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曾經或正在困頓的人,一本接住你的繪本|《橋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果你曾在或正來到那座跨越不過的人生橋上,那麼這本繪本,就是為你而寫.....

raw-image


已近 2024 年底,現在先請你閉上眼睛,回想這一年當中,有沒有過那種黑暗至極、差點跨不過去的時刻?也或許有可能你根本不願意再去回首。然而能看到這段文字的你,一定有發生過什麼事、遇到什麼樣的人而走過來,讓你現在還能滑手機並看到這段文字,那麼這個遇到的人或事,是什麼呢?


這本繪本在說什麼?

《橋上》是日本作家湯本香樹實與繪本作家酒井駒子,聯合創作的溫暖故事,此書不但榮獲日本繪本賞,更是日本全國學校圖書館協議會的選書。


故事從一位男孩站在橋上好久好久,只盯著底下河流看開始,然而他想的卻是:「要是直接從橋上跳下去,那會怎樣?」


然而此時,有一位穿著舊毛衣的伯伯站在男孩旁,同樣盯著橋下的河流看,問著不著邊際的問題,卻也誘發男孩說出他的真實經歷,我們從不知道那看似平靜無波的臉上,男孩正遭受讓人感到心痛的對待。此時,那位伯伯說了一個看似完全無關的故事,關於湖的奇怪傳說,還一起摀耳聽著水聲,兩人童言童語、一起無厘頭的動作讓男孩笑了出來,此時伯伯一句「快回家吧」,以及男孩後續的反應,再回首看那座橋時,讓我忍不住溼了眼眶。


raw-image


橋上的伯伯是誰?

那位巧遇的伯伯在聽了男孩那句話後,並沒有驚慌或是勸阻男孩不要想不開,反而是先靜靜的聆聽,說了那湖的故事,那句「他只看過自己的湖」,是否代表伯伯曾有過相似困境呢?往後,男孩再也沒有遇到這位伯伯,那究竟只是巧遇的溫暖陌生人,還是男孩內心的某種意念幻化為實體,來轉移男孩注意力,我們未可知。

但伯伯的行動讓我得以感動的是,我們很常只看到結果,就判定這個人是好是壞、還是有問題,卻未曾理解他發生過什麼事情。


伯伯不用任何勸阻話語,也不將任何自身價值觀套在男孩身上,僅僅只是聆聽,並用一個動作,讓男孩在一瞬間產生了好奇,也就是這麼一瞬間,男孩跨過去了。那並不代表他所受的傷害就此消失,但他知道,在往後漫漫長夜中,有過那麼一天,讓他知道生命還可以怎麼繼續進行。


raw-image


故事的反思?

孩童的霸凌問題或許是這本書的主軸,然而能讓成人如我如此溼了眼眶,在於那人生中大大小小,我們總覺得會跨不過的黑暗時刻,在某些你不自覺時,就那麼撐到現在而有所共鳴。

回首發現,那傷害可能還是存在,卻也同時在你人生持續前進的道路上,與重要的人相遇,有了去愛的能力,也有了現在這個懂得何謂「珍貴的人」的你自己。

正如長大後的男孩再次看到那座橋一樣,即便因改建而與童年不同,但他也看到了當年那位伯伯所說的那座湖。水邊映著的人影,是他生命中重要的人們、是跳下去了就沒機會遇見的人、是看到男孩還在,就微笑對他點頭的人,那摀耳聽到的水聲,正是學會聆聽內心深處之聲。


謝謝這些讓我們學會珍惜的人,反過來想,自己的存在是不是也曾在某個時刻,映在他人的湖裡呢?


raw-image


酒井駒子老師細緻的畫風與沉穩的色調,搭配湯本香樹實老師直抵人心的故事,將一顆困頓之心的遭遇,與混亂、自我交雜,最後呈現出的平靜,讓人感覺被接住了。年末想回顧今年這一切,好好聆聽那心底之聲,就不要錯過這本動人繪本!


