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植物的代謝繞道「手術」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大王花。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大王花。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雖然大家提到葉綠體(chloroplast,為色素體plastid的一種),都馬上想到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但是葉綠體其實還有其他的功能,例如氮同化(assimilation,氮的吸收)就是在葉綠體裡面進行的。


不過,因為葉綠體的主要功能的確就是進行光合作用,所以寄生植物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葉綠體退化的現象。畢竟,需求沒那麼大了,就不需要維持那麼多人在裡面辦公,不是嗎?


這個現象,在所謂的「絕對寄生植物」(如大王花Rafflesia)中特別明顯。過去的研究就發現,大王花好像沒有葉綠體。雖然他們在大王花裡面發現了類似葉綠體的構造,但是卻抽不出DNA來。


但是,我們前面也提到,葉綠體並不是只會進行光合作用;那麼,如果寄生植物的葉綠體出現嚴重退化,會發生什麼事呢?植物又如何因應?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有研究團隊分析了多種寄生植物與它們的對應自營物種。


研究團隊主要觀察的是葉綠體與粒線體裡面的轉移RNA(tRNA)以及tRNA合成酶(aminoacyl-tRNA合成酶,aaRS)。


tRNA是轉譯作用(translation)的重要成員。它負責攜帶胺基酸到正在合成的蛋白質鏈上,讓蛋白質鏈可以對應遺傳密碼、加上新的胺基酸。使用過的tRNA會被回收,由對應的tRNA合成酶加上正確的胺基酸,再投入蛋白質合成的行列。


綠色植物因為要進行光合作用,所以需要合成大量的蛋白質。光是光系統II的D1蛋白,平均每30分鐘就因為重複氧化而不堪使用、必需更換。所以白天的時候,在綠色植物中,葉綠體內部不斷地在進行轉譯作用。


一般來說,綠色植物中有三套tRNA,一套是細胞核自用,一套是粒線體自用,另一套是葉綠體自用(粒線體的那套可能不是很完整,會跟葉綠體或細胞核借用)。不過,負責幫tRNA「充電」(加上胺基酸)的tRNA合成酶,雖然也有兩套,但是這兩套tRNA合成酶的基因,都存在於細胞核中。其中一套定位到細胞質,另一套則是定位到粒線體與葉綠體中,可以簡稱為「胞器tRNA合成酶」。


研究團隊發現,喪失光合作用的寄生植物會大量失去胞器tRNA合成酶的基因。這個現象,尤其在像大王花這種絕對寄生植物最明顯。但是,有些寄生植物還是保留了葉綠體(畢竟還有其他的用處啊)。面對胞器tRNA合成酶基因的喪失,這些寄生植物該怎麼辦呢?


他們發現,這些寄生植物竟然用起細胞質版本的tRNA合成酶了!而且,不只是葉綠體用,粒線體也用,畢竟粒線體也需要蛋白質嘛。而且,粒線體在這方面顯得比葉綠體更靈活;它們比葉綠體更能玩「草船借箭」的遊戲,借用更多的細胞質版本tRNA合成酶來達成它的任務。


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所以研究團隊發現,在葉綠體中,如果葉綠體的tRNA基因不見了,那麼相對應的胞器tRNA合成酶基因通常也找不到;但是粒線體的就不一定了。


更有趣的是,他們還觀察到一些奇怪的事情:


在盾片蛇菰(Rhopalocnemis phalloides)中,三個胞器tRNA合成酶基因保留了下來(SerRS、PheRS和GlnRS),但相對應的粒線體tRNA基因卻不見了。


另外,大花草科(Rafflesiaceae)的物種保留了少數的粒線體tRNA基因,但失去了大多數對應的胞器tRNA合成酶基因。


這樣的現象有點難以理解,或許這些植物還沒來得及把「垃圾」丟光?或許這些基因有其他的用途?這些都要等後續的研究才能確定了。


所以,在寄生植物中,光合作用的喪失導致葉綠體的退化,而這個也造成葉綠體轉譯成員的喪失。但是,由於葉綠體擔負的其他角色,使得在部分的寄生植物中,它們轉而跟細胞核借東西--使用細胞質版本的tRNA合成酶。


當然,寄生的生活形態也影響到粒線體。由於許多養分不再需要粒線體供應,所以粒線體的tRNA基因也出現退化。但由於植物的粒線體原本就比較有「彈性」,所以不論是tRNA的基因、或是tRNA合成酶的基因,粒線體都可以靠著「沿門托缽」來得到它需要的各種「零件」。


所以,寄生植物不只是「偷」別人(宿主)的養分,也「偷」別人(自己的其他胞器)的零件來用!


