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生更美好,現在開始也不晚|我的 2025 開春推薦書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我在2024年的下半年,正式從責任制上班族轉為自由工作者,過了個還不錯的半年,雖然仍然在摸索中,不過算是已經有所展開,很難想像在前年,我還深陷在人生的低潮與茫然,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不知道未來的路怎麼走,生了小孩,即將邁入40's,每天工作育兒兩頭燃燒著生命,身心都很疲憊......

幸好,透過閱讀,讓我慢慢理清自己想做的事,也開始寫部落格 ♥️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改變我人生中場的五本書單』,如果你也卡在人生的交叉點,希望能對你帶來些幫助。


raw-image


一、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

四個孩子,照拿哈佛學位,女醫生分享提高時間密度的33要訣

作者: 吉田穗波
出版社:如何出版
讀墨電子書連結

你老是覺得自己「沒時間」嗎?身為一個職業媽媽,早上匆匆忙忙帶孩子去上學,然後上班,直到下班後接孩子回家,又是一陣兵荒馬亂,直到孩子睡著,才真正有自己的空閒時間。然而想追個劇、放個空之前,還要洗碗、洗衣服、收拾玩具,光想就覺得疲勞到不行。

Q.為什麼第一本想推薦這本書?

前年的我是在家遠端工作的正職上班族,在幾乎無後援的狀態下同時需要照顧不滿3歲的孩子(我們考量一些因素,加上工作狀態許可下,決定3歲前把孩子留在家裡,不送托嬰與保母),總是需要抓孩子睡著的時候加緊完成手上的工作,最辛苦的階段是圍欄關不住寶寶的1~2歲時期,由於白天要照顧他,工作時間只能推延到晚上八點~半夜,每天幾乎都是一沾枕就睡著了,隔天頭昏腦脹的起床。

後來,我在逛書店的時候遇見了這本書

吉田穗波是育有四個孩子的婦產科醫生,她在2008年帶著三歲、一歲和一個月大的孩子,跟先生前往波士頓念讀哈佛學位,天啊,她怎麼辦到的?

大部分女人進入家庭與育兒生活後,往往很容易把自己奉獻給家庭,然後把許多想做的事情往後推延,即便是好好照顧自己這件小事,也會想先滿足孩子的需求,例如明明很想要洗完澡後好好敷個面膜、塗個乳液,結果急急忙忙幫小孩洗完澡、換完衣服就得陪睡,吵鬧的孩子才沒在等妳還要20分鐘護膚時間。

吉田醫生的這本書,讓我看到了改變的可能性

時間就那麼多,不管我們多想親力親為每一件事,都不可能做得到

人似乎天生就有這種劣根性,年輕單身的時候擁有大把的時間,結果空閒的時間都拿來追劇娛樂,等到覺得時間不夠的時候,許多想做的事情才如雨後春筍冒出來,這時才覺得「時間真的不用夠」。

換句話說,人就是越沒時間越想要做點什麼!突然湧上的夢想、幹勁,「好想要看那本書」、「想要學日文」、「想去國外玩」...

一天二十四小時無法改變,但可以提高使用價值!

書中以一分鐘為例,但我覺得講「一小時」大家會更有感:這一小時,你怎麼度過、怎麼讓這一小時變得更有價值、這一小時內,你能塞進多少東西?

看完書之後,我立刻調整了自己的每日作息表(那時我也搭配閱讀了《生時間》,下面會再分享),改成「早上4~5點起床,晚上9點就寢(每次哄睡時我總是會忍不住跟孩子一起睡著,我很討厭睡著後再醒來的昏沈感,“既然打不贏,就加入他一起睡覺”)」,一方面可以確保自己有充足的睡眠,另方面趁孩子一早還沒起床,就能有很完整的工作時間。

而且,相較於熬夜晚睡對身體的傷害,我相信早睡早起會讓身體更好。

一想到寶寶早上7~8點就會起床,反而更能專注在工作上,進而提升每一分鐘的工作效率

就因為「沒時間」,才會讓我對於時間的執念迅速升高,開始設法擠出時間,爭取時間

調整後的平日行程表

  • am4:00 起床–工作
  • am7:30 家人起床–早餐
  • am9:00 ~12:00 工作 (當時有請鐘點的到府陪玩照顧寶寶,並且也請娘家的媽媽偶爾來幫忙幾天)
  • pm12:00 ~14:00 帶孩子午飯、午睡
  • pm14:00 ~16:00 繼續工作,直到孩子午睡醒來
  • pm18:00 ~ 20:00 老公下班,接手孩子晚餐與洗澡,我則處理手邊零碎的事務或是其他自己想做的事情
  • pm20:30 跟孩子一起就寢


