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寫出排比句的3個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排比句無論放開頭或結尾,都能展現自己的文字經營能力,讓閱卷者青睞。縱使放在中間內容段,也可以呈現出文章的氣勢。可惜小學雖然學了排比修辭,但真正要落實在作文上,似乎有難度。
來源:網路圖片

來源:網路圖片

套句網路名言「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點出排比句的核心:至少要有三句。問題是要怎麼寫呢?來!來!來!教你3招輕鬆寫出排比句的方法。

一、舉例法

(一)他例

我都跟學生說,只要會「舉例」,就會寫排比句。不信嗎?你就頭兩句舉別人的例子,最後一句寫自己的例子。唯一要注意的是每句話都要扣緊題目,且彼此有相同的關係。

例如98年指考題目「惑」:

第一句:牛頓被蘋果擊中,產生困惑,因而有萬有引力的理論。

第二句:哥倫布對地球是方的,有所疑惑,於是發現新大陸。

第三句:而我也對未來迷茫迷惑,告訴自己要多方嘗試挑戰,解惑人生。

牛頓、哥倫布、自己三者共同關係:人生遭遇到疑惑(扣題!),但都試著解決它。

(二)自然例

你會說自己腹笥甚窘,沒有故事、缺乏材料。那也沒關係,一樣會「舉例」就好。觀察大自然總會吧?找兩個大自然的例子進行書寫,最後再回扣自己。(舉自己為例總不可能不會吧==+)

李斯〈諫逐客書〉不就這麼示範?他說:「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舉了泰山、河海為例,說明它們何以能高聳,何以成汪洋,共同關係就是「包容」,不排斥一粒沙子、一條小溪。藉此希望王者(秦始皇)也能夠包容所有的客卿。(ps.大叔剛好最近幫忙代課這一課,在此可以多說幾句XD)

回過頭來,像是98年學測題目是「逆境」,我們可以這麼構思:

第一句:老鷹在逆風中翱翔。

第二句:鮭魚在逆流中向上。

第三句:而我在逆境中成長。

老鷹、鮭魚與我三者共同的關係是:在逆勢(扣題!)中找到出口。

(三)己例

這時,你可能還會說,我就是沒有觀察能力,也不會上網找資料(咦!),只會當個阿宅,怎麼辦?

我還是老話一句:「舉例」。如果無法舉出人文與大自然的例子,從頭到尾以自己為例就好啊!可以寫出不同面向的自己,文心雕龍所言「適分所好」,按照自己的才能發展,最後也能夠寫出「其異如面」多元的作品。(應該有看出大叔努力扣合自身專業《文心雕龍》~哈)

以96年指考題目「探索」來說:

第一句:在探索未來的路上,我會勇敢向前,不畏懼艱難。

第二句:我會積極學習,增強自己的能力。

第三句:我會變得堅強,遇到挫折永不放棄。

寫出自己探索未知(扣題!)時的三道密語:心態上的無畏、能力上的學習、心境上的堅韌

排比句是不是很簡單呢?

我相信,只要會舉例,你的作文就會像海洋一樣,寬闊而深遠!

二、3W法

3W就是what、why、how,利用不同的角度,對題目進行思考,進而寫出豐富而多元的內容。what聚焦在「什麼」的面向上,why關注「原因」的抽絲剝繭,how在意「方法」上的實踐。(有沒有發現這也是一組排比?)

(一)what

這個方法最好用、最常見,大概八成以上的排比句,都可以運用此一技巧。

例如朱自清〈春〉描寫春天來臨時,所見山、水、陽光的狀態,而有「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國中經典選文梁實秋〈鳥〉:「有的曳著長長的尾巴,有的翹著尖尖的長喙,有的是胸襟上帶著一塊照眼的顏色,有的是飛起來的時候才閃露一下斑斕的花彩。」對鳥類的各種樣貌進行摹寫。

縱使文言文的句子,亦不脫胎於此法。像是李文炤〈勤訓〉經典名句:「一日之計在於晨,一歲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論辯高手孟子也時常運用以增強文章的磅礡氣勢,震懾眾人,如「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或是高中選文〈大同與小康〉:「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呈現出孔子希冀的社會態樣。

那麼要如何應用在考試作文上呢?我們以111年學測題目「當我打開課本」為例示範,可以思索打開課本會看到什麼?學到什麼?進而寫出:「當我打開課本,我看見了古人的智慧,我看見了科技的演變,我看見了世界的全貌。」

