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目標怎麼訂?學梁啟超:「有趣」才是王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年末將至,又可以訂新目標了!關於成功的定義,你是快樂至上還是功利至上呢?

成功的定義:快樂至上還是功利至上?

對於成功的定義,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像孔子、文天祥、岳飛等,這些人物對我們來說值得尊敬,但他們在世時,可能很少享受世俗意義的成功,但即便如此,他們直到生命最後都心安理得。

因此,我們追求成功,也能以「心安理得」為大原則,毫無愧疚地把事情從頭到尾做完,這就是成功的基點。不斷累積這些基點,便能積小成多,最終獲得真正的成就。


不過,外在成功的前提還是要內在滿足吧!

梁啟超主張:「凡人必常活在趣味之中,人生才有價值」那麼,什麼是趣味呢?


什麼是趣味?

「我不問德不德,只問趣不趣。」
梁啟超之所以不賭博,並非出於道德的約束;而之所以投身文藝,也非因道德的推動。於他而言,「道德」並非判斷趣味的依據,而是活動本身是否真能帶來純粹的滿足。

那,什麼條件才符合有趣呢?
「凡一件事做下去不會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結果,便屬趣味的主體。」

舉一些看起來很快樂,但實際可能無趣的例子:

  • 賭博有趣嗎?賭輸後可能痛苦悔恨。
  • 做官有趣嗎?沒官做時怎麼辦?
  • 喝酒有趣嗎?酗酒後可能傷身。

(欸不過如果做官是樂在為民服務,Tove舉雙手支持您!)


像這些可能會鬧得沒趣的,他認為都不算是趣事。應以「趣味始,以趣味終」,例如創作、藝術、學問這一類,即活動本身帶來滿足與快樂,而不依賴結果,就可以作為趣味的主體。

  • 藝術:創作的過程本身就是快樂的,無論作品是否得到他人的認可。
  • 學問:研究問題的過程讓人全神貫注,解答問題後又能啟發更多興趣。
  • 勞作:專注於某件手工或體力勞動時,心神的沉浸能帶來純粹的愉悅。

如何將興趣培養成習慣?

1. 無所為:活動本身是目的

不要把所有事情都當作達成目的的手段,否則當目的實現後,興趣便會消失。

  • 例子:畫畫不是為了參加比賽,而是為了享受創作的快樂。

2. 不停息:習慣養成興趣

任何活動只要持續進行,逐漸形成習慣,就容易產生興趣。興趣的萌芽需要時間與反覆的投入來滋養。

  • 例子:每天閱讀一小時,慢慢地,書中的知識與故事會成為不可或缺的陪伴。

3. 要投入:越深入越有趣

開始時不要期望太高,循序漸進地探索,隨著投入的增加,興趣會自然加深,甚至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 例子:學音樂從簡單的曲子開始,逐漸挑戰難度更高的作品,從而體會音樂世界的廣度與深度。

4. 找朋友:志同道合,切磋提升

與朋友分享興趣,能讓學習和探索的過程更有樂趣,並獲得互相激勵。

  • 例子:參加讀書會、畫畫社團或活動團體,透過互相交流拓展視野,提升興趣的深度。



總結

培養興趣,是一個能深入認識自己、豐富生活的美好過程🌟

年末將至,回顧過去的一年,想起曾仕強教授談論梁啟超先生有關趣味的智慧:成功的核心不在於外在的掌聲,而在於內心的「心安理得」與對興趣的追尋。
選擇深入一門興趣,得以讓我們無悔投入、從中找到純粹喜悅。

如果還沒找到興趣,可以觀察自己星盤裡的五宮配置,這也是一個「以趣味自娛」的宮位唷!


