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比人長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得知書友離世,太突然了,一時不知該說什麼。想了一下,由社交媒體找出昔日聊天室舊人,一一私訊貼文,幸而好友只有一百多一點,不算麻煩。又在相關社團貼文,這個社團多年無人發言,以致我一時沒想到。與其說擔心遺漏了(我不知的〉書友至交,不如說只是找點事給自己做,以免陷入悲傷。

網友是新時代的特殊人際關係。書友與我的情誼亦淺亦深,淺的是見面屈指可數,且皆是多位書友網聚,又私下幾無聯繫。然而,書友與多位前輩於閱讀的指引,深深地影響了我。

我們相識於聊天室。那是二十一世紀初始,google甫出現,網路世界野蠻生長。我喜歡閱讀,可是身邊沒有可以聊書的同伴,缺乏師友切磋,所知的資訊狹隘侷限,但亦不知如何突破。因緣際會進入聊天室,旁觀多位書友談論書籍種種,互動的神采非常迷人,讓我目眩神馳,著迷不已。他們不是炫示,亦非標榜,只是單純喜歡談論書和與書相關的話題而已。原來喜歡閱讀並非怪物異類,我終於遇見同類,比我厲害很多的同類。

閉上眼睛,仍清晰記得書友談及喜歡或討厭的書籍,那揚眉瞬目的神情相當帥氣。他喜歡王小波《黃金時代》,與前輩動輒提及王二和陳清揚,引發我好奇,於是找書來讀。《黃金時代》相當有意思,陳清揚真是一位有趣的女子。身處荒謬時代的荒謬環境,也許用荒謬回應,比抵抗、嘲諷更有力量。而王小波與夫人李銀河的緣起簡單動人,也讓我印象深刻。王小波拜訪編輯李銀河談作品,這是他倆首次見面。正事談完,王問李,你有朋友沒有,李答沒有,王接著說,你看我怎麼樣?兩人相伴至王小波英年病逝。

書友多次談及尤瑟娜,讓我對尤瑟娜深感興趣。翻過尤瑟娜的代表作《哈德良回憶錄》,但我不熟悉羅馬帝國歷史,更沒聽過哈德良皇帝,缺乏基礎知識,自認難以深刻體會,也就放棄沒讀完。後來才知哈德良為羅馬帝國五賢王之一,五賢王年代,希臘諸神遠離,基督神尚未降臨,號稱人的世紀,為許多歐洲知識份子關心探討的主題。羅馬仍留存哈德良別墅,可是我不懂古蹟,倒也無須千里迢迢前往朝聖。

尤瑟娜由於母親早逝,由父親撫養長大,父親亦期許尤瑟娜在寫作有所成就。即使是今日,女性被長輩鼓勵獲得事業上的成就,也不多見,尤瑟娜成功的背後,其父的教導功不可沒。而身為早早公開的女同性戀,尤瑟娜與伴侶格雷絲長期相伴,恐怕免不了歧視詆毀的流言蜚語,這是外人看不到的麻煩。女性可以長成她自己想要的模樣,可以成為《情人》的莒哈絲,或《哈德良回憶錄》的尤瑟娜,只要是自己的選擇,都好。

往後多年,除了同為聊天室舊人的家人,沒聽誰再談起尤瑟娜。若無書友談論,我可能至今不知尤瑟娜。尤瑟娜身為首位法蘭西女性院士,儘管華人文化圈不大熟悉,然而她的確是法國重要作家、文化名流,作品值得一讀。