直到現在,孩子上幼兒園了,我還是維持至少早上6點起床的習慣,享受只有一個人的「me time」時光,當然,大部分都是用來喜歡的寫作上。

接回來談書,吉田醫生也在書中後半段具體提到她如何擠出時間唸書、準備考試、申請獎學金,非常具有行動力的同時,也在鼓舞讀者:先做就對了,然後邊跑邊想怎麼走下去

現在的妳,還在覺得自己「沒時間」嗎?還在埋怨被孩子綁住嗎?還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沒時間」做嗎?放下所有藉口,試著去做,就對了。


raw-image

二、生時間:高績效時間管理術

作者: 傑克‧納普 &約翰‧澤拉斯基
出版社:天下文化
讀墨電子書 連結

跟朋友聊天的時候,聽到對方問:「最近怎麼樣啊?」你是不是也會回答:

「忙啊!」

但你在忙什麼?行事曆可能每天都是滿的,你在辦公室從早上待到晚上,你真的知道自己在忙什麼嗎?

這本書的兩位作者是Jake Knapp & John Zeratsky,身為混過Google, Youtube 的產品設計師,書裡的文字一點也不理工學科,反而充滿幽默敘述,一翻開就很順地往下讀,是我個人推薦的最大主因。

畢竟, 工作唸書已經很累了,就該輕鬆看本課外書(更棒的是還可以學到很多生時間的策略)


「生時間」不是要談生產力,不是要談怎麼做更多的事情、更快完成代辦事項,而是要幫助你在日常生活創造更多時間來做你真正在乎的事,無論是天倫之樂、學習語言、創副業、寫小說......


如果你意識到自己正在「瞎忙」或是「一事無成,真應該要來好好跟著書中內容,試著選擇每日「精華(也就是「要事優先」)」、練習進入「雷射(專注)模式」,以及學習「提振活力」的方式,最後透過「反省」調整修正自己的方向。

我想,每個人都應該要留意到,不管你的年紀多大、財富有多少、工作成就如何,你的一天跟大家一樣都只有24小時,雖然已逝去的時間無法追回,但至少,可以掌握你現在擁有的時間。

Jake Knapp & John Zeratsky 透過他們自己的經驗,告訴你如何擺脫手機、社群、電視劇的束縛,把時間用在對你真正重要的事物上,找回有序且正確的生活方式。


延伸推薦: Sorted—極簡介面、順手好用的代辦事項APP


raw-image

三、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作者: 比爾‧柏內特 &戴夫‧埃文斯
出版社:大塊文化
讀墨電子書 連結

有一陣子,我工作做得很不開心。

「可是辭掉工作之後我又能做什麼呢?」一想到辭職沒有收入的恐慌和對未來的迷茫,我只能每天睡醒繼續投向名為「工作」的牢籠。

也就是這時候,我遇到了「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這本書

「可是我已經不年輕了耶」、「現在轉行還來得及嗎?」一直腳踏實地賺錢的我,為了生活、繳房貸有一份不錯的遠端居家工作。我每天很早起床,工作,照顧小孩,趁小孩睡著工作,睡覺,我幾乎忘了那個曾經一早興奮起床寫稿子的小女生,快樂地創造著自己的故事。

設計你熱愛的人生,永遠不嫌晚


人生中,難免會有卡住的時候, 書中用了一些工具和概念,來檢視你目前的狀態、人生觀,幫助發想更多人生道路的點子。我覺得很值得一試。

我們計算過,人的一生會花九萬至十二萬五千小時工作。要是工作不有趣,人生會有大量的糟糕時光


而你,想將生命浪費在哪裡呢?

raw-image

四、與錢好好相處

作者:薇琪.魯賓&喬.杜明桂
.出版社:商業週刊
.讀墨電子書 連結

這本經典之作,是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要讀的一本好書,在我這個年紀遇見它,有點相見恨晚,好希望能在20歲的時候就明白書中的一些道理。

它不是一本投資理財的財富經濟學,裡面沒有艱難的數字公式,也無需理解複雜的K線、財報,作者用淺顯易動的文字,像一個充滿智慧的前輩告訴你:如何讓人生變得富足且幸福。


現在的你,滿意現在的生活嗎?
你覺得自己被工作綁住了嗎?而且是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你是月光族嗎?
你想要財富獨立嗎?


