情緒爆發的人口數也會上升。不免讓人擔憂瓊瑤的這起自殺事件是否會造成模仿效應,除了翩然之外,也看見不少人把這起自殺闡述成生命自主的詮釋。但掌控生命不代表隨意扼殺自己的生命,縱使久病厭世。現如今的病主法也強調降低末期病人痛苦,維護生命品質的做法。自殺始終不是個好手段,何況部分逝者是有社群影響力的人物,在選擇走上絕路前更該反思自己的作法可能對粉絲帶來哪些影響。
自殺相關報導一直是媒體朋友們修不好的課題,畢竟你不能奢望台灣媒體不下搏人眼球的標題、不報導和案件八竿子打不著的小道消息、不在家屬傷口上灑鹽等等。每每看到有人自殺或因意外過世,記者朋友全力追著家屬跑想問各種獨家和家屬感受時,總是覺得無奈。
你可能以為我接下來要補一句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其實不然。我不認為記者是一群無知無情冷血的人,能夠當上記者起碼也要大學學歷。受過完整的教育,那為何台灣的記者看起來蠢到無以復加,其實更大的問題可能出在編輯室。
畢竟訂定策略的是編輯室的長官,記者更多只是去奉命達成任務,當一個編輯室的長官要求記者去問親人過世的家屬請問您有何感覺時,哪怕記者覺得這提問超級智障也得拉下臉皮去問。所以我常跟朋友說,記者朋友或許書讀得不少,畢竟編輯室的無理要求他們還要想方設法完成,根本是天才好嗎?!
很多人說媒體是社會的亂源,作為監督國家運作的第四權來說,台灣的新聞媒體確實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在自殺的議題上,更應該審慎斟酌後再下筆。最好能用以下幾種方式行文:
1. 不要再用聳動的標題,甚至將名人自殺放在頭版。台灣的社會已經混亂不堪,不斷的輸送帶有負能量的新聞只是讓民眾的壓力持續累積,一旦爆發便可能一發不可收拾。
2. 絕對不可任意放送案發現場的照片,除了是對家屬的二度傷害外。有心人士倘若任意下載轉傳甚至放到兒少相關的網站,對年輕無知的青少年更可能掀起模仿效應。
3. 對自殺的描寫需有憑據,且需用合乎醫學常識的觀點來報導自殺。要知道每個自殺背後都有原因,人不可能毫無理由就走上絕路。
4. 除了不要上傳案發現場照片外,媒體也不該用描寫的方式來形容自殺的場景以及過程,以免造成閱聽人的恐慌。
5. 報導自殺的新聞建議可同時加入警語、自殺的治療方法、如何預防親友自殺、可尋求哪些管道的協助,或可引用醫界或學者研究,為自殺防範貢獻一份心力。
6. 可是實在下方連結處插入平衡報導,引述一些克服自殺難關者的故事,又或是分享鬼門關前走一遭重拾生命希望的正面報導。
7. 不合理或偏激的讀者留言務必即時檢舉甚至刪除。
自殺可以預防,而重新點燃生命之火的火種都掌握在你我手中,多一分警覺,多一份關懷,或許你就能成為那條溺水者的救命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