雷蒙.錢德勒《漫長的告別》提及,法語有一句諺語,道別等於死去一點點。哀樂中年免不了面臨親友離世,有時自己亦連帶失去了一部分,或者不妨以閱讀懷念故人。書友鍾愛史鐵生,惟我不知為何至今未讀,也許該找來看看。至於阿姨(劉仲敬〉就算了,繞來繞去囉嗦難讀。書友的閱讀品味,我可沒照單全收。

avatar-img
21會員
33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I Ping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儘管懶怠出門,偶爾卻不嫌舟車勞頓,由桃園搭火車轉捷運至台北公館晃盪各式書店,得空順便至台大校園走走,意外發現這個全台學子嚮往的學府遍植紫薇,不知校方此舉可有深意? 據說唐代中書省前種有紫薇,是以中書省又稱為紫薇省,中書令即為紫薇令。大詩人白居易曾任職中書省,並寫有紫薇詩:「絲綸閣下文章靜,鐘
每每遇見去過法國的朋友,我常常掙扎是否該冒昧地問:「你吃過瑪德蘭嗎?滋味怎麼樣?」 瑪德蘭恐怕是文學史上最著名的點心。這種海扇貝殼狀的小蛋糕,在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一書曾大大出過風頭:某個冬日雨夜,男主角回到了家,媽媽招呼又冷又餓的他先吃些點心禦寒,他將瑪德蘭掰成小塊,泡在絲緞茶裡,食物的
翻開《魔球》一書,隨口問先生看過沒,他說看完了,我忍不住懷疑:「你看的懂嗎?」並非瞧不起他,而是先生根本不懂棒球。對運動沒興趣的棒球盲看棒球書,能看出什麼心得?《魔球》闡述運動家總經理賓恩的棒球經營理念,運動家在他操盤之下,以低薪打造不遜於豪門強隊的成績,魔球是一則活生生的棒球傳奇。 2012年
有人在社交媒體提及,聽說某印尼移工愛吃貢丸,好意提醒對方貢丸是豬肉,移工回答沒關係,阿拉看不到這邊。 留言紛紛提及與印尼移工的互動。某人愛吃肉鬆,據說晚上會跟阿拉說,他現在看不到。提醒維士比有酒精成分,回以阿拉不知道那是什麼。賣烤肉的表示,印尼移工買鱈魚丸、花枝丸,提醒有豬油,他們說沒關係,但一
偶有書友訴苦,不想閱讀怎麼辦?我總是一派輕鬆,不想讀就休息一陣子,無所謂,反正書又不會長腳跑掉,日後想讀再讀就好。我雖然喜歡閱讀,卻不認為閱讀有什麼了不起。想閱讀就閱讀,不想亦無須勉強,總之好好照顧自己的心情,比是否閱讀重要多了。 閱讀風氣往往反映了國家社會對知識的態度,很多國家都有各式推廣閱
日前與書友見面,席間提及友人稱我初見,我說初見為昔日網名,現在沒用了,但仍有一些朋友這樣喊我。他知我喜歡清初詞人納蘭性德,猜測是否出自「人生若只如初見」《木蘭花—擬古決絕辭諫友》。非也非也,是北宋晏幾道「記得小蘋初見」《臨江仙》,我名蘋。 初見一詞於傳統詩詞出典不算少。「人生若只如初見」,感傷
我儘管懶怠出門,偶爾卻不嫌舟車勞頓,由桃園搭火車轉捷運至台北公館晃盪各式書店,得空順便至台大校園走走,意外發現這個全台學子嚮往的學府遍植紫薇,不知校方此舉可有深意? 據說唐代中書省前種有紫薇,是以中書省又稱為紫薇省,中書令即為紫薇令。大詩人白居易曾任職中書省,並寫有紫薇詩:「絲綸閣下文章靜,鐘
每每遇見去過法國的朋友,我常常掙扎是否該冒昧地問:「你吃過瑪德蘭嗎?滋味怎麼樣?」 瑪德蘭恐怕是文學史上最著名的點心。這種海扇貝殼狀的小蛋糕,在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一書曾大大出過風頭:某個冬日雨夜,男主角回到了家,媽媽招呼又冷又餓的他先吃些點心禦寒,他將瑪德蘭掰成小塊,泡在絲緞茶裡,食物的