人生有時難免需要為五斗米折腰,特別是我們沒含著金湯匙出生,也沒有意外中樂透大獎的運氣。大多數的人出生一開局,便需要從0開始,即使出社會,也需要從最基層做起,也許需要忍受沒那麼愛的工作。

但,你打算一輩子都要這樣忍受嗎?


我也曾經是上班族,平日過著朝九晚七的生活,到了週末就想逛街買東西,後來網購崛起,更會趁著購物節搭配信用卡買它個痛快,當然,我會克制自己不要欠下大量卡債、變成卡奴,但就是怎樣都存不了錢。

最後還會在斷捨離的過程中,懊悔自己怎麼花了那麼多錢。


那時的我不知道什麼是「生命活力」,無論薪水多少,銀行存款始終不超過六位數,雖然有緊備金,但如果一動用,心裡便開始恐慌,只能緊巴著工作不放,再不喜歡也要咬牙撐著。

透過「跟錢好好相處」的步驟實踐,以及連續記帳一個月後,我開始有意識的消費,不僅會先規劃再去採買,也會在心裡好好評估「需要」與「想要」,然後把信用卡安全鎖打開,避免我「不小心」逛了購物網站又買東西。

延伸閱讀>>國泰Cube信用卡安全鎖|盜刷防護與衝動購物,一兼兩顧

全書以「錢」為主題,談的卻是「人生」,因為人活著的物質所需,基本上都是用「錢」換來的,那「錢」是用什麼換來的?

用你的生命(時間)啊!

我們用生命工作,換來錢,用錢去買東西,錢不夠用,再回來用生命換錢。賺錢的目的應該是讓生活變得更好,而不是把自己丟入一場消費遊戲裡一直輪迴。


如果你常常覺得沒錢、不知道把錢花去哪裡、想要好好梳理自己與金錢的關係、想開始投資理財規劃,請一定要讀這本「人生指南」,跟著書中的九大步驟與自己對話,你會發現,其實想過上幸福的生活,一點也不難。

raw-image

五、5秒法則:倒數54321,衝了

.作者:梅爾.羅賓斯
.出版社:采實文化
.讀墨電子書 連結

看了很多人生成長書,幾乎每個作者都會在書裡大聲呼籲:去做,就對了。

「5秒法則」讀起來一點也不複雜,書裡分享了很多因為5秒法則而成功、改變生活的實例,而作者本身也曾歷經失業、財務危機、先生的事業岌岌可危、酗酒,她迫切想改變現況,然而連早上起床的鬧鐘都會按掉。

某天早上,一個想法出現了,當鬧鐘響起的時候,她沒有去按貪睡鍵,而是,54321,起床。

決定我們人生的不是那些重大的行動,而是最小的行動。

你可能現在正在人生的最低潮、或是覺得被卡在工作、育兒中,可是你知道嗎?卡住就是卡住了,與其浪費時間去檢討自己為什麼會卡住,不如動手試著「做些什麼」把自己拉出來。

決定從正職工作轉外包工作者的那一天,我內心害怕的不得了,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說服我的老闆,為此擔憂了好幾天,大腦不停地在提醒我:如果不行怎麼辦。

但你猜如何?

我成功了,而且交談過程愉快。從責任制上班族的枷鎖中解放,如今自由又富有彈性的生活,讓身心回歸了平靜。

將這本書放在最後分享,是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想了很多很多,卻沒有去做。我在還沒生小孩的時候就想寫部落格,一想,想了三年,才開始動手做。現在回想起來,好後悔沒有早點開始。

想改變人生?

你我所需要的,只不過是:「54321,Go」。

從現在開始,一點也不晚。


結語

以上書單圖書館都借得到,因為我自己覺得很受用,所以也買了電子書來複習,不僅節省下書櫃空間,更可以在出門旅遊的時候輕鬆閱讀。

2025年才剛開始,動手為自己規劃出嶄新的一年吧!