(二)why

余秋雨〈廢墟〉:「雪峰是偉大的,因為滿坡掩埋著登山者的軀體;大海是偉大的,因為處處漂浮著船楫的殘骸;登月是偉大的,因為有「挑戰者號」的殞落;人生是偉大的,因為有白髮、有訣別、有無可奈何的失落。」每組句子的後半句,都說明前一句子偉大的緣由。

以102指考作文題目「遠方」為例,可以思考何以要前往遠方?再利用上文學到的舉例法,最後一句扣回自身:「候鳥飛向遙遠的南方,是為了追尋適合生活的環境;鮭魚千里迢迢的返鄉,是為了延續種群的血脈;而我向遠方前行,是為了追尋我的夢想。」

再以96年指考作文「探索」當例子,學生得以將化學、音樂等課堂所學,應用在寫作上:「居禮夫人因為對科學的愛好,而在元素裡探索;蕭邦肇自對音樂的熱誠,而在音符裡探索;我由於對未來的憧憬,而在知識裡探索。」

(三)how

國中教科書時常選錄孟子:「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上天藉由心志的磨難與身體的苦難等各式折磨法,來增加個人原先不具備的能力。

其他像歌詞,如五月天〈擁抱〉:「隱藏自己的疲倦/表達自己的狼狽/放縱自己的狂野/找尋自己的明天」,通通都在說明傳達自身情緒的方式。

97學測作文題目「如果當時」,可以是自己、對方、雙方為挽回一段破裂友誼的做法:「如果當時我努力付出,或許能挽回一切; 如果當時你選擇包容,也許能解開誤會;如果當時我們坦誠溝通,可能彼此仍是戰友。」

最後以108年學測題目「溫暖的心」為例,思考一下,要怎麼做才可以有一顆溫暖的心?從而寫出有看法、有辦法、有方法的句子:「面對與自己意見不同的同學,可以同理以對;面對爾虞我詐的社會,能保持真誠一致;面對弱勢的底層,學會積極的接納。」

以上就是利用3W法寫出排比句。面對單純記敘、抒情,甚至說明文文,都可以用what進行各個面向的書寫,若是議論文則建議後兩者why、how,比較能看出文章的深度與廣度。

三、換字法

將作文題目進行換字,如「AB」,可以將前一個字A進行更替,造出新詞「CB」、「DB」等等;當然也可以將下面的B進行代換,造出新詞「AC」、「AD」等等。

這麼說有點抽象,我直接舉例。例如題目是「互動」,可以換掉上頭「互」字,造出諸多相關語詞:「感動」、「激動」、「心動」、「衝動」等等,再挑選三組詞語進行有意義且具層次的結合:「懂得與人互動,創造商品感動,留下購買衝動。」即是朗朗上口的銷售員業績守則。

再如題目是「成長」,可以將後頭的「長」替換為「熟」、「就」,再稍加潤飾、結合成:「學會照顧自己是成長,學會照顧他人是成熟,學會照顧社會是成就。」擲地有聲,用語極淺,意義極深。

以111年學測試題「當我打開課本」為例,試著回憶課本裡頭有什麼東西?自己從中獲得什麼?有沒有產生一些些改變?考生多半能想到「知識」,以此為出發點,結合前述思考問題,運用「換字法」寫成:「當我打開課本,不斷汲取知識,不斷反思常識,不斷增長見識。」

換字法讓大腦跳脫既定框架,詞語的結合產生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的句子。由於字詞上的重複,不只造成視覺的閱讀加強效果,更有聽覺的聲響連綿之功,讓人方便記憶,不只考試作文,廣告文案、新聞標題等等也相當合適,讀者們不妨一試。

四、小叮嚀

(一)教學與練習次序

教師或同學一開始可以先嘗試單句,避免難度過高而放棄。例如題目「失去」:「我認為失去是成長的動力,失去是獲得的過程,失去是成功的關鍵。」

熟悉排比句型後,再嘗試複句,運用「;」分號,拉長文字篇幅。再以「失去」為例:「蜥蜴雖然失去了尾巴,但得到堅強的死命活下去的機會;愛因斯坦雖然失去了一生的時間,但得到用自己的智慧為世界做出貢獻的機會;我雖然失去了夢想,但得到腳踏實地活下去的機會。」

