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

這世界一個聖人都沒有│幸福的拉札洛 Happy as Lazzaro (2018)

更新於 2024/12/18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本篇影論重點:
如何透過寓言的語境解析本片
拉札洛這個人物非關善惡
本片結局另種層次的哀傷
如何從宗教性試圖理解羅爾瓦雀的主題

關於<幸福的拉札洛 Happy as Lazzaro, 2018>,大都圍繞著「辜負純良」的解析,只是「寓言」有其語境,因為我們的文化擅於辨認是非、善惡、美醜……這類極端元素,才會得出如此明確的論述,然而艾莉絲·羅爾瓦雀(Alice Rohrwacher)對於人類透過時間積累的「遺產」似乎帶著保留態度,以致於她呈現的「現實」並不是非黑即白的,是以某種蒙昧、混沌的感性,創作出那些令人醉心的魔幻時刻,它探問的未必是眼前的現世,而是更久遠之前以致於如今人類事實上仍無法定義的事物。

印維歐拉塔正是一個被移除「語境」的符號,一次大水使這塊地域與世隔絕,這裡的人們活在另個緩慢的平行時空裡,燈泡稀缺只得按著日頭作息、遵循早就廢除的佃農體制,但在一切的理所當然中就算永遠負債也不會認定這是種「剝削」、即使不能自主也不會覺得這是種「不自由」,他們的困頓是事實,但知足也是事實,他們學習共享、有時自私,懂得偷懶也鬧點惡作劇,這個世界中只有「相對」的好壞而沒有「絕對」的善惡,就連他們對待Lazzaro的方式也不存有惡意,如同Lazzaro允許自己「被使喚」,都是印維歐拉塔的人們共謀出的一套生活之道。

「人類其實就跟動物一樣,一旦給予自由,就會意識到身為奴隸的曾經,所以要讓他們沉浸在苦難之中。現在他們忍受痛苦,但不知道真相,我剝削他們,他們就剝削更弱小的,這就是永不停止的食物鏈。」女爵將自己的價值觀套用在印維歐拉塔之上,就像是所有外來者對異域的文化侵略,妄自尊大地破壞當地自有的平衡,以所謂文明解放或是禁錮人們全憑當權者詮釋,不過羅爾瓦雀無意批判階級意識、資本社會的運作,或是偏袒無產公社式的生活,而是透過中性的鏡頭體現出話語權的失衡,這群「不夠文明」的人們(印維歐拉塔的人們也包含Lazzaro)該如何陳述自己的幸福。

電影中,Antonia說了一個狼與聖人的寓言,這個靠著口語流傳的故事說明了他們對超乎常人的事物存有著敬畏,然而這個寓言是沒有結尾的,聖人沒有完成使命,老狼也依舊在人類居處的邊境飢餓徘徊,哀傷的是,印維歐拉塔的少數與勢弱並不足以支持這套口述體系成為一套信仰,更沒能因為寓言的教誨使他們辨認出現實中近似「聖人」的Lazzaro。

隨著女爵獨子Tancredi自導自演的綁架案失敗,印維歐拉塔這個大騙局也被揭穿。人們抬頭仰望警方直升機就像是仰望神蹟一般,諷刺地把「(外界的)真實」與「神」等同,只是對印維歐拉塔的人們來說,真相、進步反倒帶來極致的壓迫,他們一樣少數、勢弱,還成了更大的群體中最邊緣的一群,他們內心一樣自認是「印維歐拉塔人」,佃農體制、資本社會之於他們並沒有多大的本質不同,只是換成後者掌握了現在的話語權,可以宣稱印維歐拉塔是個騙局,可以宣稱當地的人們終於得到了拯救。

回看Lazzaro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主角」,卻是以他的被動、缺乏影響力照見人類大歷史如何摒除那些人類無法講述、無法理解的奧祕─沒父沒母、個性溫馴、常常發呆、物欲不高的Lazzaro,與聖經中被耶穌復活的拉撒路(Lazarus)同名,電影透過他的死而復生,將劇情分成兩段,也藉著復活使他時空穿越,是他不老的容顏,讓Antonia跪倒在地、認定他是聖人,對應著他行為的不變,成為了這個加速變化的時代極其珍貴的特質。

人們彷彿這才開始懂得Lazzaro的獨特,他那張誠實的臉(可以幫助他們行騙)、摘食野草的自給自足,都使他終於成為他們當中的一份子,不過Lazzaro始終掛念和他稱兄道弟的Tancredi,前者對後者的「認同」不過源於後者的一句「說法」,竟形成了他們命運相連的對倒關係。