翻開《魔球》一書,隨口問先生看過沒,他說看完了,我忍不住懷疑:「你看的懂嗎?」並非瞧不起他,而是先生根本不懂棒球。對運動沒興趣的棒球盲看棒球書,能看出什麼心得?《魔球》闡述運動家總經理賓恩的棒球經營理念,運動家在他操盤之下,以低薪打造不遜於豪門強隊的成績,魔球是一則活生生的棒球傳奇。 2012年
有人在社交媒體提及,聽說某印尼移工愛吃貢丸,好意提醒對方貢丸是豬肉,移工回答沒關係,阿拉看不到這邊。 留言紛紛提及與印尼移工的互動。某人愛吃肉鬆,據說晚上會跟阿拉說,他現在看不到。提醒維士比有酒精成分,回以阿拉不知道那是什麼。賣烤肉的表示,印尼移工買鱈魚丸、花枝丸,提醒有豬油,他們說沒關係,但一
偶有書友訴苦,不想閱讀怎麼辦?我總是一派輕鬆,不想讀就休息一陣子,無所謂,反正書又不會長腳跑掉,日後想讀再讀就好。我雖然喜歡閱讀,卻不認為閱讀有什麼了不起。想閱讀就閱讀,不想亦無須勉強,總之好好照顧自己的心情,比是否閱讀重要多了。 閱讀風氣往往反映了國家社會對知識的態度,很多國家都有各式推廣閱
日前與書友見面,席間提及友人稱我初見,我說初見為昔日網名,現在沒用了,但仍有一些朋友這樣喊我。他知我喜歡清初詞人納蘭性德,猜測是否出自「人生若只如初見」《木蘭花—擬古決絕辭諫友》。非也非也,是北宋晏幾道「記得小蘋初見」《臨江仙》,我名蘋。 初見一詞於傳統詩詞出典不算少。「人生若只如初見」,感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年少時的朋友逐漸散去,隨著社會化的加深,功利主義的毒害能建立真正友誼的好友也越來越少。 人總是在複製上一代的生命過程,因為忙而疏離了友情,因爲有社群平台的便利一個《已讀》便交代了友誼。 可是人本是情感的動物,需要有溫度的問候、有用「心」的交談、有感受到愛與被愛的關心…..
Thumbnail
在忙碌的人生中,我們會遇到許多人,擁有許多好友,但當我們回首過往,發現有些人早已離開。生活中有許多不可掌控的事情,重要的是要好好照顧自己,陪伴身邊的重要人,一起享受生活,一起慢慢變老。除了重要的人,不需要刻意擠進生活中。讓我們把時間花在重要的人身上,並記得傳達愛意。
Thumbnail
你曾經打開社群網站尋找那些曾經嗎?我想不起來我在哪個年紀後,再也不做這樣的搜尋!或者也是在那個瞬間,我就跨進了人生另一個階段:不讓「念舊」這件事,成為自己生命裡的覊絆!也不讓它成為一種矯情的緬懷!更是某種全然釋懷的「放下」(?)吧!
Thumbnail
「如果每一次拆信,都能感受到當時的良善、光亮、熱度,那麼,我們還能捨棄嗎?」 一年年的,朋友只能是越來越少,再也記不起衝動去認識朋友,保持良好的往來的青春時代是怎樣的熱鬧。 手邊能細數仍然擁有的朋友:對話框框最後停留在一年、兩年、三年之前、畢業後再也不聯絡的。 單方便覺得失落、孤寂。無可挽救的
Thumbnail
最近有同事離職,說快要50歲了,不想再忍受。作者報了人類圖第一階的課程,打算用電子筆記來記錄心得重點,順便打造自己的部落格。希望這次能堅持下去,並感謝曾寶儀跟路嘉怡的分享。
老小孩遇見人生難題,因奇妙機緣約見陌生網友,帶了意外連結,被方格子格友激勵,想重新寫字幫助整合
#誠實書寫練習 #Day48 今日看到一篇文裡有一段落:「中年後不勉強自己 也要懂得愛別人。 中年以後,不勉強自己,不委屈,不應酬,不虛偽,只跟喜歡的人見面,只跟聊得來的朋友吃飯,很久沒見的老朋友也該聯繫一下。人不是孤島,中年以後,別只懂愛自己,也要學著去愛別人,畢竟,能陪你走到最後的人不多。」
在這個世代裡,大家的生活圈子變得太快,很難再與一群人長久的待在一起,為某些共同的目標而努力。辛辛苦苦建立的關係,因為轉職、移民、興趣的更替,很快就會「丟淡」。久而久之,我們都懶於再建立深摯的關係。所有相遇都僅是露水情緣。 認識的人越來越多,能交心的卻越來越少。正如長大後終於可負擔起琳瑯滿目的奢