參考文獻:


DeTar, R. A., Chustecki, J. M., Martinez-Hottovy, A., Ceriotti, L. F., Broz, A. K., Lou, X., Sanchez-Puerta, M. V., Elowsky, C., Christensen, A. C., & Sloan, D. B. (2024). Photosynthetic demands on translational machinery drive retention of redundant tRNA metabolism in plant organell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21(52), e2421485121. https://doi.org/10.1073/pnas.242148512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94會員
1.0K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水晶蘭既不是真菌,也不是蘭花,而是「不行光合作用」的植物。 為什麼它不靠光合作用也能存活呢? 本文將說明這種「養分小偷」與真菌、樹木的共生關係,及其習性、外觀、文化、應用等知識。
Thumbnail
水晶蘭既不是真菌,也不是蘭花,而是「不行光合作用」的植物。 為什麼它不靠光合作用也能存活呢? 本文將說明這種「養分小偷」與真菌、樹木的共生關係,及其習性、外觀、文化、應用等知識。
Thumbnail
在黑暗中生長的植物會經歷所謂的「暗型態發生」:短短的根、細細長長的莖,黃色且緊閉的子葉,就像豆芽菜一樣。 暗型態發生是植物將自己的所有資源都調動去找光的過程,是植物的求生方式;最近的研究發現,隱花色素2(CRY2)對於暗型態發生也很重要喔!
Thumbnail
在黑暗中生長的植物會經歷所謂的「暗型態發生」:短短的根、細細長長的莖,黃色且緊閉的子葉,就像豆芽菜一樣。 暗型態發生是植物將自己的所有資源都調動去找光的過程,是植物的求生方式;最近的研究發現,隱花色素2(CRY2)對於暗型態發生也很重要喔!
Thumbnail
從小到大上過的生物學課程的植物部分,幾乎都是繞著高等植物講的。所以我們知道高等植物有葉綠體,有葉綠餅,但是卻不知道在構造比較簡單的藻類的葉綠體裡面,竟然有一種奇妙的器官:蛋白核(pyrenoid)。 由於蛋白核可以提升綠藻的光合作用效率,科學家們正努力地把它放進高等植物中,希望能提升農作物的產量!
Thumbnail
從小到大上過的生物學課程的植物部分,幾乎都是繞著高等植物講的。所以我們知道高等植物有葉綠體,有葉綠餅,但是卻不知道在構造比較簡單的藻類的葉綠體裡面,竟然有一種奇妙的器官:蛋白核(pyrenoid)。 由於蛋白核可以提升綠藻的光合作用效率,科學家們正努力地把它放進高等植物中,希望能提升農作物的產量!
Thumbnail
植物的氣孔(stomata)有兩個重要的功能:一是讓植物取得進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原料(二氧化碳),二是防止植物脫水。 但是在高溫的時候,光合作用的酵素可能因高溫而失去活性,這時候,氣孔要不要開呢?不開無法散熱,植物就會過熱;開的話,植物就會喪失許多水分...怎麼辦?
Thumbnail
植物的氣孔(stomata)有兩個重要的功能:一是讓植物取得進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原料(二氧化碳),二是防止植物脫水。 但是在高溫的時候,光合作用的酵素可能因高溫而失去活性,這時候,氣孔要不要開呢?不開無法散熱,植物就會過熱;開的話,植物就會喪失許多水分...怎麼辦?
Thumbnail
植物需要氣孔(stoma)與外界的大氣進行交換才能取得足夠的二氧化碳與氧氣。另外,植物還需要進行蒸散作用來帶動導管(木質部xylem)裡的水分,才能運輸礦物質與糖。 但是,氣孔對植物的影響到底是怎麼樣的?最近的研究,有了一些有趣的發現。
Thumbnail
植物需要氣孔(stoma)與外界的大氣進行交換才能取得足夠的二氧化碳與氧氣。另外,植物還需要進行蒸散作用來帶動導管(木質部xylem)裡的水分,才能運輸礦物質與糖。 但是,氣孔對植物的影響到底是怎麼樣的?最近的研究,有了一些有趣的發現。
Thumbnail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菌寄生植物」,這類的植物靠著真菌吃穿喝,很特別喔! 在「菌寄生植物」中,有些是完全寄生,也就是說,它們完全不進行光合作用。 但是,這樣的植物,竟然還有葉綠體!為什麼呢?
Thumbnail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菌寄生植物」,這類的植物靠著真菌吃穿喝,很特別喔! 在「菌寄生植物」中,有些是完全寄生,也就是說,它們完全不進行光合作用。 但是,這樣的植物,竟然還有葉綠體!為什麼呢?
Thumbnail
類囊體上負責收集光能的色素主要為葉綠素(chlorophyll)與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葉綠素分為為葉綠體a和葉綠體b,吸收光波長主要分為葉綠體a吸收640~660nm,而葉綠體b吸收430~450nm。另外類胡蘿蔔素主要分為a、B、r-類胡蘿蔔素。
Thumbnail
類囊體上負責收集光能的色素主要為葉綠素(chlorophyll)與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葉綠素分為為葉綠體a和葉綠體b,吸收光波長主要分為葉綠體a吸收640~660nm,而葉綠體b吸收430~450nm。另外類胡蘿蔔素主要分為a、B、r-類胡蘿蔔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