片中的第三個騙局正是Tancredi邀請印維歐拉塔的眾人去他家用餐,興致高昂的眾人慎重其事地赴會,甚至買了幾乎無法負擔的伴手禮表達禮數,但此時Tancredi的裝扮、舉止早已透露出家道中落的端倪,只問人的盲目究竟得要多貼近才能看清現實;對眾人而言,不過是被舊時記憶的魂魄又欺騙了一次,對Lazzaro卻是重大的衝擊,返家路上他和眾人進入教堂聆聽聖樂再度被拒,奇妙的是聖樂竟從教堂來到他們身邊,再次透過音樂並不依附於音符揭示出超然的存在,但當Antonia一行人欣賞著樂曲,Lazzaro卻再也無法感受這神奇的一刻,他落下了隊伍獨坐造景前,這棵被移植的樹就是他的處境,無所謂聖不聖人都只是世界現實的一種裝飾,樹根舖設的塑膠草皮凸顯欲蓋彌彰的荒謬性,Lazzaro留下了第一道也是最後一道淚,那不是片中滋潤大地的雨水,也不是造成印維歐拉塔遺世獨立的滂沱大水,就只是不能理解這世界的運作也不可能被世界理解的孤獨。

結局,一個「聖人」的死亡可能還不是最哀傷的,而是這個聖人讓自己落入了哪種語境下:當Lazzaro要求銀行將「屬於Tancredi的財產還給他」,某程度上已是被資本主義中私有財產的概念給默化,卻又根本不懂得遊戲規則、完全沒有話事的份量,任由金權殘酷運作間將他一廂情願的純真翻譯成了真蠢,而在片尾,那頭沒人看得見的狼,嗅聞Lazzaro的屍體後便輕輕跑開,牠聞到了好人的氣息嗎?但這個「好人」卻再也沒了氣息。

比起哀悼純良之死,艾莉絲·羅爾瓦雀更想提問是什麼定義了「純良」,而這個答案遠在所有人類文明之前,甚至可能追尋到人類被逐出伊甸園之先,當亞當和夏娃選擇違背上帝命令而吃下「分辨善惡樹」上的果子,一個本該全然純粹之境第一次出現了是非善惡的概念,從此人類成了自己的判準而不再有神,又在其後巴別塔紊亂的語言之後展開各自正義、罪惡的論述,那樣的茫然一如片尾的老狼身處人類世中無所適從,然後牠成了一則沒人講述的寓言,在倏忽變化的歷史之中,再也沒人探尋事物的起源。

同場加映:

活人的世界可有死者的餘地<盜墓奇美拉>:羅爾瓦雀作品

記憶與失憶建構的廢墟<雙眼之間>:無法忘卻曾經的懷舊感

民主,必要之惡<不丹沒有槍>:遺世獨立的國度

除了劉健明,誰想當好人<三峽好人>:傷逝與物哀

與怪物戰鬥的人<炎日>:正義的代價

avatar-img
125會員
226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影論寫作 的其他內容
與其說這是現代版的<麻雀變鳳凰>,本片更像是現代版的<綠卡>(兩部片居然是同一年的作品),只不過,本片是種「美國」的袪魅化,這個過去的夢想之地象徵的集體價值,不再那麼眩目能讓人忘記自己從哪裡來,也不再那麼包容使人知道該往哪去,如今已是個不論享有怎樣的外在條件,都無法讓人確信自我身分的時代
好萊塢,是許多歐亞名導跨不過的那道檻,但當我們說阿莫多瓦以<隔壁的房間 >成功進軍好萊塢時,遠不只是他的招牌美學依舊發揮得淋漓盡致,也因為這是一個對的時機點,正當阿莫多瓦來到生涯中更臻於主題探究的階段,好萊塢的資源恰好助力他更上一層樓:結合一路以來他作品中強烈的通俗劇特質,本片揭示了「死亡通俗性」
別被片名給騙了,這不是一個講述「女兒」或「女兒的女兒」的故事,而是關於「一個母親」,若以這個角度來看,會更明白為何由張艾嘉飾演的金艾霞,在某些處境下的反應相當收斂,當然並不是撕心裂肺就得表現得歇斯底里,而是她的情緒內隱到像是一場場的自我對話,只是,一個母親的「自我」,非得透過女兒這樣的角色才得...
開場,一顆長鏡頭,男主角欽福坐在瀑布前,一個人,沒有同伴,反倒凸顯了那個已然不在的存在,喧嘩的白瀑具體化了將人物淹沒的孤獨,不止息地快速奔流,是自然的無情、是時間的無情,對比出後續劇情揭示的命運,以及兩位主角生活中那種波瀾不興的緩慢……<春行>選擇這樣的開始,有效地為全片定了調,非得是這樣的凝視..
劇情從一個連環殺人案牽扯出台灣(上一代)長久以來紛擾、爭議的歷史事件,但當我們仔細思考這些角色關係,連環殺人案的被害者都是當年白恐加害者的下一代,這類「復仇」概念,顯然停留在刻板的「父債子償」,甚至為了讓他們死不足惜,還把他們寫成詐欺犯、遊手好閒的小混混,成了完全的工具人;相比許士節卻向身為白恐被害
幾場學校的簡短戲份,表現權威如何規範出女性該有的樣子,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連恣意張揚的青春也能被馴服,總是皺眉的Pauline,冷冷看著眼前的一切,就算一樣穿著制服,那一頭無法拉直的蓬亂捲髮暗示這個角色的真實性格,她的不滿孤立無援,以沉默進行一個人的抗爭。轉學來的Juliet(由凱特·溫絲蕾飾演)
與其說這是現代版的<麻雀變鳳凰>,本片更像是現代版的<綠卡>(兩部片居然是同一年的作品),只不過,本片是種「美國」的袪魅化,這個過去的夢想之地象徵的集體價值,不再那麼眩目能讓人忘記自己從哪裡來,也不再那麼包容使人知道該往哪去,如今已是個不論享有怎樣的外在條件,都無法讓人確信自我身分的時代
好萊塢,是許多歐亞名導跨不過的那道檻,但當我們說阿莫多瓦以<隔壁的房間 >成功進軍好萊塢時,遠不只是他的招牌美學依舊發揮得淋漓盡致,也因為這是一個對的時機點,正當阿莫多瓦來到生涯中更臻於主題探究的階段,好萊塢的資源恰好助力他更上一層樓:結合一路以來他作品中強烈的通俗劇特質,本片揭示了「死亡通俗性」
別被片名給騙了,這不是一個講述「女兒」或「女兒的女兒」的故事,而是關於「一個母親」,若以這個角度來看,會更明白為何由張艾嘉飾演的金艾霞,在某些處境下的反應相當收斂,當然並不是撕心裂肺就得表現得歇斯底里,而是她的情緒內隱到像是一場場的自我對話,只是,一個母親的「自我」,非得透過女兒這樣的角色才得...
開場,一顆長鏡頭,男主角欽福坐在瀑布前,一個人,沒有同伴,反倒凸顯了那個已然不在的存在,喧嘩的白瀑具體化了將人物淹沒的孤獨,不止息地快速奔流,是自然的無情、是時間的無情,對比出後續劇情揭示的命運,以及兩位主角生活中那種波瀾不興的緩慢……<春行>選擇這樣的開始,有效地為全片定了調,非得是這樣的凝視..
劇情從一個連環殺人案牽扯出台灣(上一代)長久以來紛擾、爭議的歷史事件,但當我們仔細思考這些角色關係,連環殺人案的被害者都是當年白恐加害者的下一代,這類「復仇」概念,顯然停留在刻板的「父債子償」,甚至為了讓他們死不足惜,還把他們寫成詐欺犯、遊手好閒的小混混,成了完全的工具人;相比許士節卻向身為白恐被害
幾場學校的簡短戲份,表現權威如何規範出女性該有的樣子,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連恣意張揚的青春也能被馴服,總是皺眉的Pauline,冷冷看著眼前的一切,就算一樣穿著制服,那一頭無法拉直的蓬亂捲髮暗示這個角色的真實性格,她的不滿孤立無援,以沉默進行一個人的抗爭。轉學來的Juliet(由凱特·溫絲蕾飾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斗大的電影標題映入眼簾,智齒──LIMBO──意指「罪不致落地獄,卻又沒有資格進天堂」的靈魂安息地。有趣的是標題是由一大群螻蟻聚集而成,就像是這座城市裡,力量微小、無足輕重的人們。
Thumbnail
