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學習生物學的時候,總會提到「大部分」的突變都對生物有害。其中有一類的突變稱為「移碼突變」(frameshift mutation),是因為刪除或加入核苷酸,造成轉譯(translation )時無法再依照原來的方式讀密碼。
怎麼說呢?因為遺傳密碼(genetic code )是由3個核苷酸所組成的,所以只要刪除或加入的核苷酸不是3或3的倍數,就會造成轉譯時的巨大改變。如
因為在CTC之後少了AT兩個核苷酸,導致原始的閱讀框架在LSL之後改變,產生了完全不同的胺基酸序列。
一般來說,演化為了安全,早就產生了一個機制:一但發生移碼突變,通常會很快就遇到「終止密碼」(stop codon),於是這個生物體就無法產生這個基因的產物。
但是,非常非常偶爾的時候,移碼突變後的基因,竟然可以轉譯出夠長的蛋白質,而且這個蛋白質還能夠有功能。
最近有個研究團隊,當他們在研究JAZ10在水稻防禦褐飛蝨中的作用時,他們發現,JAZ10在褐飛蝨侵襲時表現量大幅上升(超過40倍),因此他們推測JAZ10可能在防禦反應中扮演重要角色。
為了研究JAZ10在水稻的功能,他們使用CRISPR-Cas9設計了兩個目標位點,用來製作jaz10基因剔除突變株。這兩個點都在很前面的位置(大約是基因的前四分之一),目的應該是要確保會產生功能喪失的突變。
沒想到,在他們製作的的突變株(jaz10-1到jaz10-4)中,意外發現jaz10-3和jaz10-4表現出增強的生長和抗蟲性!這與其他JAZ10基因剔除後的性狀完全不同。
到底這兩個突變株發生了什麼事呢?首先他們確認這不是脫靶效應;也就是說,不是因為其他的基因突變而產生的問題。
然後,他們去看JAZ10突變後的序列。結果發現,竟然是因為CRISPR在JAZ10中造成了一個移碼的突變,而減少了AT兩個核苷酸(如上圖),轉譯並未很快就停止,而是產生了一個新的有功能的蛋白質FJ10(F是「移碼」(frameshift)的意思。這個蛋白質有180個胺基酸這麼長(JAZ10有187個胺基酸)。
原始的JAZ10有三個結構域,包括位於最前面(N端)的CMID (Cryptic MYC-interacting domain)、位在中段的TIFY motif,以及在尾端(C端)的Jas domain。
發生移碼突變後,jaz10-3產生一個有 180個胺基酸的蛋白質,而jaz10-4則產生一個有179個胺基酸的蛋白質。
所以移碼突變後產生的FJ10蛋白質在大小上與原始JAZ10非常接近(只差7-8個胺基酸),但序列內容只有前44個胺基酸保持相同(包含CMID domain),之後的序列就完全不同了。也就是說,原有的TIFY和Jas結構域都不見了。
但是,這個蛋白質還是有功能的!
這實在太奇妙了!於是他們進一步去研究FJ10的作用機制。
為了要找出與FJ10相關的基因,他們使用了它作為誘餌蛋白(bait),對水稻的cDNA圖書館進行篩選。
結果他們找到了SLR1和FBK16,並利用多種方法進行驗證,確認它們與FJ10之間的互動是真的。
特別但不意外的是,雖然FJ10能與這些蛋白質互動,但原始的JAZ10卻不能。也就是說,新產生的序列創造了新的蛋白質互動界面(覺得有點像核分裂⋯)。
那麼,這兩個基因有什麼功能呢?SLR1 (Slender Rice 1)是水稻唯一的DELLA蛋白,它是GA訊息傳導途徑的關鍵抑制因子,對調控植物生長非常重要。
過去的研究發現,SLR1會抑制生長相關的轉錄因子(如PIFs)。在GA存在時,它會被分解,如此一來就解除了對生長的抑制。另外,它還可以透過與PIL16互動來調控生長基因(如Expansins)。
缺少它的突變株(slr1),則會展現細長的生長性狀,這也是為什麼它叫做slender rice的原因。
而FBK16 (F-box/Kelch 16)則是一個F-box型E3泛素連接酶,參與蛋白質的泛素化和分解。過去的研究發現,它負責調控PAL(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的穩定性。PAL位於初級代謝與次級代謝的交界,它的功能是把芳香族胺基酸「苯丙胺酸」(phenylalanine)拿來合成酚醛類化合物(phenylpropanoids)。PAL的活性會影響木質素的生合成,進而影響對褐飛蝨的抗性。
研究團隊發現,FJ10與SLR1的互動造成SLR1-PIL16的結合受到干擾,釋放出PIL16,從而促進生長相關基因表現。
而透過與FBK16互動,FJ10會減少PAL的分解,造成木質素累積增加,從而增強了抗蟲性。
也就是說,FJ10透過干擾兩個不同的抑制因子,來同時促進生長和增強抗性。
但是,這兩個基因一個出現在細胞核,一個在細胞質。那FJ10是怎麼辦到的?
研究團隊發現,雖然原始JAZ10的定位是只出現在細胞核中,因為它是一個轉錄調控因子;但是突變後的FJ10卻同時出現在細胞核和其他細胞空間中。
也就是說,FJ10可能是因為有雙重定位,使它在細胞核中能夠與SLR1互動,在細胞質中則可以與FBK16互動,達成促進生長與增強抗病的雙重功能。
更好的是,表現FJ10的植株不僅展現更好的生長性狀(植株高度與葉鞘長度顯著增加),產量也不受到影響。
所以,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可以同時提升水稻生長和抗蟲性的新策略。雖然一開始的出發點不是這樣,但有時「意外發現」也可能會帶來重要突破。
因此,面對預期之外的實驗結果時,保持開放和好奇的態度很重要。
最後,這個研究成果告訴我們,移碼突變有可能不只是單純的基因剔除,還可能產生新的、有功能的蛋白質!這也提醒我們,在使用CRISPR進行基因編輯時,需要考慮到各種可能的結果,不能只關注於單一(在這裡是基因剔除)的效果喔!
參考文獻:
Li, L.-L., Xiao, Y., Wang, B., Zhuang, Y., Chen, Y., Lu, J., Lou, Y., & Li, R. (2024). A frameshift mutation in JAZ10 resolves the growth versus defense dilemma in ric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21(52), e2413564121. https://doi.org/10.1073/pnas.241356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