(二)注意事項

首先,排比句間的關係要相同。例如100年指考題目「探索」:「航太工業闖蕩高遠至太空的不容易,造就了人類的新視野;無數的人們尋找著人生大小事,便享受每一刻;我探索這心靈的每個角落,想要徹底的瞭解自已。」讀者應可輕易察覺「造就人類新視野」、「享受每一刻」、「徹底了解自己」排比句間彼此的關係似乎並無關聯,讓人不知所以。

其次,不能離題。同樣以100年指考題目「探索」為例:「有夢最美,築夢踏實。在追尋夢想的路途上, 永不放棄地迎向挑戰,無比勇氣的面對迷茫,無所畏懼地航向夢想。」題目是「探索」,然而句子的重點似乎在「夢想」,顯然並未扣題。

如果害怕離題,不妨在每句排比句前,都插入題目,不只提醒自己,更是提醒閱卷老師。以98年學測題目「逆境」為例:「逆境,是遭遇成功前必經之路;逆境,是每個人人生中重要的課題;逆境,是人們一生中的最佳導師。」若是覺得太刻意,也可以讓題目出現一次就好:「在逆境中,我們磨練心志,挑戰自我;我們鍛鍊沉著,應對困難;我們提升果敢,迎接風險。」

最後,立意要高遠。例如94年指考題目「回家」,曾有同學寫下:「有些人回家是為了洗澡,有些人回家是為了睡覺,而我回家是為了吃飯。」努力製造出排比句式,讀完卻令人發噱。最好要有抽象的層次,而非停留在物質等具體上的概念,這樣只會讓文字俗不可耐,不只沒家到分,甚至還會被扣分。

五、總結

本文介紹撰寫排比句的三個方法,舉例法、3W法、換字法,可以依照自身需求交替運用,甚至混合使用。不過,要注意各個句子間關係要相同、避免離題、立意要高遠,並且由單句排比開始練習,進而熟悉複句排比。大家都會了嗎?