推薦給大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簡單生活文案
65會員
56內容數
歡迎來到“簡單生活文案”,這是個分享:減物、整理、生活、閱讀的舒適小天地,我想用很簡單直白的文字與你訴說:關於「簡單生活」的美好 我透過斷捨離與整理,找到生活與人生的方向,如果你也跟之前的我一樣,覺得人生一團糟,環境一團亂,不知道該從哪裡著手,那麼就跟著我一起開始吧!
簡單生活文案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對我來說,開始整理就是「有意識活著」的開始,特別是在育兒階段的家長們,總是感覺時間匆匆溜過,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累什麼。如果你覺得自己總是在「瞎忙」,那麼適當的停下腳步,整理自己、整理時間、整理想法是很重要的,整理之後再出發,或許就能找到忙碌的方向與意義。
Thumbnail
2025/04/29
對我來說,開始整理就是「有意識活著」的開始,特別是在育兒階段的家長們,總是感覺時間匆匆溜過,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累什麼。如果你覺得自己總是在「瞎忙」,那麼適當的停下腳步,整理自己、整理時間、整理想法是很重要的,整理之後再出發,或許就能找到忙碌的方向與意義。
Thumbnail
2025/04/17
雖然說今年才過了三個多月,還沒走到一半,但你可以試著回想過去一年,自己的身心狀況還好嗎?這次要聊的這本《我想過得比去年好一點》,我在讀完之後列出了自己想改變的“健康挑戰”,一起來看吧!
Thumbnail
2025/04/17
雖然說今年才過了三個多月,還沒走到一半,但你可以試著回想過去一年,自己的身心狀況還好嗎?這次要聊的這本《我想過得比去年好一點》,我在讀完之後列出了自己想改變的“健康挑戰”,一起來看吧!
Thumbnail
2025/03/19
看了好多跟極簡主義、斷捨離有關的生活類書籍,但其實「上班/工作時間」也佔據了我們一天中好大一部分,如果能更有效率的掌握工作效能,是否就能擺脫加班地獄、還給自己更多時間呢? 來自 Amazon Japan近五星絕讚好評推薦,讓你準時下班的60個高效工作習慣....
Thumbnail
2025/03/19
看了好多跟極簡主義、斷捨離有關的生活類書籍,但其實「上班/工作時間」也佔據了我們一天中好大一部分,如果能更有效率的掌握工作效能,是否就能擺脫加班地獄、還給自己更多時間呢? 來自 Amazon Japan近五星絕讚好評推薦,讓你準時下班的60個高效工作習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40歲是人生一個重要的轉捩點。當內心開始逼問自己:「這輩子真的要這樣過了嗎?」很多心理勵志書籍告訴我們,這是一個美妙的時間點,它讓你反省自我,並連結未來的你。但走過來的人說,過程真的很痛苦,因為你必須真實地面對自己,才能找到心中的結。
Thumbnail
40歲是人生一個重要的轉捩點。當內心開始逼問自己:「這輩子真的要這樣過了嗎?」很多心理勵志書籍告訴我們,這是一個美妙的時間點,它讓你反省自我,並連結未來的你。但走過來的人說,過程真的很痛苦,因為你必須真實地面對自己,才能找到心中的結。
Thumbnail
曾經,我陷入了人生的低潮與茫然,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不知道未來的路怎麼走,生了小孩,即將邁入40's,每天工作育兒兩頭燃燒著生命,身心都很疲憊...幸好,透過閱讀,我漸漸找到人生的下一步方向,這些是對我人生有幫助的書單,希樣也能幫助到你,記得,現在開始一點也不晚!
Thumbnail
曾經,我陷入了人生的低潮與茫然,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不知道未來的路怎麼走,生了小孩,即將邁入40's,每天工作育兒兩頭燃燒著生命,身心都很疲憊...幸好,透過閱讀,我漸漸找到人生的下一步方向,這些是對我人生有幫助的書單,希樣也能幫助到你,記得,現在開始一點也不晚!
Thumbnail
