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與進步》序言:什麼是進步?1~3章

Jauh Tom-avatar-img
發佈於政治與社會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序言:什麼是進步?

以下是本書《Power and Progress: Our Thousand-Year Struggle Over Technology and Prosperity》 Prologue: What Is Progress? 的詳述,根據內容大意撰寫:

raw-image



序言:什麼是進步?

在這本書的開頭,作者達隆·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和西蒙·詹森(Simon Johnson)質疑當代社會對技術進步的盲目樂觀。他們指出,許多企業家、政治家和技術專家,包括比爾·蓋茲、伊隆·馬斯克等,主張科技的發展是無法阻擋且會自動帶來繁榮的。然而,這種說法掩蓋了歷史上技術革新的現實:科技的進步並不必然導向普遍的繁榮,而是取決於社會的選擇和權力結構。

歷史中的進步與不平等

作者強調,歷史上無數科技創新,如中世紀的農業改進、航海技術和工業革命,並未立即造福廣大民眾,反而帶來了嚴重的壓迫和不平等。例如:

  • 中世紀農業技術進步:如更好的犁具和作物輪作,並未改善佔人口大多數的農民生活。
  • 航海技術發展:帶來跨大西洋貿易的繁榮,同時也促使奴隸貿易和殖民壓迫。
  • 工業革命:紡織業機械的引入使工人工作時間更長、薪資更低,城市生活惡劣。

這些例子顯示,技術的進步常常集中造福於精英階層,而勞工和弱勢群體則承受代價。

為何進步並非自動發生?

作者指出,共享繁榮並非技術進步的自動結果,而是社會、經濟和政治選擇的結果。進步的真正關鍵在於:

  1. 技術的方向:科技是用於提高生產力還是監視與剝削勞工?
  2. 利益的分配:技術所帶來的利益如何在社會中分配?

例如,十九世紀後期,工人階級在政治、社會力量的壓力下,迫使工業國家改變技術方向,專注於提升工人的生產力和生活品質,而不僅僅是取代人力。

今日的科技樂觀主義

當前,科技領域的精英階層——包括矽谷的企業家、AI專家——再次主導了技術進步的方向。他們推動的技術,如人工智慧(AI)和自動化,往往偏向監控、替代人力,而非創造新的工作機會或提高整體生產力。作者擔憂,這種「自動化偏好」正加劇不平等,並削弱民主社會的力量。

選擇的力量

作者提出,技術進步的方向並非命中注定,而是由社會選擇決定的。只有當技術服務於更廣泛的人群,並由具有反制力量的社會力量推動時,進步才有可能真正造福所有人。這需要新的願景和強有力的社會組織,來對抗精英階層對技術的壟斷。

結語

這本書的核心論點是:進步從來都不是自動的。歷史證明,技術革新只有在社會力量的推動下,才能真正實現共享的繁榮。當今社會必須重新思考技術進步的方向,並建立更具包容性的願景,確保技術能真正為所有人帶來益處,而不僅是少數精英的利潤工具。


作者透過序言揭示了全書的主題,提出了關鍵問題:技術進步的真正受益者是誰? 他們挑戰主流的技術樂觀主義,並強調需要透過社會力量的改變,重新定義技術的方向,以創造更公平的未來。


第一章「技術控制」

在《Power and Progress: Our Thousand-Year Struggle Over Technology and Prosperity》一書中,Daron Acemoglu 和 Simon Johnson 深入探討了「技術控制」的主題,揭示了技術發展背後的社會權力結構及其對社會的不平等影響。以下是「Control over Technology」章節的詳述內容:


1. 技術不僅關乎自然,也關乎對人類的控制

Acemoglu 和 Johnson 指出,技術從來不僅僅是人類征服自然的工具,它也常被用作控制其他人的手段。作者引用了法蘭西斯·培根的觀點,強調科學知識能夠賦予人類掌控自然的力量【9:0†source】。然而,H.G. 威爾斯在《時光機》中進一步指出,技術的勝利不僅是對自然的勝利,更是對人類同伴的勝利,突顯了技術在權力結構中的深刻作用。