本文描述了眾神之王宙斯的送幸福故事,以及作者對這個故事的詮釋。透過神話故事,探討現實生活中的情況,以及創作者們藉助神話表達的意涵。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本文繼上一篇,引用「自強不息者最終能得到拯救的主題」探討東西文化差異。在文章中提到了亞斯蘭、彼得、愛德蒙、露西和蘇珊等角色,以及他們在納尼亞世界中的冒險和成長。文章指出人生中充滿了善惡拉鋸的現象,只有忠於展現獨特自我的生命冒險,才能達到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
Thumbnail
我們都是凡人。妒忌心人人皆有,看別人開名車好拉風,看同學吃好的用好的,好生羨慕;相信很多人的腦子裡都曾閃過這樣的念頭:如果我成為另一個人、過著對方的生活是什麼滋味?如果你問李奧納多狄卡皮歐,你猜他會給出什麼答案。
Thumbnail
這本書通過主人公莫梭的冷漠態度和他的人生經歷,深刻地探討了存在主義和荒誕哲學的核心問題。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的閱讀心得,帶你一起走進莫梭的世界,理解他的迷失與覺醒。
Thumbnail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選擇記住的童年事件,是有特定意圖的,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而是要由我們來賦予經驗意義。 知名諜報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將父親根植在他血液裡的「賊性」,轉化為情治工作的特別能力,與寫作上豐富的材料,生命給他一手爛牌,但他把它翻轉成一場好局,真是超級強大的!
Thumbnail
《異鄉人》是我對卡繆的第一次認識,講述了母親的死以及荒謬的審判。卡繆對於存在主義以及荒謬的想法非常有趣,反思這本穿越時代來的價值觀與邏輯問題,審視自身和環境,有如醍醐灌頂。
Thumbnail
失去希望與溫度的人,都是戰爭中的俘虜。「聖誕快樂」,文化差異反而彰顯了文化之上,更貼近人心所共同渴望的,對「放下仇恨」的嚮往。戰事讓稀鬆平常的祝福成了禁忌,再沒人記得可以提起。
Thumbnail
我個人很少看電影,但既然學了文學,對於一些具有特別深意的電影應該要親自去體會,這篇系列文章比較了東西方對 「英雄角色」的冒險意境及人性如何呈現做了非常精闢的解說~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斗大的電影標題映入眼簾,智齒──LIMBO──意指「罪不致落地獄,卻又沒有資格進天堂」的靈魂安息地。有趣的是標題是由一大群螻蟻聚集而成,就像是這座城市裡,力量微小、無足輕重的人們。
Thumbnail
本文描述了眾神之王宙斯的送幸福故事,以及作者對這個故事的詮釋。透過神話故事,探討現實生活中的情況,以及創作者們藉助神話表達的意涵。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本文繼上一篇,引用「自強不息者最終能得到拯救的主題」探討東西文化差異。在文章中提到了亞斯蘭、彼得、愛德蒙、露西和蘇珊等角色,以及他們在納尼亞世界中的冒險和成長。文章指出人生中充滿了善惡拉鋸的現象,只有忠於展現獨特自我的生命冒險,才能達到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
Thumbnail
我們都是凡人。妒忌心人人皆有,看別人開名車好拉風,看同學吃好的用好的,好生羨慕;相信很多人的腦子裡都曾閃過這樣的念頭:如果我成為另一個人、過著對方的生活是什麼滋味?如果你問李奧納多狄卡皮歐,你猜他會給出什麼答案。
Thumbnail
這本書通過主人公莫梭的冷漠態度和他的人生經歷,深刻地探討了存在主義和荒誕哲學的核心問題。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的閱讀心得,帶你一起走進莫梭的世界,理解他的迷失與覺醒。
Thumbnail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選擇記住的童年事件,是有特定意圖的,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而是要由我們來賦予經驗意義。 知名諜報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將父親根植在他血液裡的「賊性」,轉化為情治工作的特別能力,與寫作上豐富的材料,生命給他一手爛牌,但他把它翻轉成一場好局,真是超級強大的!
Thumbnail
《異鄉人》是我對卡繆的第一次認識,講述了母親的死以及荒謬的審判。卡繆對於存在主義以及荒謬的想法非常有趣,反思這本穿越時代來的價值觀與邏輯問題,審視自身和環境,有如醍醐灌頂。
Thumbnail
失去希望與溫度的人,都是戰爭中的俘虜。「聖誕快樂」,文化差異反而彰顯了文化之上,更貼近人心所共同渴望的,對「放下仇恨」的嚮往。戰事讓稀鬆平常的祝福成了禁忌,再沒人記得可以提起。
Thumbnail
我個人很少看電影,但既然學了文學,對於一些具有特別深意的電影應該要親自去體會,這篇系列文章比較了東西方對 「英雄角色」的冒險意境及人性如何呈現做了非常精闢的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