Thumbnail
因為最近密集的遭遇身邊親友生病或離世,面對變老、照護、送別,心中有很多的情緒和疑惑。剛好讀到這本書,覺得有些提醒,筆記一下。 本書總結了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訪談中的深刻智慧,並提供了關於婚姻、工作、子女教養、老化、面對疾病和喪親等議題的人生建議,以及對快樂工作和選擇生活態度的省思。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年少時的朋友逐漸散去,隨著社會化的加深,功利主義的毒害能建立真正友誼的好友也越來越少。 人總是在複製上一代的生命過程,因為忙而疏離了友情,因爲有社群平台的便利一個《已讀》便交代了友誼。 可是人本是情感的動物,需要有溫度的問候、有用「心」的交談、有感受到愛與被愛的關心…..
Thumbnail
在忙碌的人生中,我們會遇到許多人,擁有許多好友,但當我們回首過往,發現有些人早已離開。生活中有許多不可掌控的事情,重要的是要好好照顧自己,陪伴身邊的重要人,一起享受生活,一起慢慢變老。除了重要的人,不需要刻意擠進生活中。讓我們把時間花在重要的人身上,並記得傳達愛意。
Thumbnail
你曾經打開社群網站尋找那些曾經嗎?我想不起來我在哪個年紀後,再也不做這樣的搜尋!或者也是在那個瞬間,我就跨進了人生另一個階段:不讓「念舊」這件事,成為自己生命裡的覊絆!也不讓它成為一種矯情的緬懷!更是某種全然釋懷的「放下」(?)吧!
Thumbnail
「如果每一次拆信,都能感受到當時的良善、光亮、熱度,那麼,我們還能捨棄嗎?」 一年年的,朋友只能是越來越少,再也記不起衝動去認識朋友,保持良好的往來的青春時代是怎樣的熱鬧。 手邊能細數仍然擁有的朋友:對話框框最後停留在一年、兩年、三年之前、畢業後再也不聯絡的。 單方便覺得失落、孤寂。無可挽救的
Thumbnail
最近有同事離職,說快要50歲了,不想再忍受。作者報了人類圖第一階的課程,打算用電子筆記來記錄心得重點,順便打造自己的部落格。希望這次能堅持下去,並感謝曾寶儀跟路嘉怡的分享。
老小孩遇見人生難題,因奇妙機緣約見陌生網友,帶了意外連結,被方格子格友激勵,想重新寫字幫助整合
#誠實書寫練習 #Day48 今日看到一篇文裡有一段落:「中年後不勉強自己 也要懂得愛別人。 中年以後,不勉強自己,不委屈,不應酬,不虛偽,只跟喜歡的人見面,只跟聊得來的朋友吃飯,很久沒見的老朋友也該聯繫一下。人不是孤島,中年以後,別只懂愛自己,也要學著去愛別人,畢竟,能陪你走到最後的人不多。」
在這個世代裡,大家的生活圈子變得太快,很難再與一群人長久的待在一起,為某些共同的目標而努力。辛辛苦苦建立的關係,因為轉職、移民、興趣的更替,很快就會「丟淡」。久而久之,我們都懶於再建立深摯的關係。所有相遇都僅是露水情緣。 認識的人越來越多,能交心的卻越來越少。正如長大後終於可負擔起琳瑯滿目的奢
Thumbnail
因為最近密集的遭遇身邊親友生病或離世,面對變老、照護、送別,心中有很多的情緒和疑惑。剛好讀到這本書,覺得有些提醒,筆記一下。 本書總結了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訪談中的深刻智慧,並提供了關於婚姻、工作、子女教養、老化、面對疾病和喪親等議題的人生建議,以及對快樂工作和選擇生活態度的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