raw-image


此次很開心能掛名到這本溫暖繪本!長大後看的繪本反而多了,感受特別不一樣,總覺得人在社會打滾久了(?)好像都會在這些經驗的疊加後,再一次被純真的事物感動。

對這本有興趣的朋友~目前畫說 IG 正舉辦抽書活動,留言寫下一句給自己的話,我將在12/19抽出幸運讀友。

紀錄最近看完,且好希望讓你們也知道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四本是來自「赤色百科-烏托邦系列五部曲」,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耗時多年訪談,橫跨二戰、車諾比核災至蘇聯解體的歷史見證。這段長達七十年的真實聲音們,不僅讓我們看見一場理想中的社會主義如何殞落,更看見在地圖邊界不斷轉移、有些地方被硬生換上新的國名後,那些「人」在哪裡。
這部作品寫就的 50 年間,世界發生多少變動?科技早已迎來奇異點、人類的生活有了更多餘裕,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書與故事,來為我們闡述未來可能的想像嗎?而這樣的題材為何始終存在且永不過時?
從《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到《城與不確定的牆》,村上春樹不斷塑造出追尋自我的角色。相隔四十多年,這或許也是很貼近村上內心的作品,「我」到底該屬於哪一個世界?該捨棄的重要東西,有改變了嗎?
到底要用什麼角度來分享所謂歷經百年的經典文學,能讓大家身歷其境,卻又不要感到太高深的隔閡。我決定就從輕(放飛)鬆(自我)的角度切入,帶大家了解這位百年前自然與動物書寫的先驅,同時聊聊這可能是百年前的BL小說始祖吧! 海狼 v.s. 傑克.倫敦 好一陣
過去大師所幻想的未來,卻是我們的過去;然而他所描寫的未來,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卻又如此符合。沒有多炫目的未來科技,在這充滿詩意的敘述與寫實的人性中,我們想要見證的,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先前一邊忙正職一邊更新自媒體,周末也不得閒還有活動要跑,被許多人問到底怎麼樣做好時間管理的?我都半認真半自嘲地回答:「不難阿,犧牲睡眠就好了。」 然而讀完這本書後,我再也不會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了。
這四本是來自「赤色百科-烏托邦系列五部曲」,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耗時多年訪談,橫跨二戰、車諾比核災至蘇聯解體的歷史見證。這段長達七十年的真實聲音們,不僅讓我們看見一場理想中的社會主義如何殞落,更看見在地圖邊界不斷轉移、有些地方被硬生換上新的國名後,那些「人」在哪裡。
這部作品寫就的 50 年間,世界發生多少變動?科技早已迎來奇異點、人類的生活有了更多餘裕,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書與故事,來為我們闡述未來可能的想像嗎?而這樣的題材為何始終存在且永不過時?
從《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到《城與不確定的牆》,村上春樹不斷塑造出追尋自我的角色。相隔四十多年,這或許也是很貼近村上內心的作品,「我」到底該屬於哪一個世界?該捨棄的重要東西,有改變了嗎?
到底要用什麼角度來分享所謂歷經百年的經典文學,能讓大家身歷其境,卻又不要感到太高深的隔閡。我決定就從輕(放飛)鬆(自我)的角度切入,帶大家了解這位百年前自然與動物書寫的先驅,同時聊聊這可能是百年前的BL小說始祖吧! 海狼 v.s. 傑克.倫敦 好一陣
過去大師所幻想的未來,卻是我們的過去;然而他所描寫的未來,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卻又如此符合。沒有多炫目的未來科技,在這充滿詩意的敘述與寫實的人性中,我們想要見證的,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先前一邊忙正職一邊更新自媒體,周末也不得閒還有活動要跑,被許多人問到底怎麼樣做好時間管理的?我都半認真半自嘲地回答:「不難阿,犧牲睡眠就好了。」 然而讀完這本書後,我再也不會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了。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開始我看到帶著許多焦慮與挫折的你,說著各種無力版本的故事,擔心論文寫不好,學位拿不到,工作受影響。 