PS.為了淺顯易懂,避免讓人「望文興嘆」,卻步提筆,本文所舉例句都沒有生澀詞彙,句式與文意亦相當平實白話。若掌握相關技巧後,可以再進行句子的優化與思想的深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教育界走跳的沙龍
346會員
104內容數
國文課大家都上過,國文課本大家都讀過,但你真的有讀懂嗎?或者說你讀的到底是作者要告訴你的資訊?還是編者要你知道的訊息?又或者是國文老師要教你的東西?大家常說求學時最廢的科目就是國文了?真的是如此嗎?這此你可以找到對課文不同的詮釋以及生活上的應用。
2025/04/21
本文提供高中生作文教學,以廖鴻基〈鬼頭刀〉為例,講解並演練散文寫作中「情境法」的技巧,包括時間推移、情境呼應、心境轉變等,並輔以登山、旅行、跑步等主題的範例,最後分析一篇關於大隊接力的例文,說明情境法的運用,並提出改進建議。
Thumbnail
2025/04/21
本文提供高中生作文教學,以廖鴻基〈鬼頭刀〉為例,講解並演練散文寫作中「情境法」的技巧,包括時間推移、情境呼應、心境轉變等,並輔以登山、旅行、跑步等主題的範例,最後分析一篇關於大隊接力的例文,說明情境法的運用,並提出改進建議。
Thumbnail
2025/04/08
從經典選文〈劉姥姥進大觀園〉中,探討劉姥姥展現的三個理財智慧:一、有錢人並非如想像中豪奢,節儉才是致富關鍵;二、計算「真正時薪」,評估消費價值;三、區分消費層次(想要、需要、必要),避免衝動消費。本文並以現代案例佐證,提供實用理財技巧。
Thumbnail
2025/04/08
從經典選文〈劉姥姥進大觀園〉中,探討劉姥姥展現的三個理財智慧:一、有錢人並非如想像中豪奢,節儉才是致富關鍵;二、計算「真正時薪」,評估消費價值;三、區分消費層次(想要、需要、必要),避免衝動消費。本文並以現代案例佐證,提供實用理財技巧。
Thumbnail
2025/03/06
這部2018年中國電影巧妙運用重複技巧,透過對比手法刻畫角色轉變,值得深度欣賞。本文深入分析「老呂的橘子」與「程勇與曹斌互毆」兩個重複意象,闡述其象徵意義和劇情作用,並結合相關文學作品,如賴和的〈一桿稱仔〉、紅樓夢、〈馮諼客孟嘗君〉、〈虯髯客〉等,探討重複的文學技巧在電影與文學作品中的運用。
Thumbnail
2025/03/06
這部2018年中國電影巧妙運用重複技巧,透過對比手法刻畫角色轉變,值得深度欣賞。本文深入分析「老呂的橘子」與「程勇與曹斌互毆」兩個重複意象,闡述其象徵意義和劇情作用,並結合相關文學作品,如賴和的〈一桿稱仔〉、紅樓夢、〈馮諼客孟嘗君〉、〈虯髯客〉等,探討重複的文學技巧在電影與文學作品中的運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名利與自身、過度與不足之間做出取捨。
Thumbnail
在名利與自身、過度與不足之間做出取捨。
Thumbnail
以困境為磨練學習成長,視不足為動力突破創新。
Thumbnail
以困境為磨練學習成長,視不足為動力突破創新。
Thumbnail
經由解析老子與其著作《道德經》的來源與發展,發現自己擁有在不同外太空、水,以及空氣裡,都有實現最好給予的能力,而這樣子可以實現永恆美好的能力,也已經說明人類的天賦。
Thumbnail
經由解析老子與其著作《道德經》的來源與發展,發現自己擁有在不同外太空、水,以及空氣裡,都有實現最好給予的能力,而這樣子可以實現永恆美好的能力,也已經說明人類的天賦。
Thumbnail
4/26紀老師的週三道德經課程中, 對於講述主題:「大成若缺」很有啟發,於是就花了一個下午,再複習一遍。 以下為個人從【大成若缺】所獲得的啟示: 一、不用「文字內容」(what)去塞滿對事物的定義,而是用節奏、留白去呈現事物(how)。 西方偉大畫家的畢卡索
Thumbnail
4/26紀老師的週三道德經課程中, 對於講述主題:「大成若缺」很有啟發,於是就花了一個下午,再複習一遍。 以下為個人從【大成若缺】所獲得的啟示: 一、不用「文字內容」(what)去塞滿對事物的定義,而是用節奏、留白去呈現事物(how)。 西方偉大畫家的畢卡索
Thumbnail
滾石不生苔……英 文學 哲學 科學家 法學家 政治家 古典經驗論始祖 法蘭西斯 培根(西元1561)。 這是我閱讀課外書籍(國中二年級)讀到的第一句名言,原創是西元前古羅馬人Publilius Syrus .(普布里烏斯 西魯斯 西元前85年) 後來被培根引用:意喻多方面的活動接觸才不致沉積呆滯
Thumbnail
滾石不生苔……英 文學 哲學 科學家 法學家 政治家 古典經驗論始祖 法蘭西斯 培根(西元1561)。 這是我閱讀課外書籍(國中二年級)讀到的第一句名言,原創是西元前古羅馬人Publilius Syrus .(普布里烏斯 西魯斯 西元前85年) 後來被培根引用:意喻多方面的活動接觸才不致沉積呆滯
Thumbnail
之一:大器晚成 有說是大器,需要更多時間的等待、醞釀,才能成。胡說。如同「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只是讀書人苦於求財不得、覓侶不匹,自我安慰、自我激勵的說法;用在安慰『懷才不遇』的人們。 有本書「你以為的懷才不遇只是懷才不足而已」,書名已切中實況。如果能將自己活得好,其實不太可能『懷才不
Thumbnail
之一:大器晚成 有說是大器,需要更多時間的等待、醞釀,才能成。胡說。如同「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只是讀書人苦於求財不得、覓侶不匹,自我安慰、自我激勵的說法;用在安慰『懷才不遇』的人們。 有本書「你以為的懷才不遇只是懷才不足而已」,書名已切中實況。如果能將自己活得好,其實不太可能『懷才不
Thumbnail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
Thumbnail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
Thumbnail
以前總覺得人定勝天,逆勢而為。但生活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很多時候會覺得不知道自己現在是順行還是逆行,只覺得自己浸泡在世界的恆河之水,一身濕透,卻不知道自己方向在哪裡。流年流月流日給出清楚的意象,告訴自己生活的「勢」,而自己決定生活的「態」。
Thumbnail
以前總覺得人定勝天,逆勢而為。但生活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很多時候會覺得不知道自己現在是順行還是逆行,只覺得自己浸泡在世界的恆河之水,一身濕透,卻不知道自己方向在哪裡。流年流月流日給出清楚的意象,告訴自己生活的「勢」,而自己決定生活的「態」。
Thumbnail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Thumbnail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