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的隱形高手:稀有微生物與環境壓力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圖片作者:ChatGPT

圖片作者:ChatGPT

提到土(soil),大家可能只會想到土壤顆粒,也就是由岩石風化而成的構造,主要成分為矽酸鋁。但是,土壤並不是只有風化的岩石,還有各種各樣的非生物以及生物。


土壤裡的生物有非常多種,眼睛看得見的有蚯蚓、線蟲、昆蟲等等,眼睛看不見的,就是所謂的「微生物」(microorganisms)就更多了。根據資料,一克的土壤中,大約有109個微生物[1]。這些微生物,對於植物很重要。


從人類開始有農業行為以來,我們就一直在改變土壤。種植物,拿走土壤的養分;施肥,給土壤添加了我們想添加的養分;育種,讓植物的根開始分泌不一樣的分泌物,也是給土壤加了不一樣的東西。


這些養分,都會讓土壤裡的微生物發生變化。而隨著全球暖化,上升的氣溫又會讓土壤承受另一種壓力。


所以,到底哪些壓力對土壤中的影響比較大呢?面對這些壓力,土壤裡的微生物會發生什麼變化?


最近的一個研究[2],有了一些值得我們深思的發現。


研究團隊想瞭解土壤中的微生物生態系統如何因應種種的壓力,因此他們從內蒙古的半乾旱草原收集了表土。


他們將表土過篩後,其中大部分高壓高溫滅菌,用作後續的「培養基」;留下小部分製作土壤懸浮液,並稀釋成不同濃度後,與滅菌的土壤混合,在攝氏25度下培養兩個月,讓微生物重新生長並達到穩定狀態。


接著,他們讓這些土壤暴露在以下的幾種環境下:

  1. 升溫(比環境溫度高攝氏5度)
  2. 氮肥(相當於100 kg N/ha/年的NH4NO3)
  3. 乾旱(降低一半水分)
  4. 鹽分(電導率提高到6 dS/m)
  5. 土壤壓實(密度達到1.7 g/cm³)
  6. 微塑膠污染(添加30μm聚乙烯顆粒,占重量1%)
  7. 除草劑處理(嘉磷塞50 mg/kg)
  8. 鎘污染(CdCl₂ 50 mg/kg)

另外,他們還做了多因子組合處理,包括2、4、6個因子的隨機組合,以及「通通一起來」的八個因子處理。


他們將所有的組別培養6週,在處理前與處理後各進行取樣分析,進行DNA萃取與定序,以瞭解微生物的變化;測量8種土壤功能指標,以瞭解土壤是否健康。


結果發現,單一因子對土壤的影響,最大的是氮肥,其次是土壤壓實,第三名是鎘污染。至於升溫,其實是影響最小的因子;而微塑膠與鹽分,也都影響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氮肥是唯一個讓稀有微生物比豐富微生物對維持土壤的健康發揮更大作用的因子。不過,如果是綜合因子的話,他們發現當多個因子同時作用時,稀有微生物的重要性就隨之上升。


什麼是「稀有微生物」呢?


根據論文,研究團隊對稀有微生物的的定義是根據相對豐度(local abundance)來區分。豐度排名前10%的被定義為豐富微生物,剩下的90%就認定為稀有微生物。這些稀有微生物加起來雖然只占總微生物量的11.4-18.2%,但以物種數量和多樣性而論,反而高於豐富微生物喔!


它們有哪些呢?這11.4-18.2%的微生物,包括了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ota)、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厚壁菌門(Firmicutes)、粘細菌門(Myxococcota)、綠彎菌門(Chloroflexi)、酸桿菌門(Acidobacteriota)、疣微菌門(Verrucomicrobiota)、疊細菌門(Gemmatimonadota)、初基球菌門(Patescibacteria)以及擬桿菌門(Bacteroidota)。


研究團隊發現,這些「稀有微生物」在多重環境壓力下,反而表現出更好的適應能力,對於維持土壤的健康狀態很重要。這意味著,稀有並不是就不重要,反而可能在特定條件下發揮關鍵作用。


考慮到在真實世界通常都是多個因子同時發生,稀有微生物對土壤健康的重要性,真的是不需要再多說的唷。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是,氮肥的添加,是影響土壤功能的最重要因素。雖然100 kg N/ha/年並不是中國的氮肥使用量,而是亞洲部分地區的大氣氮沈降量,但是這個數值其實以全世界的氮沈降量來說算是高的(歐洲為10-30,北美洲為15-25,非洲則是<5)。


大氣氮沈降量來自工業排放、農業活動、交通運輸以及化石燃料燃燒,不過如果考慮到氮肥的使用的話,中國也是世界最高,大約是150-300 kg N/ha/年(歐盟是100-150,美國70-150,非洲<50),為世界平均的2-3倍。


過去已經知道,過度施肥會造成土壤酸化、地下水污染、溫室氣體(主要是N2O)排放增加等問題,而且氮素因為主要是帶負電的硝酸根,所以土壤能保留的「非常」有限,植物不能吸收的幾乎都流走了。


那麼,台灣呢?根據能查得到的資料[3]顯示,台灣使用的氮肥量,與中國大約在伯仲之間。雖然台灣因為地小人稠,加上農業人口多為小農,為了養家活口從事集約耕作,且多半為多季耕作,所以多施肥的狀況似乎是很難避免,但是考慮到氮肥對環境的影響,或許應該要引入新方法,推廣精準施肥、使用緩釋肥料或添加氮肥穩定劑來提升利用效率、以有機肥取代部分氮肥,並對農民進行教育與輔導,讓農民瞭解到肥料並不是越多越好,來減少氮肥的使用,不只是對環境好,少用點氮肥也比較不傷荷包,不是嗎?