《40歲起的人生課:解鎖真正人生,化解焦慮的力量之書》四十歲的自己似乎沒有達到什麼成就,雖然日子也還算可以,但我可以再改變什麼嗎?透過這本書,讓我更想真實的面對自己,寫下自己的人生解析。 什麼是人生解析呢?感覺有點像是自己的中心思想與價值觀,記下心目中認定的價值觀、幸福的定義、成功與失敗。
Thumbnail
《40歲起的人生課:解鎖真正人生,化解焦慮的力量之書》四十歲的自己似乎沒有達到什麼成就,雖然日子也還算可以,但我可以再改變什麼嗎?透過這本書,讓我更想真實的面對自己,寫下自己的人生解析。 什麼是人生解析呢?感覺有點像是自己的中心思想與價值觀,記下心目中認定的價值觀、幸福的定義、成功與失敗。
Thumbnail
在面對困境時,我們應重新以初心來看待,勇敢迎接變化與成長。這篇文章探討如何面對挫折、珍視健康以及積極思考,幫助讀者在四十歲後迎接新的人生階段,進而擁抱無限可能性。藉由寫下目標與感謝清單,並關注生活中的微小幸福,我們能在生活與工作中找到平衡與滿足。無論年齡如何,我們都應持續學習、成長,享受每一個當下。
Thumbnail
在面對困境時,我們應重新以初心來看待,勇敢迎接變化與成長。這篇文章探討如何面對挫折、珍視健康以及積極思考,幫助讀者在四十歲後迎接新的人生階段,進而擁抱無限可能性。藉由寫下目標與感謝清單,並關注生活中的微小幸福,我們能在生活與工作中找到平衡與滿足。無論年齡如何,我們都應持續學習、成長,享受每一個當下。
Thumbnail
不經不覺,我已經快要進入中年的時間,因此也需要開始面對所謂的「中年危機」。或許每個人面對的中年危機並不相同,我在此所面臨的問題包括身體機能的衰退,同時也包括在工作上的左右為難。正因為我開始有了這些煩惱,才讓我覺得需要學習如何面對自己人生接下來的時間。《重啟人生》這本書剛好給了我這方面的啟啟發。
Thumbnail
不經不覺,我已經快要進入中年的時間,因此也需要開始面對所謂的「中年危機」。或許每個人面對的中年危機並不相同,我在此所面臨的問題包括身體機能的衰退,同時也包括在工作上的左右為難。正因為我開始有了這些煩惱,才讓我覺得需要學習如何面對自己人生接下來的時間。《重啟人生》這本書剛好給了我這方面的啟啟發。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到了40歲,開始感到有些迷茫,覺得自己的人生好像不如預期?《40歲起的人生課》是專為你而寫的,幫助你打破「一事無成」的焦慮,重拾對未來的信心。 書中要告訴你:那種焦慮,覺得「一切來不及了」的感受其實再正常不過,並非你的錯。但40歲還不到人生的尾聲,而是新的開始!你可以為第二人生做好準備。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到了40歲,開始感到有些迷茫,覺得自己的人生好像不如預期?《40歲起的人生課》是專為你而寫的,幫助你打破「一事無成」的焦慮,重拾對未來的信心。 書中要告訴你:那種焦慮,覺得「一切來不及了」的感受其實再正常不過,並非你的錯。但40歲還不到人生的尾聲,而是新的開始!你可以為第二人生做好準備。
Thumbnail
2022已經過一半了,今年上半年的你過的還好嗎? 去年年底在設計今年年初的子彈筆記時,我思考了一件事:再不久我就30歲了,過去我的生活過的一蹋糊塗,我希望30歲後的人生可以精彩 因為喜歡閱讀,所以找了一段在書中看到的句子來激勵自己到現在 也希望我在書中分享的這段話可以幫助到你
Thumbnail
2022已經過一半了,今年上半年的你過的還好嗎? 去年年底在設計今年年初的子彈筆記時,我思考了一件事:再不久我就30歲了,過去我的生活過的一蹋糊塗,我希望30歲後的人生可以精彩 因為喜歡閱讀,所以找了一段在書中看到的句子來激勵自己到現在 也希望我在書中分享的這段話可以幫助到你
Thumbnail
相信有不少讀者都留意到Time to Listen Now的專頁更新次數減少了,早前在IG分享了這段時間的一些反思和領悟但比較零亂,今天借這個機會在這裏分享吧,希望我的經歷可以為你帶來一點鼓勵和啟發......
Thumbnail
相信有不少讀者都留意到Time to Listen Now的專頁更新次數減少了,早前在IG分享了這段時間的一些反思和領悟但比較零亂,今天借這個機會在這裏分享吧,希望我的經歷可以為你帶來一點鼓勵和啟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