2. 強勢權力對技術方向的壟斷

作者批判了科技發展的偏向性,指出科技的方向通常由擁有社會權力的精英決定,而這些決策通常會強化現有的不平等。例如:

  • 中國社會信用系統:中國共產黨透過收集個人數據,控制言論和行動,這些決策是在缺乏公眾參與的情況下作出的,影響了14億人的生活。
  • Facebook 演算法的變更:為了提升用戶參與度,臉書的高層決策將社交貼文優先於新聞內容,這導致了虛假資訊和政治極化的加劇,影響了全球的民主進程。

這些例子顯示,科技的發展方向並非自然或不可避免,而是受權力和利益所驅動的。


3. 技術導向的社會偏見與利益衝突

技術創新的方向往往有利於強勢群體,例如企業主或政府,這進一步擴大了不平等。許多企業偏好投資於自動化和監控技術,以減少勞動成本、加強對生產過程的控制,並削弱工人的議價能力。

然而,這種技術導向未必對整體社會有利,因為發展更具「勞工友善」的技術(例如提升生產力而非替代工人)更可能實現共享繁榮。


4. 抗衡技術權力的歷史教訓

作者回顧了歷史上技術選擇所帶來的破壞性後果,並指出只有在出現「抗衡力量」時,技術發展才會朝向更包容的方向。例如:

  • 19世紀的勞工運動和政治改革,迫使工廠主改善工作條件並更公平地分享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生產力增長。
  • 當時的工會組織、工人階級的政治代表性,成為推動技術進步造福大眾的關鍵力量。

作者強調,今天的社會同樣需要新的反制力量,以阻止少數精英壟斷科技的發展方向。


5. 改變技術的社會願景

本章的核心觀點是,技術的發展方向並非不可改變,而是取決於社會權力結構和我們的選擇。Acemoglu 和 Johnson 提出:

  • 共享繁榮的可能性:歷史證明,若技術能在更廣泛的社會力量推動下發展,將能造福更廣大的群體。
  • 抵抗現有精英的視野:當前科技精英的「自動化至上」視角需要被質疑和挑戰,並重新導向更具包容性的技術願景。

作者呼籲,社會必須建立新的對抗力量,確保技術發展符合多數人的利益,而非少數權力精英的需求。


總結來說,《Power and Progress》指出技術的發展並非中立,而是反映了社會權力的分配和精英的利益。只有通過反制力量和更具包容性的社會願景,技術才能真正造福大眾,而非成為壓迫工具。


第二章 運河願景

在《Power and Progress: Our Thousand-Year Struggle Over Technology and Prosperity》的第二章〈Canal Vision〉中,Daron Acemoglu 和 Simon Johnson 探討了人類歷史上一個重大工程的成功與失敗,並以此為鑑,警示科技進步與視野誤區可能帶來的巨大代價