也希望這也能為你在新的一年規劃目標時帶來一些啟發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ove心櫥
7會員
105內容數
一個探索星辰與命運交織的小世界。興趣太廣泛有點頭痛。
Tove心櫥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這個世界只有兩種人會為了你的成就而感到快樂 那麼,我們還需要為別人不認可而產生自我懷疑嗎?
2025/04/28
這個世界只有兩種人會為了你的成就而感到快樂 那麼,我們還需要為別人不認可而產生自我懷疑嗎?
2025/04/01
占星或任何算命之道,不在於臣服命運,而在於提升自我。 輪迴不僅是時光之輪的轉動,亦是靈魂意識的流轉。 每一世的課題,也皆是前行之路上的燈塔。
2025/04/01
占星或任何算命之道,不在於臣服命運,而在於提升自我。 輪迴不僅是時光之輪的轉動,亦是靈魂意識的流轉。 每一世的課題,也皆是前行之路上的燈塔。
2025/02/19
當你想做一件事時,別人可能會這樣說:「這很難。」「不可能。」「這早就有人做了,你強得過XXX?」 這些話,有時候不是出於善意,而是來打壓你,因為他們見不得你努力,也許是怕你變得更強。而這個行為類似於灌輸負面信念,偏激一點,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詛咒」XD。
Thumbnail
2025/02/19
當你想做一件事時,別人可能會這樣說:「這很難。」「不可能。」「這早就有人做了,你強得過XXX?」 這些話,有時候不是出於善意,而是來打壓你,因為他們見不得你努力,也許是怕你變得更強。而這個行為類似於灌輸負面信念,偏激一點,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詛咒」XD。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討論如何看待困難與取得成功。
Thumbnail
討論如何看待困難與取得成功。
Thumbnail
我有一陣子很愛說:「不做無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差不多是姑息自己的藉口。 重看高陽的小說《蘇州格格》,才發現我一直記錯了,項鴻祚是這麼說的:「不做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無益之事指的是填詞。我老是不求甚解。 但我喜歡「不做無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項鴻祚是才子(雖然沒讀過他的詞作)
Thumbnail
我有一陣子很愛說:「不做無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差不多是姑息自己的藉口。 重看高陽的小說《蘇州格格》,才發現我一直記錯了,項鴻祚是這麼說的:「不做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無益之事指的是填詞。我老是不求甚解。 但我喜歡「不做無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項鴻祚是才子(雖然沒讀過他的詞作)
Thumbnail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開篇第一段的第一句話,後面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含義豐富又意蘊深遠,我得分兩次來說。 孔門弟子將這句話放在《論語》開篇,足見其重要性。孔子教弟子、弟子來求學,都是為了做官。學習是做官的基礎和途徑。子夏說得很清楚,「學而優
Thumbnail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開篇第一段的第一句話,後面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含義豐富又意蘊深遠,我得分兩次來說。 孔門弟子將這句話放在《論語》開篇,足見其重要性。孔子教弟子、弟子來求學,都是為了做官。學習是做官的基礎和途徑。子夏說得很清楚,「學而優
Thumbnail
回到基本面,試問孔子的理想是什麼? 先「養」後「教」。 但願眾生得離苦。先讓百姓遠離凍餒之苦,得以吃飽穿暖。待基本的生活需求不虞匱乏,再進一步推行教化,提昇精神品質,成為名副其實的「人」。 這才是孔子期待弟子出仕的意義。
Thumbnail
回到基本面,試問孔子的理想是什麼? 先「養」後「教」。 但願眾生得離苦。先讓百姓遠離凍餒之苦,得以吃飽穿暖。待基本的生活需求不虞匱乏,再進一步推行教化,提昇精神品質,成為名副其實的「人」。 這才是孔子期待弟子出仕的意義。
Thumbnail
最近重溫梁漱溟先生講孔孟一書的重點,有所感亦有所得,而想分享給大家。裡面提到一個重點,是孔子思想的重點之一,忠恕之道的仁,仁是什麼意思? 裡面這樣解釋,就是一個人活活潑潑自自然然的狀態。仁是指一個人原來有的仁慈之心 這樣說要做到仁是一個容易的事吧?既然是自然的狀態。 是的,孔子說,吾思仁而仁至已!
Thumbnail
最近重溫梁漱溟先生講孔孟一書的重點,有所感亦有所得,而想分享給大家。裡面提到一個重點,是孔子思想的重點之一,忠恕之道的仁,仁是什麼意思? 裡面這樣解釋,就是一個人活活潑潑自自然然的狀態。仁是指一個人原來有的仁慈之心 這樣說要做到仁是一個容易的事吧?既然是自然的狀態。 是的,孔子說,吾思仁而仁至已!
Thumbnail
先說明前提,這篇文章所探討的成功就是世俗可量測的成功,如果你定義的成功是兩三歲後能自己吃飯,每天早上有下床換衣服的勇氣,老的時候可以不用人家照顧,這種成功固然很好,但是巴拉巴西這本成功竟然有公式所定義的成功就是世俗可量測的成功。 為什麼說你的成功由我們決定呢?我們來說一個華人千古最成功的一位聖哲孔子
Thumbnail
先說明前提,這篇文章所探討的成功就是世俗可量測的成功,如果你定義的成功是兩三歲後能自己吃飯,每天早上有下床換衣服的勇氣,老的時候可以不用人家照顧,這種成功固然很好,但是巴拉巴西這本成功竟然有公式所定義的成功就是世俗可量測的成功。 為什麼說你的成功由我們決定呢?我們來說一個華人千古最成功的一位聖哲孔子
Thumbnail
2013/3/21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蓮池大師: 「榮名厚利,世所同競。 了萬境之如空,而成敗利鈍,興味蕭然矣。」 良因曰: 當追逐名利時,除了為滿足個人私欲外, 都還會有個人必須追求的理由。 或者為了家庭、社會,乃至國家、世界。 但是當了解一切都是眾生共業所感, 實際上都只是被業繩所牽時,
Thumbnail
2013/3/21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蓮池大師: 「榮名厚利,世所同競。 了萬境之如空,而成敗利鈍,興味蕭然矣。」 良因曰: 當追逐名利時,除了為滿足個人私欲外, 都還會有個人必須追求的理由。 或者為了家庭、社會,乃至國家、世界。 但是當了解一切都是眾生共業所感, 實際上都只是被業繩所牽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