當陪著你跟內心渴望活出的樣子好好連結,你發現了自己內在有好多資源與寶物,你開始說著新版本的故事,你做著喜歡的工作,用你的生命好好陪伴著孩子度過難關,所以你也有能力陪自己度過現在的難關。對我而言,這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當我們願意伸手幫助別人的那一刻,心裡那道無法結痂的陳年傷口就會開始漸漸乾爽。童年受到的傷害,長大後就用各種方式假裝它已經不存在,如果是家暴陰影,便會佯裝堅強,以強勢個性偽裝自己,讓人畏懼以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如果是言語霸凌,就會養成不輕易認錯以及得理不饒人的習氣,讓自己不再輕易受到口語上的威脅和傷害
Thumbnail
每道傷口,都像上了一道心裡枷鎖。 長大後的我們,沒有小時候無所畏懼的勇敢, 每一步都走得謹慎小心,為了不再重蹈覆徹。 我們害怕傷害、害怕失去、害怕重新經歷痛...
Thumbnail
代際創傷是無論男女老少都需要面對的挑戰,透過實踐以及心靈成長的方式來應對過去的創傷,並轉化為力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創作歷程,以及如何透過繪本成功地轉化創傷故事。文章中提到使用創作作為自我療癒的過程,以及採取了版畫印刷藝術作為一種治療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作者在青少年時期所經歷的心理困境,以及她如何在十年後逐漸走出陰霾,找回生活的平衡。文章中描述了她的心靈掙扎,以及如何逐漸恢復和成長的過程。這是一篇關於克服困難、獲得成長的感人故事。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即使在你最難受與混亂的時候…還是要嘗試讓自己能夠抒發、同在、覺察、整理。 如果對自己的愛不足夠,是不可能hold住自己…不可能 #願意正視自己的痛苦。 如果說我人生只能走到這刻,那我的墓誌銘大概會這樣寫吧?「埋在此處的人,這輩子已經盡力陪伴自己的痛苦」。
Thumbnail
為什麼你能勝過? 因為你不想被自己無法預測的痛苦,掌控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一開始我看到帶著許多焦慮與挫折的你,說著各種無力版本的故事,擔心論文寫不好,學位拿不到,工作受影響。 當陪著你跟內心渴望活出的樣子好好連結,你發現了自己內在有好多資源與寶物,你開始說著新版本的故事,你做著喜歡的工作,用你的生命好好陪伴著孩子度過難關,所以你也有能力陪自己度過現在的難關。對我而言,這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當我們願意伸手幫助別人的那一刻,心裡那道無法結痂的陳年傷口就會開始漸漸乾爽。童年受到的傷害,長大後就用各種方式假裝它已經不存在,如果是家暴陰影,便會佯裝堅強,以強勢個性偽裝自己,讓人畏懼以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如果是言語霸凌,就會養成不輕易認錯以及得理不饒人的習氣,讓自己不再輕易受到口語上的威脅和傷害
Thumbnail
每道傷口,都像上了一道心裡枷鎖。 長大後的我們,沒有小時候無所畏懼的勇敢, 每一步都走得謹慎小心,為了不再重蹈覆徹。 我們害怕傷害、害怕失去、害怕重新經歷痛...
Thumbnail
代際創傷是無論男女老少都需要面對的挑戰,透過實踐以及心靈成長的方式來應對過去的創傷,並轉化為力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創作歷程,以及如何透過繪本成功地轉化創傷故事。文章中提到使用創作作為自我療癒的過程,以及採取了版畫印刷藝術作為一種治療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作者在青少年時期所經歷的心理困境,以及她如何在十年後逐漸走出陰霾,找回生活的平衡。文章中描述了她的心靈掙扎,以及如何逐漸恢復和成長的過程。這是一篇關於克服困難、獲得成長的感人故事。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即使在你最難受與混亂的時候…還是要嘗試讓自己能夠抒發、同在、覺察、整理。 如果對自己的愛不足夠,是不可能hold住自己…不可能 #願意正視自己的痛苦。 如果說我人生只能走到這刻,那我的墓誌銘大概會這樣寫吧?「埋在此處的人,這輩子已經盡力陪伴自己的痛苦」。
Thumbnail
為什麼你能勝過? 因為你不想被自己無法預測的痛苦,掌控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