主要內容概述

  1. 成功的教訓與誤導的視野: 作者以蘇伊士運河的成功為起點,描述了法國工程師 Ferdinand de Lesseps 如何憑藉他在蘇伊士的輝煌成就,獲得了大量支持者的信任,認為類似的技術和策略可以直接複製到巴拿馬。 蘇伊士運河的成功主要歸功於海平面運河的設計,沒有使用水閘系統,這使其成為一項偉大的工程,但同時也讓 Lesseps 陷入了「技術樂觀主義」的陷阱,錯誤地認為所有障礙都可以通過科技解決。
  2. 巴拿馬運河的災難性失敗: Lesseps 堅持在巴拿馬建造一條無水閘的海平面運河,這一堅持無視了當地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導致工程面臨難以克服的技術挑戰,包括大量泥土挖掘、山體滑坡及熱帶疾病的肆虐。 在這一過程中,超過兩萬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來自西印度群島的勞工。該項目不僅未能實現其目標,還導致大量投資者破產。
  3. 技術樂觀主義與市場迷信: Lesseps 的視野建立在三個核心信念上: 技術樂觀主義:科技和工程進步將克服一切障礙,造福全人類。 市場力量:即便是規模龐大的基礎設施項目,也可以通過私人投資和資本市場實現。 歐洲中心主義:Lesseps 的計劃幾乎完全忽略了當地勞工和非歐洲國家的利益。
  4. 視野的局限性與後果: 作者指出 Lesseps 的視野同時也是他的弱點。他的堅持和樂觀成為一種**「視野陷阱」**,使他無法適應現實狀況並修正計劃,最終導致了災難性後果。 美國工程師接手後,則採用了不同的設計,利用人工湖和水閘系統來解決工程困難,並注重熱帶疾病的防治,最終成功建成了巴拿馬運河。
  5. 現代啟示: 作者將這一歷史事件與當代數位科技發展進行類比,警示我們在面對技術革新時,過度樂觀和忽視現實問題可能帶來的危害。科技進步必須平衡視野與現實,並考慮所有利益相關者的福祉,而非僅服務於少數權貴或投資者。

關鍵教訓

  • 強大願景的兩面性:願景可以推動進步,但當視野過於狹隘或盲目時,可能導致無法彌補的損失。
  • 適應現實的重要性:面對失敗或挑戰,靈活調整策略和接受反饋是成功的關鍵。
  • 社會與技術平衡:技術的進步必須與社會需求、健康和福祉保持平衡,而非一味追求「進步」的幻象。

總結來說,〈Canal Vision〉不僅是一段歷史反思,更是對當代科技發展的警示,提醒我們不要重蹈覆轍,讓技術進步真正造福全人類,而非少數群體。


第三章〈說服的力量〉

《Power and Progress: Our Thousand-Year Struggle Over Technology and Prosperity》—第三章〈說服的力量〉重點詳述

第三章〈Power to Persuade(說服的力量)〉深入探討「社會權力」如何影響科技進程和社會發展的方向。作者強調,在現代社會中,「說服的力量」已成為一種核心的權力形式,超越了經濟、政治或軍事力量,成為推動社會選擇的重要驅動力。


核心觀點:說服力的重要性

  1. 社會權力與科技選擇 本章指出,科技進步的方向往往由具有說服力的人主導。這些人可以透過其地位、聲望或故事來設定社會議程,並說服他人支持其願景。例如,費迪南·德·雷賽普(Ferdinand de Lesseps)的願景主導了巴拿馬運河的建設,即便最終造成了災難性的結果。
  2. 說服的來源與擴散 說服力來自於 社會地位、魅力與敘事。成功的人、受尊敬的專業人士或擁有故事說服力的人,往往更能推廣其理念。 說服力也受到 制度與社會規範 的影響。例如,那些能夠設定議程的人往往是高社會地位者,並且他們的地位會隨著影響力的增強而鞏固,形成 自我強化的動態。
  3. 權力的腐化與自我說服 本章援引心理學家 Dacher Keltner 的研究,指出掌握權力的人傾向於自私行為,並忽視自身行為對他人的影響。這種自我說服使得權力者認為其願景代表「進步」與「共同利益」,從而忽略潛在的負面後果。
  4. 願景陷阱(Vision Trap) 一旦一個願景佔據主導地位,其後果便很難糾正,因為人們容易被其表面的進步觀念所說服。 當願景變得過於自信且排他時,反對者的聲音會被忽視,甚至被認為是無知或過時。

具體案例分析:費迪南·德·雷賽普

費迪南·德·雷賽普成功說服大眾與投資者支持他的運河建設願景,並以以下因素鞏固其說服力:

  • 社會地位:他因建造蘇伊士運河的成功而贏得聲望。
  • 說服的敘事:他以「法國國家榮譽」和「工程專家共識」的故事,說服了民眾與政界領袖。
  • 議程設定:他能夠決定哪些觀點應被重視,而哪些反對聲音應被忽略。

儘管他的願景具有現代意涵(如技術樂觀主義、對私人投資的依賴),最終卻因 過度自信與對現實的漠視 而導致了巴拿馬運河的失敗。


反制「說服的力量」的方法

作者指出,解決願景陷阱的關鍵在於建立 多樣化的聲音與反制力量

  1. 建立更具包容性的制度:確保不同階層、觀點與利益都有機會參與議程設定。
  2. 改變社會規範:強調集體利益,質疑過於自信的願景,並對不公平的權力濫用提出批評。
  3. 推動民主參與:透過民主機制,賦予更多人話語權,以平衡權力的不平等分配。

結語:科技與社會進步的選擇

「說服的力量」在現代社會的影響尤其重要,特別是在技術選擇上。當某個願景主導科技進程時,其結果往往使少數權力者受益,而犧牲大多數人的利益。唯有透過制度改革與社會規範的改變,才能實現更具包容性的進步。






avatar-img
5會員
412內容數
無聊攪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auh Tom的啦滴賽 的其他內容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繁榮與貧困的根源》簡介與摘要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由經濟學家 達隆·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 和政治學家 詹姆斯·羅賓森(
根據《The Narrow Corridor: States, Societies, and the Fate of Liberty》一書,書中的“吉爾伽美什問題”與國家監控的核心在於如何平衡國家權力與社會自由。這一問題源自《吉爾伽美什史詩》,其中吉爾伽美什的專橫統治象徵著國家權力的不受限制,而其雙
《狹窄的走廊:國家、社會與自由的命運》(The Narrow Corridor: States, Societies, and the Fate of Liberty)由達隆·阿西莫魯(Daron Acemoglu)與詹姆斯·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合著,探討了自由的起源、演化以
《Power and Progress: Our Thousand-Year Struggle Over Technology and Prosperity》是由達倫·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與賽門·強森(Simon Johnson)合著的一本探討技術進步對經濟繁榮影響的書籍。這本
202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達龍·阿西莫魯(Daron Acemoglu)、西蒙·約翰遜(Simon Johnson),以及詹姆斯·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這三位學者因研究政治和經濟制度如何形成及其對繁榮的影響而獲獎。他們的研究重點在於,包容性制度—即那些提供公平經濟機會、
第五部分:澳洲與歐洲的角色 13.澳洲的任務:南半球的護城石 - Ross Babbage提醒澳洲,台灣問題可不僅是北半球的事。 《沸騰的護城河》這本書中,澳洲的角色被譽為「南半球的護城石」,簡直是將「防禦」發揮到了藝術的境界。作者馬特·波廷傑(Matt Pottinger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繁榮與貧困的根源》簡介與摘要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由經濟學家 達隆·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 和政治學家 詹姆斯·羅賓森(
根據《The Narrow Corridor: States, Societies, and the Fate of Liberty》一書,書中的“吉爾伽美什問題”與國家監控的核心在於如何平衡國家權力與社會自由。這一問題源自《吉爾伽美什史詩》,其中吉爾伽美什的專橫統治象徵著國家權力的不受限制,而其雙
《狹窄的走廊:國家、社會與自由的命運》(The Narrow Corridor: States, Societies, and the Fate of Liberty)由達隆·阿西莫魯(Daron Acemoglu)與詹姆斯·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合著,探討了自由的起源、演化以
《Power and Progress: Our Thousand-Year Struggle Over Technology and Prosperity》是由達倫·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與賽門·強森(Simon Johnson)合著的一本探討技術進步對經濟繁榮影響的書籍。這本