參考文獻:


[1] Penny, R., Hirsch. (2019). 2. Microorganisms Cycling Soil Nutrients.   doi: 10.1201/9780429059186-11


[2]  Chen et al., Number of global change factors alters the relative roles of abundant and rare microbes in driving soil multifunctionality resistance, Current Biology (2024),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4.11.040


[3] 農業部全球資訊網。農地合理施肥,農業永續經營。若以這個網站上的資料(每公頃1424公斤化肥)來計算,假設這些肥料大部分是複合肥料的話,由於複合肥料裡面的氮含量為15-20%,則計算出來台灣每公頃氮肥使用量為213.6 kg N/ha/年。


avatar-img
140會員
359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從2024年中搬到這裡,很努力地維持日更 感謝大家的捧場,有多篇登上即時精選 展望2025,希望可以繼續 也希望能多一點金主
不知不覺已經來到2025 過去一個月分享給大家的文章 也是時候來看看大家比較愛看什麼啦?
今天是一年的最後一天,來分享一個有點趣味的故事。 故事的開始是,在11月,有一篇論文在討論「氣候變遷影響中國與日本的稻米品質」。 原本其實也沒什麼,畢竟氣候變遷對全世界的農作物的品質都造成影響。 但是,在最近這兩天,卻在《自然》期刊上出現了一篇非常用力的反駁文。
為了抵禦外侮,植物就會製造出各種有用的物質。這些物質幫助植物對抗各種害蟲與病菌的「侵略」,對植物來說非常重要。 最近有一個研究團隊,對植物如何生產三萜類特別感興趣。他們研究了對三萜類合成很重要的酵素「OSC」,結果發現OSC配上不同的成員,可以合成各種不同的三萜化合物喔!
雖然大家提到葉綠體,都馬上想到光合作用,但是葉綠體其實還有其他的功能,例如氮的吸收就是在葉綠體裡面進行的。 不過,寄生植物的葉綠體因為不需要進行光合作用,所以會發生退化。但是,其他部分的功能,寄生植物怎麼處理呢? 置之不理是不可能的,我們來看看它們怎麼做!
從人類注意到有些農作物不能在同一塊土地上連作、到懂得施肥與輪作,甚至開始利用豆科植物來提升農作物的產量,中間可能有上千年的歷史。 後來有許多研究,確定了植物有17個必需元素。但是,有些植物需要的比別人更多一點。 像禾本科植物,就需要矽。最近的研究發現了一個與矽相關的蛋白質!
從2024年中搬到這裡,很努力地維持日更 感謝大家的捧場,有多篇登上即時精選 展望2025,希望可以繼續 也希望能多一點金主
不知不覺已經來到2025 過去一個月分享給大家的文章 也是時候來看看大家比較愛看什麼啦?
今天是一年的最後一天,來分享一個有點趣味的故事。 故事的開始是,在11月,有一篇論文在討論「氣候變遷影響中國與日本的稻米品質」。 原本其實也沒什麼,畢竟氣候變遷對全世界的農作物的品質都造成影響。 但是,在最近這兩天,卻在《自然》期刊上出現了一篇非常用力的反駁文。
為了抵禦外侮,植物就會製造出各種有用的物質。這些物質幫助植物對抗各種害蟲與病菌的「侵略」,對植物來說非常重要。 最近有一個研究團隊,對植物如何生產三萜類特別感興趣。他們研究了對三萜類合成很重要的酵素「OSC」,結果發現OSC配上不同的成員,可以合成各種不同的三萜化合物喔!
雖然大家提到葉綠體,都馬上想到光合作用,但是葉綠體其實還有其他的功能,例如氮的吸收就是在葉綠體裡面進行的。 不過,寄生植物的葉綠體因為不需要進行光合作用,所以會發生退化。但是,其他部分的功能,寄生植物怎麼處理呢? 置之不理是不可能的,我們來看看它們怎麼做!
從人類注意到有些農作物不能在同一塊土地上連作、到懂得施肥與輪作,甚至開始利用豆科植物來提升農作物的產量,中間可能有上千年的歷史。 後來有許多研究,確定了植物有17個必需元素。但是,有些植物需要的比別人更多一點。 像禾本科植物,就需要矽。最近的研究發現了一個與矽相關的蛋白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隨著農業的開展,隨之而來的馴化與育種,影響了植物與它的好伙伴-微生物體-的互動。這使得植物需要更多肥料、需要更多農藥。 如果可以讓植物能喚回它的好伙伴,或許就不需要那麼多的肥料與農藥了?