202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達龍·阿西莫魯(Daron Acemoglu)、西蒙·約翰遜(Simon Johnson),以及詹姆斯·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這三位學者因研究政治和經濟制度如何形成及其對繁榮的影響而獲獎。他們的研究重點在於,包容性制度—即那些提供公平經濟機會、
第五部分:澳洲與歐洲的角色 13.澳洲的任務:南半球的護城石 - Ross Babbage提醒澳洲,台灣問題可不僅是北半球的事。 《沸騰的護城河》這本書中,澳洲的角色被譽為「南半球的護城石」,簡直是將「防禦」發揮到了藝術的境界。作者馬特·波廷傑(Matt Pottinger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本書除了提到投資的思維以外,更將閱讀、工作與幸福的普通常識分享給大家,未來也將以此四個構面,分享給大家,以下是我閱讀指定內容的一些要點記錄,也同時提出我的感想。
Thumbnail
我們因為疫情期間被迫改變而形成的生活習慣和工作模式以及供需消費,其實應該再經過10年才會逐步形成的。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為Susan Kuang,其中書中有幾個觀念對我有所思考和啟發,想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提高自己的產出能力非常重要。劉奕酉的《高產出的本事》分享了三個關鍵的方法:善用鑽石結構、懂得優勢輸出和精準閱讀,讓你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中脫穎而出。
Thumbnail
彼得提爾的《從0到1》提出了關於創業、壟斷推動進步、資源配置最佳化、持續壯大和尋找價值的見解。這本書不僅能啟發企業家,也適用於個人的發展及投資領域。作者引用實例說明成功投資的策略、企業的發展重點及擴大市場到每個角落。同時,也呼籲讀者在獲得價值的過程中持續探索問自己什麼是你覺得很重要的事實。
Thumbnail
這是本2012年出版關於IT產業的書。讀者可以透過作者吳軍獨到的觀察與見解,對高科技浪潮中的起落興衰、歷史脈絡有更深刻的體會與了解。
Thumbnail
最近在讀《人類怎麼學》這本有關人類學的書籍,裡面提到馬克思《資本論》中的觀念「異化」我認為值得一提,來這邊書寫我的想法。
Thumbnail
關於創新,創意,創造力,我們已經花了太多時間跟金錢在上面了。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資深教授威廉·達根所著的《解決創新問題只需要靈光一閃》,認為三走就足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本書除了提到投資的思維以外,更將閱讀、工作與幸福的普通常識分享給大家,未來也將以此四個構面,分享給大家,以下是我閱讀指定內容的一些要點記錄,也同時提出我的感想。
Thumbnail
我們因為疫情期間被迫改變而形成的生活習慣和工作模式以及供需消費,其實應該再經過10年才會逐步形成的。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為Susan Kuang,其中書中有幾個觀念對我有所思考和啟發,想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提高自己的產出能力非常重要。劉奕酉的《高產出的本事》分享了三個關鍵的方法:善用鑽石結構、懂得優勢輸出和精準閱讀,讓你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中脫穎而出。
Thumbnail
彼得提爾的《從0到1》提出了關於創業、壟斷推動進步、資源配置最佳化、持續壯大和尋找價值的見解。這本書不僅能啟發企業家,也適用於個人的發展及投資領域。作者引用實例說明成功投資的策略、企業的發展重點及擴大市場到每個角落。同時,也呼籲讀者在獲得價值的過程中持續探索問自己什麼是你覺得很重要的事實。
Thumbnail
這是本2012年出版關於IT產業的書。讀者可以透過作者吳軍獨到的觀察與見解,對高科技浪潮中的起落興衰、歷史脈絡有更深刻的體會與了解。
Thumbnail
最近在讀《人類怎麼學》這本有關人類學的書籍,裡面提到馬克思《資本論》中的觀念「異化」我認為值得一提,來這邊書寫我的想法。
Thumbnail
關於創新,創意,創造力,我們已經花了太多時間跟金錢在上面了。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資深教授威廉·達根所著的《解決創新問題只需要靈光一閃》,認為三走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