Thumbnail
作者 : B.Brett.Finlay;Marie-Claire Arrieta 譯者 : 游懿萱 內容 :第一部,與其說我們是人,不如說我們是微生物 第一章 : 兒童:微生物的磁鐵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我們體驗了科學進步的優點,減少從小到大發生感染的風險。這些進步包括抗生素、抗病毒素
Thumbnail
蚯蚓鑽出地球 解讀大氣層即將寫下什麼詩篇 瀏覽日光如何渲染字裡行間 過去泥壤滋養今日芬芳 昔日雨水現在盛開鮮美 許多「每天」的累積 調配出魔法湯汁
Thumbnail
外來種、歸化種、入侵種區別。外來入侵種對人類及生態的危害大解析與說明等等。
Thumbnail
過去能固氮的植物,必須要招募「客卿」(如根瘤菌),但是最近發現有植物體內竟然有固氮的胞器~!  
Thumbnail
當你外出踏青時,你是否曾看過有些植物的葉片上出現奇怪的東西呢? 植物出現奇怪的塊狀物有時是由病毒、細菌、真菌等的感染造成,有時線蟲或節肢動物如昆蟲也能讓植物身上跑出令人匪夷所思的物體。其中,昆蟲讓植物產生的塊狀物最吸引大家的目光,因為它們的形狀與種類五花八門,有的可堪稱美麗,而這些塊狀物稱作蟲癭
Thumbnail
讚誇?珍惜?破壞? 大自然生態系 自體的生態系 可也保之如常? 道德的生態系 誰將與共維繫?
跟地球花園的夥伴聊到去年很多有機、或是泛有機的夥伴,2023分別在雲林等地被強制噴藥,導致大家多年維持無毒生態場域被噴感覺的登革熱防治雞尾酒藥物污染。 我個人在看倡議這件事上,認為先要貫徹無論是生態村或是都會的閒置土地防治病媒蚊,都需要好好規劃水在土地上的流動。 在參觀洪老師的活水生態園
Thumbnail
隨著TNFD自然相關財務揭露的框架上線,生物多樣性議題成為各企業準備迎接的新挑戰。了解都市生態系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對企業和社會都至關重要,我們提供了本篇文章中的重要知識和相關建議。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隨著農業的開展,隨之而來的馴化與育種,影響了植物與它的好伙伴-微生物體-的互動。這使得植物需要更多肥料、需要更多農藥。 如果可以讓植物能喚回它的好伙伴,或許就不需要那麼多的肥料與農藥了?
Thumbnail
作者 : B.Brett.Finlay;Marie-Claire Arrieta 譯者 : 游懿萱 內容 :第一部,與其說我們是人,不如說我們是微生物 第一章 : 兒童:微生物的磁鐵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我們體驗了科學進步的優點,減少從小到大發生感染的風險。這些進步包括抗生素、抗病毒素
Thumbnail
蚯蚓鑽出地球 解讀大氣層即將寫下什麼詩篇 瀏覽日光如何渲染字裡行間 過去泥壤滋養今日芬芳 昔日雨水現在盛開鮮美 許多「每天」的累積 調配出魔法湯汁
Thumbnail
外來種、歸化種、入侵種區別。外來入侵種對人類及生態的危害大解析與說明等等。
Thumbnail
過去能固氮的植物,必須要招募「客卿」(如根瘤菌),但是最近發現有植物體內竟然有固氮的胞器~!  
Thumbnail
當你外出踏青時,你是否曾看過有些植物的葉片上出現奇怪的東西呢? 植物出現奇怪的塊狀物有時是由病毒、細菌、真菌等的感染造成,有時線蟲或節肢動物如昆蟲也能讓植物身上跑出令人匪夷所思的物體。其中,昆蟲讓植物產生的塊狀物最吸引大家的目光,因為它們的形狀與種類五花八門,有的可堪稱美麗,而這些塊狀物稱作蟲癭
Thumbnail
讚誇?珍惜?破壞? 大自然生態系 自體的生態系 可也保之如常? 道德的生態系 誰將與共維繫?
跟地球花園的夥伴聊到去年很多有機、或是泛有機的夥伴,2023分別在雲林等地被強制噴藥,導致大家多年維持無毒生態場域被噴感覺的登革熱防治雞尾酒藥物污染。 我個人在看倡議這件事上,認為先要貫徹無論是生態村或是都會的閒置土地防治病媒蚊,都需要好好規劃水在土地上的流動。 在參觀洪老師的活水生態園
Thumbnail
隨著TNFD自然相關財務揭露的框架上線,生物多樣性議題成為各企業準備迎接的新挑戰。了解都市生態系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對企業和社會都至關重要,我們提供了本篇文章中的重要知識和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